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法门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法门,弗拉,地层,同位素,广西,伏尔加,集群。
法门阶论文文献综述
黄程,龚一鸣[1](2014)在《广西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磷质微球粒的发现及其地球生物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醋酸酸解法处理广西桂林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的样品,获得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直径为150?m左右,球状、扁球状或椭球状,球体外表面光滑,并发育脐状浅凹,球体为实心,内部由浅色的磷灰石和深色的有机质相间分布形成同心环带结构.所有磷质微球粒与牙形刺共同保存,而磷质微球粒的丰度明显低于同层位的牙形刺.显微激光拉曼微区分析表明:磷质微球粒的外壳和内核的拉曼光谱特征分别与牙形刺Palmatolepis sp.的齿片和齿台十分类似.此外,磷质微球粒的富集与藻类生物繁盛在时间上基本一致,而滞后于海水营养盐激增.基于磷质微球粒与牙形刺在丰度的相关性、成分的相似性以及与鱼类耳石在形态和结构特征方面的相似性,本文认为磷质微球粒可能是牙形动物的"耳石",其形成可能与海水富营养化有关.晚泥盆世陆源输入的增加、海底热液活动以及缺氧的底层海水上涌等活动可能导致了海水营养盐富集,并由此诱发菌藻类生物的繁盛,从而可能刺激了牙形动物分泌磷质微球粒—牙形动物"耳石".本文以磷质微球粒为纽带揭示了生物-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晚泥盆世F-F之交的生物灭绝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曾雄伟,杜远生,张哲[2](2010)在《广西六景泥盆系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碳同位素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着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曾雄伟,杜远生,张哲[3](2009)在《广西六景、都安弗拉斯-法门阶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泥盆世弗拉斯阶与法门阶之交发生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F-F事件)是显生宙五次集群灭绝事件之一,也叫Kellwasser事件,至少60%的弗拉斯阶生物灭绝。在此次事件中,低纬度的浅海底栖生物种群(如珊瑚、层孔虫)受影响最甚,而生活在高纬度,深海和陆地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小。这次事件实际上是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01)
廖卫华,马学平,孙元林[4](2008)在《华南泥盆系法门阶浅海相四射珊瑚的组合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泥盆世弗拉期末F-F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珊瑚以及许多浅海底栖生物灭绝,几乎整个法门期珊瑚群都处于残存阶段,华南地区目前只在湖南的个别地方发现少量的Smithiphyllum。直到法门期末珊瑚和其它一些造礁底栖生物开始复苏,出现了不少与典型泥盆纪珊瑚存在很大差别的新分子。华南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可划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上部Cystophrentis组合;下部Eocaninophyllum组合。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另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使新生的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又遭灭绝。(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张哲,杜远生,龚一鸣,黄宏伟,曾雄伟[5](2007)在《广西黎塘孤立台地吉维特阶-法门阶碳酸盐台地生态系到菌藻生态系的演变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泥盆纪埃姆斯期,广西受陆内裂陷影响,形成碳酸盐台地与台沟间列的构造格局.吉维特期开始,六景及相邻的黎塘一带逐渐形成孤立台地的沉积背景.吉维特期,六景剖面的民塘组为以竹节石为特色的礁前斜坡生态系,尽管目前没有出露生物礁,从礁前角砾岩可以恢复曾经存在的礁生态系.而黎塘一带塘家湾组为以珊瑚、层孔虫、腕足类为主要特色的台地生态系.弗拉斯期,六景剖面的谷闭组则为少量珊瑚、腕足、层孔虫为特色的局限-半开放台地生态系.黎塘一带的桂林组仍为以珊瑚、层孔虫、腕足类为主要特色的台地生态系.六景、黎塘地区自法门期开始发生生态系突变,六景剖面的融县组和黎塘一带的东村组发育藻礁丘或藻席为特色的藻生态系.该生态系的突变是F-F生物群集绝灭造成的生物类群突变的结果.生态系的特征也与吉维特-弗拉斯期烃源岩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王成源[6](2004)在《泥盆系法门阶四分已成定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法门阶亚阶的划分是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近年来讨论的重点(王成源,1994、2003)。德国早已组建了晚泥盆世亚阶划分的工作组,提出了德国的法门阶的划分方案。他们一致认为法门阶应当叁分,即以早Palmatolepis marginifera带的底界为中法门阶的底界,早Palmatolepis expansa带的底界为晚法门亚阶的底界。比利时学者(Streel et al.,2002)极力主张法门阶四分,建立最晚法门亚阶,(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4年02期)
