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章太炎的《管子》研究贯其一生,特点鲜明。从注释《管子》到挖掘《管子》的时代价值,上承乾嘉汉学、下启近代《管子》研究,开启了《管子》研究的新时代。《管子·侈靡》因其发展经济的观点新颖,正契合于社会转型时期,即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向重视工商业发展转变的时代潮流,而受到章太炎的热烈赞颂。章太炎指出,《管子》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视商业贸易发展的理论,并首次提出以侈靡拉动工业和商业发展之论点。《管子》的消费观与社会进化论不谋而合,是国家发展的有益滋养和宝藏,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总之,章太炎阐发《管子·侈靡》之新义,是他会通中西、汲取中外思想资源,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章太炎;《管子·侈靡》;社会学;社会进步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定为一尊”,被历朝封建统治者奉为官方统治思想,如若有人提出质疑,即被扣上“非圣无法”的大帽子。在这种学术环境中,诸子学长期被排斥和压制。近代以后,形势突变,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学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面对变局,士大夫群体纷纷继承前辈经世致用传统,讲求“通子致用”。再加上学术发展内在理路,乾嘉学者皓首穷经,训诂考证,经学已考无可考,他们便将考证目光转向诸子。因此,在学术发展内在原因和西学外力助推下,诸子学开始复兴。《管子》一书因具有丰富的治国思想而得以登上学术前台,同西学一并成为士人汲取营养、改良社会的不竭源泉。
章太炎的《管子》研究很有特点,与同时代学人相比,起步较早,持续时间长,贯穿了章太炎一生的学术生涯。从进入诂经精舍学习开始,他就潜心注释群经和诸子,《管子》的校勘和注释即成为章太炎的治学重点,也是自此开始,《管子》开始和章太炎一生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甲午战后,救亡图存、保国保种、变革成为时代主旋律,章太炎自觉将《管子》研究的重点从训诂转到发掘其时代价值上,尤其注重《管子》经济思想的挖掘。章太炎极为看重《管子·侈靡》(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经济思想中蕴含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并有意识地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诠释其富国富民理论、发展生产理论以及积极的消费观, 以期服务于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
一、《管子·侈靡》进入章太炎的考证视野
《管子》一书在汉初很受重视,之后长期被淹没,到唐代才有人为之做注,最早的是乃唐中宗国子博士尹知章,尹注尽管舛误较多,但因其开拓之功,仍多后人引为参考。明代《管子》一书受到读书人的青睐,可惜仅局限于部分辞藻章节,校释者甚少。到了清朝,借考据学鼎盛之东风,《管子》成为了许多学者考证、校勘的对象,陆续有学人为之做注和校勘,学人王念孙、陈焕、戴望、俞樾、孙诒让、张佩纶、章太炎、刘师培等用力尤多[注]王念孙:《读书杂志》有《管子杂志》12卷。(其中包括《逸周书杂志》4卷,《战国策杂志》3卷、《史记杂志》6卷、《汉书杂志》16卷、《管子杂志》12卷、《晏子春秋杂志》2卷、《墨子杂志》6卷、《荀子杂志》8卷、补遗1卷、《淮南内篇杂志》22卷、补遗1卷。)戴望有《管子校正》,俞樾《诸子评议》有《管子评议》,孙诒让《札迻》有《管子札迻》,张佩纶有《管子学》,章太炎《膏兰室札记》有《管子札记》,另外有《管子余义》,刘师培有《管子斟补》。。诸如俞樾,他的著作《诸子评议》,将《管子》列为诸子之首,内容也占据了全书六分之一多,他承继王念孙《读书杂志》校释《管子》成果,考证详细,结论公允,精义叠出。章太炎继承俞樾衣钵,将《管子》作为其研究重点。为了厘清章太炎对《管子》尤其是《侈靡》考据之成就,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他早期的学术发展脉络。
因此,式(7)、(8)表示的非凸二次约束二次规划问题(non-convex QCQP)的松弛规划问题(RQCQP)为:
