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泛素活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泛素化,正交泛素传递,Ube1疏水区,泛素传递活性
泛素活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方帅,彭康莉,金博,赵博[1](2019)在《泛素活化酶Ube1活性中心疏水区关键苯丙氨酸位点的丙氨酸突变对泛素传递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化系统调节真核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参与细胞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的降解,而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相关蛋白质的异常。研究与疾病相关蛋白质的泛素化途径,通过该途径促进或抑制其活性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细胞内的泛素传递网络错综复杂,天然条件下很难确认某一特定蛋白质的泛素化途径。我们前期工作建立的正交泛素传递途径中的泛素和泛素化酶含有特殊的突变,是鉴定某一特定E3下游蛋白质底物的有效手段。但E1与E2结合位点的突变设计仍有待完善。本研究重新审视了E1-E2的相互作用,着眼于泛素活化酶Ube1活性中心内的疏水区,突变了该区上3个关键的苯丙氨酸残基为丙氨酸,即F637A、F729A、F741A,并设置合理的实验对照来探究此突变对泛素从E1向E2传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突变体m Ube1较好地阻断了与UbcH7的识别及Ub的传递,提示本研究涉及的3个关键苯丙氨酸位点对E1-E2互相识别的重要性,及其作为新的正交泛素传递途径中E1突变位点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姚威[2](2018)在《类泛素化活化酶NAE对流感病毒增殖的影响及NEDD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Neddylation修饰是体内一种广泛的翻译后修饰作用,通过NEDD8类泛素蛋白小分子与底物蛋白的结合而实现这种修饰作用。该修饰作用广泛地参与细胞内的多种调控,如信号转导、DNA损伤、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蛋白质转运等过程。最近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蛋白PB2能被Neddylation修饰而导致PB2蛋白的稳定性降低,从而抑制了流感病毒的复制。可见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体内的Neddylation修饰起到了一种抗病毒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Neddylation通路关键酶——NEDD8活化酶(E1)的Knock down(KD)细胞系,并用流感病毒(PR8)感染,以探究流感病毒在KD细胞系中的增殖情况,为更好地阐述流感病毒与Neddylation通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同时我们也制备了类泛素小分子蛋白NEDD8的单克隆抗体,这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内源性Neddylation修饰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的阐述在病毒感染中Neddylation的免疫调控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生物工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流感病毒在Knock down(KD)细胞系中的增殖效率升高将含有NAE1、UBA3靶序列的shRNA质粒以及Δ8.9、VSVG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包装出来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感染24h或48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嘌呤霉素,筛选出已被慢病毒感染的细胞,经扩大培养获得相应的KD细胞系,分别命名为NAE1-KD、UBA3-KD。用流感病毒(PR8,1MOI)感染获得的KD细胞系以及对应的对照组细胞系,感作2h后,弃上清并用无菌PBS洗去未结合的流感病毒,加入新鲜的培养基。在不同的时间点(6h、12h、24h、30h)收取细胞及细胞上清,每个时间点两个重复。通过Western blot、TCID_(50)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KD细胞系中各个时间点,无论是病毒蛋白(NP、NS1)的表达水平,还是病毒蛋白的mRNA转录水平,或者是成熟病毒粒子滴度(TCID_(50))都较对照组细胞有明显上升,而且在NAE1-KD细胞系中,这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因此,细胞中E1的表达水平降低之后,能够促进流感病毒的复制。2.类泛素小分子蛋白NEDD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A549细胞中扩增出类泛素化蛋白编码的NEDD8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入BL21(DE3)进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NEDD8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接种6周龄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WB)方法筛选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成功制备获得3株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4B7、1G11、1G3。免疫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都有良好的WB及ELISA效价。其中所得到的1G11株单抗适用于免疫共沉淀试验,可以特异性检测NEDD8修饰的Cullin-1底物。通过分段表达,鉴定单抗针对的抗原表位可能在~(29)RVEE~(32)氨基酸区域,与泛素化蛋白(Ub)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的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鉴定NEDDylation修饰底物提供了良好的抗体工具。