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变换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换热器,换热,水蒸气,模型,尺度,数值,火箭发动机。
相变换热论文文献综述
陈宏霞,刘霖,肖红洋,孙源[1](2019)在《气液相变换热过程中界面腐蚀的基础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两相之间会不断转换,相变换热被称为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其过程中会引起相变腐蚀,如冷凝液滴腐蚀、气泡腐蚀以及多相流流动腐蚀等。目前对于气液相变腐蚀的研究集中在对腐蚀产物的表征、分析,忽略了相变过程中由于能量传递引起的界面变化对腐蚀的影响。本文从相变腐蚀机理、腐蚀防护两方面出发,系统地总结管道内外冷凝液滴腐蚀、气泡腐蚀与多相流流动腐蚀等气液相变腐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归纳了用于研究相变腐蚀过程的腐蚀预测模型,分析其应用场合以及各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研究气液相变腐蚀监测与控制的学者提供参考,并指出气液相变换热过程中的气液两相界面腐蚀问题是未来相变腐蚀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马健[2](2019)在《复合相变换热技术在电站锅炉节能改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复合相变换热技术对电站锅炉进行节能改造的优越性,在总结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给出了推荐的改造方案并计算分析取得的节能和环保效益。(本文来源于《电力设备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聂广华[3](2019)在《复合相变换热器在220t/h煤粉炉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巴陵石化热电部号2炉排烟温度长期偏高问题,分析了相变换热器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在低温空预器出口烟道安装复合相变换热器的改造措施,投运后降低了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热效率和低温空预器冷端壁温,提高了脱硝入口烟气温度,确保脱硝催化剂的正常反应,对安全环保长周期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李明,赵智强,徐明,侯昆,罗圆[4](2019)在《微通道冷凝器的相变换热仿真与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微通道冷凝器制冷剂侧的流动均匀性,提高换热能力,以扁管插入深度、入口管插入深度和入口管位置等参数为设计变量,流动均匀性、压降和出口温度为目标,采用Optimate+模块对叁维冷凝器模型进行多目标多参数优化。采用定向网格对扁管进行网格处理,提高了网格的精度和计算速度。以VOF模型和蒸发冷凝模型进行冷凝器整体相变仿真分析,研究制冷剂在流道中流动的不均匀现象。结构优化后,最终使冷凝器的出口温度降低1.7 K,压降减小39 kPa。(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李芳勇,杨春信[5](2019)在《火箭发动机氧相变换热器压力波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火箭发动机内的螺旋管式氧相变换热器在地面试验时出现进出口压力波动的问题,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为了分析压力波动的成因,基于分布参数思想建立了管内流动稳态分析模型。通过局部化的物性参数和传热流阻的准则计算式,求解了螺旋管内工质氧流动的压力、温度、密度、定压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的变化。通过比较p-v曲线以及沿程各热力参数变化曲线,初步分析出特定工况下的压力波动与气化压力过低有关。当气化压力接近临界压力,物性的特殊性使气化过程中的热力状态具有不稳定性,导致了压力波动。(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康康[6](2019)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相变换热性能管内外耦合数值编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化石能源被大量开采而日渐匮乏,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地热资源蕴藏丰富,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土壤源热泵新技术可以高效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实现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在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该项技术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推动该技术走向成熟。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夏、冬季工况运行时,会向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土壤释放或吸收热量,土壤温度的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热泵系统的换热能力。在使用地埋管换热器夏季夜间向地下蓄冷或寒冷地区冬季高强度取热时,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可能会降到冰点以下,此时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会发生冻结现象,从而对埋管换热性能造成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等,因此得到与实际情况更相符的埋管换热性能很重要。但由于地埋管中流体与周围土壤耦合换热再加上土壤多孔介质液体相变,其传热机理很复杂,目前针对土壤冻结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产生影响的研究还很少。针对埋管周围土壤多孔介质凝结条件下的管内外耦合换热,目前商业软件也很难应用自定义函数解决,因此本课题提出自编CFD软件对该相关问题进行仿真研究。本文将土壤源热泵竖直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等效为横截面为方形的双管,采用固相增量法处理土壤相变传热问题,建立了考虑土壤冻结相变的管内紊流流场与周围土壤耦合换热的数学模型,使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竖直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发生冻结的耦合管内外换热的叁维动态数值计算程序。模拟分析了土壤冻结对地埋管出水温度及土壤温度的影响及多种影响因素对地埋管周围土壤发生冻结时的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由于土壤孔隙中的液态水发生凝结时会释放相变潜热,延缓土壤温度的降低速度,液态水变为固态后土壤导热系数也会改变,这些都会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若忽略土壤冻结的影响会造成埋管系统设计误差。本文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采用考虑与未考虑土壤相变传热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两种工况土壤温度及出水温度的变化,进而通过改变几种重要影响因素大小,得到了在土壤发生冻结时埋管换热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前后两者之间延米换热量的差异。研究表明,在土壤会发生冻结的情况下,未考虑土壤冻结的影响计算出的延米换热量偏小,改变几种影响因素的大小对埋管延米换热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偏差。在地埋管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土壤冻结对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研究土壤冻结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提供程序编制方法,研究埋管周围土壤冻结对埋管换热及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规律,为地埋管换热器的可靠设计提供理论帮助。(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3)