在中国其实也活跃着一批对沃尔沃爱到无以复加的车主和车迷,他们除了会关注任何一辆沃尔沃的新车,更将拥有“方盒子”车身造型的经典沃尔沃车型收藏至今。对于我们杂志的很多读者们来说,老沃尔沃车主俱乐部的这些会员们并不陌生。早在沃尔沃V90 Cross Country在中国上市时,我们就曾采访过这个组织的几位骨干成员。尽管国内国I、国II排放车型限制已实施许久,但如今的他们依旧不离不弃驾驶着自己的老车,和所有志同道合的沃尔沃粉丝们分享着有关斯堪的纳维亚的快乐。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又号“膏兰室主人”,后又改名炳麟。章太炎出身经学世家,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便受到优良的经学基本功训练。后因体弱多病,不能持续参加科举考试,反而“因祸得福”,得以“涉猎史传,浏览《老》、《庄》”[1]7,博览群书,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1890年,章太炎进入诂经精舍学习,师从经学大师俞樾[注]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曾任翰林院编修,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主持诂经精舍30余年。。8年的诂经精舍学习,奠定了章太炎一生的学术道路和发展方向。俞樾对他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从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功训练,到独立思考、严谨治学的方法,再到专心向学、简朴为人的处世态度,无不或隐或显地影响到章太炎今后的学术和人生取向。
章太炎在诂经精舍的课业合集《膏兰室札记》,不唯经典,博采诸子,杂观古今,兼涉西学。采摄的诸子学有《列子》《管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墨子》《庄子》等书,共分3卷,总计474条目,其中有关《管子》的文字考证条目达115条,在所有考证书籍中所占条目最多。比较集中的就有3处,第7到45条目,第173到191条目,第309到359条目,第427到433条目,可见章太炎对于《管子》研究的重视。 在《管子》各篇中,章太炎又将训诂考证的重点放在《侈靡》篇上,《侈靡》所占考证条数最多,独占20条之多,详见下表:
明确学科定位、清晰学科领域与研究范畴是其后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中的产物,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作为交叉的边缘学科,需要协调好两者的衔接以及相互的补充。作为两个领域的双向分支,需要了解双方的成熟度以及实践性。
《膏兰室札记》中《管子》篇章考证条目简明目录表[注]笔者根据《章太炎全集·膏兰室札记》统计制作(章太炎著《膏兰室札记》,《章太炎全集》[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管子》篇目考证条数《管子·宙合》9条《管子·乘马》4条《管子·法禁》3条《管子·七法》2条《管子·法法》2条《管子·幼官》4条《管子·中匡》1条《管子·问》3条《管子·霸言》1条《管子·君臣上》1条《管子·侈靡》20条《管子·势》2条《管子·心术下》1条《管子·四时》1条《管子·白心》2条《管子·心术上》1条《管子·水地》5条《管子·大匡》1条《管子·正世》1条《管子·小匡》1条《管子·内业》5条《管子·君臣下》5条《管子·桓公》1条《管子·小问》1条《管子·度地》3条《管子·七臣七主》2条《管子·地员》9条《管子·轻重己》1条《管子·形势》2条《管子·山至数》3条《管子·版法解》1条《管子·地数》1条《管子·臣乘马》2条《管子·轻重戊》2条《管子·轻重甲》2条《管子·五行》2条《管子·轻重丁》5条《管子·戒》1条《管子·牧民》1条《管子·兵法》1条总计115条
他认为,“鴅”同“观”,“謞”尤“熇”,“静”读“青”,暴盛之意。
实测距离采用商用精度为1 mm的激光测距仪定标,图7(a)为实际采样到的波形,前一个为激光发射波形,后一个为接收回波波形,饱和度为500%.图7 (b)中传统形心算法、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的误差频率分布分别为-3.3~-2.4 ns、0~0.7 ns,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精度有较大提升,但由于实测波形的微变形导致误差范围偏移.在饱和度50%~1 000%下计算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误差平均值Ec,并基于实测波形对偏移进行修正,即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依据专家对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各具体指标重要性的评估,可获得R层、X层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运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获得R层基础指标权重和X层具体指标权重,详见表3。
