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谐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谐波,模型,电流,近交,导纳,特性,电压互感器。
谐波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刚,魏乐,郭莹,刘佳,杨凯[1](2019)在《基于修正Bertotti模型的变压器铁心谐波磁损耗计算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谐波激励下变压器磁损耗计算问题,对传统Bertotti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应于复杂谐波工况下损耗计算,并完全按照实际变压器的要求,设计制造了变压器迭片铁心模型,搭建了谐波激励下变压器磁损耗测试平台,对改进的Bertotti模型的正确性及精确性进行验证,并对谐波激励下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简化的Bertotti模型,采用铁心工艺系数,获得了正弦激励下变压器磁损耗分离数据,并通过对不同频率下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的确定,发现低频段磁滞损耗占绝大部分,随着频率的增加,磁滞损耗所占比例降低,涡流损耗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次,引入修正因子,综合考虑谐波相位、谐波含量以及谐波阶次的影响,对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进行修正,实现了谐波激励下磁损耗的计算.通过测量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损耗误差保持在5%以内,满足工程所需的精度要求,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所得结果和结论有助于谐波激励下磁损耗的研究,为变压器的优化设计以及产品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12期)
李探,梅念,陈东,乐波,马为民[2](2019)在《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可有效提高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直流电压利用率,从而减小换流器的稳态和暂态电流应力,降低换流器的损耗,提高换流器的安全裕度和故障穿越能力。针对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的MMC,分析了子模块电容电压、桥臂电流、桥臂电压的主要谐波分量;通过将各次主要谐波分量表示为相量,最终建立了16阶MMC动态相量模型,然后将其线性化建立了小信号分析模型。所建模型可方便地与直流侧、交流侧以及控制系统进行接口,适用于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的MMC稳态解析分析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通过在PSCAD下建立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对比仿真结果和解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孙媛媛,张凌菡,谢香敏,冯照飞,王姗姗[3](2019)在《基于谐波耦合主导分量模型的居民负荷集合性谐波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居民用电比例的逐年升高,家用电器产生的谐波越来越不容忽视,对居民负荷用电谐波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出基于实测数据建立各电器负荷的谐波耦合主导分量模型,该模型可考虑不同供电电压条件下负荷的谐波产生特性以及多谐波源负荷之间的迭加与分散效应。然后,综合考虑影响我国居民用电的各因素,引入修正系数和影响因子,确定各电器的开通概率与持续时间,建立适合我国民用负荷特点的用电行为学模型。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结合各负荷的电气模型与行为学模型,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建模的思路,提出居民负荷的集合性谐波评估方法,可预测居民单户、多户以及区域负荷用电的谐波情况。最后,通过仿真算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陆家明,雍静[4](2019)在《单相非线性负载的谐波简化模型及等值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谐波模型是研究非线性负载谐波特性的基础,其中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因其计算结果准确而被广泛采用,但其表达形式较为复杂。在深入分析谐波耦合导纳矩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模型,实验验证该简化模型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对简化模型经过变换后得到诺顿形式的谐波等值电路,应用该等值电路可更加直观反映谐波电压电流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3期)
党选举,王凯利,姜辉,伍锡如,张向文[5](2019)在《SDH模型与神经网络串联的谐波减速器混合迟滞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柔性环节含有的谐波减速器所表现出的特殊非线性迟滞特性,构建了由SDH模型与神经网络串联的谐波减速器的混合迟滞模型。以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具有与谐波减速器迟滞曲线相似迟滞特性的SDH模型为前置模型,以补偿前置模型在描述迟滞特性时存在的误差的非线性动态RBF神经网络作为后置模型,构成了混合迟滞模型,描述谐波减速器迟滞非线性特性。根据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不同负载状态下获得的数据进行建模,与经典RBF神经网络模型和SDH模型相对比,实验表明,所构造的混合迟滞模型精度高、适应性强。(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8期)
王晓晓,赵洁,李晓鹤,饶慧瑛,魏来[6](2019)在《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57~0. 923,P <0. 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 823~0. 976,P <0. 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喜莲,程迪,王顺[7](2019)在《基于输出阻抗建模的并网系统低次谐波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并网系统谐波预测问题,提出引入逆变器实际输出谐波电流建立谐波阻抗模型的方案。首先分析并网系统谐波谐振原理,对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阻抗建模。为提高阻抗模型准确性,在分析逆变器低频特性的基础上,将单个逆变器并网谐波电流考虑到阻抗模型中,建立谐波阻抗模型,与电路模型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提出的谐波阻抗模型,对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进行谐波交互分析及谐波预测建模,以8个并网逆变器为例,分析谐振对并网谐波电流和公共接入点(PCC)处谐波电压的影响,谐波预测模型和电路模型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多逆变器谐波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雷海,杨皓[8](2019)在《基于最小电流误差模型预测的叁电平APF无差拍谐波电流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传统谐波电流补偿方法存在跟踪精度低、动态响应差等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原理的叁电平APF最小电流误差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求解α-β坐标系下谐波电流瞬时变化率,结合无差拍补偿控制预测出后2个周期的谐波电流在α-β轴的分量,利用最小电流误差价值函数求解出系统最优调制电压,实现APF的高性能控制。