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角测量论文_陈杰晖,郑竹锦

导读:本文包含了方位角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位角,测量,相位,坐标,测向,波束,磁阻。

方位角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陈杰晖,郑竹锦[1](2019)在《多点后方交会测量传递坐标和方位角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点后方交会传递坐标和方位角是目前地铁施工测量与监测常用的方法,但在微型盾构施工中采用并不常见,结合南京某电力管线微型盾构施工实践,提出了多点后方交会解决小直径(≤5 m)内坐标和方位传递的问题,并分析了测量精度和提高精度的解决方案,最终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新江,郑勇,詹银虎,何东汉[2](2019)在《惯性制导初始方位角标定基准测量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制导设备初始方位角标定通常采用一等天文方位角作为基准。在实际作业中,标定位置常因场地受限而无法直接进行天文观测,需要通过边角测量将实测天文方位角精确传递至标定位置。因此,标定基准方位角的精度受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和方位角传递精度的共同影响。对近年实测的多组一等天文方位角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误差和正反方位角不符值两个精度指标,估计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5″左右。角度传递测量后,按照导线网平差中最弱边方位角精度估计公式,在传递4次的情况下,方位角闭合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1.2″左右;经纬仪互瞄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0.8″左右。(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志军,曹晓京,曹明远[3](2019)在《采用单GPS和差波束接收机的基站天线工参方位角测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蜂窝通信基站天线工参测量中,方位角的测量技术挑战最大。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双GPS接收机的差分相位测量法与和差波束天线测向方法,提出了采用低增益和差波束天线和单个GPS接收机进行基站天线方位角测量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差波束天线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差波束天线接收GPS信号的实测结果验证了性能。(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9年04期)

李永刚,周玉堂,张忠武,王震,赵功伟[4](2019)在《动基座下自调平台对方位角测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调平台通过光电传感器敏感基座二维姿态的变化,根据基座姿态角的变化量,通过执行器件对框架进行回调,使工作台面处于水平状态。自调平台能够为动基座下的测量仪器提供水平基准,为这类测量仪器在动基座环境下的正常使用提供了可能,例如经纬仪类仪器在船上的应用。通过对自调平台调平过程的分析发现,在调平过程中,基座上被测目标与调平工作面之间存在一定的方位偏转,该偏转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属于测量误差。分析出影响方位偏转量的各个参数,并分别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使用自调平台的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一,张斌,贺杰[5](2018)在《VOR系统方位角正交相关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VOR机载接收机采用基准相位信号和可变相位信号过零点进行相位比较,获取飞机相对VOR地面信标的电台方位角信息,这种方位角测量方法测量误差较大,抗干扰能力差。提出一种正交相关测向的方法,将30 Hz方位包络信号与30 Hz基准信号进行同步相关运算,再将30 Hz基准信号延迟90°与方位包络信号进行正交相关运算,最后计算两次相关值的反正切,获得方位角信息。这种相关测量方法提高了测向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通过仿真和进行实际设计的系统测试,充分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07期)

郝海明,潘珂[6](2018)在《无控制点下的大地方位角测量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控制点或已知方位角的情况下,没法测量某个设备至目标点位的大地方位角,针对此种测量情况,分析讨论了大地方位角的计算流程,提出了在没有已知控制点的情况下如何测量计算大地方位角的方法,并对其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精度分析。(本文来源于《经纬天地》期刊2018年03期)

朱晓江[7](2018)在《陀螺定向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测量中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大多使用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陀螺方位角来计算,根据真北与坐标北的几何关系,还可以使用已知边的真方位角和陀螺方位角来计算。文章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基于已知边真方位角利用陀螺方位角求取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这一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地矿测绘》期刊2018年01期)

李基,邵琼玲,王盛军[8](2017)在《STM32的通信天线方位角实时快速测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μcGUI架构的方位角测量系统。设计了以STM32F103ZET6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模块和TFTLCD显示模块硬件电路,分析了传感器模块WDD35D4的测角原理。软件部分移植了独立于CPU和LCD控制器的μcGUI,实现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同时比较了滑动平均滤波、滑动中值滤波和加权滑动平均滤波对系统随机噪声的滤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滑动平均滤波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7年10期)

袁凯华,邓剑勋,刘超,黄佐华[9](2018)在《一种快速同时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ueller矩阵和斯托克斯矢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实现了对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快速同时测量。激光通过偏振片和标准1/4波片后产生标准的右旋圆偏振光入射待测波片,用斯托克斯测量仪记录通过样品后激光的斯托克斯矢量,同时得到待测波片的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分析了标准1/4波片的参数误差及系统稳定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该实验系统测量得到的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平均标准差分别为±0.05°和±0.03°,同时,得到了云母波片及石英波片的参数与温度的实验关系。所提方法具有测量过程简单、精确度高及可以对未知各向异性材料相位延迟量及其等效快轴方位角进行实时测量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刘一民,李扬,赵兰保,黄磊博[10](2017)在《全孔多滑面连续测斜系统中方位角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目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中测量滑动面有限的问题,开展全孔多滑面连续测斜技术的研究,重点针对在测斜管在连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扭转角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问题,设计了基于磁阻效应的删C6343叁轴数字式罗盘的方位角测量技术方案,通过从监测孔底至孔口连续布设测量单元,并在测量组件首尾分别安装方位角高精度测量单元,完成滑坡多滑面位移监测工作。本研究满足地质灾害深部位移自动化监测市场需求,为防灾减灾提供完善的监测手段,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水平。(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2)

方位角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惯性制导设备初始方位角标定通常采用一等天文方位角作为基准。在实际作业中,标定位置常因场地受限而无法直接进行天文观测,需要通过边角测量将实测天文方位角精确传递至标定位置。因此,标定基准方位角的精度受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和方位角传递精度的共同影响。对近年实测的多组一等天文方位角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误差和正反方位角不符值两个精度指标,估计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5″左右。角度传递测量后,按照导线网平差中最弱边方位角精度估计公式,在传递4次的情况下,方位角闭合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1.2″左右;经纬仪互瞄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0.8″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位角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杰晖,郑竹锦.多点后方交会测量传递坐标和方位角测量[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新江,郑勇,詹银虎,何东汉.惯性制导初始方位角标定基准测量精度分析[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9

[3].张志军,曹晓京,曹明远.采用单GPS和差波束接收机的基站天线工参方位角测量技术[J].移动通信.2019

[4].李永刚,周玉堂,张忠武,王震,赵功伟.动基座下自调平台对方位角测量的影响分析[J].宇航计测技术.2019

[5].张一,张斌,贺杰.VOR系统方位角正交相关测量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6].郝海明,潘珂.无控制点下的大地方位角测量精度分析[J].经纬天地.2018

[7].朱晓江.陀螺定向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方法分析[J].地矿测绘.2018

[8].李基,邵琼玲,王盛军.STM32的通信天线方位角实时快速测量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7

[9].袁凯华,邓剑勋,刘超,黄佐华.一种快速同时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的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

[10].刘一民,李扬,赵兰保,黄磊博.全孔多滑面连续测斜系统中方位角测量技术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型激光偏振态测量仪主机端PA...中的部分偏振测量参量在偏振...基线长度测量精度对均方根误差成功分...远场测量系统示意图双曲线定位几何示意图角度及与光源系统

标签:;  ;  ;  ;  ;  ;  ;  

方位角测量论文_陈杰晖,郑竹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