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格式论文-李枫,王洲,杨文谷,龙腾

极坐标格式论文-李枫,王洲,杨文谷,龙腾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坐标格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极坐标格式算法,距离对齐,相位补偿

极坐标格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枫,王洲,杨文谷,龙腾[1](2019)在《螺旋轨迹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轨迹SAR作为更一般化的CSAR成像模式,减少了平台必须在同一高度平面的限制,提高了平台的机动能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用于圆迹合成孔径雷达(Circul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CSAR)成像的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Coordinate format Algorithm, PFA)通过两步相位补偿操作校正了波数二次相位误差,改善了平面波假设带来的成像场景大小限制。由于螺旋轨迹SAR其斜距一直在变化,其波数二次相位变得更加复杂并且难以补偿,本文算法首先对螺旋轨迹SAR回波数据进行距离向对齐,然后基于PFA算法中的两步补偿操作,建立了新的相位补偿函数以及补偿策略,精确补偿了螺旋轨迹几何成像中的波数二次相位误差,获得了较大的有效成像范围。最后,点目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红,谭维贤,黄平平,徐伟,洪文[2](2019)在《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和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种典型的聚束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本文针对地基SAR应用于特定监测目标场景这种应用背景,将极坐标格式算法应用于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基雷达的成像几何,结合chirp Z变换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从信号的相位历程这一角度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赵小茹,童宁宁,胡晓伟,丁姗姗[3](2018)在《采用二维CZT的MIMO雷达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极坐标格式算法(PFA)以极坐标格式录取数据,利用二维插值运算在波数域中完成坐标系转换,进而通过直接FFT运算实现成像,但插值处理存在运算量大、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二维CZT的MIMO雷达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即用对波数谱的二维Chirp-Z变换(CZT)替代插值运算,实现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坐标转换。对MIMO雷达单次快拍成像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运算速度,从而有效解决插值运算带来的大运算量和高复杂度等问题,且算法具有对信噪比依赖小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07期)

李威,朱岱寅,胡晓琛[4](2018)在《一种SAR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两维插值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的成像处理速度,提出一种基于分块RAM组SINC插值的FPGA并行实现方法。该方法将采样点坐标进行浮点转定点操作,并以该坐标的整数部分为地址,存储回波数据和剩余小数部分至分块RAM组;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对回波数据和插值核系数的寻址;对回波数据加权求和得到插值结果。该并行结构精简、易于实现,流水线式输出待插点数据,插值点数能够向下兼容,并且不会增加资源利用率。基于SINC插值极坐标格式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FPGA的成像处理,系统工作频率为200 MHz,能够在1.78 s时间内完成8 KB×16 KB点数的成像处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7期)

