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脱附性能论文-曹殿显,朱国功,刘晓萌,宋文华

吸附脱附性能论文-曹殿显,朱国功,刘晓萌,宋文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脱附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酸酸洗废液,D201树脂,Fe~(3+),静态吸附

吸附脱附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曹殿显,朱国功,刘晓萌,宋文华[1](2019)在《酸洗废液中D201树脂的Fe~(3+)吸附及脱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盐酸洗钢铁废酸的循环利用,采用D201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去除氧化后盐酸酸洗废液中的叁价铁离子,使吸附后的废酸循环利用.以静态吸附法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式D201树脂的吸附及脱附性能.进而用动态吸附法探究最优预处理后的树脂对Fe~(3+)吸附和脱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先碱洗再酸洗预处理的树脂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吸附脱附性能,在处理酸洗废液中性能更加稳定.并研究了先碱洗再酸洗的D201树脂在吸附柱中的动态吸附过程,为盐酸洗钢铁废酸的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浩[2](2019)在《沙柳木粉基水凝胶吸附、脱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沙柳木粉基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沙柳、聚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天冬氨酸/沙柳木粉(PASP/SPP)、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沙柳木粉(PASP/CMS)水凝胶,确定水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方法研究水凝胶的微观结构。确定水凝胶的最佳溶胀条件及吸附条件;进一步确定水凝胶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热力学;确定水凝胶的最佳脱附条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ASP/SPP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的研究溶胀实验结果表明:PASP/SPP水凝胶的最大溶胀比,为7.2;FTIR显示:PASP上的-COOH与沙柳木粉上的-OH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并形成PASP/SPP水凝胶;XRD显示:PASP的加入破坏了 SPP的有序性,使结晶度降低,形成PASP/SPP水凝胶;SEM显示:PASP/SPP水凝胶表面疏松,有大小不等的孔隙。2、PASP/SPP水凝胶对Pb2+、Cd2+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SPP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36.5、539.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为自发放热且混乱度减小的过程。SEM显示:吸附前的水凝胶表面疏松多孔,吸附后的水凝胶表面变得致密,XPS更直观的证明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到水凝胶表面。脱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SPP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脱附量,分别为497.28、269.76 mg/g。3、PASP/CMS水凝胶对Pb2+、Cd2+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FTIR显示:PASP上的-COOH与CMS 上的-CH2OH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并形成PASP/CMS水凝胶;XRD显示:PASP的加入使CMS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形成PASP/CMS水凝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CMS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657.6、719.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为自发放热且混乱度减小的过程。SEM显示:吸附前的水凝胶表面疏松多孔,吸附后的水凝胶表面变得致密,XPS更直观的证明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到水凝胶表面。脱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CMS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脱附量,分别为580.16、382.16 mg/g。(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徐雪艳[3](2019)在《MOFs/Ag-NPs复合物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磺胺类抗生素性能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药及洗化行业的大规模发展,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作为“伪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导致广泛残留,对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磺胺类抗生素(SAs)作为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人体和牲畜以抑菌消炎和促进牲畜生长,在环境中存在广泛残留。