“蔼然若夏之静云”,当作“蔼然若夏云之静”,与上句“秋云”句一律。惟云不能及人之体,尹注增成其义曰“油然含润”,与上文“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以悲”,相对成文。“乃及人之体”,当在“鴅然若謞之静”下。鴅然句不可解,疑当作“窎然若高山”,与下“荡荡若流水”相对成文。山字与篆文之字相似而误,又涉上文“夏云之静”句,而衍静字。后人因“若高之静”,义不可通,乃加言旁作謞耳。鴅字字书所无,乃窎字之误,因其字从穴从鸟,篆文穴字与隶书肉字相似,传写者误从肉,后人因从肉之字,皆在左旁作月,因变而为鴅矣。……“乃及人之体”,乃字衍文,即及字之误而复者也。及读为岌。《文选·羽猎赋》“天动地岋”,注引韦昭曰“岋,动貌”。“窎然若高山岋人之体”,言如登高山动人之体也。[2]54
章太炎继承其师衣钵,在严格从文字学角度校释难懂字词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得出新的含义。他认为:“此以秋云、夏之静云、謞、流水四者比教。”也就是说,此句的意思是用来指代教化如春风化雨,微妙无穷。然而,有些字又有争议,解释不通,如“鴅”“謞”“静”“怨”。为此,章太炎打破尹注,专立新说。他指出:
动人心之悲”,当作“动人心以悲”,与下文“动人意以怨”一律。古以“而”字通“用”,说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动人心以悲”,犹云动人心而悲也。“动人意以怨”,犹云动人意而怨也。今作“之悲”,则不词矣,盖上句有之字而误耳。[2]53
俞樾从文字训诂角度纠正“动人心之悲”应当为“动人心以悲”。
举一个条目为例:“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鴅然若謞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俞樾注解如下:
俞樾认为“蔼然若夏之静云”应当为“蔼然若夏云之静”,从而与上句对仗。“乃及人之体”,“乃”字应当去掉,“及人之体”移到后文。“鴅然若謞之静”完全解释不通,应当为“窎然若高山”。
按照上文俞樾的注解,此文应当变更为:“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云之静,动人意以怨;窎然若高山及人之体,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2]54俞樾发出慨叹,“《管子》此文最舛讹难读”[2]54,只能考证如上。
大连的人才招聘会,那个人啊,几百个人挣一个岗位,还都要本科,我这个专科生,没人要,和农民工并没啥两样。当初,我不读这个熊专科,做个生意什么的,也许早发财了。当初哪根筋不对路,咋就学了中文,屁用不中哩。
章太炎在1897年7月25日《经世报》上写的一篇文章《读管子书后》(1901年改名为《喻侈靡》),鲜明地反映出他鼓励消费、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主张。他高度肯定了《侈靡》的重要历史地位,认为“侈靡”即消费是文明发展,社会生产提高与否的标志。现代学者汤志钧即认为章太炎是近代第一个挖掘《管子》思想之经济价值的人。他说,“从汉、唐的经学家到宋、明的理学家,常常视消费与生产为势不两立。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便是这种封建经济思想在哲学中的反映。章太炎在近代首先发现出埋没了两千年的一篇重要经济论文——《管子·侈靡篇》。这是他在近代首先触及到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则——消费是衡量社会生产提高与否的尺度”[6]19。章太炎热情洋溢、条分缕析地论证《侈靡》的伟大意义,希求唤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仔细考察俞樾《诸子评议》和章太炎《膏兰室札记》校释《管子》,会发现二者有很多重合的条目。单就《侈靡》篇来看,二人对如下条目均有考证:“若夫教者,摽然若秋云之远,动人心之悲;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鴅然若謞之静。动人意以怨,荡荡若流水,使人思之”;“好缘而好驵”;“开国避辱,知其缘地利者”;“古之祭者,有时而星,有时而星熺,有时而熰,有时而朐”;“鼠应广之实,阴阳之数也。华若落之名,祭之号也” 。
若然,上言若秋云之远,若夏之静云,皆远于人而能动人及人,故以喻教之微妙夙切。 今言歊则逼人矣,而得与彼为类者。《说文》歊训气上出貌。气无形,非若夏日之可见者,是亦微妙之物业。若然,教乃动人怨者,此但以四者之感人喻教之感人,非谓教之令人怨也。不然,教岂有令人悲者乎?或曰:教以代之事,使有所感激,以生悲怨,如言学诗者可以怨也,此虽近似,终非本谊。[3]118