赵小茹,童宁宁,胡晓伟,丁姗姗[5](2017)在《二维CZT的稀疏阵列MIMO雷达快速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存在运算量大,且聚焦性能受插值精度影响等缺点。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Chirp-Z Translation(CZT)的稀疏阵列MIMO雷达快速成像算法,引入压缩感知原理,采用CZT变换代替插值运算,借助合适变换参数的选择,一步实现插值-重采样的处理过程。仿真验证表明,随着成像尺寸的变化,所提算法与经典PFA算法运算量的比值在0.22~0.4之间,有效地降低了运算量,同时保持了较低的图像熵,提高了聚焦性能。(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丁晶[6](2017)在《单/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利用信号分析技术构造等效长天线的微波成像系统,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地对目标进行二维高分辨率成像。不管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SAR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简称PFA)是聚束模式单/双基SAR的一种经典成像算法。该算法采用平面波前假设,通过两维插值校正距离单元徙动(Range Cell Migration,简称RCM)后进行两维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简称IFFT)即可实现成像,步骤简单且成像效率高,在聚束模式SAR系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单/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绪论,回顾了单/双基SAR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工作。第二章介绍了常规单/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的成像原理,简要进行了波前弯曲误差分析,并推导了较为精确的波前弯曲误差公式。第叁章从信号二维解耦合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极坐标格式算法中两维插值对目标距离徙动的校正过程,分别给出了单/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的一种新解释,揭示了极坐标格式算法中距离向插值和方位向插值的本质。通过仿真数据处理验证了新解释的正确性。第四章针对采用变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简称PRF)的单/双基SAR系统,提出了一种快速极坐标格式算法。采用该算法,只需对接收到的回波数据进行距离向重采样和方位Keystone变换即可通过两维IFFT聚焦成像。相比常规的极坐标格式算法,该算法可以避免一次插值运算,提高运算效率。通过仿真数据处理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第五章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梁媚蓉,王晨沁,毛新华[7](2016)在《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大斜视条带SAR子孔径拼接成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斜视条带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信号处理目前主要面临大斜视导致的距离方位耦合严重和全孔径条带SAR处理的实时实现困难。文中针对这两个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的大斜视条带SAR子孔径拼接成像处理算法。该算法利用改进的PFA来解决子孔径内大斜视高精度成像问题,通过子孔径图像拼接来实现全孔径实时成像。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丁晶,李盘虎,毛新华[8](2016)在《一种变PRF双基SAR快速极坐标格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坐标格式算法(PFA)是双基聚束模式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中一种经典的成像算法,在聚束SAR系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信号二维解耦合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极坐标格式算法中距离向插值和方位向插值对目标距离徙动(RCM)的校正过程,给出了对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的一种新解释,并提出一种基于变脉冲重复频率(PRF)的双基SAR快速极坐标格式算法。该方法可以提高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的计算效率,扩大其应用范围。点目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丁勇,朱岱寅,段化军,石佳宁[9](2016)在《去斜率信号的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处理需求,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方式由于性能、功耗以及可靠性等原因,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聚束SAR极坐标格式(PFA)算法,主要用于处理去斜率信号。该设计中采用两次Chirp-Scaling操作代替复杂的二维插值过程,提高了算法效率。由于雷达成像算法处理时常分为距离向、方位向分步实现,该次设计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在处理时间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极大的减少了FPGA的资源使用。该设计采用Xilinx公司KC705开发板进行验证,经测试当系统时钟频率工作在200 MHz时,处理单精度浮点8 192×8 192像素点SAR图像的时间约为8 s。(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曾乐天,梁毅,邢孟道[10](2015)在《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高分辨SAR成像自聚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聚束合成孔径雷达(SAR)惯导精度无法满足高分辨SAR成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极坐标格式算法(PFA)的自聚焦算法,即"由粗到精"的混合多阶段参数化最小熵(Hybrid Multistage Parameterized Minimum Entropy,HMPME)距离单元徙动校正方法和基于图像对比度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的变步长迭代相位误差校正方法。该自聚焦算法可以直接嵌入到PFA处理中,精确地补偿了惯导测量精度不足引起的越距离单元徙动(Range Cell Migration,RCM)和相位误差,且对于低对比度、低信噪比场景数据有良好的聚焦性能。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和实测机载聚束SAR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极坐标格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和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种典型的聚束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本文针对地基SAR应用于特定监测目标场景这种应用背景,将极坐标格式算法应用于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基雷达的成像几何,结合chirp Z变换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从信号的相位历程这一角度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坐标格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枫,王洲,杨文谷,龙腾.螺旋轨迹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研究[J].信号处理.2019

[2].李晓红,谭维贤,黄平平,徐伟,洪文.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J].信号处理.2019

[3].赵小茹,童宁宁,胡晓伟,丁姗姗.采用二维CZT的MIMO雷达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4].李威,朱岱寅,胡晓琛.一种SAR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的FPGA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5].赵小茹,童宁宁,胡晓伟,丁姗姗.二维CZT的稀疏阵列MIMO雷达快速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丁晶.单/双基SAR极坐标格式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7].梁媚蓉,王晨沁,毛新华.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大斜视条带SAR子孔径拼接成像算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8].丁晶,李盘虎,毛新华.一种变PRF双基SAR快速极坐标格式算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6

[9].丁勇,朱岱寅,段化军,石佳宁.去斜率信号的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的FPGA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6

[10].曾乐天,梁毅,邢孟道.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高分辨SAR成像自聚焦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

标签:;  ;  ;  ;  

极坐标格式论文-李枫,王洲,杨文谷,龙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