常用的去除PPCPs的技术包括:混凝-絮凝、生物降解、氯化、高级氧化、臭氧化和吸附等。传统吸附剂实现脱附不仅难度大、成本高且有二次污染的风险。太阳光的取之不竭、无副产物、环境友好和时空的高度可控等优势使可见光控的脱附研究在环境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能源短缺、材料脱附困难及常规药物治疗时靶向性不明确等问题,本文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模板复合光敏的的无机银盐半导体,制备出一系列MOFs/Ag-NPs复合物,实现了SAs的高效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究。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溶液中原位离子交换沉积法,选用经典锆系MOF:UiO-66-NH_2和受可见光激发的Ag_3PO_4复合制备UiO-66-NH_2/Ag_3PO_4(UAP-X)复合物。通过改变复合物中UiO-66-NH_2的比重合成出UAP-20、UAP-35、UAP-50、UAP-120和UAP-200并分析Ag_3PO_4 NPs和UiO-66-NH_2的复合形式。结果表明,Ag_3PO_4 NPs以UiO-66-NH_2为模板分散附着在其表面,且Ag_3PO_4颗粒的尺寸随复合物中UiO-66-NH_2的比重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溶液中磺胺甲基恶唑(SMX)的含量。结果表明,UAP-X复合物对SMX具备优异的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性能。其中,UAP-120在实验吸附量为200 mg g~(-1)时可在40 min内达到73%的脱附效率。UAP-X对SMX的吸附性能与复合物中UiO-66-NH_2的占比呈负相关,对SMX的可见光控脱附效率与复合物中UiO-66-NH_2的比重呈正相关。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可能的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机理。2.鉴于UiO-66-NH_2/Ag_3PO_4(UAP-X)复合物实现了SMX的高效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释放,本章以UiO-66-NH_2为模板附着生长Ag_2CO_3 NPs,探究UiO-66-NH_2/Ag_2CO_3(UAC-X)复合物对SAs的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性能。选取SMX、磺胺异恶唑(SIX)和磺胺二甲嘧啶(SMT)为靶物。参照UAP-X的合成方法由Ag_2CO_3代替Ag_3PO_4制备出UAC-20、UAC-50、UAC-100、UAC-150和UAC-200。结果表明,UiO-66-NH_2模板可调控Ag_2CO_3NPs的生长速度和分布形式,提升Ag~+转化为Ag~0的速率和效率,使UAC-X实现了对SAs(SMX、SIX和SMT)的可见光控脱附释放。其中,UAC-150在实验吸附量为200 mg g~(-1)时对叁种SAs的脱附效率分别达到80.8%(SMX)、66.7%(SIX)和43.7%(SMT)。此外,未吸附饱和时,UAC-X对SMX的可见光控脱附活性与SMX初始浓度/前期吸附量成正比;吸附饱和的UAC-X对SMX的可见光控脱附活性失活。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拟合出Ag_2CO_3和SMX结合态并计算Ag~+-NH_2的结合能进一步佐证机理。3.鉴于UiO-66-NH_2/Ag-NPs复合物实现了SAs的高效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本章选用不同的MOFs模板与Ag_3PO_4复合,探究实现SAs可见光控脱附释放的MOFs/Ag_3PO_4复合物对MOFs模板的选择性。参照UAP-X复合物的合成方法成功制备MIL-88A/Ag_3PO_4(MAP-X)、UiO-66-NH_2(Hf)/Ag_3PO_4(UAP(Hf)-X)、UiO-66/Ag_3PO_4(UAP1-X)和MIL-100(Fe)/Ag_3PO_4四种MOFs/Ag_3PO_4复合物,以SMX、SIX和SMT为靶物探究其对SAs的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性能。结果表明,四种MOFs/Ag_3PO_4均可实现对SAs的可见光控吸脱附,且吸附-可见光控脱附效率可通过改变复合物中MOFs的比重实现调控。然而,不同MOFs模板对SAs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效率的调控存在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利敏,汪海平,程永光,张宝森,羊克华[4](2018)在《YBaCo_4O_(7+δ)的制备及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Y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比表面积粒径的YBaCo_4O_(7+δ)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_4O_(7+δ)材料均为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c(186)),与固态反应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粒径较小,且分布较为集中,并研究了粒径对YBaCo_4O_(7+δ)材料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从室温到1000℃,不同粒径的Y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均经历两次氧吸附过程,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_4O_(7+δ)材料氧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固态反应法制备的YBaCo_4O_(7+δ)材料的氧吸附性能,这是因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BaCo_4O_(7+δ)材料具有较小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的缘故。(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8年08期)

