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陶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性能,陶瓷,电热,抗氧化,热学,基体。
陶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郝文奇[1](2018)在《制动用碳陶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陶复合摩擦材料是用于制造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材料的一种新型材料,主要是由碳纤维、碳化硅和硅构成,通过调节各种组分的含量,利用其性能之间的差异互补,使材料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能达到所需要求。本论文以碳纤维针刺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熔融渗硅法相结合制得碳陶复合摩擦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惯性摩擦试验、不同干湿条件下的摩擦试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并观察了摩擦表面形貌的变化及第叁体的演变。结果表明:1.基于不同速度不同压力下进行摩擦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在干态环境下摩擦时,含硅碳碳坯密度为1.49g/m3的试样摩擦性能最好,摩擦过程中摩擦系数受摩擦速度和摩擦压力的影响较小,但是湿态环境下摩擦系数衰减严重。在湿态环境下摩擦时,去硅碳碳坯密度为1.49 g/m3的试样表现出更好的摩擦性能。2.基于摩擦试验,对比分析了去硅试样和未去硅试样摩擦磨损性能受碳碳坯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碳碳坯密度从1.37g/m3增加到1.59g/m3时,去硅试样摩擦系数逐渐增大,未去硅试样摩擦系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去硅和未去硅试样磨损量都先增大后减小;当碳碳坯密度为1.49 g/m3时,去硅试样和未去硅试样的磨损量最大。3.在干态条件下进行制动时,去硅碳碳坯密度为1.49g/m3的试样,摩擦系数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增加波动幅度逐渐增加,在制动过程后期,摩擦系数大幅增加,出现典型的“翘尾”现象;未去硅碳碳坯密度为1.49g/m3的试样,摩擦系数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增加波动幅度较去硅试样明显变大,最大波动幅度达到0.5。在湿态条件下进行制动时,去硅碳碳坯密度为1.49g/m3的试样,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剧烈波动,出现衰减现象;未去硅碳碳坯密度为1.49g/m3的试样,摩擦系数衰减严重,几乎为零。4.通过观察分析摩擦试验前后摩擦表面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硅作为载体有利于形成连续的第叁体,且不易脱落,摩擦表面平整光滑未见犁沟,增加了材料的耐磨性;碳纤维作为载体形成的第叁体容易沿着碳纤维骨架的方向块状脱落,形成大量的脱落坑,随着摩擦时间的增加碳纤维脱落被碾碎压实在硅表面形成一层润滑层,有利于稳定摩擦系数。5.碳陶复合摩擦材料主要的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随着时间的逐渐增加,摩擦材料的磨损形式由单一的磨粒磨损转变为由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混合的磨损机制。(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4)
任鑫明,马北越,于景坤,刘国齐,李红霞[2](2018)在《钛-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钛-氧化物、钛合金-氧化物、钛-碳化物、钛合金-碳化物、钛-氮化物、钛合金-氮化物、钛-硼化物、钛合金-硼化物等钛-陶复合材料的典型制备方法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钛-陶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8年01期)
虎琳,李崇俊,张永辉[3](2017)在《RMI法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针刺网胎无纬布为预制体,采用压力浸渍树脂/炭化工艺结合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快速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研究了炭陶复合材料在室温~800℃时的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热学性能参数和在室温~1 000℃时的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x-y向(平面方向)和z向(厚度方向)的比热容和热膨胀系数呈非线性增大,而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则呈非线性降低;x-y向的热扩散系数及导热系数明显大于z向,表明炭陶材料呈各向异性;1 000℃时x-y向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506×10~(-6)/℃,低于z向的平均热膨胀系数(3.666×10~(-6)/℃)。(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虎琳,肖志超,张永辉[4](2017)在《SiC含量对C/C-SiC炭陶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针刺网胎无纬布为预制体,采用压力浸渍树脂/炭化工艺结合反应熔体浸渗法(RMI)快速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含量对炭陶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陶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随SiC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二者的最大值分别达到54.3MPa和153MPa;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随SiC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而炭陶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则随SiC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航天制造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虎琳,肖志超,张永辉[5](2017)在《C/C-SiC炭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C/C-SiC炭陶复合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反应溶体浸渗法(RMI)的反应机理及研究进展。综述了C/C-SiC炭陶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制动系统中的重要应用。(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17年02期)
邱海鹏,陈明伟,李秀倩,王宇,谢巍杰[6](2014)在《CVI-PIP工艺制备炭纤维增强炭/陶复合材料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化学气相渗透(CVI)和聚合物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出炭纤维增强碳基(C/C)、炭纤维增强碳-碳化硅基(C/C-Si C)和炭纤维增强碳-硅-锆-氧(C/C-Si-Zr-O)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C/C-Si-Zr-O复合材料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纤维脱黏和纤维拔出等应力释放效应显着,弯曲强度优于C/C和C/C-Si C复合材料;此外,C/C复合材料基体热解炭的导热系数较高,复合材料孔隙率小,结构缺陷较少,声子的平均自由程较长,因此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水平方向69.09 W/(m·K),垂直方向25.28 W/(m·K))。(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4年06期)
