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s)中的D3、D4、D5和D6四种物质,研究范围为辽东半岛及其毗邻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应用优化后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对辽东半岛周边不同海域海水样品检测分析得到cVMSs浓度水平,并对其年月份变化、区域分布特征和丰枯水期变化进行规律探究。通过辽东半岛社会背景分析,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大连及其周边海域:根据来源分析技术路线,增加了对大连八家污水处理厂出水中cVMSs排放规律研究和附近海域中cVMSs与海水常规五项的浓度水平进行相关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海水中cVMSs的可能来源。对辽东半岛近海区域32个国控点、四个月份共计132个样品中cVMSs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VMSs总计浓度为36358.97 ng/L,各个点位D3-D6平均浓度分别为35.12±73.13、145.70±268.39、48.04±95.27、47.68±61.53 ng/L。2016年cVMSs的平均浓度为 117.74±136.85 ng/L,2017 年 cVMSs 的平均浓度为 409.85±395.66 ng/L。针对D4分析发现,在所有丰枯水期月份中黄渤海近岸浓度均大于远岸浓度。针对D5、D6分析发现,在丰水期7、8月份中,黄渤海近远岸浓度为同种大小关系;在枯水期5月份中,除渤海远岸外,其他区域浓度均为D5大于D6;在枯水期10月份中,除渤海近岸外,其他区域浓度均为D5小于D6。由此得出结论:辽东半岛周边海域中D4主要为陆源,与丰枯水期变化无关;辽东半岛周边海域中,D5、D6在丰水期主要为陆源,在枯水期主要为海陆源并存。其中五月份陆源较强,十月份海源较强。在大连及其周边海域cVMSs来源研究中,针对D3、D4、D5和D6四种物质,将大连周边海域与污水厂出水的平均浓度进行对比,2016年倍数分别为4.97、7.75、0.2和0.1,2017年倍数分别为4.51、2.02、1.2和1.28。由此得出结论D3与D4、D5与D6的主要来源相同,两年内污染源种类没有明显的改变,污水处理厂为主要来源。同时与海洋环境因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D3与D4(r=0.342)、D3与化学需氧量(r=0.415)、D4与化学需氧量(r=0.401)、D3与非离子氨(r=0.428)和D6与溶解氧(r=0.428)相关性达到0.5%的显著水平;而D6与无机氮(r=-0.359)、D6与化学需氧量(r=-0.381)分别呈负相关。得出结论:D3与D4主要污染来源相同。通过污染物特征分析,其可能来源有生活污水、农地污水、化工制药厂和煤气焦化厂等。D6与D3、D4污染源不同,与城市污水及化工废水无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忠一
导师: 李清波,宫福强
关键词: 辽东半岛海域,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分散液液微萃取,空间差异,来源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东半岛有机硅氧烷大气排放及其海陆归趋”项目
分类号: X55;X834
DOI: 10.26989/d.cnki.gdlhu.2019.000581
总页数: 77
文件大小: 5854K
下载量: 8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辽东半岛海域论文; 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论文; 分散液液微萃取论文; 空间差异论文; 来源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