扈佳琪[5](2018)在《羧甲基化沙柳木粉负载纳米零价铁对Pb~(2+)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好的反应活性及较强的还原性和吸附性,在废水处理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NZVI因具有磁性且颗粒较小,导致其极易团聚且化学性质不稳定。因此,为解决NZVI这一缺陷,有研究将NZVI固定在某种载体上,从而阻止其团聚,提高使用效率。本论文以沙柳木粉(SPP)为原料(过200目筛子),对SPP改性制备羧甲基化沙柳木粉(CMS)。以CMS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羧甲基化沙柳木粉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CMS)。确定CMS和NZVI/CMS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孔隙比表面积分析仪(BET)等表征手段对SPP、CMS、NZVI、NZVI/CMS的微观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在最佳制备条件基础上,考察吸附条件对SPP、CMS、NZVI、NZVI/CMS吸附Pb~(2+)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进一步确定SPP、CMS、NZVI、NZVI/CMS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模型,探讨SPP、CMS、NZVI和NZVI/CMS的吸附机理。采用恒温水浴振荡法分别对SPP、CMS的脱附性能进行初步研究,考察脱附条件对SPP、CMS脱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脱附条件,初步探索SPP、CMS、NZVI和NZVI/CMS的循环利用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PP对Pb~(2+)的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0.7 g,溶液初始浓度为90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oC,溶液pH为5时,吸附量最大,为30.64 mg/g。吸附过程更加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是一个自发、放热、混乱度减小的反应。脱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浴恒温振荡作用下,当HNO_3浓度为0.05mol/L,脱附时间为60 min,脱附温度为时30~oC,脱附率为85.45%。循环吸附脱附实验表明:SPP对Pb~(2+)循环吸附脱附4次,脱附率仍可达66.58%。2、CMS对Pb~(2+)的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5%,羧甲基化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60~oC时,CMS对Pb~(2+)的吸附量最大,为71.55 mg/g。表征结果显示:SPP的表面平滑致密,颗粒尺寸较大,经羧甲基化改性之后,CMS的颗粒尺寸变小且表面变得疏松多孔,CMS的晶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羧甲基成功引入到了CMS中。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当投加量为0.5 g,溶液初始浓度为90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oC,溶液pH值为4时,吸附量最大,为71.55 mg/g。吸附过程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是一个自发、放热、混乱度减小的反应。脱附实验结果表明:当HNO_3浓度为0.05 mol/L时,脱附时间为90min,脱附温度为30~oC时,CMS对Pb~(2+)的脱附率为81.83%。循环吸脱附实验表明:CMS对Pb~(2+)循环吸脱附4次后,脱附率仍达到60.13%。3、NZVI对Pb~(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0.05 g,溶液初始浓度为60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oC,溶液pH值为4.5时,吸附量最大,为390.30mg/g。吸附反应是一个放热、自发的反应,吸附过程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循环吸脱附实验表明:NZVI对Pb~(2+)循环吸脱附4次后,吸附量从第一次的390.3 mg/g下降到第四次的98.6 mg/g,由此可见NZVI的重复使用性能较差。4、NZVI/CMS对Pb~(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制备实验结果表明:NZVI/CM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BH_4~-与Fe~(3+)的质量比为2:1,CMS与NZVI的质量比为2:1时,NZVI/CMS对Pb~(2+)的吸附量最大,为535.50 mg/g。表征结果显示:NZVI颗粒聚集成堆,而NZVI/CMS中的NZVI颗粒分散性明显提高;NZVI的比表面积为26.82 m~2/g,NZVI/CMS的比表面积为81.64 m~2/g,NZVI/CMS较NZVI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由此说明将NZVI负载在CMS上后,NZVI的尺寸粒径变小,NZVI的团聚现象得到了明显的解决,CMS在提高NZVI的分散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当投加量为0.01 g,溶液初始浓度为40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oC,溶液pH值为4时,吸附量最大,为535.50mg/g。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放热的反应,吸附过程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循环吸脱附实验表明:NZVI对Pb~(2+)循环吸脱附4次后,吸附量仍高达469.7 mg/g,重复使用性能明显优于NZVI。(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利敏,程永光,王娇,刘少辉,代利超[6](2018)在《Ce元素掺杂对Y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Ce掺杂的Y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Ce掺杂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在x=0.10,0.15,0.20掺杂比例范围内,Ce很好地进入了YBaCo_4O_(7+δ)的晶格,具有单一的YBaCo_4O_(7+δ)的晶体结构,没有出现第二相。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从室温到1000℃,所有样品都经历了两次氧吸附过程,Ce掺杂的YBaCo_4O_(7+δ)样品最大氧吸附量明显高于YBaCo_4O_(7+δ)的最大氧吸附量。(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智宇,者为,周叶燕,蒋举兴,黄艳[7](2018)在《葡萄糖改性对活性炭吸附与脱附β-苯乙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控活性炭材料对β-苯乙醇的吸附结合力,改善β-苯乙醇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性能,以葡萄糖作为碳化剂,考察不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酸性基团含量以及吸附和脱附β-苯乙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葡萄糖对活性炭的改性未显着改变材料吸附储存β-苯乙醇的性能;但当碳化温度为300℃时,由于活性碳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升高,削弱了表层碳原子的π电子与β-苯乙醇上苯环的π电子之间的π-π色散作用,从而使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结合力下降,脱附性能得以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黄丽,孙康,朱光真,刘石彩[8](2017)在《活性炭微结构及其对丁酮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3种活性炭的微结构及其对丁酮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征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采用红外光谱和Boehm滴定法表征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并在常压动态吸附装置中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活性炭对丁酮的吸附及脱附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丁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0.5~0.8 nm的微孔对丁酮的吸附有促进作用,1.2 nm左右的微孔对于丁酮的吸附有积极影响。活性炭表面羧基、内酯基等酸性基团的存在有利于丁酮的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脱附丁酮有显着影响。在吸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炭对丁酮的吸附量逐渐降低;在脱附过程中,脱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内酯基和羧基的存在会减弱丁酮的脱附;同时发现,0.5~0.8 nm的微孔和直径为1.2 nm左右的微孔结构亦有利于活性炭对丁酮的脱附。(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7年05期)

