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

论文摘要

通过比较生物炭施入土壤2 a和5 a的试验结果,研究随年限的增长生物炭的添加对塿土容重和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试验设生物炭用量为0 t·hm-2(B0)、20 t·hm-2(B20)、40 t·hm-2(B40)、60t·hm-2(B60)和80 t·hm-2(B80)这5个处理,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施入土壤,与耕层土壤混匀.经过5 a,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即0~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容重、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①生物炭施入土壤5 a与施入2 a的结果相比,其对0~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影响相对减弱,对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显著增强.②随着年限的增长,在0~10 cm土层,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 0. 25 mm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容重显著减小;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生物炭施用量为60~80 t·hm-2时,> 0. 25 mm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容重显著减小.③当生物炭施用量为60 t·hm-2时,对土壤有机碳的增加效果表现最优.说明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生物炭施入土壤5 a,其对深层土壤的影响更为显著,2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 0. 25 mm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从经济效益和改善效果综合考虑,在耕层土壤施入40~60 t·hm-2的生物炭最适.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2.1 生物炭
  •     1.2.2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方法
  •     1.4.1 土壤容重
  •     1.4.2 土壤有机碳
  •     1.4.3 土壤团聚体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2.1.1 生物炭对>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 0.25 mm团聚体MWD的影响'>    2.1.2 生物炭对>0.25 mm团聚体MWD的影响
  •     2.1.3 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2.2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2.3 生物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2.4 不同年限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影响的比较
  • 0.25 mm土壤团聚体影响的比较'>    2.4.1 不同年限生物炭对>0.25 mm土壤团聚体影响的比较
  • 0.25 mm团聚体MWD影响的比较'>    2.4.2 不同年限生物炭对>0.25 mm团聚体MWD影响的比较
  •     2.4.3 不同年限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倩倩,许晨阳,耿增超,张久成,陈树兰,王慧玲,张妍,贠方悦,杨林,董胜虎

    关键词: 塿土,生物炭,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

    来源: 环境科学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

    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基金: 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4030217149),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2018NY-09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710712037)

    分类号: S152

    DOI: 10.13227/j.hjkx.201808094

    页码: 3388-3396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225K

    下载量: 968

    相关论文文献

    • [1].冻融交替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2)
    • [2].粒径对烟幕中团聚体颗粒散射特性的影响分析[J]. 兵工学报 2020(05)
    • [3].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灌耕灰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02)
    • [4].酸雨湿润下重庆黄壤团聚体稳定性动态变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0(04)
    • [5].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和微生物量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 [6].不同胶结物质对黄绵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2)
    • [7].干湿交替作用对西南地区黄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 [8].长期施肥棕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变化[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4)
    • [9].灵空山油松林下不同土层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J]. 城市地理 2017(16)
    • [10].坡耕地红壤农作物根系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11].不同施肥方式下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J]. 土壤学报 2015(04)
    • [12].坡地黑土碳氮分布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8)
    • [13].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 [14].颗粒团聚体在流场中的分散过程及力链演变[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5].驻波声场中直链颗粒团聚体运动的数值模拟[J]. 动力工程学报 2015(04)
    • [16].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8)
    • [17].化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对黄褐土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5(05)
    • [18].暗棕色森林土母质层团聚体数量随高度变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7)
    • [19].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现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7)
    • [20].结构改良剂对土娄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
    • [21].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的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为例[J]. 中国岩溶 2009(01)
    • [22].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分布和碳储量变化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08(12)
    • [23].连续施肥20年后棕壤团聚体分布和碳储量变化[J]. 土壤通报 2008(04)
    • [24].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 [25].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2)
    • [26].长期不同施肥下肥料氮在黑土不同团聚体有机物中的固持差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2)
    • [27].黑土区设施栽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J]. 北方园艺 2018(07)
    • [28].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5)
    • [29].多分散结构团聚体烧结的数值模拟[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08)
    • [30].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碳量分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35)

    标签:;  ;  ;  ;  ;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