综上,章太炎认为,教化如同秋云、夏云、热气、流水一样,让人产生悲喜、忧思,起到法律等强制手段所无法企及的效果。有关《侈靡》的其他条目,章太炎也是征引广泛,考释细密,成效显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章太炎此时研究的重心是对《侈靡》字词的校勘和训诂,而对《管子》的时代价值挖掘不够。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仅仅局限于文字训诂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对于管子学来说是不够完整的。因此,这只能是章太炎管子研究的基础阶段。
二、章太炎论《管子·侈靡》的重要历史地位
“侈靡”,即奢侈消费观念,是在近代社会转型大势下,社会经济变迁与人们内在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的观念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重视储蓄、量入为出、黜奢崇俭的消费观。步入近代,随着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变了生产力低下的落后状况,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激起了人们压制已久的消费欲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内心里开始向往奢靡,向往消费。上海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引领着全国的消费风尚。“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也,山珍海错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围棋、象戏亦足消闲,而独以打弹为娱乐。水烟、旱烟素所呼吸,而独以昔加(雪茄)为新奇。甚且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贵。”[4]繁华与绚丽多彩的西式生活极大地影响着刚从书斋里走出来的章太炎,于是他认识到中国诸方面的落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落后无法对抗强大的工商业文明,英国才可以“居奇操赢”[5]9。此时,章太炎心里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国家走出甲午战败的阴影,如何让国家强大起来,如何重建民族自信心。他主张以古今各种药方医救中国,宣扬“群学”,张扬“侈靡”,振兴工商业,发愤图强。唯有如此,才是救亡图存,使国家自立于世界的唯一出路。
尹注乃以鴅然若謞之静属上文为说,非也。謞及歊,《解嘲》云:浡滃云而散歊烝,盖歊之言熇也。《说文》云:熇,火热也。鴅本作鹳,此乃借为观。《周礼·序官注》:爟读如予若观火之观。今燕俗名汤热为观。静读为青,《续汉·五行志》:青青者,暴盛之盛也。是青有盛意。观然若歊烝之暴盛,使人难受,故动人怨也。[3]118
第一,《侈靡》提出的重视发展商业贸易的理论,早于欧洲二千多年。“管子之言,兴时化者,莫善于《侈靡》,斯可谓知天地之际会,而为《轻重》诸篇之本,亦泰西商务所自出矣”[5]32。英国称霸欧洲,触角和势力范围延至中国,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发达,工业发达来自于“炼钢精铁者”,而这一切早在二千多年前“管子见之矣”[5]35。
第三,“侈靡”和消费是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故侈靡者,工艺之所自出也。夫既有工艺矣,则一方或有余,而一方或不足,而求之者则固相等,于是商贾操之以征贵贱,则其势不得不生轻重。”[5]33-34正是有了消费欲望和需求,才促进了相应工业、工艺产生,而各地之间才有了交换可能,商人于是活跃其间,国家进而可借轻重之变引导、平衡市场发展,并从中谋利,充实国库,富国强兵。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刚硕士毕业的程立生便登上海南岛,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师、系主任助理、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研究生处处长。程立生还担任过3年乐东县科技副县长。
不能拿古代的消费标准衡量如今的消费层次:“而所谓侈靡者,其称固未有定也。成周之世,食大牢而奏韶濩,自茹毛饮血之世视之,而侈靡有已甚矣。今西人之宴,有一鄉飧而糜数万佛狼者,英商享合肥相国,至用六千镑可证。自成周之世视之,而侈靡又已甚矣。”[5]32-33由此得出结论,天下之风尚无所谓“侈靡”,只要量己能度社会之力就是合理有度的消费,就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国家的发展,因而值得提倡。
