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模组结构论文和设计-刘韬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包括:模组框架和收容于模组框架内的电芯组,电芯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于电芯组的沿电芯排列方向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和电芯组之间设有预紧力压板,所述端板上开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设有预紧力螺栓。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端板的结构,在端板上设置多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配置一个预紧力螺栓,然后在最靠近端板的电芯与端板之间设置一预紧力压板,通过两预紧力压板夹持住电芯组的两端,使得,电芯组内各电芯之间存在微小松动时,旋转预紧力螺栓,从而通过螺纹孔带动端板向预紧力压板压紧,有效地解决了装配误差产生的间隙问题,提高了整个模组的结构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框架和收容于模组框架内的电芯组,电芯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于电芯组的沿电芯排列方向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和电芯组之间设有预紧力压板,所述端板上开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设有预紧力螺栓。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框架和收容于模组框架内的电芯组,电芯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于电芯组的沿电芯排列方向两端的端板;

所述端板和电芯组之间设有预紧力压板,所述端板上开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设有预紧力螺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力压板和所述电芯组之间设有保护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为塑胶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包括分别设于端板的靠近其四角位置的四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顶部设有FPC板,所述FPC板具有铝端子,所述铝端子上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电芯组顶部还设有用于将各电芯彼此电连接的铝排,所述铝排上开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电芯组还包括多个中框,每两个电芯安装于一所述中框的两侧,所述中框的顶部设有极柱,所述极柱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通过FPC板预紧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端板的压条,所述压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条形板和第二条形板;所述中框底部的沿电芯组宽方向的两端凹陷形成有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一条形板嵌装于所述第一槽口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两侧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二条形板嵌装于所述第二槽口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两侧顶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三槽口,所述第三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分别对应的保护板槽口一、保护板槽口二和保护板槽口三;所述预紧力压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分别对应的压板槽口一、压板槽口二和压板槽口三。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动力电池模组按电芯的结构形状来分,主要分为圆柱电芯、方形电芯以及软包这三种,其中软包结构的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电池包系统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软包电芯渐渐成为行业主推电芯。

目前软包电池模组的组装结构通常是:在每个中框两侧分别设置电芯,构成单体模块,将多个单体模块依次堆叠在一起,并进行串并联,再沿电芯堆叠方向在两端安装端板,通过端板进行压紧,然后通过压条连接两端板,将各单体模块四角进行固定压紧。

然而,这种软包电芯模组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一,各单体模块的电芯彼此之间是通过铝排进行电连接,铝排连接之后,再将FPC板安装在电芯正负极柱之间,将FPC板的铝端子焊接在铝排上,这种传统的通过焊接将FPC板与电芯电连接起来的方式,焊接操作时容易产生虚焊,焊接的质量不好排查和检测,各电芯极柱的接口焊接的一致性不好,容易在客户端温差或压差过大,还容易产生锡渣,锡渣掉入模组内影响模组的质量安全;

二,各单体模块在堆叠方向的固定是通过两端板和四压条实现的,而由于端板、压条及每个单体模块的中框不可避免的存在加工误差,在将各单体模块容置安装在压条内围后,往往还存在些微小松动,这些松动在模组受到震动后会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模组的安全性能;

三,四根横截面为“L”型的压条将各单体模块包合,不管压条的厚度有多薄,在将整个模组安装在水冷板上时,模组底部与水冷板之间会存在间隙,即不能实现将电芯紧贴在水冷板上,从而影响电芯的冷却散热效果。

申请号为201710056433.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包括收容箱体、多个电芯、多个连接片、FPC采集线束、绝缘上盖及信号采集板,多个电芯依次排列收容于收容箱体内,多个电芯的正负极通过多个连接片形成串\/并联,FPC采集线束具有一条集成线束片及多条信号采集片,多条信号采集片与多个连接片一一对应并线性连接,绝缘上盖盖合于收容箱体的一开口端,信号采集板安装于收容箱体上,集成线束片上设有与信号采集板电性连接的线束插件。虽然该电芯模组结构中公开了FPC采集线束的信号采集片是通过多个连接片与电芯电性连接的,但是由该文献说明书中记载“连接片上开设有两个正负极焊接孔”可知,信号采集片、连接片与电芯之间还是采用了焊接进行连接,而且该电芯模组结构中涉及的是一种方形电芯模组,与本申请中涉及的软包电芯模组结构并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模组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模组中各电芯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容易产生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包括:模组框架和收容于模组框架内的电芯组,电芯组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模组框架包括设于电芯组的沿电芯排列方向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和电芯组之间设有预紧力压板,所述端板上开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处设有预紧力螺栓。

优选地,所述预紧力压板和所述电芯组之间设有保护板。

优选地,所述保护板为塑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螺纹孔包括分别设于端板的靠近其四角位置的四个。

优选地,所述电芯组顶部设有FPC板,所述FPC板具有铝端子,所述铝端子上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电芯组顶部还设有用于将各电芯彼此电连接的铝排,所述铝排上开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电芯组还包括多个中框,每两个电芯安装于一所述中框的两侧,所述中框的顶部设有极柱,所述极柱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通过FPC板预紧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处。

优选地,所述模组框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端板的压条,所述压条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条形板和第二条形板;所述中框底部的沿电芯组宽方向的两端凹陷形成有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一条形板嵌装于所述第一槽口内。

优选地,所述中框的两侧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条形板的厚度,所述第二条形板嵌装于所述第二槽口内。

优选地,所述中框的两侧顶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三槽口,所述第三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条形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保护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分别对应的保护板槽口一、保护板槽口二和保护板槽口三;所述预紧力压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第三槽口分别对应的压板槽口一、压板槽口二和压板槽口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首先是改进了端板的结构,在端板上设置多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配置一个预紧力螺栓,然后在最靠近端板的电芯与端板之间设置一预紧力压板,通过两预紧力压板夹持住电芯组的两端,由此使得,电芯组内各电芯之间存在微小松动时,旋转预紧力螺栓,从而通过螺纹孔带动端板向预紧力压板压紧,有效地解决了装配误差产生的间隙问题,提高了整个模组的结构强度。

二,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FPC板铝端子焊接固定的方式,改进为通过FPC板预紧螺栓固定,通过在中框极柱上设置安装孔,在铝端子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铝排上设置第二连接孔,通过FPC板预紧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不仅更方便了FPC板的定位连接固定,提高了装配效率,还避免了焊接锡渣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三,本实用新型还改进了中框的外形结构,通过在中框的四角安装压条的位置设置与压条形状适配的槽口,使得模组底面平直,当模组安装到水冷板上时,电芯组的电芯底部可以与水冷板紧贴,从而提升模组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电芯模组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提出的电芯模组结构中模组框架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提出的电芯模组结构中端板的结构图;

图4为图1提出的电芯模组结构中中框的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1提出的电芯模组结构中保护板的结构图;

图7为图1提出的电芯模组结构中FPC板预紧螺栓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号说明:

设计图

电芯模组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7335.9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401687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H01M 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H01M2/24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九华示范区奔驰西路78号

发明人:刘韬军;刘刚;李平;张振

第一发明人:刘韬军

当前权利人: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大为

代理机构:43217

代理机构编号: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电芯模组结构论文和设计-刘韬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