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实际,创造性地形成了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人民群众主体论,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主体面向和实践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人民福祉;主体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面向新时代、站在历史高点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形成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熠熠光辉。因此,坚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能不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内涵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义非凡,其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回答了谁是历史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问题,这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问题,对于人们重新认识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吸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训,结合中国各个阶段的发展实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主要是指其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来源,政党和国家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等观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科学地内蕴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劳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石。人类通过大量的劳动实践认识自然和社会,认识客观世界,而人是劳动实践的主体,这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就科学回答了谁在推动社会进步、谁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问题,即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首先,人类的生存需要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1]人类为了生存,其衣食住行需要物质资料,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恰恰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人民群众发挥了主体作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没有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无所谓人类历史。其次,人民群众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他们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社会财富不断涌现,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所以,在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还是社会进步的决定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生产者。人类的一切精神财富都源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激发了其认识客观世界的动力,进而探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丰富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于是产生了各种科学;与此同时,在人类的物质财富创造过程中,发明的生产技术、改进的生产工具,这些无不凝结着人类的经验和智慧,它们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的发现、技术的改进促进了物质世界的改造,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人类的活力和精神财富的生产,物质和精神的双轮驱动,推动了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当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取得胜利登上历史舞台时,他也造就了他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它一改西方早期思想家对人民群众的低估,即人民群众觉悟低、教育程度低、能力差的认识,认为无产阶级包括全体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决定着社会变革的方向。在近代,人民群众真正走上了历史舞台,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人民群众成为变革旧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决定力量,他们推翻旧的社会制度,顺应和推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社会变革实践最终决定了历史发展的结局,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人民群众是国家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
1.建立新型国家政权。以往的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剥削阶级手里,是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国家政权。在这个新型国家政权里,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归属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通过民主等形式参与权力运作,他们思想觉悟大大提高,自觉从事生产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空前高涨。作为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因此执政党才能够长期执政,保持政权稳定。
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或委托,其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为实现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努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即,一切权力来源于并归属于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他们通过民主等各种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主导国家机器的运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越来越往公共性和服务性方面倾斜,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家真正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机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准确判断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为此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任务。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作出庄严承诺,要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物质利益和需要;要推动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定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改革发展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
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智慧乡村是为了向农村地区注入新鲜的生活血液,改变农村地区原有的单调的生活轨迹,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朝气、面向未来的地方。在各地方出台的智慧城市或信息化规划中,绝大部分包含“打造城乡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一任务,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工作,但由于一些农村地区应用太滞后,造成了大量网络建设及维护资源的浪费,令人担忧。所以,就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而言,建了不等于用了,用了不等于用好。因此,农村地区的网络布局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市场需求,以人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强求达到城市地区的水平。
3.反对官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执政党执政之后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会使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变成人民的老爷,使党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失去执政之本。列宁同志曾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尖锐地指出:“共产党员成为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就是这个。”[2]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清醒地认识到公权力使用者的公仆地位,要尊重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复兴伟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官僚主义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永葆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最主要的内容,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本性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以争取和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使命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因此,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努力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马克思主义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价值追求。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个公平正义是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平、正义,是大多数人都有平等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和权利,共同致力于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大多数人共同奋斗、万众一心的社会。这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所以,能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模式,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群体也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研讨的氛围.作为教师合作研究与讨论的一种有效途径,集体备课能够加强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做到取长补短.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仅凭单个教师的能力与经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极为有限,耗费的时间也更多,在遇到教学问题时很难解决.只有落实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集体备课的方式受到广泛的应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许多教师对集体备课制度的认识还不充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两种误解: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智慧