第二,侈靡和消费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惟夫天地之运,愈久而愈文明,则一不得不愈久而愈侈靡。”[5]32假如没有消费的拉动,社会将会停滞不前。“向使地球凝结以来,迁延旁薄以至沛育新期,一循其榛榛狉狉之俗,而无愈久愈侈、愈久愈靡者,则黄金弃于矿,珠玉弃于渊,虎豹之皮、鼲貂之裘弃于山林,是真所谓俈尧之时,昆吾之美在下,虽闭关绝市,裹商人之足可也,又安得夫操奇计赢,以成轻重之势哉!”[5]32章太炎热情洋溢地赞美《管子》的“侈靡论”,正是因为有了“侈靡观”,才有了齐国以轻重之势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二要优化督查程序。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对年度督查项目预先分解、立项、分工,制定出具体的督查标准,明确督查责任人员,避免无准备、无序化督查现象。坚持督查与督办相结合,对督查的重点工作,要督促被督查单位,拿出具体的运行计划、实施办法。督查之后要列出问题清单,反馈并帮助基层进行销号整改,落实基层整改情况报告制度,有必要时可以进行二次督查或进行“回头看”,避免督查走过场现象。
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工商业,采取措施,营造环境,鼓励和扶植工商业的发展。“西班牙人尝欲析富家之财以均贫者,而卒至于扰乱。人之有轻重,且不能平,况于国乎!故始也以贸易为一商之轻重,而终也至以为一国之轻重。”[5]34西方列强正是通过大力发展贸易而强大,在国际上处于不战而胜的强势地位,“至于重势既成,则以贸易攻人而有余,亦无待于兵刃矣。”[5]34
三、章太炎以西方进化论诠释“侈靡”
章太炎对《侈靡》的研究,自觉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早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社会学就开始零星传入中国,《申报》《万国公报》开始介绍达尔文、斯宾塞尔的学说。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群学”。康有为认为:“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合大群而后力厚也。合群非开会不可。”[7]29群学即“社会学”,为宣传需要称群学。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了《原强》一文,扼要介绍了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尔的社会学。 1897年在天津《国闻报》上连载翻译的 《天演论》,1898年4月全书正式出版。《天演论》运用近代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人类进化历史,考究中西文化差异,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鼓舞人们“自强保种”。《天演论》深刻影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人,不仅成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还成为唤醒国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
严复固然对社会学的传播贡献颇大,但章太炎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不应被掩盖。有学者甚至指出,从学理上讲,严复的社会学研究与章太炎相比,“显示出其局限性和非科学性”[8]。“章太炎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启蒙者,他许多社会学思想是走在同时代人的前列,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学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他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倡导社会学的旗手。”[8]此结论较为客观公允。
术后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静脉推注止血,给予喹诺酮类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抗感染,并进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定期换药等常规治疗;术后3d开始给予泼尼松口服,25mg/次,1次/d,持续服用7d;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喷/次,2次/d,持续喷鼻2个月。