闫联生,崔万继,崔红,宋麦丽,刘博[7](2014)在《超高温抗氧化碳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陶瓷涂层抗氧化改性C/C复合材料和陶瓷基体抗氧化C/C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主要包括1 800℃以下、1 800~2 200℃和2 200℃以上不同使用温度范围的抗氧化陶瓷涂层以及SiC陶瓷和超高温陶瓷基体改性复合材料。指出了目前高超声速飞行器2 200℃以上超高温抗氧化热防护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4年03期)
孟祥利,田蔚,崔红,闫联生,杨星[8](2014)在《C/C-SiC-ZrB_2多元炭陶复合材料烧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气相渗透与先躯体浸渍裂解混合工艺(CVI+PIP),研制了C/C-SiC-ZrB2多元炭陶复合材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VD),对所研制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涂层封孔。采用热力学分析与电弧风洞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研究了其抗烧蚀性能和烧蚀机理。结果表明,ZrB2含量较高的C/C-SiC-ZrB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能,经历Ma=6,600 s电弧风洞考核后,线烧蚀率仅为1.0×10-4mm/s。C/C-SiC-ZrB2复合材料的烧蚀包括氧化、挥发(或升华)和机械冲刷,是热/力/化学耦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魏炜[9](2011)在《炭/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热性与抗氧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制备的新型电热材料相继面世,但因各自的局限性,使其应用受到制约。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动向以及市场需求看,安全可靠、高效低耗、适用温度范围广、制作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廉的电热材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选择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且具有多方面优异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原材料,开展了炭/陶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实验选取膨润土作为陶瓷基体,以不同含量的鳞片石墨、炭黑作为导电原料,碳化硅作为增强原料,经混合、模压成型和烧结工艺制备出炭/陶复合电热材料。本文系统研究了陶瓷原料的种类及粒径大小、成形压力、烧结温度以及不同填料等工艺条件对炭/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成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选取平均粒径≤18μm的膨润土做陶瓷基体,添加适量的天然鳞片石墨、炭黑和碳化硅,经50MPa模压成形,1100℃隔氧烧结,可制备出结合良好的炭/陶复合电热材料;采用XRD和SEM对其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经行分析观察表明,本研究制备的炭/陶复合电热材料中无新相产生,微观结构致密,组成稳定;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炭/陶复合电热材料抗弯强度可达14.3MPa,初步具备市场应用前景。本研究所制备的炭/陶复合电热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热性能,在低交流电压下(10V)即可迅速升温,升至终温后,温度可保持相对稳定。本文系统考察了不同含量天然鳞片石墨、预处理石墨和炭黑以及不同电压对炭/陶复合电热材料电阻率、升温速率和最终稳定温度的影响,并对其电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天然鳞片石墨含量的增加,炭/陶复合电热材料的体积电阻率降低,表面升温速率和最终温度升高;采用预处理石墨能达到更佳的发热效果:少量炭黑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微调炭/陶复合电热材料的电阻率;相同条件下加载交流电压比加载直流电压的发热效果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加载10V交流电压,发热效果最好的产品升温速率可达3.5℃/s,最终温度649℃,且保持相对稳定。本研究还验证了炭/陶复合电热材料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负的电阻温度系数,该特性赋予其更佳的电热性能。本研究所制备的炭/陶复合电热材料在较高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通过将炭材料与陶瓷材料复合,可有效改善炭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使其明显氧化失重温度升高200℃左右。采用抗氧化剂磷酸/氢氧化铝/硼酸经行表面浸渍处理60min,炭/陶复合电热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明显提高,其在1000℃有氧环境下失重率仅为1.9wt%,极大扩展了炭/陶复合电热材料在高温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4-10)
张继江,石建祥,臧金庞,徐喜臣,董利军[10](2010)在《超细粉结构炭/陶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细粉材料,通过电炭工艺生产炭/陶复合材料,探讨分析了材料组份、混合、压制、焙烧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通过多次对制品性能的研究分析改进,达到了浸金属基体材料的技术要求,经动态试验和实航完全达到了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1)
陶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钛-氧化物、钛合金-氧化物、钛-碳化物、钛合金-碳化物、钛-氮化物、钛合金-氮化物、钛-硼化物、钛合金-硼化物等钛-陶复合材料的典型制备方法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钛-陶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郝文奇.制动用碳陶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
[2].任鑫明,马北越,于景坤,刘国齐,李红霞.钛-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耐火材料.2018
[3].虎琳,李崇俊,张永辉.RMI法制备C/C-SiC炭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J].炭素技术.2017
[4].虎琳,肖志超,张永辉.SiC含量对C/C-SiC炭陶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J].航天制造技术.2017
[5].虎琳,肖志超,张永辉.C/C-SiC炭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炭素.2017
[6].邱海鹏,陈明伟,李秀倩,王宇,谢巍杰.CVI-PIP工艺制备炭纤维增强炭/陶复合材料及其性能[J].新型炭材料.2014
[7].闫联生,崔万继,崔红,宋麦丽,刘博.超高温抗氧化碳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14
[8].孟祥利,田蔚,崔红,闫联生,杨星.C/C-SiC-ZrB_2多元炭陶复合材料烧蚀性能[J].固体火箭技术.2014
[9].魏炜.炭/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热性与抗氧化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
[10].张继江,石建祥,臧金庞,徐喜臣,董利军.超细粉结构炭/陶复合材料的制备[C].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