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螺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永磁,观测器,转矩,算法,噪声,同步电机。
超螺旋论文文献综述
陶彩霞,赵凯旋,牛青[1](2019)在《考虑滑模抖振的永磁同步电机模糊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的传统滑模观测器在估计转子位置与转速时出现的抖振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模糊规则的超螺旋滑模观测器。该观测器利用串联高阶滑模结构特点来保证输出的连续性,以此削弱滑模控制中高频切换带来的抖振。而模糊规则的引入以解决超螺旋控制算法中边界函数的上界在实际中很难获得的问题,然后利用反证法验证所提出的模糊超螺旋滑模控制率的收敛性。最后在Matlab中搭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方案在满足控制精度的同时,减弱了系统抖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23期)
吉洪智,赵朝会,胡怡婷,丁帆,建照阳[2](2019)在《永磁同步电动机超螺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转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存在超调频繁、响应时间慢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超螺旋(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将传统的转速PI控制器替换为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的控制器,同时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和采用传统PI控制器的转速、转矩波形。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中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解决了超调频繁的问题,且有更小的转矩脉动、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超调量。(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双,赵涛,佃松宜,胡怡,江浩[3](2019)在《机械臂的区间二型模糊超螺旋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机械臂的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逼近扰动的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将机械臂的建模误差、摩擦项、外部扰动等均视为广义扰动,然后利用自适应区间二型模糊逼近广义扰动.接着通过一个嵌套自适应律来设计基于超螺旋算法的趋近律,进而提出超螺旋滑模控制器.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验证了趋近律的稳定性,基于此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导出了区间二型模糊自适应律.仿真实验表明,区间二型模糊具有更好的逼近效果,超螺旋滑模控制能够抑制系统的扰动,本文所提算法具有响应快速和鲁棒性强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刘国宏,丁喜波,陈昭,景元杰,侯广平[4](2019)在《基于超螺旋二阶滑模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控制存在抖振现象,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为了减轻控制抖振现象,提高控制的稳定性,在分析了DFIG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DFIG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器,并研究了突变风的情况下滑模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滑模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最优转矩跟踪能力和无功调节能力,与一般的控制方法相比鲁棒性较强,转子控制电压连续,控制产生的抖振可以大幅减轻,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升。(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刘畅,杨锁昌,汪连栋,张宽桥[5](2019)在《基于快速自适应超螺旋算法的制导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空导弹攻击机动目标的制导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稳定的新型二阶滑模制导律。在弹目相对运动模型的基础上,将制导问题转化为一阶系统的控制问题。在超螺旋(ST)算法中引入线性项和一种新的参数自适应律,提出了一种快速自适应超螺旋(FAST)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已知系统不确定性的边界且收敛速度较快。利用类二次型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给出了收敛时间估计公式。通过与自适应滑模制导律、ST制导律和光滑二阶滑模制导律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律在保证制导精度的同时,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滑模变量的收敛速度,并且避免了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焦庆伟,周岩彬[6](2018)在《基于超螺旋精度提升机制的OFDM网络信道噪声消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当前OFDM网络信道噪声消除算法难以规避信道中的窄带莱斯噪声,且抗信道衰落能力不强,以及信道间普遍存在严重的频率干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精度提升机制的OFDM网络信道噪声消除算法.首先,根据各个传输子信道具有差异化的频率载波特性,将传输子信道等价为接收背景中的接收点,从而构建了超螺旋接收结构,有效消除不同传输子信道间存在的频率干扰特性,降低信道窄带莱斯噪声对信号预发射过程的衰落影响;随后,基于角度识别方式进行锐-钝识别,并结合拐点思想,采用序列重排技术,将待发射信号进行消波处理,并进行自旋精度提升,从而提高了其抗窄带莱斯噪声的性能.仿真实验表明:与常见的超高频精度自适应机制(UHF adaptive,UHFA)、共线度自旋精度提升机制(the degree of accuracy of collinear spin,DACS)相比,本文算法与理想状态下的OFDM功率谱密度曲线最为接近,具有更高的信号增益水平与更低的信道误码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张懿,吴嘉欣,韦汉培,张友泉,彭艳[7](2018)在《离散型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的固有抖振问题,提出一种离散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首先,该观测器增益随电机转速及系统内部状态动态调整,实现了宽范围变转速工况下的滑模抖振抑制。其次,设计一阶低通滤波器提高滑模控制系统暂态过程中的鲁棒性,基于反证法验证滑模轨迹在有限时间内的收敛性。最后,提出一种新型矢量控制策略对系统电流环d、q轴进行充分解耦,基于混合定向策略从观测器输出提取α、β轴有效反电动势分量,结合反电动势变换矩阵进行电流环内的前馈补偿。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李正明,单晓晨,徐鹏坤[8](2018)在《基于超螺旋滑模控制光伏MPPT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伏发电过程中功率输出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螺旋(Super-Twisting)二阶滑模控制的MPPT实现方法。此方法基于Boost升压电路,通过选取合适的滑模面将离散控制率转移到高阶,使控制量在时间上连续,从而设计了一种无抖颤滑模变换器,以实现光伏输出最大功率跟踪,并消除抖振的影响。为了验证算法的优越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相比于传统的控制算法,二阶滑模控制算法能快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21期)
