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论文和设计-张爱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包括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的非展开部、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边缘相连且用于包覆气囊折叠总成的多个展开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展开部散开的锁扣结构;其中一所述展开部靠近且沿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连接边设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包括方向不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撕裂线段。该安全气囊防尘罩能提高约束气囊的包覆性能,合理地设置气囊点爆时的吸能性,有利于确保气囊的展开方向和展开时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的非展开部、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边缘相连且用于包覆气囊折叠总成的多个展开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展开部散开的锁扣结构;其中一所述展开部靠近且沿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连接边设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包括方向不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撕裂线段。

设计方案

1.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的非展开部、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边缘相连且用于包覆气囊折叠总成的多个展开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展开部散开的锁扣结构;

其中一所述展开部靠近且沿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连接边设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包括方向不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撕裂线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展开部呈四方形,所述非展开部具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多个展开部包括第一展开侧部、第二展开侧部和第三展开侧部,所述第一展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边且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展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边且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展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四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四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展开侧部、所述第二展开侧部和所述第三展开侧部组成Y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设于所述第三展开侧部靠近所述第四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结构为设于所述非展开部的所述第二边的若干螺柱,所述第一展开侧部、第二展开侧部和第三展开侧部上分别设有包覆气囊折叠总成后与所述螺柱相对应的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展开侧部包括与所述非展开部相连的第一展开主体部、设于所述第一展开主体部外侧边的第一内部固定部和第一外部固定部;所述第一内部固定部斜向外伸出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柱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外部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连的第一固定位;

所述第二展开侧部包括与所述非展开部相连的第二展开主体部、设于所述第二展开主体部外侧边的第二内部固定部和第二外部固定部;所述第二内部固定部斜向外伸出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柱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外部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连的第二固定位;

所述第三展开侧部上设置的固定孔为第三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展开主体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外部固定部穿出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线包括间隔设置的横向撕裂线段和斜向撕裂线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由聚对苯二甲酸类布料制作而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气囊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中,安全气囊是必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碰撞保护。正面安全气囊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安全气囊,副驾驶位的正面安全气囊通常安装于仪表盘上,但由于仪表盘内的零部件较多,安全气囊的固定方式经常会受到仪表盘内部空间的限制。

目前,在一些新设计中,有汽车将正面安全气囊设置于副驾驶位上方的车身上,避免安装受限的问题,也有利于腾出仪表盘的位置用于储物等用途。其中,折叠好的安全气囊通过金属板固定至车身顶棚与顶盖之间,为了防止异物侵入安全气囊以及防止行车过程中的晃动造成安全气囊磨损或折叠形态变形,会在安全气囊的外周包裹上防尘罩。但是现有的防尘罩的包覆性能和吸能性能不佳,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通过气体发生器产生点爆能量,依靠气体的膨胀力从折叠状态展开,同时冲开防尘罩并脱落到乘员与仪表盘之间,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在这过程中,气囊的折叠形态、防尘罩的包覆性能和吸能性能的设计影响着气囊的展开方向和展开时间,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安全气囊不能充分保护乘员、或者点爆时对车身顶棚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如何通过防尘罩来约束安全气囊的折叠形状、确保气囊的展开方向和展开时间,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其能够提高约束气囊的包覆性能,合理地设置气囊点爆时的吸能性,有利于确保气囊的展开方向和展开时间。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包括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的非展开部、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边缘相连且用于包覆气囊的多个展开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展开部散开的锁扣结构;

其中一所述展开部靠近且沿与所述非展开部的连接边设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包括方向不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撕裂线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非展开部呈四方形,所述非展开部具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多个展开部包括第一展开侧部、第二展开侧部和第三展开侧部,所述第一展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边且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二展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边且斜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展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四边且沿垂直于所述第四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展开侧部、所述第二展开侧部和所述第三展开侧部组成Y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撕裂线设于所述第三展开侧部靠近所述第四边的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扣结构为设于所述非展开部的所述第二边的若干螺柱,所述第一展开侧部、第二展开侧部和第三展开侧部上分别设有包覆气囊折叠总成后与所述螺柱相对应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展开侧部包括与所述非展开部相连的第一展开主体部、设于所述第一展开主体部外侧边的第一内部固定部和第一外部固定部;所述第一内部固定部斜向外伸出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柱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外部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连的第一固定位;

