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柔度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纹,残余,试样,应力,射线,韧性,复合材料。
柔度法论文文献综述
徐武,郭壮壮,余音[1](2018)在《单向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的双柔度法:理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STM Ⅰ型单向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测试标准需不断观测裂纹扩展长度这一缺陷,提出了双柔度法测试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该方法的步骤与ASTM标准基本相同,但不需观测裂纹扩展长度便能获得单向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本文将介绍这个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低温以及局部非连续扩展条件下的应用。双柔度法的优点非常适合低温环境下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性的测试和编织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测试,这是因为低温环境箱下裂纹扩展长度不易测量,编织复合材料往往会发生不连续的扩展而使裂纹扩展长度测量变得困难,进而使ASTM标准的应用受到严重的约束。研究结果表明:ASTM标准方法与双柔度法得到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结果一致,相对差别小于5%,而双柔度法不需测量裂纹长度而更简单,进而为测试编织复合材料和低温环境下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提供了一种准确、简单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罗玉梅[2](2018)在《裂纹柔度法测喷丸残余应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裂纹柔度法检测喷丸45钢板的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并将其检测结果与X射线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试验发现,二者具有相近的分布趋势,硬化层深分别为900μm和820μm,最大残余压应力分别在近表层300μm处约471.4MPa和在近表层120μm处约446.4MPa,即裂纹柔度法可用于喷丸板类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测定,且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20期)
胡家杰,钟雯,张庆功[3](2018)在《基于柔度法的断裂韧性误差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柔度法测量金属材料裂纹长度的基本力学原理基础上,介绍并讨论在裂纹预制过程中影响测量叁点弯曲(SEB)试样裂纹长度准确性的因素。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弹性模量对于裂纹初始长度计算非常重要,F-s关系的线性决定了试验过程中裂纹长度的估算准确性,柔度法的测量结果与裂纹实际长度存在一定误差。(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赵航,李窍[4](2018)在《纤维模型柔度法迭代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剪力墙纤维模型中柔度法的基本原理,对柔度法的迭代步骤进行分析,发现柔度法的基本迭代程序中的残余变形修正力的求解里,可以通过改进迭代的方式,简化截面残余变形及单元残余的求解,从而简化了迭代步骤,提高了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40期)
宋瑞,刘林芽,徐斌,刘全民,秦佳良[5](2018)在《基于动柔度法的轨道高架桥橡胶垫减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下橡胶垫对桥梁减振效果,基于动柔度法建立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的垂向动力学模型,车辆考虑1/8轮对系统,只考虑一系弹簧阻尼计算车轮动柔度,钢轨看作无限长Timoshenko梁,桥梁简化为简支的Euler梁,扣件系统、橡胶垫用线性弹簧阻尼单元模拟,联合车轮动柔度、钢轨动柔度和线性接触动柔度计算频域轮轨力并施加到钢轨上,计算钢轨、道床板、桥梁的动力响应。采用振动加速度级、加速度级插入损失和Z振级插入损失评价橡胶垫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橡胶垫后钢轨振动响应略有增大,Z振级插入损失为–0.81 d B,道床板振动响应大幅增加,Z振级插入损失为–10.3 d B,桥梁的振动响应减小明显,Z振级插入损失为:15.6 d B,计算结果表明橡胶垫能有效的降低桥梁结构振动,相关的研究为桥梁的减振降噪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3期)
陈金龙,尹承振,孙翠茹[6](2018)在《用于二维分布残余应力场测量的渐进裂纹柔度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裂纹柔度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渐进裂纹柔度法.与传统方法只能获得沿厚度方向一维分布的残余应力不同,该方法可以获得工件横截面内二维分布残余应力场.建立了该方法的理论模型,并对二元基函数的选取、渐进裂纹柔度函数的计算以及待定系数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仿真实验用该渐进裂纹柔度法测量了给定二维分布残余应力场.仿真测量结果与给定残余应力场的大部分区域相对误差小于5%,只在边缘部分误差较高.通过模拟研究多种应变测量误差的影响,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及准确性.渐进裂纹柔度法由于能测量二维分布残余应力场,应用范围较传统方法更为广泛,为残余应力测量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8年05期)
