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海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研讨宫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与复发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随机数表模式分配为Ⅰ组与Ⅱ组,各43例,分别给予常规刮宫术、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并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两组的月经量、组织VEGF表达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Ⅱ组的月经量较Ⅰ组显著减少,组织VEGF表达率较Ⅰ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依次是0%与2.3%,对比Ⅰ组的9.3%与14.0%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疗效肯定,且对预防术后复发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子宫内膜息肉;复发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4-0255-01
子宫内膜息肉是多见于女性育龄期与更年期的一种妇科疾病,也是导致宫腔占位病变、女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复发率较高[1]。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尝试通过宫腔镜手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实验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课题以我院收治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由妇科规范检查确诊,具有手术指征。年龄在26~58岁间,中位年龄(39.4±5.3)岁;病程在1~53个月间,中位病程(16.2±3.3)个月。根据随机数表模式分两组(43例/组)实验,两组一般资料的统计处理结果显示,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Ⅰ组接受传统刮宫术治疗,术前仔细探查定位病灶,明确病灶数目、大小以及部位等,再选用恰当的刮匙,以搔刮方式将息肉剔除。Ⅱ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宫腔镜监视下,通过环状电极(功率:80~100W)处理病灶,将息肉基底部以及邻近组织进行有效切除。
1.3评估项目
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半年的月经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率。同时统计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
1.4统计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做统计与分析,计数、计量资料依次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以率(%)与()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月经量与组织VEGF表达率分析
术前,两组的月经量、组织VEGF表达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Ⅱ组的月经量较Ⅰ组显著减少,组织VEGF表达率较Ⅰ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月经量与组织VEGF表达率分析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其中以35岁以上妇女居多。按照临床分型,子宫内膜息肉一般包括4种,即增生型、功能型、萎缩型以及腺瘤型。传统诊断性刮宫对不同临床分型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均有确切效果,但诊断盲目性较明显,易造成过度刮宫或漏刮等问题[2]。
鉴于上述情况,近年临床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更多是推荐宫腔镜手术。其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医疗手段,可利用宫腔镜直观探查与了解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并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做出准确的辨别,最后再根据诊断结果在直视下将息肉基底部与周围组织彻底切除。整个过程创伤较小,出血较少,并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率,对余留的正常子宫内膜也基本无影响[3]。
本组实验中,我们发现Ⅱ组患者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后,该组术后半年的月经量显著减少,组织VEGF表达率由术前的97.7%降至27.9%,均明显优于Ⅰ组实验结果;并且在术后半年、1年的复发率统计上,Ⅱ组相对Ⅰ组的复发率均更低,提示宫腔镜手术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术后复发上也较为理想,与上述文献看法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应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疗效肯定,且对预防术后复发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谢吉蓉,潘一红,陶俊贞.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6,25(11):125-128.
[2]罗娟新.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14(2):63-64.
[3]顾晓枫.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的预防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