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NEDDylation修饰过程中的活化酶NAE对流感病毒增值的抑制作用,且成功制备了类泛素化蛋白NEDD8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流感病毒分子致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3](2018)在《泛素活化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用于癌症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包含了负责维持细胞内蛋白质体内平衡的酶网络。该途径的治疗潜力已经通过多个UPS调节剂的临床验证,疗效显着,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性酰亚胺药物(IMiD)等。最近,来自Takeda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TAK-243(以前也被称为MLN7243)(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决登伟,桑雪莲,舒波,刘丽琴,石胜友[4](2017)在《番木瓜泛素活化酶基因CpUBA1的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番木瓜基因组中获得一个泛素活化酶基因CpUBA1。利用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性,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pUBA1基因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pUBA1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3 459 bp,编码的蛋白具有1 15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128.93 ku,理论等电点为5.49,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CpUBA1基因在番木瓜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雌花中的表达量最低。CpUBA1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上调表达模式。(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赵秋芳,贾利强,马海洋,陈曙,陈宏良[5](2018)在《玉米泛素活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B73玉米全基因组中鉴定出4个泛素活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Zm UBA1~Zm UBA4。4个Zm UBA基因编码氨基酸数目在1 030~1 056 aa,编码蛋白分子量在114.63~117.39 k D,等电点在5.18~5.80,且均含有5个内含子。蛋白二级结构预测,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4个基因均定位于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 UBA1基因在根、茎、叶、雄穗和雌穗中呈现组成性表达,Zm UBA2和Zm UBA4基因在雄穗表达量最高,Zm UBA3在叶片表达量最高,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Zm UBA3在盐和低温胁迫上调表达,Zm UBA4在盐胁迫时下调表达,说明Zm UBA3基因可能参与玉米低温和盐胁迫的应答,Zm UBA4可能参与玉米盐胁迫应答。(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崔秀琴,张劢[6](2017)在《泛素活化酶、端粒酶检测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胸腹水细胞中泛素活化酶(UBE1)、端粒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保存的57例胸腹水标本,其中30例为冠心病心力衰竭,15例为冠心病(非心力衰竭,死因为颅脑外伤或机械性损伤),12例正常对照(无心脏病史、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死因为颅脑外伤或机械性损伤)。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UBE1和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心力衰竭组UBE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和强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端粒酶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和强阳性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力衰竭组UBE1和端粒酶IOD值分别为1201.14(943.19~1672.31)和12 643.81(11 231.07~13 519.31),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胸腹水细胞中泛素活化酶、端粒酶表达明显增强,二者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赵秋芳,马海洋,陈曙,陈宏良,贾利强[7](2017)在《番茄泛素活化酶基因家族进化及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泛素活化酶是蛋白泛素化所需的第一个酶,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番茄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泛素活化酶(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UBA)基因,命名为Sl UBA1和Sl UBA2。序列分析表明Sl UBA1和Sl UBA2基因的CDS序列长分别为3 060和3 255 bp,分别编码1 019和1 08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14.15和120.46 ku,分别位于第6和9染色体。2个基因均含有5个内含子,编码蛋白均为酸性、疏水性蛋白;对蛋白二级结构分析发现2个UBA蛋白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定位于细胞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番茄UBA基因与其他物种UBA基因相似性高,进化过程非常保守。