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评价论文_莫小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科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科书,评价,适切,科学,模式,指标体系,教育学。

教科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莫小卫[1](2019)在《基于“5个对接”的职业教育OCPP课程和教科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课程评价和OCPP评价模式理论,以作者主编的"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两本教材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评价;以作者使用这两本教材,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教学和教学书评价。经过实践教学,给授课教师和学生发调查表,调查教材使用、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2期)

李西营,马志颖,申继亮[2](2019)在《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学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框架,科学探究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但当前我国教科书评价缺乏基于科学探究主题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核心指标体系和辅助指标体系。核心指标体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本质两部分,其中,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开放度和认知操作度两个维度,科学本质的评价指标包括科学的暂时性、经验性、主观性、推论、创造性、科学理论和科学定律七个维度。辅助指标体系包括问题水平和科学词汇量两部分。(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9年10期)

侯前伟,张增田[3](2019)在《教科书中“知识建构”质量的评价标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中的知识建构是最受关注也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也难免存在各种质量问题。高水准的教科书评价标准有助于检查教科书相关质量问题从而提升教科书的品质。此研究梳理了有助于教科书"知识建构"评价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功能—结构(要素+连结)分析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教科书"知识建构"的新评价标准。教科书"知识建构"的功能标准包括:筛选学科核心知识形成良好基础,构建学科或学科群结构呈现学科特点;要素指标包括:知识的基础性、核心性、前沿性和学习者适宜性;连结指标包括:知识连结的充分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相对于已有同类评价标准,这个新的评价标准在结构性和理论解释力等方面都呈现出优化的表现,将抽象的能力培养与具体的评价指标衔接得更为紧密。(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侯前伟,张增田[4](2019)在《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功能、路径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科书评价研究领域中,评价标准建构可视为衔接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中层理论"研究,可以实现"归置协调"和"吸纳整合"功能,存在着演绎和归纳两条路径。演绎路径下的国内外几种代表性评价标准方案,可作为学科通用理论模型,其发展显示出对系统性、实践性和基础理论适切性的不断寻求。归纳路径下的几种代表性评价标准方案,主要适用于特定学科,其发展显示出基于课程标准的分科精细化,以及对反映课程标准"关键转变"的聚焦。我国未来的教科书评价标准研究,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尝试两种路径的汇聚,建构起更加稳定、承载力更强的系统框架,并整合相关新领域的进展以充实局部指标,从而创新评价标准,助力课程改革。(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石玉[5](2019)在《如何评价教科书文本内容的真假与去留?——教科书文本类型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教育学立场的教科书文本评价停留在表层的文本真假与去留上,未能从教育维度对文本展开讨论。教科书是教育的文本,它经由"教育学编撰"从一般文本成为教科书文本。作品型教科书和学科型教科书由不同的"教育学编撰"创作,是教科书文本的两大基本类型。教育学立场的教科书评价紧扣"教育学编撰"过程与环节,检验教育目的是否完全且合乎教育地呈现于教科书文本之中。(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刘晨[6](2019)在《基于KANO品质模型的高中化学教科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其中教科书改革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化学教育改革中,不但优化了化学教科书的版本,同时促进了化学教科书版本的多样化。但是对教科书的系统评价相对欠缺,在评选教科书前有必要建立系统化的教科书品质衡量指标,开展系统的研究,作为评估与改善化学教科书品质的依据。本研究采用Kano二维品质模式做二维品质属性分类,分析化学教科书品质改善项目。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相关研究探讨,归纳出化学教科书应具备的品质要素,从两个向度共汇整为22个指标题项,编制出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所得的问卷资料与数据进行检验与分析。首先,依据Kano二维品质模式的相关文献和化学学科的特点,编制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然后使用该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济宁市某高中一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对教科书的品质要素以及现在使用的化学教科书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调查结果后,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问卷进行重新修订,对修订后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将各项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分别在具备(充足)与不具备(不充足)的情况下,满意与不满意的程度进行统计;再以Kano二维品质模式为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进行属性归类,并计算品质改善指标分析各品质要素对使用者需求满意度的影响;最后建立化学教科书改善或编写优先考虑的品质要素。研究显示:(1)基于被试者对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的认同度与满意度将22个品质要素进行归类;(2)基于Kano品质改善指标增加满意指标和消除不满指标对化学教科书进行改善。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基于Kano二维品质模式编制了一份适用于高中化学教科书品质要素测查的可资借鉴的新问卷;第二,基于本研究的测查,得出品质要素的分类情况,为化学教科书的评价与修订提出了新依据。(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庞绪[7](2019)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海洋地理内容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发展需求,是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海洋,不同国家关于海洋利益的争夺愈发激烈,使我国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海洋形势。大力发展海洋教育,提升国民海洋意识,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先决条件。高中地理课程中存在着大量同海洋地理相关的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的良好材料,也是帮助他们海洋素养提升的主阵地。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某一门学科的主要工具,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海洋地理内容的组织状况,是影响学生海洋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地构建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海洋地理内容。研究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海洋地理内容,应当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在归纳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海洋地理内容的相关要求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明确出课程标准对教科书处理海洋的内容时应遵循指向性要求,构建起相关评价分析框架;基于这一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的海洋地理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基于相关分析结论,提出了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海洋地理内容改进策略和建议。通过研究教科书中海洋地理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地理内容的编排上较为科学严谨,符合地理学的学科逻辑,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2)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地理内容选择和结构的设置上同课程标准的指向性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同初中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3)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地理内容的呈现上较为多样,在正文、图像和作业的表述上既注重严谨性和科学性,由注重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4)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同海洋地理内容相关的实践性活动安排较少,不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需要加以调整和改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刘亚楠[8](2019)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的教科书适切性评价以服务教科书的选用为目的,甄别教科书适切性的高低,选拔出适用的教科书。在教科书评价的过程中,存在评价理念落后、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法简单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加强教科书建设,促进教科书的发展。本研究以促进小学语文教科书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建立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完善教科书评价体系,提升小学语文教科书质量。本研究首先从应然层面概述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即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从理论层面分析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的内涵诠释、理念,并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价值定位,探寻建立依据。