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电荷论文_晏武,张周胜,邓保家,张子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电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荷,表面,绝缘子,疏水,纳米,离子,载流子。

表面电荷论文文献综述

晏武,张周胜,邓保家,张子[1](2019)在《温度和正极性电压对直流GIL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GIL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是导致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降低的主要因素。为此基于不同温度和正极性电压研究了直流GIL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荷积聚特性。在绝缘气体电流密度与场强、绝缘子固体电导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时变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以及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在不同正极性电压下的主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压和温度是表面电荷积聚中气体电导和固体电导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 kV直流电压作用时绝缘子气体侧电导占主导地位,而且表面电荷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00 kV直流电压作用时绝缘子固体侧电导占主导地位,而且表面电荷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另外研究了在400 kV电压下表面电荷积聚对绝缘子表面切向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绝缘子上下表面的最大切向电场强度随着表面电荷积聚从初始到稳态的过程而逐步增加,而且温度越高,稳态时的最大切向电场强度越大。因此表面电荷积聚是使绝缘子沿面电场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加剧了表面电荷积聚的程度,从而致使表面切向电场强度进一步增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薛建议,王涵,李科峰,刘彦琴,邓军波[2](2019)在《圆台形绝缘子的表面电荷密度反演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中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荷是诱发沿面闪络的重要原因,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表面电荷分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多点测量技术,研究了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分布的反演计算方法,评估了测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并在计算中考虑了静电探头的影响。采用信噪比(SNR)和峰值均方根误差(PMSE)估计了该反演方法的准确度。在0.1 MPa SF6气体中,采用静电探头法测量了直流电压下金属微粒附着的缩比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位分布,并计算得到了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电荷密度分布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金属微粒的位置,算法的空间分辨率和电荷分辨率分别为2.0mm和0.95p C/(mm~2·mV)。电荷密度分布和电位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电位分布不能用来代替实际的电荷密度分布。该算法可应用于旋转对称结构绝缘材料的表面电荷密度计算,可为直流GIL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特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张婉晴,许茂东,蒋建中,崔正刚[3](2019)在《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亦可协同稳定O/W型乳状液,其特点是所需颗粒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极低,分别可低至0.001%和0.001cmc,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控制液滴大小,而纳米颗粒并不吸附于油/水界面,而是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相关的稳定机理难以用经典的DLVO理论、位阻稳定理论以及Pickering稳定理论来解释。为此将这种由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纳米颗粒协同稳定的O/W型乳状液称为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简单介绍这种新型乳状液的制备、表征、普适性以及初步探索的稳定机制。(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滑亚文,刘以良,周桓毅,徐明[4](2019)在《H_2分子在Al_(17)~q(q=-3~+3)表面吸附的电荷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Al_(17)团簇具有明显的曲率变化,其几何结构与宏观金属尖端类似.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H_2分子与Al_(17)~q(q=-3~+3)团簇离子的相互作用,分析电荷效应对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荷布居的影响.通过对(Al_(17)H_2)~q(q=-3~+3)吸附体系的吸附结构、吸附能、振动频率和Mulliken布居的计算与分析,发现H_2分子在Al_(17)~q(q=-3~-1)阴离子吸附体系上倾向于垂直吸附在曲率较大的尖端位置,并且为顶位吸附,这与宏观的尖端效应类似,但在中性和阳离子吸附体系上,随着电子数的减少,H_2分子倾向于平行吸附在曲率相对较小的位置,且主要为桥位和穴位吸附.究其原因,认为阴离子吸附体系中库仑排斥占主导地位,而阳离子吸附体系中电子轨道重迭占据主导作用.吸附稳定性和电荷分布方面,研究发现H_2分子在Al_(17)~(3-)表面具有最大的吸附能,在Al_(17)~(2+)表面具有最小的吸附能.电荷主要被Al团簇基底占据,并且除Al_(17)H_2以及(Al_(17)H_2)~(3+)外,其他吸附体系中2个H原子都携带了电性相反的电荷,靠近阴离子基底的H原子携带正电荷,而靠近阳离子基底的H原子倾向于携带负电荷.(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馨元,杨景海,陈雷[5](2019)在《载流子调控对基底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荷转移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实现痕量检测的常用手段。通常,SERS的增强机制被认为是电磁场增强和化学增强。其中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为电磁场增强的主要原因,同时电荷转移(CT)对化学增强有贡献。为了进一步探究SERS的影响因素,本文详细探究了载流子变化与LSPR/CT的关系。在聚苯乙烯胶体微球阵列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共溅射Ag和半导体Cu2S,通过改变掺杂Cu2S的量,进而改变体系中整体载流子的量,用以调控基底的LSPR和CT。结果表明,随着Cu_2S溅射功率的增大,其LSPR逐渐发生了红移,且经过证实,溅射功率与LSPR成正比且显示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同时,本文首次引入了霍尔效应测试,结果表明,体系中载流子的浓度和Raman光谱中拉曼位移成正比,即载流子浓度越大,拉曼发生蓝移,且同样,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一基础探究不仅使我们对SERS增强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更使得LSPR以及CT的简单调控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姜交来,王少飞,廖俊生[6](2019)在《放射性铀酰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及其电荷转移增强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铀作为一种难以替代的核材料,被大量的用于核能发电和国防军事工业中,为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核燃料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放射性核废料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发展铀酰离子(UO22+)的快速检测方法将会提高核应急响应速度,为突发状况下人类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具有单分子的检测灵敏度和响应迅速的优点[1],成为快速分析铀酰的最佳选择。