所述第二展开侧部包括与所述非展开部相连的第二展开主体部、设于所述第二展开主体部外侧边的第二内部固定部和第二外部固定部;所述第二内部固定部斜向外伸出且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柱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外部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连的第二固定位;

所述第三展开侧部上设置的固定孔为第三固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展开主体部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外部固定部穿出的缝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撕裂线包括间隔设置的横向撕裂线段和斜向撕裂线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尘罩由聚对苯二甲酸类布料制作而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气囊防尘罩,设置有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的非展开部、与非展开部的边缘相连且用于包覆气囊的多个展开部,多个展开部折叠后通过锁扣结构进行锁定,从而形成对气囊折叠总成的包覆,防止异物侵入安全气囊、避免气囊在运输和行车过程中受到外部损伤,同时能约束气囊的折叠形状,保证气囊折叠总成的形状固定。通过在其中一个展开部靠近与非展开部的连接线处设置撕裂线,撕裂线大致沿该展开部与非展开部的连接线设置,并且撕裂线包括方向不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撕裂线段,使得该展开部折叠起来后,撕裂线位于气囊折叠总成厚度方向中间靠下的位置,且撕裂线的延伸方向与气囊折叠总成的侧面平行,由于防尘罩及其包裹的气囊折叠总成安装于乘员位置上方的车身顶部,撕裂线的位置、延伸方向和撕裂线段的方向能引导气囊的展开方向且合理地控制气囊点爆时的吸能性,使得气囊的展开方向朝向乘员位置,避免冲击车身顶棚,从而确保气囊展开后能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展开侧部折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展开侧部折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展开侧部折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其中,1、气囊折叠总成;20、防尘罩;21、非展开部;211、第一边;212、第二边;213、第三边;214、第四边;22、第一展开侧部;221、第一展开主体部;222、第一内部固定部;2221、第一固定孔;223、第一外部固定部;2231、第一固定位;23、第二展开侧部;231、第二展开主体部;2311、缝隙;232、第二内部固定部;2321、第二固定孔;233、第二外部固定部;2331、第二固定位;24、第三展开侧部;241、第三固定孔;25、撕裂线;26、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见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气囊防尘罩20,防尘罩20由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布料制作而成,其包括非展开部21、与非展开部21的边缘相连的多个展开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展开部散开的锁扣结构,其中,非展开部21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1,多个展开部用于包覆气囊折叠总成1,将气囊折叠总成1放置在非展开部21上后,再将多个展开部依次折叠起来后对气囊折叠总成1进行包覆,最后通过锁扣结构将多个展开部进行锁定。重要的是,其中一个展开部靠近与非展开部21的连接边设置有撕裂线25,撕裂线2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展开部和非展开部21的连接边,用于引导气囊折叠总成1的展开方向。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安全气囊防尘罩20,设置有用于放置气囊折叠总成1的非展开部21、与非展开部21的边缘相连且用于包覆气囊的多个展开部,多个展开部折叠后通过锁扣结构进行锁定,从而形成对气囊折叠总成1的包覆,避免气囊在运输和行车过程中受到外部损伤,同时能约束气囊折叠总成1的折叠形状,以保证气囊折叠总成1的形状固定。通过在其中一个展开部靠近与非展开部21的连接处设置撕裂线25,撕裂线25大致沿该展开部与非展开部21的连接线设置,并且撕裂线25包括方向不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若干撕裂线段,,使得该展开部折叠起来后,撕裂线25位于气囊折叠总成1厚度方向中间靠下的位置(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且撕裂线25的延伸方向与气囊折叠总成1的侧面平行,由于防尘罩20及其包裹的气囊折叠总成1安装于乘员位置上方的车身顶部,撕裂线25的位置、延伸方向和撕裂线段的方向能引导气囊的展开方向且合理地控制气囊点爆时的吸能性,使得气囊的展开方向朝向乘员位置,避免冲击车身顶棚,从而有利于确保气囊的展开方向和展开时间,进而确保气囊展开后能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非展开部21呈四方形,非展开部21的四条边分别为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边211、第二边212、第三边213和第四边214,多个展开部具体地包括第一展开侧部22、第二展开侧部23和第三展开侧部24,所述第一展开侧部22连接于第一边211,第二展开侧部23与非展开部21的第三边213连接,所述第三展开侧部24连接于非展开部21的第四边214上,第一展开侧部22向远离第一边211的方向斜向外延伸,第二展开侧部23向远离第三边213的方向斜向外延伸,第三展开侧部24沿垂直于第四边214的方向延伸,第一展开侧部22、第二展开侧部23和第三展开侧部24组成Y形结构,如此,将气囊折叠总成1放置在非展开部21上后,将第一展开侧部22沿第一边211、第二展开侧部23沿第三边213、第三展开部24沿第四边214折叠起来,并且分别将第一展开侧部22、第二展开侧部23和第三展开侧部24固定到锁扣结构上,从而形成对气囊折叠总成1的包覆。

