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包括镜框和镜腿,所述镜腿包括依次连接的铰接头、弹性连接件和镜腿本体,镜框的侧边上设有铰接槽,铰接头能与铰接槽相配合形成铰接,铰接槽内侧形成有支撑面,弹性连接件上分别形成有能在镜腿打开时与支撑面相配合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能在镜腿合拢时与支撑面相配合的第二弹性顶靠部,且转动镜腿时弹性连接件能在支撑面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镜腿转动。本实用新型其其结构配件少,装配效率高,且通过弹性连接件上的第一弹性顶靠部或第二弹性顶靠部与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形成弹性顶靠配合,使得镜腿能相对镜框能形成并保持一个稳定的打开或合拢状态。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包括镜框(1)和镜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腿(2)包括依次连接的铰接头(21)、弹性连接件(22)和镜腿本体(23),镜框(1)的侧边上设有铰接槽(11),铰接头(21)能与铰接槽(11)相配合形成铰接,铰接槽(11)内侧形成有支撑面(111),弹性连接件(22)上分别形成有能在镜腿(2)打开时与支撑面(111)相配合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能在镜腿(2)合拢时与支撑面(111)相配合的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且转动镜腿(2)时弹性连接件(22)能在支撑面(111)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镜腿(2)转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包括镜框(1)和镜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腿(2)包括依次连接的铰接头(21)、弹性连接件(22)和镜腿本体(23),镜框(1)的侧边上设有铰接槽(11),铰接头(21)能与铰接槽(11)相配合形成铰接,铰接槽(11)内侧形成有支撑面(111),弹性连接件(22)上分别形成有能在镜腿(2)打开时与支撑面(111)相配合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能在镜腿(2)合拢时与支撑面(111)相配合的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且转动镜腿(2)时弹性连接件(22)能在支撑面(111)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镜腿(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之间形成折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之间通过一弧形过渡部(223)相连接,使当镜腿(2)转动时通过弧形过渡部(223)与支撑面(111)的配合形成导向以便于镜腿(2)顺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22)大体呈折弯状,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的末端通过连接部(224)连接在铰接头(21)上,第二弹性顶靠部(222)的末端连接在镜腿本体(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与铰接头(21)相对应的侧面之间均留有形变间隙,铰接头(21)能通过铰轴与铰接槽(11)形成铰接配合,且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的外侧面与铰接头(21)的铰轴轴孔中心的距离均略大于支撑面(111)与铰接槽(11)的铰轴轴孔中心的距离,使当镜腿(2)打开或合拢时,第一弹性顶靠部(221)或第二弹性顶靠部(222)均能弹性地顶靠在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顶靠部(221)的末端与连接部(224)形成折弯连接,第一弹性顶靠部(221)通过连接部(224)与铰接头(21)的周侧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腿(2)的铰接头(21)、弹性连接件(22)和镜腿本体(23)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槽(11)的外侧形成开口(112)以便于拆装镜腿(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出售的眼镜,其镜框和镜腿大都采用简单的铰链螺钉的连接方式连接,但这种铰链方式的眼镜其夹紧力较弱,稳定性较差,镜腿相对镜框打开或合拢时,镜腿容易摆动产生位移,造成佩戴或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眼镜的镜腿相对镜框打开或合拢时,镜腿容易摆动产生位移,造成佩戴或携带不便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包括镜框和镜腿,所述镜腿包括依次连接的铰接头、弹性连接件和镜腿本体,镜框的侧边上设有铰接槽,铰接头能与铰接槽相配合形成铰接,铰接槽内侧形成有支撑面,弹性连接件上分别形成有能在镜腿打开时与支撑面相配合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能在镜腿合拢时与支撑面相配合的第二弹性顶靠部,且转动镜腿时弹性连接件能在支撑面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镜腿转动。
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之间形成折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之间通过一弧形过渡部相连接,使当镜腿转动时通过弧形过渡部与支撑面的配合形成导向以便于镜腿顺畅转动。
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件大体呈折弯状,弹性连接件的第一弹性顶靠部的末端通过连接部连接在铰接头上,第二弹性顶靠部的末端连接在镜腿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与铰接头的周侧之间均留有形变间隙,铰接头能通过铰轴与铰接槽形成铰接配合,且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的外侧面与铰接头的铰轴轴孔中心的距离均略大于支撑面与铰接槽的铰轴轴孔中心的距离,使当镜腿打开或合拢时,第一弹性顶靠部或第二弹性顶靠部均能弹性地顶靠在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顶靠部的末端与连接部形成折弯连接,第一弹性顶靠部通过连接部与铰接头的周侧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镜腿的铰接头、弹性连接件和镜腿本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铰接槽的外侧形成开口以便于拆装镜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眼镜的铰链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镜腿和镜框通过铰接头和铰接槽及弹性连接件互相配合形成铰链结构,其结构配件少,装配时只需在铰接头和铰接槽插入并固定一根铰轴即可完成镜腿和镜框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弹性连接件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且转动镜腿时,弹性连接件能在支撑面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转动镜腿,当镜腿相对镜框打开时,弹性连接件上的第一弹性顶靠部与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形成弹性顶靠配合,进而使得镜腿相对镜框能形成并保持一个稳定的打开状态;而当镜腿相对镜框转动并合拢时,转变成弹性连接件上的第二弹性顶靠部与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形成弹性顶靠配合,进而使得镜腿相对镜框能形成并保持一个稳定的合拢状态。
2、弹性连接件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是呈折弯状邻接的,当转动镜腿本体时,弹性连接件能随镜腿本体一起绕铰接头与铰接槽相配合形成铰接的旋转中心旋转起来,使得弹性连接件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能切换与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形成弹性顶靠配合,进而通过转动镜腿本体能使镜腿相对镜框形成并保持稳定的打开或合拢状态。且弹性连接件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形成的折弯处与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配合能对镜腿的转动形成限位作用,进一步地保证了镜腿的打开或合拢状态的稳定性。
