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改革,工程,传热学,湍流,传质,冠状动脉。
流体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何霖,陆小革[1](2019)在《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实验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流体力学是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要求高等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结合课程特点,从课程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姜未汀,李琦芬,翁建华,刘江,刘方[2](2019)在《《工程流体力学》重点核心课程建设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晦涩,推导繁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作者结合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增加课程思政、丰富教学手段、补充专业英语、介绍专业仪器等手段,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秦丽[3](2019)在《逐日追“风”“90后”——访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胡斯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的众多精彩语录中,《电器》记者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在2019美的集团经营管理年会上,他阐述美的"需要六大改变"时所说的话:"年轻人要从后排往前冲。人才从来不缺,缺乏的是用人的机制、胆识,只有惯性被打破,改变才能真正发生改变。"2019年10月22日,在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里,《电器》记者见到的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胡斯特,就是方洪波这番话的完美例证——2017年7月,(本文来源于《电器》期刊2019年12期)
朱庆明,许波,丁厚成,林晓飞[4](2019)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流体力学是支撑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针对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采取修订教学大纲、实施小班式教学、注重基础公式推导和知识回顾以及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设想,以更好的支撑毕业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4期)
龙天渝,安强,谢安[5](2019)在《“双一流”建设下的本科《流体力学》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力学》课程是水利、土木、环境、机械和能源动力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在高等工程教育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围绕"双一流"建设下的本科教育,为落实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流体力学》课程,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流体力学》第二版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修订,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将探究式、参与式、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同时强化课堂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此外,在作业中增加了一些设计研讨类与工程类习题。通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9期)
孙占朋,朱海荣[6](2019)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力学在汽车设计、航空航天、内燃机和发动机制造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及毕业要求标准的引领下,分析了流体力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丰富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与手段,同时从组织机构、评价方法和周期、流程实施等方面探索了保障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对推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2期)
马秀勤,晋芳伟,李永湘[7](2019)在《基于OBE理念的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繁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本文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就"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2期)
韩佳成,刘天罡[8](2019)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流体力学领域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流动的改善问题一直是工程上和科研上重点研究方向,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减小流动能量损失的技术正在发展且日趋完善。然而,粒子图像测速(PIV)的出现使得分析角度发生转变。做为一种流场显示技术,PIV能够清晰准确地帮助人们获取流体流动的内部信息,并且具有非接触式,对流动无干扰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了PIV系统组成,阐述了在湍流理论的应用,并指出在管道流动应用上有着光明的前景。(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汤金龙,亓军,薛嘉兴,李压方,张来勇[9](2019)在《复合喷射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及传质性能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具有低压降、大通量及高传质效率的复合喷射塔板,以空气和富氧水为介质,在直径500 mm的圆筒型玻璃钢实验装置中对复合喷射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及传质性能进行测定,研究了复合喷射塔板的干、湿板压降,雾沫夹带,漏液率,清液层高度等流体力学性能随底隙上方条缝高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干、湿板压降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喷射塔板的干、湿板压降与F1浮阀塔板相比明显降低,且塔板清液层高度随底隙上方开缝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雾沫夹带率和漏液率随开缝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底隙上方开缝能够提升立体塔板的传质效果,且传质效果比F1浮阀塔板高出5%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乔红艳,张龙江[10](2019)在《基于影像的计算流体力学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动脉炎症、血管重塑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系统性疾病。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综述血管生物应力的基本概念和剪切应力在斑块进展和破裂中的作用,并重点探究基于影像的计算流体力学的相关进展和在识别高危斑块中的应用,以提高识别未来罪犯斑块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流体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晦涩,推导繁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作者结合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增加课程思政、丰富教学手段、补充专业英语、介绍专业仪器等手段,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何霖,陆小革.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实验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姜未汀,李琦芬,翁建华,刘江,刘方.《工程流体力学》重点核心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秦丽.逐日追“风”“90后”——访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胡斯特[J].电器.2019
[4].朱庆明,许波,丁厚成,林晓飞.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9
[5].龙天渝,安强,谢安.“双一流”建设下的本科《流体力学》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
[6].孙占朋,朱海荣.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马秀勤,晋芳伟,李永湘.基于OBE理念的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教学改革[J].内燃机与配件.2019
[8].韩佳成,刘天罡.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流体力学领域的应用探讨[J].辽宁化工.2019
[9].汤金龙,亓军,薛嘉兴,李压方,张来勇.复合喷射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及传质性能的测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乔红艳,张龙江.基于影像的计算流体力学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