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塞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安塞,鄂尔多斯,地区,油层,定边,盆地,陕北。
安塞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喻建,张严,赵会涛,杨孝,侯英东[1](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心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资料、扫描电镜、X衍射及核磁共振等资料,对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志靖-安塞地区长10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以及浊沸石溶孔为主,物性较好,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11.4%、2.35 mD,但非均质性较强.通过对东西部物性差异性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区内东部地区储层物性优于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及来自长9烃源岩更多的酸性物质,促使其溶蚀空隙更为发育造成的.志靖-安塞地区可划分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少见或不发育,Ⅲ类储层分布面积广,但物性较差,Ⅳ类储层大部分为非有效储层.(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9年04期)
魏繁荣,张志东,吴向阳,付国民[2](2018)在《陕北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叁迭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和喜山期,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面均直立、裂缝间距20~40 cm,受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发育程度和组系存在差异;古地磁定向天然显裂缝及微裂缝方位计有4组,其中东北及其东南方向裂缝最位发育,平均方位角分别为64.5°及141.5°,次为东西向裂缝,平均方位角为190°,南北向裂缝不发育,平均方位为2.5°.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表明:在现今北东60°~80°最大主应力作用下,人工裂缝优先沿北东向天然显裂缝开启延伸,注水效果明显,局部引起油井水窜,而西北-东南方向储层裂缝张开程度差,注水效果不明显,在注水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裂缝特征进行井网型式及其压裂作业参数优化。(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变阳,安思谨,贺永红,张彬,王康乐[3](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塞地区延长组石油聚集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定边—安塞地区生、储、成藏配置与油藏关系的分析,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石油聚集规律,明确不同层位的成藏特点,为后期的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定边—安塞地区油藏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在生烃中心附近,延长组油藏具有纵向上含油层系多,且迭合分布的特点;距离生烃中心较远的区域,纵向上含油层系相对单一,且迭合区相对较少。区内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深湖相的浊积砂储集体,其中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优质的储集体,绝大部分的石油分布在该类沉积相带内。成藏组合有下生上储、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型岩性油藏,以下生上储油藏为主。(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8年05期)
卢子兴,陈世加,河清波,秋迪[4](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模式分析-以安塞地区延9油层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安塞地区延9油层组是其主要的勘探目标层位之一。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与下伏延长组相比,油藏难以大面积成藏多以"零星状"分布,勘探效果较差,油气成藏条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充分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以侏罗系古地貌演化为主线,结合该区的构造及储层特征,对侏罗系延9油层组的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叁迭纪末期,鄂尔多斯盆地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发生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部遭受风化、河流侵蚀等作用,形成水系广布、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在此背景下富县与延安组的早期地层(延10)以河流相沉积填平补齐,从而在侏罗系与叁迭系之间形成了一套不整合面。这套不整合面也反映出侏罗系早期的古地貌特征。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厚法、印模法及沉积学分析法等。结合本工区地层的实际特征,此次研究采用印模法对研究区进行古地貌恢复。印模法是利用古风化壳上覆充填沉积的标志层至侵蚀面的沉积地层厚度等值线图来镜像反映侵蚀面的古地貌格局的方法,也就是利用延10+富县组两套沉积地层的厚度来反映侵蚀面的古地貌。运用印模法,对研究区侏罗系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确定了安塞地区"叁斜波、叁高地、五河谷、十六个河间丘"的古地貌形态。此外,随着埋藏深度的减小,低幅度构造逐渐成为影响侏罗系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低幅度构造的精细刻画,明确该区低幅度构造的构造形态、组合规模,并结合岩性及古地貌特征,总结出研究区延9油层组4种有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古地貌单元中临近不整合面的斜坡及河间丘带对石油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可以形成斜坡-构造式及河间丘-构造式油藏,这种构造型油藏主要是由于不整合面的隆起而对上覆地层形成的披盖构造所导致。此外,河间丘对古河道的分割作用而形成的孤立透镜状砂体还可以形成河间丘-岩性式油藏。在甘陕古河谷中,由于侏罗系低幅度构造的影响而形成的古河谷-构造式油藏也同样是该区油气成藏的重要模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张严,代榕,罗顺社,吕奇奇,刘雨乔[5](2018)在《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10砂岩储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问题,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对研究区长10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物性特征以及主控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长10砂岩储层以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岩屑质长石砂岩次之,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和浊沸石溶孔,孔隙度和渗透率平均值较低,分别为11.4%和2.35mD,且部分地区具有典型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储集物性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物源是物质基础,沉积相带是环境基础,强烈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孔隙大量损失,而溶蚀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大大改善;东部较西部具有优越的物质基础,受来自长9烃源岩层更多酸性物质的影响,导致东部溶蚀作用较强,物性条件比西部要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09期)