通过对SERS基底的设计,我们建立了从微摩尔到纳摩尔量级铀酰的快速分析方法[2-4]。然而,SERS检测中,O=U=O的对称伸缩振动散射出现宽化和多重化,峰位也大幅度向低波数偏移(最大时达到170 cm~(-1))。这种现象在SERS检测中十分少见,同时也为SERS化学增强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通过多个实验设计与论证,提出SERS检测过程中存在等离激元催化铀酰(UO_2~(2+))还原为五价铀酰(UO_2~+)的电荷转移增强机理,对他们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峰位归属进行了指认,很好的解释了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多重拉曼峰和峰强变化等现象。(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朱庆东,潘子君,潘成,罗毅,唐炬[7](2019)在《温度和电场引起绝缘子体积电导率非均匀性对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直流高压下电场和温度导致的绝缘子体积电导率非均匀性对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建立了多物理场仿真模型,研究了表面电荷的积聚特性。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变化导致的电导率非均匀性对表面电荷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当绝缘子内部电场强度较低时,最大表面电荷密度与电导率非均匀性无关;当内部电场强度较高时,相比体积电导率均匀情况下,最大电荷密度有所减小。此外,温度梯度会导致绝缘子下表面最大电荷密度增加以及电荷分布特征发生变化,而对于绝缘子上表面,电导率非均匀性会导致正、负电荷的共存。因此,与温度和电场有关的体积电导率非均匀性是导致绝缘子表面电荷通过体传导积聚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于治,于伟利,郭春雷[8](2019)在《基于电荷转移的钙钛矿单晶和多晶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钙钛矿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材料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载流子迁移率以及扩散长度而被应用到光电器件中,例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等。器件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则是影响钙钛矿材料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本工作中,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钙钛矿材料的电荷转移性质;制备了MAPbCl3钙钛矿单晶以及多晶薄膜,并在其表面沉积一层酞菁铜分子;随后,在酞菁铜表面再次沉积一层银膜。试图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研究钙钛矿-钛菁铜界面的电荷转移过程以及表面银膜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于界面电荷转移及SERS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钙钛矿材料与钛菁铜分子能级匹配,且对于532 nm激发波长的激光具有良好的响应; 532 nm激光能够诱导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发生。同时,表面沉积的银膜可以进一步放大SERS信号。这主要是由于银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能够增强电荷分离,提高电荷转移效率,同时其表面产生的较强的电磁场,可以进一步增强钛菁铜分子的Raman信号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婉晴,蒋建中,崔正刚[9](2019)在《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Ⅲ)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i)——用常规表面活性剂构建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介质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到带相反电荷的无机纳米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使原本强亲水性的无机纳米颗粒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进而能够吸附到油(空气)/水界面,稳定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如果能够通过某种触发机制促使表面活性剂从颗粒表面脱附,就可以解除原位疏水化作用,于是颗粒恢复其原本具有的强亲水性,自油(空气)/水界面脱附,导致破乳和消泡。如果这种吸附-脱附作用能够多次循环,就得到了所谓的刺激-响应体系。本讲座将介绍如何利用常规商品表面活性剂和普通纳米颗粒例如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铝颗粒等来达成这一目标,主要采用离子对形成触发机制和pH触发机制。(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吴世林,杨庆,邵涛[10](2019)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电极材料对液体电介质电荷注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电场作用下电极材料向液体电介质注入一定量的空间电荷,会造成电场畸变,影响液体电介质绝缘性能。为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电极对液体电介质绝缘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溅射镀膜法分别对铝、铜和不锈钢叁种电极材料溅射TiO2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测试改性前后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并利用Kerr电光效应测量了改性前后叁种电极材料向液体电介质注入空间电荷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铝、铜和不锈钢叁种电极材料表面改性后,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有明显的提高,提升幅度依次分别为6.7%、4.1%和9.0%。溅射的TiO2膜增加了铝和铜电极表面屏蔽层,削弱了阴极的电场畸变,导致注入液体空间电荷量的降低;其次溅射过程中产生的粒子撞击电极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不锈钢电极下液体电介质形成了双极电荷注入。(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表面电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中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荷是诱发沿面闪络的重要原因,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表面电荷分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多点测量技术,研究了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分布的反演计算方法,评估了测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并在计算中考虑了静电探头的影响。采用信噪比(SNR)和峰值均方根误差(PMSE)估计了该反演方法的准确度。在0.1 MPa SF6气体中,采用静电探头法测量了直流电压下金属微粒附着的缩比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位分布,并计算得到了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电荷密度分布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金属微粒的位置,算法的空间分辨率和电荷分辨率分别为2.0mm和0.95p C/(mm~2·mV)。电荷密度分布和电位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电位分布不能用来代替实际的电荷密度分布。该算法可应用于旋转对称结构绝缘材料的表面电荷密度计算,可为直流GIL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特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电荷论文参考文献