肛周脓肿感染主要为混合型感染,主要病原菌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5],前3位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类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但红斑丹毒丝[7]、星座链球菌[8]等少见病原菌也时有报道。病原菌可来源于肠道内,亦可来源于肠道外[9]。其主要治疗方式为切开排脓,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切开引流并不能完全治愈肛周脓肿,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10]。及时掌握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对提高疗效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并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使执政基础更牢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对于公平正义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与人民对于实现充分就业需要的矛盾;对于改变利益固化带来的弊端和打破制度藩篱的期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人们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对新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需要,等等,这些都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因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源于人民群众,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反映了群众的意志,代表了群众的利益,满足了群众的要求,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7]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1.“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8]“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是实现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目标的强大内在动力。无产阶级政党要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主动地亲民生、察民情和顺民意,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关切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文明,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全体人民的小康,而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小康。虽然人的禀赋有不同,地区发展有差距,自然环境有优劣,但是在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必须是全面的、均衡的、高水平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也不能掉队。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为了部分群众不掉队,要搞好精准扶贫。其中,扶志和扶智最为重要,这是为了人民群众的长远之计,培养实现小康的能力,即依靠群众的主体性,自己解放自己,这样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谋求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在立法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注意倾听人民的呼声,明确公民的权利;在执法中,严格规范执法,保障人民权益;在司法中,让人民群众从每个个案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确保党始终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获得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意志,集中群众智慧,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当前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是国家领导人或几个专家学者在高堂上拍脑门决定的,而是要求我们执政者从具体的时代条件出发,捕捉人民群众当下的渴望与诉求,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关切,寻找制约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生活的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因为,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人”,他们最清楚当下急需解决什么问题,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等问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针对不同人群的群众美术工作也有了较大发展。各个地方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修建美术展览馆等,发展群众美术辅导工作。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丰富的群众美术辅导活动不仅能让他们打发大量的时间,也让他们在退休之后的生活更加多元化,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这不仅对退休的老年人有益处,对于儿童、学生也具有一定作用。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群众美术辅导可以增强对色彩的认知,提高想象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压力大,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群众美术辅导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寓教于乐。
人民利益是检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9]这也正是我们检验“四个全面”成效的评价标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和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事关人民利益的实际问题,保障人民权益,破解民生难题,维护公平正义,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切实愿望变成现实。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和力量源泉”的思想。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实现国家平稳健康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就失去了实践的主体,要想取得成功也是较难的。
2.“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钩藤散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了其潜在的作用靶点,了解了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但仍需要进一步实验数据支持,包括对预测靶点和生物学途径的确认。此外,研究还需要进行体内活性化合物的药理毒理测试来评估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
结合我国早期酒的种类来看,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人们所饮用的酒主要为黄酒,饮用时需要加热,饮用量相对较大,因此,这一时期的陶瓷酒容器主要的特点为形体较大、工艺较为粗糙。直到唐代,白酒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白酒的酒精度相对较高,日常饮用量相对较少,同时,随着我国陶瓷生产工艺的不断上升,这一时期的陶瓷酒具也变得更加小巧精致,且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我国的陶瓷烧制工艺在宋代达到了高峰,酒容器则体现出了更多的样式和艺术特点。到了明清时期,由景德镇手工彩绘的粉彩花卉翎手的陶瓷酒具最具特色,由薄胎瓷制成的这种酒具因具备一定的透明度,酒的醇色能很好的展现在人们眼前,进而呈现出特殊的美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全国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全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团结起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国梦。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现象。要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更加需要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完善各项社会制度,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全面深化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所以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的能力,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彻底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全面依法治国,全民参与是关键。公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依法治国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对法治尊重的积极性,参与到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来,使全体人民都忠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治、坚定捍卫社会主义法治,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2.3 术前准备 术前3 d给予流质饮食。手术前晚做好肠道及术区皮肤准备,清洁灌肠、床上擦浴、供皮区及受皮区备皮。术日当天禁食。
人民群众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主力军,是全面从严治党得以实现的重要现实力量,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10]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管党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内容。我们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内部去,从人民群众中不断汲取营养,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展开。同时,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要人民的监督,依靠人民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我党的奋斗目标。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贯彻和执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动力作用,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保护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向人民群众学习,完善、强化和创新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和法治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创造,并以自己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体为骄傲,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全集(5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5.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7-0024-05
[作者简介]赵立艳(1966-),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释析”(L15BZX00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宋桂祝
标签:人民群众论文; 群众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领导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党政干部学刊》2019年第7期论文;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视角下; 四个全面; 战略思想的哲学释析”(L15BZX007)阶段性成果论文; 沈阳农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