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内生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技术,生化,经济增长,内生,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理论。
技术内生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乘风,许培源[1](2017)在《社会资本内生化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李多[2](2016)在《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化机理和政策激励效应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经济和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环境技术进步,只有清洁技术在经济活动中逐步取代非清洁技术,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向清洁方向转变。环境技术进步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发展速度低于社会福利最优水平,需要政府环境政策激励才能快速发展。因此,研究环境技术进步内生机理和检验环境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用以分析环境技术进步内生化机理,并选用专利数据作为衡量技术进步水平的指标,实证检验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主要因素和中国环境法律激励环境技术进步的效果,以及油价在中国汽车产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方面所起作用,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构建以清洁和非清洁两部门为主体的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不同经济环境条件下影响清洁技术进步方向的因素存在差异。在封闭经济环境下,技术进步方向主要受当前技术水平影响,技术水平高的部门其技术进步速度更快;技术水平低的部门其技术进步速度较慢,因而需要政府环境政策介入以促进清洁技术发展。例如,对污染产品征收从价税和对清洁产品研发进行补贴两种政策手段对清洁技术进步具有激励作用。在开放经济环境条件下,研究发现国际间货物贸易可提升两部门产品相对价格,并增强发展中国家在非清洁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对清洁技术进步具有负向作用。另外,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同样能够提高清洁技术水平。二、自由市场条件下,清洁和非清洁部门的技术进步率取决于两部门技术储备和科学家数量。均衡增长路径上,清洁和非清洁技术进步率和劳动力结构均受科学家贡献率影响。当非清洁部门污染排放达到环境承载上限时,经济增长将依赖清洁技术部门。若两部门间呈替代关系,清洁部门技术进步速度将逐步提升;当两部门间为互补关系时,自由市场条件下清洁技术进步将停滞。均衡增长路径在两部门间呈替代关系时,为不稳定均衡,外部冲击可导致经济转向清洁或非清洁方向。因此,通过环境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均衡增长路径在两部门间为互补关系时,为稳定均衡,清洁技术进步受到制约。清洁部门科学家规模是决定清洁技术进步率的关键。本文建议,政府可从劳动力结构方面入手,通过工资补贴激励科学家进入清洁部门,通过教育补贴诱导年轻人从事清洁技术研发,如此清洁部门科学家规模的迅速扩大将促进清洁技术长期快速发展。叁、本文选用中国制造业行业专利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市场收益和所有制结构对环境技术进步方向具有偏向性影响。第一、出口贸易对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均有正向影响,但偏向非清洁技术方向;第二、进口贸易显着激励清洁技术进步,对非清洁技术进步有负向影响,偏向清洁技术方向;第叁、环境规制具有激励清洁技术进步效果,但对非清洁技术进步同样有正向影响且作用更强,本文认为此种情形是由于中国目前环境政策以行政指令型为主,环境监管不完善和执法不严格所造成;第四、国内市场收益对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进步都有激励效果,但对非清洁技术进步影响更强,偏向非清洁方向,可见市场经济型环境政策是促进清洁技术进步的最佳手段;第五、国有经济规模与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进步均呈负向关系,外资规模和清洁技术进步呈正向关系,与非清洁技术进步呈负向关系,偏向清洁方向。四、通过虚拟变量方法,本文检验了环境保护法律出台之后清洁技术进步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清洁技术进步率提升大约1%。利用倍差法估计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对清洁技术进步率并未产生统计上显着的影响,即清洁技术进步并未因环境保护法律的出台而以高于环保法律出台前的速度发展。本文检验不同滞后期下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效果,回归结果显示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技术进步的激励效果并未随时间推移而显现。针对中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边际影响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清洁技术进步率并未因中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出台而产生显着变化。五、选择含税油价作为衡量碳税政策的指标,利用中国汽车产业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发明专利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式回归两种模型,分析燃油价格上升对清洁和非清洁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检验路径依赖效应。结果表明,油价提升对汽车企业清洁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对非清洁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并且随时间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厂商自身技术储备对未来同领域的技术进步起主导作用,体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效应。中国厂商的技术进步同样受到国内其他厂商技术储备的影响,国外厂商技术存量对中国企业技术专利的申请影响较弱。此外,收入水平对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都有正向影响,但不显着。油价滞后项对非清洁技术进步有显着负向影响,对清洁技术进步影响则较弱。因此,政府通过税收提高油价能够调整汽车产业技术进步方向,以此促进清洁技术进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王玲[3](2015)在《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基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内生化的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内生化的视角,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结合序列DEA和共同边界生产函数,测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效率、区域技术落差以及组群边界技术追赶共同边界技术的动态进程。