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稳态电流误差小等优点。MATLAB/Sim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韩旭[9](2019)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模型建立及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测试精度所受的影响进行研究,考虑杂散电容、耦合电容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影响,建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数学模型,分析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函数关系。对110 kV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现场谐波测量试验,基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得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本文来源于《河北电力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炳蔚[10](2019)在《风电并网的谐波动态模型研究及谐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风电发展日趋迅速。风力发电与火力、水力发电相比,输出电能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大规模的电力电子装置接入带来高频次、宽频域的谐波电流,更容易与电网产生谐振,危及设备的安全。因此,建立风电场并网谐波域动态模型,研究并网谐波特性及其激发的谐波谐振问题,有利于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针对风电场并网带来的谐波污染问题,建立了风电场并网的谐波域动态模型,计算并网点的谐波电流,分析其特性。基于该动态模型,研究了谐波谐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单个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谐波电流分析。基于DFIG谐波发射和传播机理,将其解耦为网侧和机侧并网,求取两个谐波电压源,建立变流器谐波控制、传播模型,得到并网谐波域动态模型,分析单个DFIG并网的谐波特性。(2)基于单个DFIG并网的谐波模型,评估风速、电网背景谐波、载波频率、死区时间等因素对并网谐波电流的动态影响。电网背景谐波影响并网低次谐波电流,成正比例关系;风速主要影响并网点高次谐波电流,在工作风速内,随风速增加,高次谐波电流幅值减小,达到额定风速后,高次谐波电流幅值不再变化;死区时间影响并网低次谐波电流,成正比例关系;载波频率影响并网点高次谐波电流,其次数为叁角波频率奇数倍,偶数倍叁角载波的奇数倍转子基频边带谐波和奇数倍叁角载波的偶数倍转子基频边带谐波。(3)风电场谐波域动态模型建立。基于单个DFIG并网谐波域动态模型,结合风电场本身的运行特点,使用多机等值法,首先以风电机组的风速状态参数作为聚类指标,计算聚类中心点,对风机分组;然后基于风电场各元件的谐波模型,计算组内的等值风机的等值参数,包括等效输入风速、电机、等效馈线、变压器并网参数,建立风电场的谐波域动态等值模型,并通过仿真比较多机模型、单机模型、详细模型的输出有功和谐波电流总畸变随风速的变化,验证了多机模型的准确性。(4)风电场并网系统谐振研究。应用风场谐波域负荷模型,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分析谐振问题的产生机理,量化每个谐振点的节点灵敏度。求取各节点对该谐振点的贡献程度,为谐振的抑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每个谐振点的阻抗灵敏度和频率灵敏度,量化了系统参数对谐振频率和振幅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对谐振参与度较高的元件、节点,为谐振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基于风电并网系统的谐波域模型,采用阻抗分析方法,利用奈奎斯特准则研究连接到电网的风电场的谐波稳定性,研究风电场控制系统中各参数及工作状态对谐波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6)
谐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可有效提高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直流电压利用率,从而减小换流器的稳态和暂态电流应力,降低换流器的损耗,提高换流器的安全裕度和故障穿越能力。针对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的MMC,分析了子模块电容电压、桥臂电流、桥臂电压的主要谐波分量;通过将各次主要谐波分量表示为相量,最终建立了16阶MMC动态相量模型,然后将其线性化建立了小信号分析模型。所建模型可方便地与直流侧、交流侧以及控制系统进行接口,适用于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的MMC稳态解析分析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通过在PSCAD下建立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对比仿真结果和解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波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赵志刚,魏乐,郭莹,刘佳,杨凯.基于修正Bertotti模型的变压器铁心谐波磁损耗计算与验证[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2].李探,梅念,陈东,乐波,马为民.采用叁次谐波注入策略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J].电网技术.2019
[3].孙媛媛,张凌菡,谢香敏,冯照飞,王姗姗.基于谐波耦合主导分量模型的居民负荷集合性谐波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陆家明,雍静.单相非线性负载的谐波简化模型及等值电路[J].科技风.2019
[5].党选举,王凯利,姜辉,伍锡如,张向文.SDH模型与神经网络串联的谐波减速器混合迟滞建模研究[J].机械传动.2019
[6].王晓晓,赵洁,李晓鹤,饶慧瑛,魏来.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7].王喜莲,程迪,王顺.基于输出阻抗建模的并网系统低次谐波预测模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8].雷海,杨皓.基于最小电流误差模型预测的叁电平APF无差拍谐波电流补偿方法[J].电工技术.2019
[9].韩旭.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模型建立及测试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9
[10].张炳蔚.风电并网的谐波动态模型研究及谐振分析[D].山东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极384槽电机模型](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48087.nh0049&suffix=.jpg)
![极432槽电机模型](/uploads/article/2020/01/05/6d8dd45167a5d874361309af.jpg)
![不同直径管道及平板上接收线圈感应电...](/uploads/article/2020/01/05/f8210c993befa1eefc6ae968.jpg)
![电压调节器模型](/uploads/article/2020/01/05/2fd07ac8cfccd619cdbba7f5.jpg)
![太赫兹平面肖特基二极管管芯层次模型](/uploads/article/2020/01/05/18f5da07e19a909894c81864.jpg)
![太赫兹平面肖特基混频管等效电路...](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2473947.nh0052&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