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颅面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颅骨,气道,维吾尔族,骨骼,面部,完全性。
颅面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弓煦,陈雪慧,黄丽萍[1](2019)在《颅面骨骼形态对上气道形态及鼻呼吸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颅面形态对鼻呼吸功能和上气道的影响。方法招募47例健康受试者,按下颌位置分为3组。Ⅰ类骨型组16例,Ⅱ类骨型型15例,Ⅲ类骨型组16例。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并对受试者测量鼻气流和鼻阻力。比较各组间鼻呼吸功能和上气道功能的差异。对鼻呼吸功能、上气道和骨骼形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叁组间优势侧鼻吸气量(NCdi)(P=0.001)、鼻分区吸入比(NPRi)(P=0.007)、双侧鼻吸气量(NCbi)(P=0.005)、腭咽最小横截面积(Velo-Amin)(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类骨型组的值明显高于Ⅰ类骨型和Ⅱ类骨型组。相关分析表明,鼻分流比(NPR)和鼻气道阻力与SNA呈显着负相关,而上气道容积和横截面积与ANB呈显着负相关,与SNB呈显着正相关。优势侧鼻呼气量(NCde)主要与平均腭咽截面积(Velo-Amean)(r=-0.324, P=0.026)、平均气道总截面积(total-Amean)(r=-0.307, P=0.036)、平均舌咽部截面积(Glosso-Amean)(r=-0.293, P=0.046)呈负相关。结论颅面部骨骼形态会影响鼻呼吸功能和上气道。(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25)
单清爱,车晓霞[2](2019)在《不同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相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CBCT描述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中耳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颅面形态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60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拍摄CBCT,测量患者锤砧关节与颞下颌关节在坐标系中的水平向和垂直向距离,以及两者间的直接距离,同时测量鼓室前壁的厚度和骨密度。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Ⅰ类锤砧关节相对关节结节的垂直高度为(8.86±2.55)mm,髁状突的垂直高度为(2.42±1.08)mm,骨性Ⅱ类锤砧关节相对关节结节的垂直高度为(7.72±2.18)mm,髁状突的垂直高度为(1.65±1.4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3.388,P<0.05);鼓室前壁中上段厚度骨性Ⅱ类大于骨性Ⅰ类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相关性研究上,锤砧关节垂直高度与髁状突垂直高度相关系数是0.636,锤砧关节水平长度与髁状突水平长度相关系数是0.777,两者均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BCT是观察颞下颌关节与中耳相对位置的有效手段,中耳与髁状突的位置密切相关,中耳结构在骨性I类与骨性II类颅面形态人群具有不同表现,不同颅面形态中耳结构和位置与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作用方式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15期)
吕靖,栗璞,彭静[3](2018)在《双生子女童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形态的遗传环境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混合牙列期对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宽度的影响,为错牙合矫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6~12岁183对双生子女童的头颅侧位片中颅面高度、上气道宽度的相关指标,运用双生子研究法对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宽度作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纵向统计分析。结果:颅面部中全面高、面上部高和面下部高受遗传作用较强(P<0.05),鼻唇角和颏唇角受环境作用较强(P<0.05),上气道高度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P<0.05),鼻咽气道、颚咽气道、口咽气道宽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几乎看不到遗传的作用(P<0.05)。结论:双生子女童头影测量下的颅面高度受较强的遗传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朱晓苹[4](2018)在《颅面形态新用途 信息技术领方向——周明全教授和他创建的“颅面形态信息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简介周明全,我国着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发表SCI/EI检索论文220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将颅面形态信息学很好地应用于考古、医学、刑侦等诸多领域,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弓煦,李巍然,高雪梅[5](2018)在《颅面形态对鼻呼吸功能及上气道形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颅面形态对鼻呼吸功能和上气道的影响。