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录论文_卢烈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禅宗语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禅宗,语录,琉球,儒家,祈使句,语气词,概观。

禅宗语录论文文献综述

卢烈红[1](2019)在《唐宋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禅宗语录中较多地使用"只这(个)是"类判断句,这是一种具有强调作用的特殊判断句式。禅宗语录中这种判断句晚唐五代使用最多,进入宋代其使用频率逐步下降,而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其强调的力度不断增强。这种判断句是唐以前汉译佛经中同类句式的继承与发展;唐宋时期,它的使用不局限于禅宗语录,世俗文献也使用不少;明清时期,这种判断句逐渐衰落,到现代汉语通语中就彻底消失了。(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小荣[2](2019)在《禅宗语录“杂偈”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偈"一词,比较集中出现于明末清初的禅宗语录。一般说来,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从目录学看,它具有判别偈颂的功能之用,多指丛林非正式场合的用偈;二、从篇目命名看,它往往把题旨难于统一者归成一组,而"杂偈"之"杂",类似于中古"杂诗"之"杂"。其中,第一类杂偈,更能彰显"偈""诗"合流的历史进程。(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小荣[3](2018)在《论禅宗语录之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是禅僧在宗教实践及社会交游活动中的常用文体之一。从题材言,禅宗语录中的词作大致可分成神圣与世俗两大类,前者主要有佛事、悟道、像赞、赞僧和劝化词,后者则有山水、咏物、时事、羁旅行役、咏史怀古、僧俗交游、节日、题画、艳情和边塞词。但无论神圣、世俗,它们都是音声佛事的表现,并分别对应禅宗的狭义音声佛事和广义音声佛事。相对说来,前者与禅的关系更为密切,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即"以词说/喻禅"和"以词证/悟禅"。(本文来源于《中国俗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铃木史己[4](2018)在《禅宗语录、儒家语录词汇语法研究概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括禅宗语录、儒家语录的原始资料以及语言研究的现状,还着重介绍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学者陆续发表有关禅宗语录、儒家语录的语言研究,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但这些研究往往忽略语料的精读、文本研究等方面。日本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研究和译注工作。虽然从语言角度的专题研究不多见,但日本学界着重精读语料,研读时也十分重视语言现象,把思想史、历史学、文化史等多角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综合地解释原文。无论是禅宗语录或儒家语录,涉及的领域都相当广,不仅停留在语言方面。如果把其他领域的成果结合起来重新精读语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话,就能进一步提高有关语录语言现象的研究水平。(本文来源于《中文学术前沿》期刊2018年02期)

卢烈红[5](2018)在《禅宗语录中“在”字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历史上有一种以语气词"在"煞尾的句子。这种句子唐宋禅宗语录使用最多。从《坛经》到《五灯会元》,禅宗语录中这种"在"字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使用频率升高;具体格式有发展;句类分布由叙述句、描写句扩展到判断句。这种"在"字依托"有(余)……在"兼语式,在语义、句法位置等诸多因素作用下,通过重新分析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始见的时间在唐代。元至明清,"在"字句衰退,但一直有一定数量的用例,此前学者们认为它元代以后逐渐消亡,这是不准确的。现代方言中的句末虚词"在"是唐宋以迄明清煞句语气词"在"的延续,虽然有所发展,但表达肯定语气的作用未变,径称为体标记不妥;它不像早期学者们所认为的那样只见于少数方言,而是有颇为广泛的分布。(本文来源于《语言学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李苇杭,李小荣[6](2018)在《禅宗语录若干“琉球偈”的史料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临济宗的通忍朝宗、曹洞宗的为霖道霈两位禅师的语录,都辑有"琉球偈",它们主要是琉球入贡使节本人或者是他们受国王委托而向中土着名禅师求取的。这些偈赞,对于中琉宗教、文化及文学交流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祁伟[7](2017)在《禅宗语录中“漏逗”的几种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襌宗语录中"漏逗"一词出现频繁且用法多样。"漏逗"最早见于赵州从谂的《十二时歌》,指窘迫、尴尬的境况。宋代襌籍中常用"一场漏逗"句式,可译为一场闹剧、一场尴尬;还有"漏逗不少"句式,可译为破绽不少、疏漏不少;"漏逗了也"句式,可译为多馀了、罗嗦了。以上意义的"漏逗"与"郎当"是一声之转,两个词语多用于批评学道、传法过程中执着语言思维的不当之举。还有的"漏逗"表示彻悟、超脱,与"透脱"为一声之转。(本文来源于《新国学》期刊2017年02期)