[1].晏武,张周胜,邓保家,张子.温度和正极性电压对直流GIL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9

[2].薛建议,王涵,李科峰,刘彦琴,邓军波.圆台形绝缘子的表面电荷密度反演算法[J].高电压技术.2019

[3].张婉晴,许茂东,蒋建中,崔正刚.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4].滑亚文,刘以良,周桓毅,徐明.H_2分子在Al_(17)~q(q=-3~+3)表面吸附的电荷效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馨元,杨景海,陈雷.载流子调控对基底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荷转移效应的影响[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6].姜交来,王少飞,廖俊生.放射性铀酰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及其电荷转移增强机理[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7].朱庆东,潘子君,潘成,罗毅,唐炬.温度和电场引起绝缘子体积电导率非均匀性对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J].绝缘材料.2019

[8].于治,于伟利,郭春雷.基于电荷转移的钙钛矿单晶和多晶材料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英文)[J].中国光学.2019

[9].张婉晴,蒋建中,崔正刚.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Ⅲ)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i)——用常规表面活性剂构建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J].日用化学工业.2019

[10].吴世林,杨庆,邵涛.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电极材料对液体电介质电荷注入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乙烯和乙醚在γ-Al2O3(100)表面共吸...酸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理论示意图电晕及测量示意图(1.针电极;2.探头;3...杂化材料(分子沉积于Si表面)的存储...双电层结构模型

标签:;  ;  ;  ;  ;  ;  ;  

表面电荷论文_晏武,张周胜,邓保家,张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