王斌[6](2017)在《安塞地区延长组下组合主力含油层沉积相及石油聚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地区叁迭系延长组新层系的勘探开始转向延长组下组合含油层系。由于下组合勘探开发历程短,勘探区域小,很多基础地质问题如沉积相类型、砂体展布规律、烃源岩分布等还没有解决,因此有必要对新靶区的沉积相展布及石油聚集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次研究通过对目标层位长101、长91和长82油层组测井资料和各项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现场岩心观察记录进行地层划分,刻画本区的古今构造特征,进而确定目标层位的砂体、砂体结构、砂地比及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再结合下组合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及油藏分布来总结延长组下组合石油聚集规律及勘探有利区。运用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及井口属性刻画研究区目标层位的顶面构造特征:区内顶面构造起伏不大,为一西倾单斜构造,坡降每公里在6~10m之间,共发育有六个鼻状隆起;运用沉降补偿原理恢复了该区中侏罗晚期(J2末初次排烃)目的层位的古构造特征:其倾向与今构造相反,为西高东低的单斜构造,区内共发育叁支古构造脊,古构造脊的存在指示着下组合油气的聚集方向。研究区长101沉积期发育叁角洲平原亚相,主要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分流间平原、决口扇、泥炭沼泽;长91和长82沉积期主体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席状砂。研究区长101、长91和长82油层组油层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已探明长82油藏在星28井区,长101和长91油藏主要分布在砖窑湾以南区域。通过对区内各目的层砂体展布、烃源岩分布、异常压力特征以及古构造对石油聚集的影响,并结合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勘探井含油性资料,分析得出本区石油聚集规律为近源、优相、低压和古构造脊。据本次研究成果预测出以下6个有利区:坪桥镇Xing28井以西区域、化子坪东南X6173井区域、真武洞西北S383井区域、砖瓦窑区域、沿河湾以西S279井区域和楼坪西南XZ6井区域。(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朱鹏辉[7](2016)在《安塞地区郝家坪南区长2储层评价及有利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地区郝家坪南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东部,区域面积共计240km2,长2油层组是研究区内的主力开发产层之一。由于前期基础地质研究薄弱,区内南部钻探井较少,仍面临地层划分混乱、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不明确,储层评价不全面等问题,通过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预测研究,对研究区内的下一部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依据。本论文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借鉴前人以及邻区的研究结果之上,结合钻井、测井、取心、实验分析等基础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系统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地层厚度变化稳定,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鼻状隆起构造;在长2期属叁角洲平原沉积亚相,主要发育有分流河道、河漫滩两种沉积微相,分流河道砂体较厚,纵向上相互迭置,平面上相互连片,是研究区内主要的储集砂体;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粒度以中粒砂岩为主,剩余粒间孔及长石溶孔是区内的主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显示其为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使得储层平面以及纵向非均质性明显,水敏及盐敏性伤害突出。综合以上结果,利用储层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分类,最终根据构造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生产动态、测井解释等对研究区进行了有利区块预测,最终优选出建产目标区共8个,其中Ⅰ类目标区2个,Ⅱ类目标区5个,Ⅲ类目标区1个,迭合面积达58.8 km2。Ⅰ类、Ⅱ类储层是今后勘探的重点,Ⅲ类为含油气远景区。(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6-06-22)
王勇茗,吴学升,周文军[8](2016)在《安塞地区加密井地层压力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油田王窑加密试验区位于王窑区块中西部,开发时间较长,综合含水58.9%,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1.8%,地层压力系统紊乱,且同时存在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加密试验井地层压力预测难度大,安全钻井风险高。在分析安塞加密试验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注水过程中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差异较大,且经过注水后的地层压力分布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将裂缝性地层渗流理论引入到注水后地层压力预测过程中,给出了复杂裂缝地层加密井地层渗透率的张量计算方法和加密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对安塞试验区加密井地层压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需要;并分析了裂缝特征对加密井地层压力的影响,可为加密井安全钻井提供实际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马瑶,李文厚,刘哲,黄海鱼,杨博[9](2016)在《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技术、常规高压压汞技术、恒速压汞技术等,对选自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9段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测试分析,获取储层孔隙、喉道的形态、类型、连通程度等信息,确定孔喉大小、分选情况和连通性的定量参数。研究表明,研究层位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孔、微孔。将孔隙组合特征分为4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具多样性。样品孔喉结构整体上具有大孔隙、细喉道的特点,微细喉道的发育是造成物性渗透率超低的主要原因。储层孔隙结构的多样性及不均一性是导致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6年Z1期)
丁玉玺,张晓勇,张磊,赵敬奎,秦洪强[10](2015)在《陕北安塞地区表层井漏处理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安塞地区的气井,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表为第四系未固结成岩的松散黄土,结构疏松,渗透性强,大多发生漏失,本文结合多口井施工经验,提出黄土层井漏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32期)
安塞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相似露头及岩心裂缝统计分析技术、地下裂缝古地磁定向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程度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并与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安塞地区叁迭系延长组长8段碎屑岩普遍发育天然裂缝,裂缝形成时期主要为燕山期和喜山期,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面均直立、裂缝间距20~40 cm,受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发育程度和组系存在差异;古地磁定向天然显裂缝及微裂缝方位计有4组,其中东北及其东南方向裂缝最位发育,平均方位角分别为64.5°及141.5°,次为东西向裂缝,平均方位角为190°,南北向裂缝不发育,平均方位为2.5°.注水开发动态裂缝监测结果表明:在现今北东60°~80°最大主应力作用下,人工裂缝优先沿北东向天然显裂缝开启延伸,注水效果明显,局部引起油井水窜,而西北-东南方向储层裂缝张开程度差,注水效果不明显,在注水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裂缝特征进行井网型式及其压裂作业参数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塞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喻建,张严,赵会涛,杨孝,侯英东.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及评价[J].地质与资源.2019
[2].魏繁荣,张志东,吴向阳,付国民.陕北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8
[3].王变阳,安思谨,贺永红,张彬,王康乐.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塞地区延长组石油聚集规律[J].非常规油气.2018
[4].卢子兴,陈世加,河清波,秋迪.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古地貌特征及成藏模式分析-以安塞地区延9油层组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张严,代榕,罗顺社,吕奇奇,刘雨乔.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2018
[6].王斌.安塞地区延长组下组合主力含油层沉积相及石油聚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7
[7].朱鹏辉.安塞地区郝家坪南区长2储层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西安石油大学.2016
[8].王勇茗,吴学升,周文军.安塞地区加密井地层压力预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马瑶,李文厚,刘哲,黄海鱼,杨博.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例[J].地质通报.2016
[10].丁玉玺,张晓勇,张磊,赵敬奎,秦洪强.陕北安塞地区表层井漏处理与预防[J].化工管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