唐家睿,陈宏远,吉玲康,田小江,刘玉栋[7](2018)在《单试样卸载柔度法测定X70管线环焊缝断裂韧性阻力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防X70管线环焊缝受塑性变形时的失效,采用单试样卸载柔度法对基于应变设计的X70管线环焊缝的焊缝金属及热影响区进行单边缺口拉伸试验,获得了裂纹延性扩展过程的断裂韧性阻力曲线,并对热影响区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试样的断裂阻力曲线分别为δ=1.348 55(Δa)~(0.643 34)和δ=1.600 42(Δa)~(0.709 99),热影响区试样的断裂始距焊缝熔合线0.5 mm以内,试验结果为管线基于应变设计和工程临界评价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焊管》期刊2018年01期)
李晓军,黄伯麒,朱合华,洪弼宸[8](2016)在《基于柔度法梁模型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纵向力及螺栓屈服等因素的影响,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纵向抗弯刚度沿隧道轴线分布并不均匀。针对该问题,引入隧道在附加沉降变形条件下的典型内力分布模式构造内力形函数,建立基于柔度法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纵向梁模型,并通过在轴向和环缝两个层次引入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求解;基于该模型,得到了在柔性边界和刚性边界两种典型边界下沿隧道轴线的环缝变形分布,并讨论了数值积分策略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力和螺栓屈服的影响在结构纵向变形计算中不可忽略,而考虑以上两点因素后,结构由于受局部集中变形的影响,位移模式将非常复杂,所提出的柔度法模型则能够避免传统刚度法模型在处理该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用很小的计算代价获得较为精确的隧道结构纵向变形。(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6年04期)
任凤章,罗玉梅,张伟,张旦闻,田保红[9](2015)在《喷丸残余应力裂纹柔度法与X射线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裂纹柔度法对45钢调质喷丸试样的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将其测试结果与结合电解抛光技术的X射线法测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裂纹柔度法测得距喷丸表面300μm深处的残余压应力为471 MPa,残余压应力场深为900μm;X射线法测得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在近表层120μm处,为446 MPa,残余压应力场深为820μm;在可比较深度范围内,两种测试法获得的残余应力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且数值大小也接近。(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陆金钰,舒赣平,包永成[10](2015)在《基于柔度法单元的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柔度法理论,运用OpenSees软件对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进行了全过程模拟分析,并采用柔度法单元对梁柱构件进行四段式划分,以实现对构件断裂的模拟.采用抽柱法,给出了结构连续倒塌的动力计算流程.以2个6层平面钢框架为数值算例,分析了结构失效点位移时程、构件塑性铰与断裂顺序,发现失效柱两侧的梁端部首先出现塑性铰,梁端断裂是框架发生整体倒塌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与ABAQUS壳元分析结果及钢框架倒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柔度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裂纹柔度法检测喷丸45钢板的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并将其检测结果与X射线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试验发现,二者具有相近的分布趋势,硬化层深分别为900μm和820μm,最大残余压应力分别在近表层300μm处约471.4MPa和在近表层120μm处约446.4MPa,即裂纹柔度法可用于喷丸板类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测定,且结果准确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度法论文参考文献
[1].徐武,郭壮壮,余音.单向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的双柔度法:理论与应用[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2].罗玉梅.裂纹柔度法测喷丸残余应力的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
[3].胡家杰,钟雯,张庆功.基于柔度法的断裂韧性误差测量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8
[4].赵航,李窍.纤维模型柔度法迭代的讨论[J].建材与装饰.2018
[5].宋瑞,刘林芽,徐斌,刘全民,秦佳良.基于动柔度法的轨道高架桥橡胶垫减振性能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6].陈金龙,尹承振,孙翠茹.用于二维分布残余应力场测量的渐进裂纹柔度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8
[7].唐家睿,陈宏远,吉玲康,田小江,刘玉栋.单试样卸载柔度法测定X70管线环焊缝断裂韧性阻力曲线[J].焊管.2018
[8].李晓军,黄伯麒,朱合华,洪弼宸.基于柔度法梁模型的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16
[9].任凤章,罗玉梅,张伟,张旦闻,田保红.喷丸残余应力裂纹柔度法与X射线法对比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5
[10].陆金钰,舒赣平,包永成.基于柔度法单元的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