番茄不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2个UBA基因在根系和花的表达量较高,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非生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Sl UBA1基因在低温、干旱和盐胁迫下均上调表达;而Sl UBA2基因对非生物胁迫没有明显响应,这些结果表明Sl UBA1基因可能参与番茄对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的响应。(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敬兆飞[8](2017)在《泛素样修饰活化酶3对炎性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Neddylation修饰是一种类泛素化修饰,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包括细胞周期、DNA转录、信号通路的活化等。UBA3是Neddylation活化酶E1的亚单位,UBA3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Neddylation修饰的关注逐渐增加,对UBA3的研究和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多。NF-κB通路是调控炎症的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但是NF-κB通路调控抑炎因子(例如IL-10)和促炎因子(IL-6、TNF-α等)的方式并不相同,IL-10的表达受p50形成的同源二聚体的调控,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受p50/p65异源二聚体的调控。p65、c-Rel和RelB存在能够激活转录的转录激活域,形成的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均具有促进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p50和p52不具有转录激活域,其形成的同源二聚体可以通过与其他的二聚体竞争转录结合位点,从而起到抑制促炎因子转录的作用。虽然p50形成的同源二聚体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但是却能够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为了明确UBA3在炎性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本课题分别对UBA3在炎性因子表达中的作用以及UBA3对炎症反应调控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在UBA3髓系敲除小鼠和IL-10敲除小鼠中,通过内毒素休克模型,明确了UBA3在炎性因子表达中的作用。在细胞系中,利用免疫共沉淀以及截短突变等实验初步分析了UBA3调控炎症的机制,明确了UBA3的作用位点。实验结果如下:1、UBA3在髓系细胞中的缺失对内毒素休克的影响本课题给UBA3髓系敲除小鼠腹腔注射LPS 25mg/Kg,构建内毒素休克模型,记录死亡率,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注射LPS 72h内,UBA3Δmye小鼠死亡率明显高于UBA3F/F小鼠,且UBA3Δmye小鼠IL-6和IL-1β表达明显上调,IL-10表达下调,说明UBA3缺失后,炎症反应加剧,UBA3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且可能通过IL-10来调控炎症。2、IL-10在UBA3缺失小鼠中加重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分析进一步我们培育IL-10和UBA3双敲小鼠,并利用该种小鼠构建内毒素休克模型,记录死亡率,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注射LPS 12h后,IL-10-/-UBA3F/F小鼠死亡率与IL-10-/-UBA3Δmye小鼠死亡率没有差别,且IL-10-/-UBA3Δmye小鼠TNF-α明显下调,表明当IL-10敲除后,缓解了UBA3缺失引起的炎症反应,说明UBA3通过IL-10来影响炎症反应。3、UBA3在炎性因子表达中的机制探讨课题利用免疫共沉淀以及截短突变对UBA3的调控炎性因子表达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UBA3具有非Neddylation的功能,UBA3能够与KPC1结合,KPC1能与p105相结合,且UBA3能够促进KPC1与p105的相互作用,提示UBA3促进p105的泛素化,剪切形成p50。通过截短突变实验,确定了UBA3作用位点为活性腺苷酸化结构域,即第247aa至352aa。结论:UBA3参与炎性因子表达的调控,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为:UBA3通过与KPC1的结合,促进KPC1与p105的相互作用,促进p105泛素化后剪切生成p50,p50形成的二聚体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6-01)
杜秋丽,赵强,石会会,朱九滨,胡彦营[9](2016)在《转大豆泛素活化酶GmUBA1基因烟草的抗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大豆泛素活化酶基因对转基因烟草耐低温能力的影响.利用转Gm UBA1烟草的种子,通过比较低温处理后对照和转基因系烟草幼苗根长与湿重的生长状况,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Gm UBA1基因对烟草耐低温能力的调控效应.低温胁迫下,转反义泛素活化酶基因烟草苗的湿重及根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K,转正义泛素活化酶基因烟草苗的湿重及根长均明显低于CK.转反义泛素活化酶基因可以提高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耐寒性,改善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功能,进而提高植株抵御低温胁迫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来松[10](2015)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泛素活化酶的抑制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和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所致的心肌重构以心脏负荷增加导致的心肌肥厚为主要表现之一。继发性心肌肥厚也主要发生在高血压性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而心肌肥厚又明显增加心律失常、心衰、及猝死率。