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口快速集聚,城市经济迅速增长,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6年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从转型动力和转型绩效两方面客观评价七个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转型成效水平"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进行协调性及制约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从转型的成效程度上来看,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呈现逐年增强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转型绩效水平总体向好,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好于经济系统;从转型协调度看,转型动力系统与转型绩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爬坡式"上升趋势,协调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协调水平均处于失调状态。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黄明凤,石榴,刘翔
关键词: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
来源: 新疆农垦经济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 F127
页码: 73-82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3008K
下载量: 110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县域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6)
- [2].努尔·白克力在天山北坡经济带调研时强调 增强加快发展意识 科学谋划民生建设[J]. 新疆画报 2012(11)
- [3].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2(06)
- [4].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的等级结构及发展对策[J]. 城乡建设 2010(08)
- [5].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8(20)
- [6].2003年 “率先发展”的步伐[J]. 当代兵团 2018(20)
- [7].“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启动并开展专题调研[J]. 新疆环境保护 2014(04)
- [8].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6)
- [9].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1)
- [10].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经济联动发展研究[J]. 市场论坛 2010(05)
- [11].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聚集与空间结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11)
- [12].农业保险农户满意度评价研究——基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农户的调查[J]. 时代金融 2016(11)
- [13].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发展与环境风险的防范研究[J]. 环境工程 2015(S1)
- [14].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地位提升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34)
- [15].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滴灌棉田土壤质量演变趋势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3)
- [16].新疆环科院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之子课题《天山北坡经济带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顺利结题[J]. 新疆环境保护 2016(02)
- [17].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及对策[J]. 新疆农垦经济 2008(02)
- [18].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七城市人口经济压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12)
- [19].天山北坡经济带农户借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24)
- [20].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 2016(01)
- [21].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03)
- [22].沙湾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04)
- [23].新疆沙湾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4].新疆:向西开放的排头兵[J]. 新西部 2009(10)
- [25].天山北坡经济带主要城市用水效率的时空差异[J]. 水土保持通报 2018(01)
- [26].投身丝绸之路大战略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J]. 农家书屋 2015(05)
- [27].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8].天山北坡经济带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估——基于因子分析法[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9(05)
- [2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17)
- [30].基于AHP方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 干旱区地理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