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路径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108例患者分成观察粗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在对照组患儿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路径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比较两组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健康知识达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率8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
【关键词】临床路径;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临床路径是指相关疾病的医护人员根据疾病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标准化的科学合理的有时间顺序的护理计划[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是当前一种全新的护理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成为需要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的首选,为此做好肿瘤患者静脉血管通路的护理工作,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尤为关键。本次研究对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给予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穿刺均由接受过专业培训过的护士进行穿刺置管,患者中女性50例,男性58例;最小年龄患者16岁,最大年龄患儿74岁,平均年龄(44.3±3.8)岁。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108例患者分成观察粗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如置管种类、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方法等,经统计学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路径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临床路径内容如下:①置管前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静脉置管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尤其是保护好肘部的静脉和正中静脉以及头部静脉,尽量避免在上述几处静脉点抽血和输液。置管24小时,由主管医生或者专业置管护士详细的向病人以及病人家属解说置管的对治疗的好处、置管潜在风险、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置管流程等相关置管知识,有效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置管的认识。带患者观看以置管患者的情况,有效消除患者的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同时让患者讲述置管期间的配合方法。置管前,责任护士仔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皮肤情况和血管情况,查阅凝血功能检验报告和血常规化验单等,询问病人过敏史等相关情况。②置管中护理:帮助患者敷热血管,测量臂围,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送管时动作要轻缓,速度不宜过快;置管结束后需影像学X线片检查,确认置管位置是否得当;再次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在置管后1天内尽量降低肘部的伸曲运动。③置管后护理;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穿刺点的疼痛情况和肿胀情况以及渗血情况,测量臂围;换药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采用脉冲等方法冲洗导管,输液结束后注意正压封管。穿刺点换药和更换肝素帽以及更换贴膜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更换为一周更换一次,如有发现松脱、潮湿以及有可疑污染时及时更换,同时每一周进行测量一次臂围,并做好详细记录。责任护士在巡视检查时,需密切注意患者全身感染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④健康宣教:发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健康手册,向病人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应注意的细节问题。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上肢锻炼,有效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指导和讲解管道的封管和维护的正确方法,以及发生导管脱落、导管出现断裂以及发生感染时的处理措施以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每周二下午由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业护士进行检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情况以及宣教情况,同时搜集并发症和感染资料并进行统计。于周四的安全讨论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改进方案和跟进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由我院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调查表。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越好,90分以上为达标。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率8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路径是为医护对象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和最佳医疗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医护管理模式,有效的将效益和成本完美的结合起来的“管理式照顾”的新型模式[2]。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有效的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由既往的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对细节的重视,有效的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做的更为出色。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3]。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改善了医、护、患三者之间关系。同时病人也完全了解自己的护理和治疗计划和目标,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进而也促进了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和谐,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的意识。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中,护理人员不在机械的被动的盲目的遵医嘱护理,而是主动的有预见性的按计划合理的进行护理工作,注重细节,增加了责任心,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4]。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主护理的意识,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率差异显著,p<0.05。
总之,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模式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
参考文献:
[1]金琳,许阳子,李泳等.临床路径在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4):1288-1290
[2]张月娟,官海琴.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7):664-665.
[3]曾丽媚.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66-1567.
[4]高莉,许云.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病人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