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药物对抗心肌肥厚的作用欠佳,探索抑制心肌肥厚甚至逆转心肌肥厚的新机制和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医疗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广泛存在于心肌组织中负责参与细胞内80%以上蛋白质的降解从而影响心肌重构的过程,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抑制泛素蛋白酶体活性可以抑制体外心肌细胞的肥厚,因此我们假设抑制处于UPS系统起始位点的关键泛素活化酶(UBA1、E1)可能具有更强大的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明确高血压所致心肌重构过程中泛素活化酶E1的变化,以及明确抑制E1活性能否抑制体内、体外试验中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肥厚,为临床治疗心肌肥厚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治疗药物。方法:临床资料:临床心脏瓣膜病患者,开胸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切取的心耳组织,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泛素活化酶E1在人体心脏组织的表达情况。体内实验:选取C57BL/6品系周龄6-8周雄性小鼠,将其随机分入6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II(AngII)埋泵组、E1抑制剂对照组(PYR-41 5mg/kg)、E1抑制剂对照组(PYR-41 10mg/kg)、血管紧张素II埋泵+E1抑制剂治疗组(PYR-41 5mg/kg)、血管紧张素II埋泵+E1抑制剂治疗组(PYR-41 10mg/kg)。AngII(体内灌注1000ng/kg/min)埋泵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以及抑制剂注射治疗心肌肥厚2周后,采用动物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肌肥厚及心功能情况、荧光麦胚凝集素(wga)染色观察小鼠心脏组织心肌细胞肥厚及治疗情况。体外实验:选取sd大鼠出生24小时以内的雄性乳鼠,提取乳鼠心肌原代细胞(nrcs)培养,将细胞随机分组培养于细胞培养皿分8组:对照组、angii组(100nm)、e1抑制剂对照组(5um)、e1抑制剂对照组(10um),angii+e1抑制剂治疗组(5um),angii+e1抑制剂治疗组(10um),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组、pe+e1抑制剂治疗组(5um),pe+e1抑制剂治疗组(10um)。药物刺激24小时后,对各组心肌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细胞肥大情况、提取细胞总蛋白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blot)观察泛素活化酶(e1)表达水平的改变。提取组织总蛋白行westernblot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水平的改变。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统计学差异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raphpadprism和spss软件利用kruskalwallis、onewayanova方法检测各组数据差异性。结果:1.人体心脏组织中泛素活化酶e1广泛存在,e1也广泛存在于鼠心肌细胞中。2.angii诱导的小鼠高血压心肌肥厚3天、7天、14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心脏组织中泛素活化酶e1表达显着增高,p<0.05。体外angii分别以25nm、50nm、100nm浓度刺激乳鼠心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50nm、100nm浓度刺激组e1表达显着增高(p<0.05)。3.angii刺激血压升高引起心肌肥厚,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心重体重比增大、心脏前后壁厚度增厚,左室射血分数与短轴缩短率下降(p<0.05)。angii+e1抑制剂治疗组小鼠心重比未见明显增大、心脏前后壁未见明显肥厚,左室射血分数与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4.angii泵植入小鼠体内1周后,与对照组相比,angii组动脉收缩压显着升高(p<0.05),angii+e1抑制剂治疗组血压显着升高(p<0.05),对照组与单纯抑制剂对照组相比血压无差异(p>0.05)。5.angii与pe刺激体外心肌细胞肥大,使细胞体积肥大近对照组2倍。与肥大组相比,e1抑制剂在5um和10um浓度下均能显着抑制心肌细胞肥大(p<0.05)。6.angii可引起小鼠体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表达升高,e1抑制剂可显着抑制磷酸化erk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肥厚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1.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中,泛素活化酶E1的表达显着进行性增高。血管紧张素II的刺激剂量与E1的表达增高呈正相关。2.E1特异性抑制剂PYR-41可以抑制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同时具有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E1抑制剂可以抑制体外血管紧张素II、苯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3.血管紧张素II引起的高血压不能被E1抑制剂降压,E1抑制剂治疗心肌肥厚不是通过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实现的。4.E1抑制剂通过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p-ERK)是其抑制心肌肥厚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泛素活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Neddylation修饰是体内一种广泛的翻译后修饰作用,通过NEDD8类泛素蛋白小分子与底物蛋白的结合而实现这种修饰作用。该修饰作用广泛地参与细胞内的多种调控,如信号转导、DNA损伤、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蛋白质转运等过程。