示例性地,撕裂线25设于第三展开侧部24靠近非展开部21的第四边214的位置,优选地,锁扣结构为设于非展开部21的第二边212的若干螺柱26,所述第一展开侧部22、第二展开侧部23和第三展开侧部24上分别设有包覆气囊折叠总成1后与该螺柱26相对应的固定孔,三个展开侧部沿着非展开部21的对边和邻边折叠起来后通过将其上的固定孔扣接到螺柱26上,从而实现展开部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4所示,三个展开侧部的折叠顺序为:首先将第三展开侧部24向上进行翻折,将其上的固定孔扣接到对应的螺柱26上;接着将第一展开侧部22向右进行翻折,并将其上的固定孔扣接到对应的螺柱26上;最后将第二展开侧部23向左进行翻折,同时将其上的固定孔扣接到对应的螺柱26上,如此能够实现对气囊折叠总成1的包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撕裂线25包括间隔设置的横向撕裂线段和斜向撕裂线段,不同方向的撕裂线25便于引导气囊的展开方向且能够有效控制吸收气囊点爆的能量,需要说明的是,撕裂线25的数量应该适当,不宜太多或太少,需要兼顾确保气囊能够正常点爆以及气囊点爆后展开到位的时间,以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从而有效保护副驾驶乘员。

更具体的是,参见图1所示,第一展开侧部22包括与非展开部21相连的第一展开主体部221、设于第一展开主体部221外侧边的第一内部固定部222和第一外部固定部223,其中,第一内部固定部222斜向外伸出且其上开设有与螺柱26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2221,第一外部固定部223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相连的第一固定位223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外部装置为用于支撑气囊且将气囊连接至车身顶部的金属板(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位2231的设置用于与金属板进行连接。第二展开侧部23包括与非展开部21相连的第二展开主体部231、设于第二展开主体部231外侧边的第二内部固定部232和第二外部固定部233,第二内部固定部232斜向外伸出且其上开设有与螺柱26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321,第二外部固定部233上开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例如金属板)相连的第二固定位2331。第三展开侧部24上设置的固定孔为第三固定孔241,该第三固定孔241用于与设置于非展开部21上的螺柱26进行扣接。

进一步优选地,再来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展开主体部23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外部固定部223穿出的缝隙2311,在将第一展开侧部22向右进行翻折时,将第一外部固定部223穿进第二展开主体部231上的缝隙2311中,从而将设于第一外部固定部223上的第一固定位2231从缝隙2311中穿出,之后再将第一内部固定部222上的第一固定孔2221扣接至螺柱26上,缝隙2311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固定位2231被后续向左翻折上去的第二展开主体部231遮挡住而影响与外部金属板的连接固定的问题,从而提高防尘罩20的包覆性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气囊防尘罩,能防止异物侵入安全气囊、避免气囊在运输和行车过程中受到外部损伤,同时保证气囊折叠总成的形状固定,通过在其中一个展开部靠近与非展开部的连接处设置撕裂线,使得该展开部折叠起来后撕裂线位于气囊折叠总成厚度方向中间靠下的位置,撕裂线的位置能合理地控制气囊点爆时的吸能性,使得气囊的展开方向朝向乘员位置,避免冲击车身顶棚,有利于确保气囊的展开方向和展开时间,进而确保气囊展开后能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6849.5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467103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60R 21/214

专利分类号:B60R21/214;B60R21/2165

范畴分类:32B;33B;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发明人:张爱民;谢文风;刘君;刘宗华

第一发明人:张爱民

当前权利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华莲;郝传鑫

代理机构:442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安全气囊防尘罩论文和设计-张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