方法在轻度拥挤的正畸患者中,选取上颌基本正常,无睡眠疾病的受试者,根据下颌前后向位置入组,每组达到预计例数则停止入组。共计得到47例健康受试者,其中骨性Ⅰ类组(16例)、骨性Ⅱ类组(15例)、骨性Ⅲ类组(16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CBCT、呼吸流量仪和鼻阻力仪检查,比较组间鼻呼吸功能及上气道形态指标差异。并对鼻呼吸功能、上气道形态和颌骨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叁组的组间比较中,优势侧鼻吸气流量NCdi(P=0.001)、双侧鼻吸气流量NCbi(P=0.005)、鼻吸气量差异比NPRi(P=0.007)、腭咽最小截面积Uvulo-Amin(P=0.0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骨性Ⅲ类组分别较骨性Ⅰ类组和骨性Ⅱ类组大,而骨性Ⅰ类组与骨性Ⅱ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关分析中,鼻呼吸量差异比和鼻阻力主要与上颌矢状向位置(SNA)呈负相关;而上气道体积和截面积主要与下颌矢状向位置(SNB)呈正相关,与上下颌相对位置(ANB)呈负相关。优势侧鼻呼气流量NCde主要与腭咽平均截面积Uvulo-Amean(r=-0.324,P=0.026)、舌咽平均截面积Glosso-Amean(r=-0.293,P=0.046)及全气道平均截面积Total-Amean(r=-0.307,P=0.036)呈负相关;鼻呼气量差异比NPRe与鼻咽高度Naso-H(r=0.326,P=0.025)及喉咽最小截面积Hypo-Amin(r=0.312,P=0.033)正相关;而各鼻压差鼻吸气阻力NRi主要与腭咽最小截面积Uvulo-Amin呈正相关。结论颅面形态对鼻呼吸功能和上气道可能存在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汇编》期刊2018-06-29)
郭凌燕,陈芬,李羽,陈林林[6](2018)在《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与正常成人颅面形态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去除手术因素的前提下,先天性不完全性腭裂畸形本身对颅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4年)收治的30例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本地区成人正常牙合人群30例为对照组。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运用Winceph8.0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两者各测量指标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的S-N,N-ANS,ZAL-ZAR,Gn-Co值均较对照组小(P<0.05),N-Ba,ANS-Ptm,SNA,Co-Go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SN/GoMe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其余测量项目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腭裂畸形本身对颅面部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热孜万古丽·夏米西丁[7](2018)在《维吾尔族颅面形态分析及其面貌复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的迅速发展,颅面建模和形态统计分析技术为颅骨面貌生物特征提取和识别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我国维吾尔族颅面形态学和未知颅骨面貌的复原作为研究目标,构建适合于维吾尔族颅面形态研究模型,揭示其颅面的本质关系。本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为了解决维吾尔族颅面形态研究支撑数据稀少的问题,采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头部CT数据并开发了颅骨与面貌模型数据库。为实现叁维颅骨模型在初始姿态相差较大以及存在较多缺失情况下自动配准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对应的叁维颅骨非刚性自动配准方法。首先对待配准叁维颅骨进行边缘提取,获得所有孔洞的边缘;然后根据边缘长度以及边缘间最短距离自动识别边缘类型颅骨在边缘上的对应,之后对待配准颅骨的初始位置和姿态进行调整,实现粗配准;最后通过两次一致点漂移(CPD)算法逐步实现两个颅骨从边缘区域至所有区域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基于迭代最近点(ICP)和薄板样条函数(TPS)相结合的叁维颅骨自动配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姿态、位置、分辨率以及缺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高的配准效率。2.针对刑侦及考古中的遗骨经常存在缺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样例的叁维颅骨缺失修补方法。首先随机选择叁维颅骨样本,并通过配准算法对所有样本进行规格化处理;然后利用同样的配准算法根据待修补颅骨的缺失情况把样本库中的每个样本对应地分为存留和缺失两部分数据;之后通过回归算法获得两部分数据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该函数关系计算待修补颅骨的缺失数据,并通过拼接融合得到最终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修补大、小缺失,同时保留原模型的所有特征;此外,修补误差更小。3.提出维吾尔族颅面形态几何特征统计与颅骨性别鉴定方法,首先对于颅骨与面部采取半自动方法进行80个特征点标定,并确定62个测量点与43个测量项。