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进一步认识由起电活动产生的空间电场对整个雷暴云动力过程、微物理过程以及后续电过程的反馈作用,本文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中,将电场分别引入积云运动方程及水凝物的下落末速度,模拟了1997年7月28日陕西旬邑地区的一次中等强度雹暴云个例,对比分析了有无电场影响下模拟云动力、微物理、起电和放电过程的主要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在考虑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初期起电活动并不剧烈,云内垂直速度变化较小,算例间的粒子运动、相变差异微弱。但随着云中水凝物粒子的积累,起电活动逐渐增强,电场反馈的差异也逐渐显著,并持续影响至雷暴云的消散阶段,此段差异保持约30 min,其间累计的反馈影响是不可忽视的。(2)水凝物粒子落速的变化是电场反馈影响的直接起因。考虑电场反馈作用后,雨滴、冰晶和雹粒子落速的极值整体增加,霰粒子落速的极值有增有减;电场对上述粒子瞬时的落速影响有增有减,但粒径越小,粒子瞬时的落速变化越明显,总体上,电场对雹粒子瞬时的落速影响最大,改变值接近其落速极值。水凝物下落末速度的调整导致粒子主要源项生成率的改变,云中霰、雹的生成率略有减小,雨滴、冰晶的生成率相对增加,而微物理过程中,粒子间的碰冻和碰并过程变化更为显著。(3)由于电场反馈于微物理过程,导致上述四种粒子在其比最大含水量高度附近的平均谱分布有所改变,半径较大或较小的固态粒子数浓度相对增加,半径中等的粒子数浓度相对减小。粒子落速的改变影响了地面累计的降水强度,固、液态降水强度的变化始于降水出现开始,一直持续至雷暴末期,其变化量与未考虑电场反馈影响时的降水量相比,虽小两个量级,但使得早期的固态降水出现了微弱的推迟,并使得成熟时期的降水出现了明显的起伏。(4)考虑电场影响的模拟云内上升和下沉速度都有所增强,其变化值小于不考虑电场影响时的速度值一个量级。由于考虑电场使凝结、蒸发过程加剧,凝华、升华过程减缓,水汽增加并参与了云内的微物理过程,潜热释放加剧,并为模拟云的发展间接地供应了相当的内能。云内动力场与热力场,上升速度场与正扰动温度场的变化趋于同步,电场使得成熟时期模拟域中心正涡度区强度增大,延伸的范围变广,但影响的位置高于上升速度的中心,接近于上升与下沉速度的交接面。(5)与不耦合电场计算的模拟组相比,电场的反馈影响使空间的电荷结构和垂直电场出现了同步的变化,各算例电荷结构显著变化的时段、高度对应着发生了垂直电场相通的变化;电场通过改变起电粒子落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云中非感应起电的强度,微调了云中感应起电的位置,并对应着上述局部电荷结构的差异之处。考虑电场影响的模拟组内,闪电发生得更早,强电场持续的时间更长,闪电高频的时段延后,产生闪电的总数增多,电场反馈使云内的起电和放电活动更加活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廉纯皓
导师: 郭凤霞
关键词: 雷暴云,电场,动力过程,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27.3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219
总页数: 64
文件大小: 5438K
下载量: 21
相关论文文献
- [1].夏季话雷暴[J]. 魅力中国 2008(21)
- [2].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J]. 高原气象 2013(02)
- [3].雷暴云宏观特性对其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科学 2015(02)
- [4].雷暴云团的识别追踪技术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3(05)
- [5].冰晶核化对雷暴云闪电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17(02)
- [6].运用量子遗传算法反演雷暴云电荷结构的研究[J]. 电子测试 2016(11)
- [7].西北内陆高原雷暴云电活动与微物理场特征的相关性[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2)
- [8].飞越雷暴云[J]. 山花 2019(02)
- [9].对流强度对雷暴云微物理发展和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02)
- [10].地面湿度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5)
- [11].雷暴云的集合预报技术及其应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4)
- [12].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13].气溶胶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8)
- [14].湖北地区一次雷暴云电荷结构和放电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06)
- [15].地面三维大气电场与雷暴云电荷方位的关系[J]. 电瓷避雷器 2015(06)
- [16].气溶胶对雷暴云起电以及闪电发生率影响的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 2015(05)
- [17].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荷结构及闪电行为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04)
- [18].雷暴云中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对比[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7)
- [19].基于多站大气电场的雷暴云等效电荷混合反演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4(02)
- [20].雷暴云团自动识别和边界相关追踪技术研究[J]. 气象 2009(07)
- [21].重庆地区一次雷暴云电过程及其对初始云滴数浓度响应的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4)
- [22].地面建筑物(群)对雷暴云大气电场影响的模拟研究[J]. 气象科技 2012(05)
- [23].雷暴云底部正电荷区对闪电类型影响的数值模拟[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12)
- [24].雷暴云——飞行的禁区[J]. 江苏航空 2013(03)
- [25].冰晶繁生对雷暴云非感应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J]. 气象 2012(06)
- [26].雷暴云顶和低电离层之间的大气放电现象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4)
- [27].东北冷涡引发的强雷暴个例分析[J]. 暴雨灾害 2014(03)
- [28].雷暴云时空变化与拦截点避雷针接闪的物理模型[J]. 广东气象 2019(04)
- [29].大气冰核谱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及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19(03)
- [30].长春地区雷暴云起电活动的数值模拟研究[J]. 陕西气象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