最近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蛋白PB2能被Neddylation修饰而导致PB2蛋白的稳定性降低,从而抑制了流感病毒的复制。可见在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体内的Neddylation修饰起到了一种抗病毒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Neddylation通路关键酶——NEDD8活化酶(E1)的Knock down(KD)细胞系,并用流感病毒(PR8)感染,以探究流感病毒在KD细胞系中的增殖情况,为更好地阐述流感病毒与Neddylation通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同时我们也制备了类泛素小分子蛋白NEDD8的单克隆抗体,这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内源性Neddylation修饰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的阐述在病毒感染中Neddylation的免疫调控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生物工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流感病毒在Knock down(KD)细胞系中的增殖效率升高将含有NAE1、UBA3靶序列的shRNA质粒以及Δ8.9、VSVG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将包装出来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感染24h或48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嘌呤霉素,筛选出已被慢病毒感染的细胞,经扩大培养获得相应的KD细胞系,分别命名为NAE1-KD、UBA3-KD。用流感病毒(PR8,1MOI)感染获得的KD细胞系以及对应的对照组细胞系,感作2h后,弃上清并用无菌PBS洗去未结合的流感病毒,加入新鲜的培养基。在不同的时间点(6h、12h、24h、30h)收取细胞及细胞上清,每个时间点两个重复。通过Western blot、TCID_(50)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KD细胞系中各个时间点,无论是病毒蛋白(NP、NS1)的表达水平,还是病毒蛋白的mRNA转录水平,或者是成熟病毒粒子滴度(TCID_(50))都较对照组细胞有明显上升,而且在NAE1-KD细胞系中,这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因此,细胞中E1的表达水平降低之后,能够促进流感病毒的复制。2.类泛素小分子蛋白NEDD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A549细胞中扩增出类泛素化蛋白编码的NEDD8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入BL21(DE3)进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NEDD8蛋白,经纯化后,免疫接种6周龄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WB)方法筛选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成功制备获得3株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4B7、1G11、1G3。免疫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都有良好的WB及ELISA效价。其中所得到的1G11株单抗适用于免疫共沉淀试验,可以特异性检测NEDD8修饰的Cullin-1底物。通过分段表达,鉴定单抗针对的抗原表位可能在~(29)RVEE~(32)氨基酸区域,与泛素化蛋白(Ub)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的特异性单抗为进一步鉴定NEDDylation修饰底物提供了良好的抗体工具。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NEDDylation修饰过程中的活化酶NAE对流感病毒增值的抑制作用,且成功制备了类泛素化蛋白NEDD8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流感病毒分子致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泛素活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方帅,彭康莉,金博,赵博.泛素活化酶Ube1活性中心疏水区关键苯丙氨酸位点的丙氨酸突变对泛素传递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2].姚威.类泛素化活化酶NAE对流感病毒增殖的影响及NEDD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泛素活化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用于癌症治疗[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8
[4].决登伟,桑雪莲,舒波,刘丽琴,石胜友.番木瓜泛素活化酶基因CpUBA1的表达模式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7
[5].赵秋芳,贾利强,马海洋,陈曙,陈宏良.玉米泛素活化酶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J].玉米科学.2018
[6].崔秀琴,张劢.泛素活化酶、端粒酶检测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
[7].赵秋芳,马海洋,陈曙,陈宏良,贾利强.番茄泛素活化酶基因家族进化及表达模式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7
[8].敬兆飞.泛素样修饰活化酶3对炎性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与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9].杜秋丽,赵强,石会会,朱九滨,胡彦营.转大豆泛素活化酶GmUBA1基因烟草的抗冷性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6
[10].来松.高血压心肌重构中泛素活化酶的抑制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和治疗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