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调查法提取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与评价项目。其次,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和评价项目进行删改,最终确立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对确立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给出建议。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评价工具既可以在教科书编写阶段的测试阶段由教科书编写者使用,进一步明确教科书的内容,使其更加适切,发挥优化教科书的作用,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推广与完善阶段交由第叁方评价机构使用,以便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实施中的适切性问题,提升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质量。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加以整体特征分析,并且针对整个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例如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问题、覆盖面不全问题以及加强实践检验等问题加以反思。(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沚怡[9](2019)在《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适切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科学教科书的逐步多样化,如何选择适合本地区或者本学校的科学教科书进行教学,是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进行适切性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适切性,本研究以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着以下叁个问题进行探索:第一,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整体的适切性程度如何?第二,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可能存在哪些方面不适切?第叁,如何提高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的适切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首先利用SEC一致性分析工具对小学科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随后,本研究进一步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小学科学教科书进行了适切性评价。该部分研究先纳入科学教科书研究者的观点,结合科学教科书的使用者的意见,从课程标准、学生、教师、地区和学校四个维度二十八个项目构建了小学科学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教师维度和学生维度对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进行适切性评价。结果表明从教科书的使用者即教师视角和学生视角来看,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具有较好的适切性,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科书部分内容设置不甚合理,难度不够适中,教师难以驾驭,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第二,教科书的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部分课外实践活动安排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在所在地区和学校开展;第叁,教科书中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不够,教科书部分内容安排弹性不大,教师不能很好地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第四,教科书存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太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第五,教科书要求的部分实验器材、教学设备等与学校实际不相符合,部分学校的图书馆、计算机等教室不能够满足教科书的教学要求。本研究从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及应用适切性两个角度对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科书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选择和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新版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和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谭佳琦[10](2019)在《城乡理解视域下初中物理教科书适切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城乡差距扩大,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等。国家高度重视城乡关系,尤其是城乡关系引发的教育问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要使城乡关系融合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城乡理解。城乡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之间增加了解与理解,消除隔阂、偏见、歧视与社会排斥,可以使城乡学生间形成平等、欣赏、尊重、关爱、包容等价值观念。教科书是城乡学生相互理解的桥梁,教科书作为知识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科书不仅能影响学生对城乡关系的看法,还能让城乡学生们学习到彼此优秀的文化与品格。而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代表学科,对城乡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知识内涵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物理教科书在城乡理解视域下的适切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论文研究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科书,在城乡理解的视角下对其适切程度的研究,设计评价体系,揭示物理教科书在城乡理解视域下是否适切,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改进意见。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对城乡理解、教科书适切度、国内外教科书评价与教科书适切度评价进行梳理,从而了解研究教科书适切度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对本文进行概念界定并提出理论基础,对教科书城乡理解的相关理论、教科书评价理论与教科书适切度评价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城乡理解视域下初中物理教科书适切度进行理论分析,由此初步构建出评价项目和维度,采用专家访谈法,提出改建意见。基于以上研究,建立城乡理解视域下初中物理教科书适切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进行城乡理解视域下教科书适切度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城乡理解适切程度较低,尤其是在教科书与城乡学生思想文化内涵的适切程度,教科书中提到乡村场景较少,乡村的优秀文化的展现更少,不利于城乡理解。此外,教科书与城乡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也未能很好的适切,忽略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认知水平。要提高教科书的城乡理解,应加强城乡教育公平性,重视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教科书对城乡学生的适切程度,丰富物理教科书中的乡村内容与文化,对不适切的教科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教科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中学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框架,科学探究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但当前我国教科书评价缺乏基于科学探究主题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核心指标体系和辅助指标体系。核心指标体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本质两部分,其中,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开放度和认知操作度两个维度,科学本质的评价指标包括科学的暂时性、经验性、主观性、推论、创造性、科学理论和科学定律七个维度。辅助指标体系包括问题水平和科学词汇量两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科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莫小卫.基于“5个对接”的职业教育OCPP课程和教科书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李西营,马志颖,申继亮.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

[3].侯前伟,张增田.教科书中“知识建构”质量的评价标准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

[4].侯前伟,张增田.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功能、路径与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2019

[5].石玉.如何评价教科书文本内容的真假与去留?——教科书文本类型学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2019

[6].刘晨.基于KANO品质模型的高中化学教科书评价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7].庞绪.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海洋地理内容评价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刘亚楠.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9

[9].李沚怡.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适切性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10].谭佳琦.城乡理解视域下初中物理教科书适切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教科书评价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教科书评价文献年度分布图各栏目使用频率的比较一2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必要性调查结果6教师认为影响教科书使用的因素图5显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叁单元导言部分

标签:;  ;  ;  ;  ;  ;  ;  

教科书评价论文_莫小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