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马克思,思想,生态学。
生态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许晓婷,通讯员,韩伟,孙静[1](2020)在《练就“火眼金睛” 守护绿水青山》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名片】陈加文:1995年5月进入环保队伍,现任厦门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2019年度福建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人物”推选活动中,获得“最美生态建设者”提名奖(2019年度“最美人物”全省共12人获(本文来源于《厦门日报》期刊2020-01-03)
郑琳琳,黄琳庆[2](2020)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所传达的价值取向是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的,其科学内涵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困境,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农村生态发展造成的启示与影响,并指出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农村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20年02期)
张甜甜,林美卿[3](2019)在《道家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契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都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二者在生态整体观、生态伦理观、生态实践观、生态消费观等多个角度皆具有契合相通之处。深入挖掘道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学术理论依据,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当代中国的生态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莹[4](2019)在《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万物的签名》》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物的签名》描述了主人公阿尔玛·惠特克如何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女性植物学家。通过研究苔藓,她甚至先于达尔文得出了"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结论,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然的敬畏。(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9年12期)
朱晓田[5](2019)在《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视域下,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呈现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体系的建设。而基于生态文明的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实践的哲学思维,能够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协同建设的目的。本文结合基于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探析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探析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罗顺元[6](2019)在《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办法——兼评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伯克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发了两种环境危机:资本积累的环境危机和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危机;要解决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就必须分清这两类环境危机,必须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与普通民众的环保斗争的联合为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供了路径上的可能;共产主义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制度构建上的良方。(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宏韬,任铃[7](2019)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撑、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基于特定国情、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历经属性定位和初步确立、内涵丰富和普及推广、系统丰富和创新发展等阶段,我国最终形成了人民取向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这一独特样态的生态文化不仅是主观能动性的产物,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制度属性。以"历史—理论—现实"为视角和方法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人民取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确保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宗旨和核心,并为我们在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清源[8](2019)在《70年,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中,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本文来源于《环境经济》期刊2019年23期)
刘大华[9](2019)在《完善法治保障 营造弘扬爱国主义的良性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始终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提供了重要指引。爱国主义教育是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12-05)
陆静飞[10](2019)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校园建设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色校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绿色校园建设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释;接着分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校园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绿色校园建设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8期)
生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所传达的价值取向是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的,其科学内涵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困境,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农村生态发展造成的启示与影响,并指出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农村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许晓婷,通讯员,韩伟,孙静.练就“火眼金睛”守护绿水青山[N].厦门日报.2020
[2].郑琳琳,黄琳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3].张甜甜,林美卿.道家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契合性[J].延边党校学报.2019
[4].张莹.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万物的签名》[J].参花(下).2019
[5].朱晓田.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意义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6].罗顺元.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办法——兼评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张宏韬,任铃.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底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8].李清源.70年,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环境经济.2019
[9].刘大华.完善法治保障营造弘扬爱国主义的良性生态[N].湖南日报.2019
[10].陆静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校园建设策略[J].智库时代.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