卢烈红[8](2017)在《禅宗语录“着”字祈使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禅宗语录在"着"字祈使句的使用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禅宗语录中的祈使句晚唐五代开始使用开来,宋代有较大的发展。"着"字祈使句句末的语气词"着"来源于上古时期表祈使的句末语气词"者";唐宋时期,它的使用不局限于禅宗语录,但以禅宗语录使用为多;元明清时期,这种祈使句一直使用,"着"在明代由祈使语气发展出先行语气。表祈使语气和先行语气的"着"字句在现代方言中有比较广泛的分布。(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莫照发[9](2016)在《禅宗语录中的启发式教学艺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禅宗说教具备鲜明的启发式特征,如啐啄同机、不为说破、机锋对话、非关文字等,在启发艺术上强调学习者的自我体验和自觉学习,不主张直接将问题答案呈现给学生,对现代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禅宗语录中的启发艺术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法颇为相似,强调启发是引导学人自识本心和自见本性,是一种由内而外唤醒生命的教学艺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王聪[10](2016)在《唐宋禅宗语录是非问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对唐宋时期五部禅宗语录是非问句进行全面、系统的查找与分类,概括性描写是非问句呈现的阶段性语言面貌,以探究唐宋时期是非问句呈现的特点,并通过与其他语料的对比研究来找寻禅宗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考察的禅宗语录包括:《神会和尚禅话录》、《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相关语料,同时总结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引出本课题的研究。第二章考察了唐宋时期禅宗语录的是非询问句。根据疑问副词对是非询问句进行分类讨论,重点描写了有疑问副词“还”、“宁”的是非询问句,同时考察了无疑问副词的是非询问句中的句末语气词,重点讨论了新兴疑问语气词“么”的用法。最后考察了禅宗语录特有的“只如”式是非询问句。第叁章考察了唐宋时期禅宗语录的测度是非问句。依据测度副词对测度是非问句进行分类描写,考察了测度副词为“莫”、“可”、“其”、“应”、“无乃”的测度是非问句,并对测度副词“莫”用法、功能和来源进行探究。同时考察了不使用疑问副词的特殊形式“VP乎?”。第四章考察了唐宋时期禅宗语录反诘是非问句。根据反诘副词对反诘是非问句进行分类描写,考察了反诘副词“岂”、“可”、“宁”、“还”、“讵”的反诘是非问句,重点讨论了反诘副词“岂”功能和用法。最后考察了禅宗语录特有的“只如”型反诘是非问句。最后一章为结论。对考察的是非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进行总结,探究五部禅宗语录语录是非问句的历时变化,找寻禅宗语录特有用法。同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学习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禅宗语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杂偈"一词,比较集中出现于明末清初的禅宗语录。一般说来,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从目录学看,它具有判别偈颂的功能之用,多指丛林非正式场合的用偈;二、从篇目命名看,它往往把题旨难于统一者归成一组,而"杂偈"之"杂",类似于中古"杂诗"之"杂"。其中,第一类杂偈,更能彰显"偈""诗"合流的历史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禅宗语录论文参考文献

[1].卢烈红.唐宋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析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李小荣.禅宗语录“杂偈”略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小荣.论禅宗语录之词作[J].中国俗文化研究.2018

[4].铃木史己.禅宗语录、儒家语录词汇语法研究概观[J].中文学术前沿.2018

[5].卢烈红.禅宗语录中“在”字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J].语言学论丛.2018

[6].李苇杭,李小荣.禅宗语录若干“琉球偈”的史料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祁伟.禅宗语录中“漏逗”的几种用法[J].新国学.2017

[8].卢烈红.禅宗语录“着”字祈使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J].阅江学刊.2017

[9].莫照发.禅宗语录中的启发式教学艺术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10].王聪.唐宋禅宗语录是非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苏仲翔1947年 51岁-致周汝昌苏仲翔1947年 51岁-1947年北平南官坊口住室门前1947年 51岁-《现代文录》刊载的顾随小说《朱子语类》中“阿”“)L”“兀”“...

标签:;  ;  ;  ;  ;  ;  ;  

禅宗语录论文_卢烈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