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地区代表了技术前沿,中部地区加快追赶技术前沿,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能源消耗与CO2排放过高成为我国物流产业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未来我国应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引导物流资源、技术与服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应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并积极开发高端物流。(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高勇,李秀森[4](2014)在《技术内生化将技术创新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创新经济学注重从技术的角度阐释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但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之外。阿罗运用"从干中学"模型说明了技术的内生性,罗默运用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把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将技术因素进行内生处理,并将其量化为定量分析模型,阿罗和罗默进行了将技术创新理论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尝试与理论探索。(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4年15期)
赵春明,郭界秀[5](2011)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技术的内生化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贸易理论的发展以技术差异分析为起点,立足于解释贸易和增长间现实联系,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技术的忽略却导致贸易利益的解释偏于狭隘。笔者基于贸易理论解释现实的需要,分析了技术从被忽略到外生处理的原因和局限,探究了现实经济驱动下技术内生化的路径。笔者认为只有把技术与要素禀赋差异、规模经济结合起来,国际贸易理论才可能对贸易动因、贸易模式变动、动态贸易利益等问题做出全面客观的解答。(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1年03期)
徐康宁,冯伟[6](2010)在《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叁条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企业形成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传统的做法是从国外引进技术,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种道路没有换来技术,中国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近年来强调自主创新,但发展艰难,中国企业在关键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过大。本文通过构建简要模型并基于案例的分析,对比研究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规模效应的技术创新的第叁条道路。这种创新的模式内生于本土市场,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的第叁条道路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制造的现代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战略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0年11期)
冯青鸟[7](2007)在《企业内生化技术能力的培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浪潮下,通过技术能力增长获取竞争优势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对技术能力的研究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热切关注。在大量阅读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个新的出发点“内生技术能力”来展开论述。 文章首先回顾了关于企业技术能力现有的文献研究,并结合中国企业的现状,提出关于企业内生技术能力培育机理研究这个出发点。随后文章给出了内生技术能力的内涵以及它的评价指标,并结合案例总结分析目前四种主要的内生技术能力培育模式:人才聚集模式、核心拓展模式、购并整合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本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相应的研究,寻找到提升企业内生技术能力的方法。因此在本文的第四章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对企业的内生技术能力进行要素培育、整合以及影响培育的外部环境。最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内生技术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两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7-03-01)
郭玉清[8](2006)在《技术内生化、长期经济增长与财税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以及不变要素假定,一国经济增长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和零增长。内生增长理论则表明,由于人力资本、知识存量、生产性公共资本、研究与开发等内生性因素的不断积累,长期经济增长不会出现新古典理论预言的悲观情况,并且合适的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税政策,增加人力资本、生产性公共资本、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技术进步。(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姜明东,陈德权,刘亚非[9](2005)在《论大型企业技术内生化及其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大型企业实现技术内生化的原则、标志,重点研究了大型企业技术内生化的两条路径。(本文来源于《理论前沿》期刊2005年12期)
只达石,黄慧玲,张赛,李爱林,张国斌[10](2003)在《颅脑创伤患者颅内生化代谢的动态监测—临床颅内微透析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了7例颅脑创伤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丙酮酸(Pyru)、甘油(Gly)、乳酸/葡萄糖比值(L/G)和乳酸/丙酮酸比值(L/P)的变化规律以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患者脑创伤病灶半暗带区、相对正常脑组织区和腹部皮下组织,收集微透析液,灌流速度为0.3 μl/min。每1 h收集1管透析液。7例患者的平均收集时间为65.00±18.45 h;收集的透析液用生化分析仪测定Glu、Lac、Pyru和Gly。结果患者大脑创伤病灶组织的Glu、Lac、Pyru、Gly、L/G、L/P与相对正常脑组织中均无显着性差异;而脑细胞间液的Glu、Gly含量均明显低于腹腔皮下组织的相应值;而Lac含量高于皮下组织的含量。结论微透析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颅脑创伤患者脑和皮下组织细胞间液生化指标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技术内生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解决经济和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环境技术进步,只有清洁技术在经济活动中逐步取代非清洁技术,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向清洁方向转变。