姜飞飞,董威,郑梅,郭之强[7](2019)在《冰晶在涡扇发动机内相变换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低压压气机通道内气流参数的分析,结合冰晶的运动轨迹方程及相变传热传质方程的离散处理,计算分析了冰晶在涡扇发动机内涵通道内运动过程的粒子半径、冰晶温度、冰晶速度、冰水混合粒子中液态水质量分数、以及冰晶表面与低压压气机通道内气流的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沿压气机轴向距离的分布,得到了冰晶在低压压气机内涵通道内运动的轨迹及与叶片碰撞的特性。结果显示:20μm冰晶黏附位置处液态水质量分数为10.22%,而100μm冰晶在压气机出口处液态水质量分数仅为2.1%且不会在压气机内结冰。(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煜轩[8](2019)在《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相变换热技术是缓解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利用物质相变时的潜热吸收和释放能量以减少能量浪费的技术。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提高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的换热效率和相变换热装置的设计优化问题。首先建立管壳式换热单元模型,进行独立性验证,确定合适的网格数和时间步长。以石蜡作为填充材料,以泡沫铝、泡沫镍、泡沫铜叁种泡沫金属作为基体,研究叁种复合材料的液相率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速率明显提高,其中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完全相变的时间比纯石蜡缩短了68.2%,在叁种复合材料中其换热效率最高。综合分析泡沫铜孔隙率、流体的入口流速、入口温度以及换热单元管径对换热过程的影响。孔隙率的增加会增大换热器的蓄热量,增强相变材料的自然对流作用,但是导热系数减小,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情况综合考虑。流体入口流速对传热效率的影响随流速增大而减弱,流速为20 m/s时的完全相变时间比1m/s时仅缩短7.9%,同时考虑到增大流速会使管道压力变大,选择2 m/s的入口流速较为合适。流体入口温度对传热效率的影响明显,换热温差每增大5 K,其完全融化的时间比上一个梯度温度约减少25%。由于内管管径的增大对传热影响很小,因此管径的选取主要考虑实际流量和管材耗费。引入肋片对换热装置优化,对有无肋片时的换热效果进行对比,探究肋片的各项参数以及肋片形式对复合相变材料换热效率的影响。液相云图显示添加肋片后相变材料液相分布更加均匀,传热效率提升明显;肋片高度与换热效率正相关,肋高16 mm的换热单元完全相变时间约是无肋片换热单元的50%;肋片宽度变小会使相变材料出现明显的波浪形温度分布,但对换热效果影响不显着,当肋片宽度分别取3 mm和9 mm时,后者的完全相变时间比前者减小11.9%;使用T字形、Y字形、十字形几种分支结构的肋片能够减小端部和根部温差,直肋片的蓄热效率提高20.4%,带分支的叁种肋片的蓄热效率分别提高27.3%,34.1%和38.9%。综上研究表明,使用泡沫铜/石蜡复合相变材料,改变流体入口温度是提高相变换热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引入参数和型式优化后的肋片能够明显提升传热效果。(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林琦,王树刚,王继红[9](2019)在《微胶囊浆体相变换热多尺度建模及其耦合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预测微胶囊浆体的相变流动过程,构建了关联型多尺度耦合模型。通过双向耦合信息传递方式完成了微胶囊和载流体间的热交换过程,实现了微观尺度的胶囊相变换热模型与宏观尺度的浆体流动换热模型之间的关联耦合。针对尺度间的耦合处理,提出了3种相变数据的提炼简化与信息传递方案。结果表明,多元回归分析方案适于各参数关联关系明显的工况,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BF神经网络方案呈现出整体准确而个别偏离的特点,因而适用于模型具备容错能力的情形,且通过增加训练样本可提高其预测性能;分析解算方案在粒径小于3mm时可获得理想结果,最大误差仅为2.91%。(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梦,虞斌,曹宇[10](2018)在《相变换热器中蒸汽冷凝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相变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使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水蒸气和空气-水蒸气在竖直平板上的冷凝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气液两相流采用VOF模型,水蒸气冷凝的相变模型采用Knudsen相变系数模型,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采用组分运输模型。研究了进口速度、空气质量分数对冷凝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蒸气中混入空气时,严重影响了冷凝换热性能;换热系数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同时液膜厚度也减薄,当空气质量分数为0. 1时,换热系数降低了42. 1%,冷凝液量降低了25. 5%;提高流速,可有效提高换热系数,湍流状态下为层流状态下的3倍左右,但冷凝量却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8年06期)
相变换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利用复合相变换热技术对电站锅炉进行节能改造的优越性,在总结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给出了推荐的改造方案并计算分析取得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变换热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宏霞,刘霖,肖红洋,孙源.气液相变换热过程中界面腐蚀的基础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2].马健.复合相变换热技术在电站锅炉节能改造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19
[3].聂广华.复合相变换热器在220t/h煤粉炉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9
[4].李明,赵智强,徐明,侯昆,罗圆.微通道冷凝器的相变换热仿真与结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2019
[5].李芳勇,杨春信.火箭发动机氧相变换热器压力波动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9
[6].刘康康.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相变换热性能管内外耦合数值编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9
[7].姜飞飞,董威,郑梅,郭之强.冰晶在涡扇发动机内相变换热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9
[8].曹煜轩.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9].林琦,王树刚,王继红.微胶囊浆体相变换热多尺度建模及其耦合处理[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10].周梦,虞斌,曹宇.相变换热器中蒸汽冷凝数值研究[J].化工机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