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包括储存罐本体,所述盖板中部为凸起结构,且盖板下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分隔板与进料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为固定结构,所述储存罐本体内部通过分隔板设置有储料空腔,且储存罐本体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并且出料口下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出料口与底板之间通过第二转轴构成旋转结构。该建筑用水泥存储罐通过在储存罐本体内部设置有进料板和分隔板能够将水泥在储存罐本体内部进行分隔存放,同时储存罐本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空层,双层结构使存储罐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因为外部罐体锈蚀从而导致防水效果降低,使水泥凝结,盖板和底板能够通过转轴进行转动控制进料和出料速率,使整体结构使用性能更加多样化。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包括储存罐本体(1),所述储存罐本体(1)内部设置有进料板(2),且储存罐本体(1)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罐本体(1)外部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空层(4),所述储存罐本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5),且进料口(5)上部设置有安装座(6),并且安装座(6)上设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一端设置有盖板(8),且盖板(8)与第一转轴(7)之间为一体结构,并且盖板(8)与安装座(6)之间通过第一转轴(7)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盖板(8)中部为凸起结构,且盖板(8)下部设置有凸块(9),所述分隔板(3)与进料板(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为固定结构,所述储存罐本体(1)内部通过分隔板(3)设置有储料空腔(12),且储存罐本体(1)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4),并且出料口(14)下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5),所述出料口(14)与底板(16)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5)构成旋转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包括储存罐本体(1),所述储存罐本体(1)内部设置有进料板(2),且储存罐本体(1)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罐本体(1)外部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空层(4),所述储存罐本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5),且进料口(5)上部设置有安装座(6),并且安装座(6)上设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一端设置有盖板(8),且盖板(8)与第一转轴(7)之间为一体结构,并且盖板(8)与安装座(6)之间通过第一转轴(7)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盖板(8)中部为凸起结构,且盖板(8)下部设置有凸块(9),所述分隔板(3)与进料板(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为固定结构,所述储存罐本体(1)内部通过分隔板(3)设置有储料空腔(12),且储存罐本体(1)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4),并且出料口(14)下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5),所述出料口(14)与底板(16)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5)构成旋转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板(2)上部设置有进料孔(11),且进料孔(11)在进料板(2)上呈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下部设置有通孔(13),且储料空腔(12)之间通过通孔(1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空层(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与隔空层(4)之间通过焊接为固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6)上部设置有扣槽(10),且扣槽(10)与凸块(9)相吻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建筑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需要对水泥材料进行存储,工地上一般采用水泥罐对水泥进行存储,传统的水泥罐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水泥的存储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水泥存储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水泥罐结构简单,无法满足水泥的存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包括储存罐本体,所述储存罐本体内部设置有进料板,且储存罐本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储存罐本体外部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空层,所述储存罐本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上部设置有安装座,并且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置有盖板,且盖板与第一转轴之间为一体结构,并且盖板与安装座之间通过第一转轴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盖板中部为凸起结构,且盖板下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分隔板与进料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为固定结构,所述储存罐本体内部通过分隔板设置有储料空腔,且储存罐本体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并且出料口下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出料口与底板之间通过第二转轴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料板上部设置有进料孔,且进料孔在进料板上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下部设置有通孔,且储料空腔之间通过通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隔空层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与隔空层之间通过焊接为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部设置有扣槽,且扣槽与凸块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用水泥存储罐通过在储存罐本体内部设置有进料板和分隔板能够将水泥在储存罐本体内部进行分隔存放,同时储存罐本体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空层,双层结构使存储罐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因为外部罐体锈蚀从而导致防水效果降低,使水泥凝结,盖板和底板能够通过转轴进行转动控制进料和出料速率,使整体结构使用性能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盖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分隔板示意图。
图中:1、存罐本体,2、进料板,3、分隔板,4、隔空层,5、进料口, 6、安装座,7、第一转轴,8、盖板,9、凸块,10、扣槽,11、进料孔,12、储料空腔,13、通孔,14、出料口,15、第二转轴,16、底板,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水泥存储罐,包括储存罐本体1、进料板2、分隔板3、隔空层4、进料口5、安装座6、第一转轴7、盖板8、凸块9、扣槽10、进料孔11、储料空腔12、通孔13、出料口14、第二转轴15、底板16和连接杆17,储存罐本体1内部设置有进料板2,且储存罐本体1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进料板2上部设置有进料孔11,且进料孔11在进料板2上呈均匀分布,进料孔11使水泥进行导流进入储料空腔12内部进行存储,分隔板3下部设置有通孔13,且储料空腔12之间通过通孔13相连通,通孔13之间储料空腔12的水泥在出料时能够进行流通,不会影响水泥出料,储存罐本体1外部侧壁之间设置有隔空层4,隔空层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与隔空层4之间通过焊接为固定结构,隔空层4能够使储存罐本体1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双层结构便于提高外部防水性能,储存罐本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5,且进料口5上部设置有安装座6,并且安装座6上设有第一转轴7,安装座6上部设置有扣槽10,且扣槽10与凸块9相吻合,使盖板8对进料口5遮挡更加严密,结构更加稳定,第一转轴7一端设置有盖板8,且盖板8与第一转轴7之间为一体结构,并且盖板8与安装座6之间通过第一转轴7构成旋转结构,盖板8中部为凸起结构,且盖板8下部设置有凸块9,分隔板3与进料板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为固定结构,储存罐本体1内部通过分隔板3设置有储料空腔12,且储存罐本体1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4,并且出料口14下部设置有第二转轴15,出料口14与底板16 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5构成旋转结构。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用水泥存储罐时,先对水泥进行存储,通过第一转轴7进行转动盖板8,使盖板8的凸块9脱离扣槽10,盖板8对进料口5 进行打开,将水泥通过进料口5进行输入储存罐本体1内部,水泥在进料板2 上的进料孔11进行分别进入储料空腔12内部进行存储,当储存空腔12内部水泥存储完毕后,再通过盖板8对进料口5进行闭合,盖板8为中心凸起结构,使水珠无法进入进料口5内部,当需要对水泥进行放出时,通过第二转轴15进行转动底板16,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出料口14的开口大小,通孔13对储料空腔12之间的水泥进行流通,通过出料口14进行出料,这就是该建筑用水泥存储罐的使用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1044.6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4(宁夏)
授权编号:CN209650814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B65D 25/04
专利分类号:B65D25/04;B65D6/10;B65D25/38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张志升
第一申请人:张志升
申请人地址:755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余丁村一队021号
发明人:张志升
第一发明人:张志升
当前权利人:张志升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