环境技术进步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发展速度低于社会福利最优水平,需要政府环境政策激励才能快速发展。因此,研究环境技术进步内生机理和检验环境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用以分析环境技术进步内生化机理,并选用专利数据作为衡量技术进步水平的指标,实证检验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主要因素和中国环境法律激励环境技术进步的效果,以及油价在中国汽车产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方面所起作用,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构建以清洁和非清洁两部门为主体的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不同经济环境条件下影响清洁技术进步方向的因素存在差异。在封闭经济环境下,技术进步方向主要受当前技术水平影响,技术水平高的部门其技术进步速度更快;技术水平低的部门其技术进步速度较慢,因而需要政府环境政策介入以促进清洁技术发展。例如,对污染产品征收从价税和对清洁产品研发进行补贴两种政策手段对清洁技术进步具有激励作用。在开放经济环境条件下,研究发现国际间货物贸易可提升两部门产品相对价格,并增强发展中国家在非清洁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对清洁技术进步具有负向作用。另外,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同样能够提高清洁技术水平。二、自由市场条件下,清洁和非清洁部门的技术进步率取决于两部门技术储备和科学家数量。均衡增长路径上,清洁和非清洁技术进步率和劳动力结构均受科学家贡献率影响。当非清洁部门污染排放达到环境承载上限时,经济增长将依赖清洁技术部门。若两部门间呈替代关系,清洁部门技术进步速度将逐步提升;当两部门间为互补关系时,自由市场条件下清洁技术进步将停滞。均衡增长路径在两部门间呈替代关系时,为不稳定均衡,外部冲击可导致经济转向清洁或非清洁方向。因此,通过环境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方向转变。均衡增长路径在两部门间为互补关系时,为稳定均衡,清洁技术进步受到制约。清洁部门科学家规模是决定清洁技术进步率的关键。本文建议,政府可从劳动力结构方面入手,通过工资补贴激励科学家进入清洁部门,通过教育补贴诱导年轻人从事清洁技术研发,如此清洁部门科学家规模的迅速扩大将促进清洁技术长期快速发展。叁、本文选用中国制造业行业专利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市场收益和所有制结构对环境技术进步方向具有偏向性影响。第一、出口贸易对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均有正向影响,但偏向非清洁技术方向;第二、进口贸易显着激励清洁技术进步,对非清洁技术进步有负向影响,偏向清洁技术方向;第叁、环境规制具有激励清洁技术进步效果,但对非清洁技术进步同样有正向影响且作用更强,本文认为此种情形是由于中国目前环境政策以行政指令型为主,环境监管不完善和执法不严格所造成;第四、国内市场收益对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进步都有激励效果,但对非清洁技术进步影响更强,偏向非清洁方向,可见市场经济型环境政策是促进清洁技术进步的最佳手段;第五、国有经济规模与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进步均呈负向关系,外资规模和清洁技术进步呈正向关系,与非清洁技术进步呈负向关系,偏向清洁方向。四、通过虚拟变量方法,本文检验了环境保护法律出台之后清洁技术进步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清洁技术进步率提升大约1%。利用倍差法估计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对清洁技术进步率并未产生统计上显着的影响,即清洁技术进步并未因环境保护法律的出台而以高于环保法律出台前的速度发展。本文检验不同滞后期下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效果,回归结果显示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技术进步的激励效果并未随时间推移而显现。针对中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边际影响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清洁技术进步率并未因中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出台而产生显着变化。五、选择含税油价作为衡量碳税政策的指标,利用中国汽车产业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发明专利面板数据,本文采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式回归两种模型,分析燃油价格上升对清洁和非清洁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检验路径依赖效应。结果表明,油价提升对汽车企业清洁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对非清洁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并且随时间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厂商自身技术储备对未来同领域的技术进步起主导作用,体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效应。中国厂商的技术进步同样受到国内其他厂商技术储备的影响,国外厂商技术存量对中国企业技术专利的申请影响较弱。此外,收入水平对清洁技术和非清洁技术都有正向影响,但不显着。油价滞后项对非清洁技术进步有显着负向影响,对清洁技术进步影响则较弱。因此,政府通过税收提高油价能够调整汽车产业技术进步方向,以此促进清洁技术进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内生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乘风,许培源.社会资本内生化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7
[2].李多.环境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化机理和政策激励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6
[3].王玲.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基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内生化的测度[J].软科学.2015
[4].高勇,李秀森.技术内生化将技术创新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尝试[J].商业时代.2014
[5].赵春明,郭界秀.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技术的内生化演进[J].经济经纬.2011
[6].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叁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
[7].冯青鸟.企业内生化技术能力的培育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
[8].郭玉清.技术内生化、长期经济增长与财税政策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
[9].姜明东,陈德权,刘亚非.论大型企业技术内生化及其路径[J].理论前沿.2005
[10].只达石,黄慧玲,张赛,李爱林,张国斌.颅脑创伤患者颅内生化代谢的动态监测—临床颅内微透析技术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