3、由于弹性连接件具有弹性形变特性,且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与铰接头的周侧之间均留有便于弹性连接件产生形变的形变间隙,转动镜腿的过程中,折弯连接的第一弹性顶靠部和第二弹性顶靠部之间的连接部将与铰接槽内侧的支撑面形成顶靠配合,因为弹性连接件具有弹性,在支撑面的挤压下,弹性连接件能向靠近铰接头的方向产生形变以便于镜腿继续转动,且稍加用力使镜腿相对镜框转过了一定角度后,在弹性连接件的弹力下镜腿能相对镜框自动打开或自动合拢直至第一弹性顶靠部或第二弹性顶靠部与支撑面形成顶靠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腿和镜框拆分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腿相对镜框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腿相对镜框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腿相对镜框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3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
图9是图8中弹性连接件的形变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4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1的C-C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镜框,2、镜腿,11、铰接槽,21、铰接头,22、弹性连接件,23、镜腿本体,111、支撑面,112、开口,221、第一弹性顶靠部,222、第二弹性顶靠部,223、弧形过渡部,22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12,本实施例中,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包括镜框1和镜腿2,镜腿2包括依次连接的铰接头21、弹性连接件22和镜腿本体23,镜框1的侧边上设有铰接槽11,铰接头21能与铰接槽11相配合形成铰接,铰接槽11内侧形成有支撑面111,弹性连接件22上分别形成有能在镜腿2打开时与支撑面111相配合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能在镜腿2合拢时与支撑面111相配合的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且转动镜腿2时弹性连接件22能在支撑面111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镜腿2转动。本实施例的镜腿2和镜框1通过铰接头21和铰接槽11及弹性连接件互相配合形成铰链结构,其结构配件少,装配时只需在铰接头21和铰接槽11插入并固定一根铰轴即可完成镜腿2和镜框1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弹性连接件2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且转动镜腿2时,弹性连接件22能在支撑面111的顶靠下能产生弹性形变以便于转动镜腿2,当镜腿2相对镜框1打开时,弹性连接件22上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与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形成弹性顶靠配合,进而使得镜腿2相对镜框1能形成并保持一个稳定的打开状态;而当镜腿2相对镜框1转动并合拢时,转变成弹性连接件2上的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与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形成弹性顶靠配合,进而使得镜腿2相对镜框1能形成并保持一个稳定的合拢状态。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10,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之间形成折弯连接。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之间通过一弧形过渡部223相连接,使当镜腿2转动时通过弧形过渡部223与支撑面111的配合形成导向以便于镜腿2顺畅转动。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是呈折弯状邻接的,当转动镜腿本体23时,弹性连接件2能随镜腿本体23一起绕铰接头21与铰接槽11相配合形成铰接的旋转中心旋转起来,使得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能切换与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形成弹性顶靠配合,进而通过转动镜腿本体23能使镜腿2相对镜框1形成并保持稳定的打开或合拢状态。且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形成的折弯处与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配合能对镜腿2的转动形成限位作用,进一步地保证了镜腿2的打开或合拢状态的稳定性。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10,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连接件22大体呈折弯状,弹性连接件22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的末端通过连接部224连接在铰接头21上,第二弹性顶靠部222的末端连接在镜腿本体23上。优选地,第一弹性顶靠部221的末端与连接部224形成折弯连接,第一弹性顶靠部221通过连接部224与铰接头21的周侧相连接。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6、附图8、附图1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与铰接头21相对应的侧面之间均留有便于弹性连接件2产生形变的形变间隙,铰接头21能通过铰轴与铰接槽11形成铰接配合,且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的外侧面与铰接头21的铰轴轴孔中心的距离均略大于支撑面111与铰接槽11的铰轴轴孔中心的距离,使当镜腿2打开或合拢时,第一弹性顶靠部221或第二弹性顶靠部222均能弹性地顶靠在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上。附图10是镜腿2相对镜框1转动过程中弹性连接件2的形变示意图,如附图10所示,由于弹性连接件2具有弹性形变特性,且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与铰接头21的周侧之间均留有便于弹性连接件2产生形变的形变间隙,转动镜腿2的过程中,折弯连接的第一弹性顶靠部221和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之间的连接部224将与铰接槽11内侧的支撑面111形成顶靠配合,因为弹性连接件2具有弹性,在支撑面111的挤压下,弹性连接件2能向靠近铰接头21的方向产生形变以便于镜腿2继续转动,且稍加用力使镜腿2相对镜框1转过了一定角度后,在弹性连接件2的弹力下镜腿2能相对镜框1自动打开或自动合拢直至第一弹性顶靠部221或第二弹性顶靠部222与支撑面111形成顶靠配合。
请参照附图1、附图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镜腿2的铰接头21、弹性连接件22和镜腿本体23为一体成型。优选地,镜腿2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镜腿,也可以是其他同等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请参照附图1、附图2,本实施例中,铰接槽11的外侧形成开口112以便于拆装镜腿2。
用于配合铰接头21和铰接槽11形成铰接的铰轴可以是由螺丝形成,在铰接头21和铰接槽11的铰轴轴孔中插入螺丝既能起到连接镜框1和镜腿2的连接作用,又能形成镜腿2的转轴以便镜腿2绕螺丝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09122.3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765187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G02C5/22
专利分类号:G02C5/22;G02C5/16
范畴分类:30D;
申请人:厦门璞尚贸易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璞尚贸易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南投路1号10层
发明人:林哲裕
第一发明人:林哲裕
当前权利人:厦门璞尚贸易有限公司
代理人:戚东升
代理机构:35218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铰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