然后采用欧式距离,测地距离计算方法和夹角计算方法计算颅面模型中的直线距离、表面距离以及夹角等几何测量项并进行了统计;最后,针对完整和不完整的颅骨,采用步进Fisher判别分类方法进行了性别判定,其准确率达到92%左右。4.以达到颅面复原质量改善为目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颅面点对应关系的建立方法。首先对于颅面进行TPS配准;接着进行模型体素化;然后利用欧式距离确定特征点的近邻点集;采用测地距离一致性进行对初始约束确定核心点集;最后继续扩展核心点集建立点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颅面点对应准确率和速率得以明显提高。5.针对现有统计值指标涵盖的年龄、胖瘦等属性段较宽泛而导致复原面貌缺乏个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软组织厚度颅面复原方法。在已标定的80个颅骨特征点的基础上,在头面部确定了相应的软组织测量项;以特征点的圆柱法向作为软组织厚度测量方向,计算出这些特征点处软组织厚度;之后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特征点软组织厚度与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待复原颅骨的属性以及回归函数计算特征点软组织厚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薄板样条函数对参考人脸模型进行变形获得复原面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方法,该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软组织厚度,提高颅面复原的准确度。本研究在构建维吾尔族颅面模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颅面形态学和颅骨面貌复原研究技术,将填补我国维吾尔族颅面形态学研究中的空白。该研究结果促进了我国计算机辅助颅面形态学研究发展,为考古、法医和人类学等领域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胡小蓓,王大为,刘超,张昆[8](2018)在《青少年错患者上气道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研究青少年错患者上气道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筛选出对上气道大小有明显影响的颅面部骨骼形态影响因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3例青少年错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大小分为垂直生长型、平均生长型、水平生长型3种垂直骨面型组。选择其颅颌面叁维重建图像,对上气道各段的长度、截面积、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以CBCT生成的头颅侧位片测量颅面部骨骼形态指标,比较不同垂直生长型组间上气道大小的差异,分析其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结果上气道大小各测量指标在垂直生长型、平均生长型、水平生长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鼻咽容积与前鼻棘-后鼻棘距离(ANS-PNS)、颌凸角(NA-PA)、下颌角点-颏下点距离(Go-Me)、关节点-颏顶点距离(Ar-Gn)、前颅底长(S-N)、全颅底长(N-Ba)、后面高(SGo)、前面高(N-Me)呈正相关(P<0.05);腭咽容积与面角(FH-NP)、Ar-Gn、ANS-PNS、S-Go、N-Me、后、前面高比(S-Go/N-Me)呈正相关,与下颌平面角(Go Gn-SN)呈负相关(P<0.05);舌咽容积与Go-Me、Ar-Gn、FH-NP、S-N、S-Go、N-Me、S-Go/N-Me呈正相关,与Go Gn-SN、ANB角(ANB)呈负相关(P<0.05);喉咽容积与Go-Me、ArGn、FH-NP、S-Go、S-Go/N-Me呈正相关,与Go Gn-SN呈负相关(P<0.05);上气道总容积与Go-Me、Ar-Gn、FHNP、S-N、N-Ba、S-Go、N-Me、S-Go/N-Me呈正相关,与Go Gn-SN、ANB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错患者上气道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下颌骨大小和位置、颅底结构大小以及面部高度的影响,上气道随上下颌骨长度、颌凸角、面角、前颅底长、全颅底长、前面高、后面高、后前面高比的增大而增大,随下颌平面角、ANB角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龙杨,费露,袁小平[9](2018)在《泸州地区成年人鼻部形态与颅面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表明正畸治疗可以改变鼻部与颏部的形态位置,从而对面部美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正畸治疗设计需将鼻形态与颅颌面各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参考,避免因矫治而带来或加重颜面部的不协调。目的:研究泸州地区成年人鼻形态指标与性别、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叁因素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以及鼻形态指标与颅面结构形态指标的相关性,为正畸临床诊断与治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择2014至2016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40例,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硬组织指标共计27项。