ValentinaN.MANTSOUROVA[7](2003)在《根据孢粉资料确定伏尔加地区弗拉阶和法门阶界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伏尔加地区上泥盆统弗拉阶和法门阶的界线以3种剖面7类型为代表。第一种类型的界线剖面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地台,但两阶之间有沉积间断。第二种类型剖面地层发育较完整,即Volgogradian层直覆于Livendian层之上。前者以Corbulispora viminea-Geminospora vasjamica孢子组合带为特征。第叁种类型剖面存在于前里海(Pre-Caspian)凹陷的西侧,是最近根据孢粉资料确定的;地层剖面不完整,在中弗拉阶的Semilukian层有剥蚀面,上覆以不同时代的(弗拉期或法门期)盖层。(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龚一鸣,李保华,吴诒[8](2002)在《广西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 7条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剖面的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表明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带或偏心率轨道旋回层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 ,跨越弗拉阶—法门阶 (F—F)之交的碳同位素组成在 1 4Ma内不具一致性 ,表现为正偏、负偏和无偏 3种模式。主要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类 ;其母体生物源主要为海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和陆源高等植物。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构成F—F事件期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生物量的主体。分子地层参数及其与碳同位素的关系显示 ,F—F之交广西海域高温、高盐、缺氧、多风 ;Pr Ph与δ1 3C曲线的变化表现为负相关。地层的加积方式 (加积、进积和退积 )、堆积速率、缺氧程度、分子化石类型和丰度是影响广西F—F之交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退积序列、快速堆积、缺氧程度和有机质埋藏量增加通常对应δ1 3C值增加。由于分子地层参数能提供生物与环境这两大直接影响碳同位素组成的量化信息 ,因此 ,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对正确解释碳同位素的特征和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02年03期)
龚一鸣,李保华,吴诒[9](2002)在《广西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之交分子地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GC-MS分析仪对23件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广西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分子化石主要由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类构成,其先体主要为海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和陆源高等植物,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构成F/F事件期台盆碳酸盐相生物量的主体;n_(Pr)/n_(Ph)<1(Ph为植烷,Pr为姥鲛烷)或《1、n_(ph)/n_C_(18)值较高、C_(16)~C_(24)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表明,F/F之交广西为蒸发量、盐度和缺氧程度较高的海相碳酸盐环境.F/F之交生物集群绝灭是中泥盆世晚期以来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多次天体撞击对晚泥盆世不断恶化的生态系无异于雪上加霜;高温导致的高蒸发量、较高盐度和水柱底层缺氧是低纬度礁生态系、浅水海相生物集群绝灭的最直接杀手.(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03期)
龚一鸣,李保华,吴诒[10](2001)在《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米兰柯维奇旋回及高分辨率地层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西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盆地相-斜坡相碳酸盐地层(桂林杨堤剖面,阳朔龙门剖面,德保都安剖面和横县六景剖面)中识别出超层序组、层序组、层序和纹层4级旋回层,它们在牙形石带内的级序结构、数量关系和排列顺序在时间上持续、稳定,在空间上可进行跨相、跨盆地的远距离对比。我们的资料表明,超层序组、层序组、层序和纹层旋回分别相当于长偏心率、偏心率、斜度或岁差和亚米兰柯维奇旋回。泥盆纪时它们的周期值分别为400,000年、100,000年、33,333年或16,667年和8,000~17,000年。长偏心率与偏心率、偏心率与斜度、偏心率与岁差的比例关系分别为1:4、1:3和1:6。与第四纪相比,泥盆纪时斜度和岁差周期变短,偏心率周期(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法门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着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门阶论文参考文献
[1].黄程,龚一鸣.广西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磷质微球粒的发现及其地球生物学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
[2].曾雄伟,杜远生,张哲.广西六景泥盆系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碳同位素组成[J].古地理学报.2010
[3].曾雄伟,杜远生,张哲.广西六景、都安弗拉斯-法门阶事件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2009
[4].廖卫华,马学平,孙元林.华南泥盆系法门阶浅海相四射珊瑚的组合序列[J].古生物学报.2008
[5].张哲,杜远生,龚一鸣,黄宏伟,曾雄伟.广西黎塘孤立台地吉维特阶-法门阶碳酸盐台地生态系到菌藻生态系的演变及其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
[6].王成源.泥盆系法门阶四分已成定局[J].地层学杂志.2004
[7].ValentinaN.MANTSOUROVA.根据孢粉资料确定伏尔加地区弗拉阶和法门阶界线(英文)[J].古生物学报.2003
[8].龚一鸣,李保华,吴诒.广西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对比研究[J].地学前缘.2002
[9].龚一鸣,李保华,吴诒.广西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之交分子地层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2
[10].龚一鸣,李保华,吴诒.泥盆系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米兰柯维奇旋回及高分辨率地层对比[J].地质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