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语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境,中国,大众,伦理,正当防卫,批判性,范式。
中国语境论文文献综述
刘玲[1](2019)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的生成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场域。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总体上持一种"大拒绝"的态度,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其学者们立足不同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和反大众性进行了激烈而深刻的批判。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反思中国的大众文化现状,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大有裨益,同时这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我国得以生存的现实语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晓,韩鸿,兰臻[2](2019)在《中国语境下的人工智能新闻伦理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石、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效率为目标的智媒形态,正在成为新闻媒体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它在改变人们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媒体的生产关系和生态格局,同时带来了一系列让人担忧的问题,如虚假新闻、算法偏见、责任主体及隐私安全等。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伦理意义上重新审视新闻与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和职责,并找到人工智能新闻应用的合理框架。新闻业一直是媒体伦理中最早也是最完善的领域之一。新闻业的技术发展塑造了道德和道德诉求的话语,以及新闻业的社会责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闻制作领域,传统的媒体伦理受到了计(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10期)
郭倩[3](2019)在《中国语境下的合宪性审查制度构建——推进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为主导的职能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宪法实施重要保障的宪法监督是一种特殊的宪法实施方式,但过于宽泛的理解宪法监督缺乏现实意义,狭义的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合宪性审查概念不谋而合。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建构不应完全突破现有的制度框架,避免国家权力的重新洗牌。在备案审查作为合宪性审查过滤机制的基础上,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导合宪性审查工作,同时通过合宪性审查程序的建构赋予最高法院强制力较高的"审查要求权",由司法机关对个案中法律条款的合宪性争议提交人大常委会决定,形成对审查权的外部制约。(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姚建华,徐偲骕[4](2019)在《全球数字劳工研究与中国语境:批判性的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播研究的理论、对象、方法和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一些曾被遮蔽的重要议题开始进入传播学者的视野,其中有的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传播劳动研究。在传播新科技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最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笔者梳理了全球数字劳工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进路和最新成果,即制造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媒介产业中的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和玩工,以及数字经济中的劳工组织,并从中国语境出发,呈现本土学者对该议题的思考与贡献。最后,批判性地检视了上述研究存在的局限和盲点,这同时也是数字劳工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和理论创新可能的源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冬冬[5](2019)在《为什么实现教育公平那样难——对于中国语境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再理解——对于中国语境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再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一直是常谈常新、众说纷纭而又难以破解的复杂难题。再理解中国语境中的教育公平问题要回应"为什么实现教育公平那样难"。基于复杂理论的视角审视这一论题发现,从教育公平本身到教育公平内部再到教育公平外部叁个层面去分析,可以窥见教育公平系统及其关涉的诸要素具有难以言明的复杂性。其中,教育公平关涉的概念、场域和实践模式限制教育公平的推进;教育公平关照的教育主体境遇与基础阻滞教育公平的落实;教育公平关联的社会主体理念与行动超越教育公平的阙限。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只有进行时而难有完成时,立足中国教育基础实现教育公平还需求索奋进。(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昊[6](2017)在《中国语境下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与犯罪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没有普遍接受"防御性紧急避险"的概念,否定对危险源本身的反击成立正当防卫就意味着构成犯罪。因此,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划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理论中,对于"不法侵害"的界定借助刑法以外的不法概念,缺少与犯罪构成的对接。完整的"不法侵害"等同于犯罪的概念,但是,考虑到对无责任能力者也应当肯定防卫权,可以将责任能力等责任阻却事由从"不法侵害"的限制条件中消除。为了达到体系的协调,不具有罪过的侵害也应当纳入"不法侵害"的范畴,从而肯定"对物防卫"理论。再进一步,不符合构成要件与符合违法阻却事由的事件也可能成立防卫的对象。对于"不法侵害"的理解,应当采用类型化的思维。(本文来源于《朝阳法律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张君[7](2019)在《中国语境中的协商概念——商量与审议之间的内在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语境中的协商概念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商量取向,理念上可追溯至传统的"和"文化,实践上源起于政治协商,侧重于汇总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建议;另一种是审议取向,植根于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内含着诸多规范性要求,注重提升协商的质量。在商量与审议两种取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张力。二者相互竞争、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我国协商实践的发展进程,使得其在保有灵活性的同时兼具了更多的规范性。(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赵健,杨晓哲[8](2019)在《中国语境中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进路和当代使命——基于科学范式形成及其知识图谱证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语境中分析了学习科学发展的成就,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学习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问题。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本文概括了中国语境下学习科学发展历程的叁个阶段:蒙学阶段、心理学范式阶段和当下的科学范式初期阶段。继而通过对中英文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对比分析,证实了科学范式初步的发展进程,同时确认中国学习科学还处于一个学科新知生产机制不健全、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尚未凸显的初级阶段,明确指出了中国学习科学发展的当代使命。(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曾园园[9](2019)在《论中国语境下的有效辩护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辩护理念对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被告人诉讼权利、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平与正义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有效辩护法律概念,实践中却出现很多阻碍刑事辩护的问题。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发展,原来诉讼模式中阻碍有效辩护的障碍得到一定的解决,但还需要进一步地明确法律规定、调整诉讼结构、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完善有效辩护的相关措施,以此才能实现中国的有效辩护。(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锦辉,沈蒙,陈扬[10](2019)在《新城市主义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实践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和郊区以"摊大饼"的形式逐渐扩张,带来环境、交通、住房等问题。新城市主义从城市设计出发,重新进行区域组织,激发社区活力,控制城市蔓延。近年来,我国在借鉴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实践中,盲目复制外来社区的案例屡见不鲜,甚至造成城市或社区传统文脉的丢失。通过梳理新城市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核心理念,结合我国现状与实践,探讨如何有效运用新城市主义理念,保留老城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8期)
中国语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石、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提升内容生产传播效率为目标的智媒形态,正在成为新闻媒体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它在改变人们信息获取和社交方式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媒体的生产关系和生态格局,同时带来了一系列让人担忧的问题,如虚假新闻、算法偏见、责任主体及隐私安全等。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伦理意义上重新审视新闻与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和职责,并找到人工智能新闻应用的合理框架。新闻业一直是媒体伦理中最早也是最完善的领域之一。新闻业的技术发展塑造了道德和道德诉求的话语,以及新闻业的社会责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闻制作领域,传统的媒体伦理受到了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语境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玲.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2].蒋晓,韩鸿,兰臻.中国语境下的人工智能新闻伦理建构[J].社会科学文摘.2019
[3].郭倩.中国语境下的合宪性审查制度构建——推进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为主导的职能整合[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姚建华,徐偲骕.全球数字劳工研究与中国语境:批判性的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5].赵冬冬.为什么实现教育公平那样难——对于中国语境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再理解——对于中国语境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再理解[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
[6].陈文昊.中国语境下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与犯罪构成[J].朝阳法律评论.2017
[7].张君.中国语境中的协商概念——商量与审议之间的内在张力[J].学术探索.2019
[8].赵健,杨晓哲.中国语境中学习科学发展的历史进路和当代使命——基于科学范式形成及其知识图谱证据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9].曾园园.论中国语境下的有效辩护制度[J].昆明学院学报.2019
[10].王锦辉,沈蒙,陈扬.新城市主义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实践与反思[J].城市住宅.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