韩方阵[9](2018)在《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曳引调速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急剧发展,电梯行业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从软件设计到硬件构造,从运行速度到乘梯舒适度,人们对电梯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随着制造成本的提升,乘梯舒适度和硬件成本之间的固有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目前硬件结构发展已经逐渐进入瓶颈区,短期内很难再有新的和更大的突破。与此恰恰相反,在软件方面的发展却持续走热,特别是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更是不绝如缕。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工作梗概如下:首先,本文顺应当前潮流,选取永磁同步电机作为被控对象,着重对曳引电机的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在文章开始,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扼要分析了我国电梯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在这部分还介绍了当前电梯行业所使用的主流曳引系统、驱动技术和电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等基本内容。其次,剖析了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磁场分布,并在理论上分析了电梯专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实际应用之中存在的转子角位置难以精准测量等问题,据此建立了磁路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曳引电机控制的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出了曳引系统的拓扑和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优化处理。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接着,选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作为转子角速度的观测器,利用SVM对观测器进行参数拟合,得出辨识参数。然后用粒子群算法对该观测器进行优化,以此降低噪声对观测器的干扰。并对设计的新型滑模观测器进行了仿真实验。最后,通过将基于缓存选层信号联合支持向量、粒子群算法共同优化的滑模观测器应用到永磁同步曳引电机的控制中。实验表明,此种策略能够有效的估测出转速和磁通角等重要参数,同时输出电磁转矩的反应时间也得到了极大缩短,从而提高了乘梯舒适性。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马广富,高寒,吕跃勇,宋婷,袁建平[10](2017)在《组合体航天器有限时间超螺旋反步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然后,结合反步法设计了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器,同时引入指令滤波器提高了反步法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超螺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存在超调频繁、响应时间慢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超螺旋(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案。该方案将传统的转速PI控制器替换为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的控制器,同时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和采用传统PI控制器的转速、转矩波形。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矢量直接转矩控制中采用Super-twisting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解决了超调频繁的问题,且有更小的转矩脉动、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超调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螺旋论文参考文献
[1].陶彩霞,赵凯旋,牛青.考虑滑模抖振的永磁同步电机模糊超螺旋滑模观测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2].吉洪智,赵朝会,胡怡婷,丁帆,建照阳.永磁同步电动机超螺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转速控制[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9
[3].张双,赵涛,佃松宜,胡怡,江浩.机械臂的区间二型模糊超螺旋滑模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9
[4].刘国宏,丁喜波,陈昭,景元杰,侯广平.基于超螺旋二阶滑模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5].刘畅,杨锁昌,汪连栋,张宽桥.基于快速自适应超螺旋算法的制导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6].焦庆伟,周岩彬.基于超螺旋精度提升机制的OFDM网络信道噪声消除算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懿,吴嘉欣,韦汉培,张友泉,彭艳.离散型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8
[8].李正明,单晓晨,徐鹏坤.基于超螺旋滑模控制光伏MPPT的实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9].韩方阵.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曳引调速系统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10].马广富,高寒,吕跃勇,宋婷,袁建平.组合体航天器有限时间超螺旋反步姿态控制[J].宇航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