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

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手段。方法收集改进前机采血小板数据、改进后机采血小板数据。汇总失败案例,探究原因。结果(1)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因素有:血肿、穿刺失败、血常规计数异常、献血不良反应、乳糜血及其其他,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是0.9%。(2)实施改进措施后,较比改进前,血常规计数异常、血肿及其乳糜血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而剩余的各项因素,较比改进前,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往往与献血者和操作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对献血者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可有效规避采集失败的发生。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改进措施;原因

本文中笔者特回顾了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前、管理后,采集量在1个治疗量以下的血小板数据,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前,采集量在1个治疗量以下的患者139例,其中男84例、女55例,年龄18-52(35.09±0.39)岁;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后,采集量在1个治疗量以下的患者48例,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9-51(35.11±0.37)岁。入选人员均符合机采血小板采集相关筛选标准。予以SPSS21.0完成管理前、管理后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方法

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前,机采血小板流程如下:采集时留样检测血常规计数[1]。实施献血者筛选管理后,机采血小板流程如下:正式采集前,抽样检测乳糜血和血常规计数,检测合格方可正式采集[2]。回顾性整理、统计、分析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案例原因。

1.3仪器设备及试剂

实验研究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的名称、生产厂家等资料,见表1。

3讨论

受成分输血手段推广、科学用血深化的影响,机采血小板的使用量随之上升。但机采血小板耗时长,成本高,鼓动捐献者费力,一旦采集失败将会给捐献者带来较大损失。而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流程也会对血小板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针对身体康健者,其体内血小板会存在6%-10%左右的波动。同时,人的生理状态也是在持续性的发生改变的。故而,对献血者行采集前,实施血小板、血细胞及其相关指标检测,可有效避免因血小板计数偏低或血细胞计数形态异常导致采集失败发生。同时,科学、合理的采前血细胞参数MCV、Hct、PLT范围,直接关系到最终获取的产品是否合格[4]。

本文中,笔者得到的研究结果记载,(1)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因素有:血肿、穿刺失败、血常规计数异常、献血不良反应、乳糜血及其其他,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是0.9%。(2)实施改进措施后,较比改进前,血常规计数异常、血肿及其乳糜血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而剩余的各项因素,较比改进前,组间比较统计学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此结果,可发现,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因素往往与献血者和操作人员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对献血者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可有效规避采集失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朱文钦.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33(6):1051-1052.

[2]郑丽萍,李铁军,杨文萍.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23(4):702-703.

[3]马闽苓,罗春娥,杜红梅,等.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0,23(1):111-112.

[4]俞秀玲,南党斌,雷蕾.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158-159.

标签:;  ;  ;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