结果与结论:(1)叁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性别有关的鼻形态指标有鼻背长、鼻尖深度、鼻翼深度、鼻峰高度、软组织面突角、鼻小柱突度、鼻骨长(P<0.05),与矢状骨面型有关的鼻形态指标有鼻峰高度、鼻唇角、鼻颏角、软组织面突角(P<0.05),与垂直骨面型有关的鼻形态指标有鼻骨长、软组织面突角(P<0.05);(2)不同性别之间鼻形态存在差异,男性鼻部大小、突度均大于女性;(3)不同矢状骨面型的鼻部大小无显着差异,但反映鼻形态与面部结构关系的指标在叁类骨面型中有显着差异;(4)不同垂直骨面型与软组织面突度、鼻骨长有显着相关性;(5)鼻部的大小、突度及形态与颌骨的长度、高度以及颌骨在矢状/垂直向的位置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吕靖,彭静[10](2018)在《6~12岁双生子女童颅面软硬组织形态的遗传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对6~12岁双生子女童颅面部软硬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183对双生子女童的投影测量结果,按照卵型鉴定结果,分为观察组(MZ组,n=110对)为同卵双生子,对照组(DZ组,n=110对)为异卵双生子,分别比较两组受试者对间遗传作用相关指标(L1~L3、H1~H3、G'G、SnA、G-SnPos、NsPrnPos)平均差值。结果 MZ组对间L3、H1~H3、G'G、G-SnPos、NsPrnPos指标平均差值明显低于D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0、11岁组MZ受试者L3平均差值明显低于DZ组,9、10、12岁组MZ受试者H1平均差值低于DZ组,10、11、12岁组MZ受试者H2平均差值低于DZ组,10、11、12岁组MZ受试者H3平均差值低于DZ组,7、10、11、12岁组MZ受试者G'G平均差值低于DZ组,9、10岁组MZ受试者SNA平均差值低于DZ组,9、10、12岁组MZ受试者G-SnPos平均差值低于DZ组,7、10、11、12岁组MZ受试者NsPrnPos平均差值低于D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面部下部深度与环境因素有关,颅面部高度受遗传因素影响,软组织厚度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颅面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CBCT描述骨性Ⅰ类与Ⅱ类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中耳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颅面形态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患者各30例60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拍摄CBCT,测量患者锤砧关节与颞下颌关节在坐标系中的水平向和垂直向距离,以及两者间的直接距离,同时测量鼓室前壁的厚度和骨密度。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Ⅰ类锤砧关节相对关节结节的垂直高度为(8.86±2.55)mm,髁状突的垂直高度为(2.42±1.08)mm,骨性Ⅱ类锤砧关节相对关节结节的垂直高度为(7.72±2.18)mm,髁状突的垂直高度为(1.65±1.40)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3.388,P<0.05);鼓室前壁中上段厚度骨性Ⅱ类大于骨性Ⅰ类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相关性研究上,锤砧关节垂直高度与髁状突垂直高度相关系数是0.636,锤砧关节水平长度与髁状突水平长度相关系数是0.777,两者均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BCT是观察颞下颌关节与中耳相对位置的有效手段,中耳与髁状突的位置密切相关,中耳结构在骨性I类与骨性II类颅面形态人群具有不同表现,不同颅面形态中耳结构和位置与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作用方式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面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弓煦,陈雪慧,黄丽萍.颅面骨骼形态对上气道形态及鼻呼吸功能的影响[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单清爱,车晓霞.不同颅面形态患者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相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J].中外医疗.2019
[3].吕靖,栗璞,彭静.双生子女童颅面高度和上气道形态的遗传环境因素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
[4].朱晓苹.颅面形态新用途信息技术领方向——周明全教授和他创建的“颅面形态信息学”[J].中国高新科技.2018
[5].弓煦,李巍然,高雪梅.颅面形态对鼻呼吸功能及上气道形态影响的研究[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汇编.2018
[6].郭凌燕,陈芬,李羽,陈林林.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未手术患者与正常成人颅面形态的对比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8
[7].热孜万古丽·夏米西丁.维吾尔族颅面形态分析及其面貌复原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8
[8].胡小蓓,王大为,刘超,张昆.青少年错患者上气道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
[9].龙杨,费露,袁小平.泸州地区成年人鼻部形态与颅面结构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10].吕靖,彭静.6~12岁双生子女童颅面软硬组织形态的遗传作用分析[J].四川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