卢春兰,朱波,张晓琳[9](2017)在《木质活性炭对苯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3种市售的木质室内空气净化用活性炭进行苯的静态吸附/脱附性能研究。主要考察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官能团以及活性炭的粒度对苯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对苯脱附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基本相同,对它们苯吸附量差异的影响较小;比表面积相当,微孔率越大的活性炭对苯的吸附量越大;颗粒活性炭经一次研磨筛分后,在同等吸附条件下,粒度越小的活性炭对苯的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的活性炭应在70℃以上进行脱附,脱附时间至少60 min。(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S1期)

赵利敏,王娇,程永光,张宝森,李维[10](2017)在《稀土元素替代对R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稀土元素(R=Yb、Er、Dy)替代的R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RD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元素替代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元素替代的RBaCo_4O_(7+δ)材料具有单一的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c(186))。热重结果显示:从室温到1000℃,所有样品经历两次氧吸附过程,DyBaCo_4O_(7+δ)样品最大氧吸附量明显高于YbBaCo_4O_(7+δ)的最大氧吸附量,表明大离子半径的稀土元素替代R位元素有利于RBaCo_4O_7氧吸附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7年08期)

吸附脱附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沙柳木粉基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沙柳、聚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天冬氨酸/沙柳木粉(PASP/SPP)、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沙柳木粉(PASP/CMS)水凝胶,确定水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方法研究水凝胶的微观结构。确定水凝胶的最佳溶胀条件及吸附条件;进一步确定水凝胶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热力学;确定水凝胶的最佳脱附条件。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ASP/SPP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的研究溶胀实验结果表明:PASP/SPP水凝胶的最大溶胀比,为7.2;FTIR显示:PASP上的-COOH与沙柳木粉上的-OH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并形成PASP/SPP水凝胶;XRD显示:PASP的加入破坏了 SPP的有序性,使结晶度降低,形成PASP/SPP水凝胶;SEM显示:PASP/SPP水凝胶表面疏松,有大小不等的孔隙。2、PASP/SPP水凝胶对Pb2+、Cd2+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SPP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36.5、539.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为自发放热且混乱度减小的过程。SEM显示:吸附前的水凝胶表面疏松多孔,吸附后的水凝胶表面变得致密,XPS更直观的证明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到水凝胶表面。脱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SPP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脱附量,分别为497.28、269.76 mg/g。3、PASP/CMS水凝胶对Pb2+、Cd2+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FTIR显示:PASP上的-COOH与CMS 上的-CH2OH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并形成PASP/CMS水凝胶;XRD显示:PASP的加入使CMS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形成PASP/CMS水凝胶。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CMS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657.6、719.6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为自发放热且混乱度减小的过程。SEM显示:吸附前的水凝胶表面疏松多孔,吸附后的水凝胶表面变得致密,XPS更直观的证明重金属离子被吸附到水凝胶表面。脱附实验结果表明:PASP/CMS水凝胶对Pb2+、Cd2+的最大脱附量,分别为580.16、382.16 m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脱附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曹殿显,朱国功,刘晓萌,宋文华.酸洗废液中D201树脂的Fe~(3+)吸附及脱附性能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浩.沙柳木粉基水凝胶吸附、脱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徐雪艳.MOFs/Ag-NPs复合物吸附和可见光控脱附磺胺类抗生素性能和机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4].赵利敏,汪海平,程永光,张宝森,羊克华.YBaCo_4O_(7+δ)的制备及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18

[5].扈佳琪.羧甲基化沙柳木粉负载纳米零价铁对Pb~(2+)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6].赵利敏,程永光,王娇,刘少辉,代利超.Ce元素掺杂对Y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7].李智宇,者为,周叶燕,蒋举兴,黄艳.葡萄糖改性对活性炭吸附与脱附β-苯乙醇性能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8

[8].黄丽,孙康,朱光真,刘石彩.活性炭微结构及其对丁酮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7

[9].卢春兰,朱波,张晓琳.木质活性炭对苯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10].赵利敏,王娇,程永光,张宝森,李维.稀土元素替代对RBaCo_4O_(7+δ)氧吸附/脱附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陶瓷.2017

标签:;  ;  ;  ;  

吸附脱附性能论文-曹殿显,朱国功,刘晓萌,宋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