章太炎在诂经精舍时期就用英人雷侠儿《地学浅释》注释《侈靡》,认为生物时时刻刻在演化和进化,而演变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生产工具的进化与生物进化也是密切关联的。他说:
一处之生物,古今不同。时时有新生之物,亦时时有绝灭之物。……有一种草名扯拉,生于湖水之底,其湖水中有碳酸灰者,则扯拉草多。其草子之毂硬而韧,难朽烂,因此僵石中遇之甚多。……先有松,后有栗,故松树之皮脱在下,栗树之皮脱在上,均能积成后层,其有松之时,古人以石为刀,未知用铜,及有栗树时,其人已知以铜为刀,而尚不知用铁。今则其地并无松栗,而由榆林甚茂,其榆树皮脱中,遇有铁刀,故知其地有榆树之时,人已能用铁矣。[3]259-260
章太炎在时代大潮涤荡下,在好友宋恕、夏曾佑等人影响下,开始对西学产生兴趣,广泛浏览西学书籍,然而此时对西学理解尚不深刻,他自己也常常对论证发出疑问。“麟前论《管子》、《淮南》诸篇,近引西书,旁傅诸子,未审大楚人士以伧父目之否?顷览严周《天下篇》,得惠施诸辩论,既题以历物之意,历实训算,傅以西学,正如闭门造车,不得合彻。分曹疏证,得十许条,较前说为简明确凿矣。”[1]35
甲午战后,章太炎开始系统阅读西方书籍,从理论上探求西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如他自称,“自从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5]269。他不计酷暑,刻苦研读“各种社会学书”[9]41。1898年,章太炎笔译出版了《斯宾塞尔文集》,即《社会学原理》(由曾广铨口译),形成了他自己的社会学思想。1902年,又翻译日本岸本武太的《社会学》,论及社会起源、社会发达之因以及社会进化之目的等。
在研读日本和西方社会学同时,章太炎“仔细阅读先秦诸子,以为《管子》《韩非子》等书深识进化之理”[1]148。也就是说,章太炎开始自觉运用社会学诠释、发扬诸子学说。他认为,社会过于贫困或过于安逸富足都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生人之道,甚贫足以亡,甚富足以亡。”[5]35过于贫困招致动乱,过于富足容易懈怠,缺乏危机感,后果一样堪忧。如何避免衰亡?章太炎认为拯救之策即在于“侈靡”,“侈靡”产生竞争,优胜劣汰,推动社会进步。“侈靡则日损,损则日竞,竞则日果,是兵刃之所以复而自拯之道也。”[5]35正是因为有了侈靡,才会消耗土地和产品,人均占有量会不断减少,导致竞争加剧,忧患意识增强,从而激励自我革新,避免灭亡。
清初学者对《管子》研究贡献颇大,关注点在于《管子》的篇章考证,校释和训诂。晚清时期尤其是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受到民族危机的巨大刺激,开始阐发《管子》的时代价值, 章太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注释《管子》到挖掘《管子》的时代价值,上承乾嘉汉学、下启近代《管子》研究,开启了《管子》研究的新时代。
受斯宾塞尔社会学影响,章太炎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永不停息的过程。如无侈靡,人类就会停留在野蛮荒芜阶段,不会有工业的发达、市场的繁荣。他指出《管子》从扩大就业、发展商业,着眼于富民、富国的长远角度对待侈靡,鼓励消费,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国策。为了寻求理想的社会变革方式和相应的社会运作理念,章太炎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阐发《侈靡》之新义,汲取中外思想资源的影响,会通中西,积极寻求西方社会学本土化的同时,努力探求救国救民之出路。
参考文献:
[1]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俞樾.诸子评议[M].北京:中华书局,1954.
[3]章太炎全集(一)[M].沈延国,汤志钧校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4]郭立珍.近代中国洋货进口与消费观念变迁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5]汤志钧.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朱维铮,姜义华.章太炎选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7]楼宇烈.康南海自编年谱 [M]. 北京:中华书局,1992.
[8]林闽刚,李保军.章太炎与中国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1999,(1).
[9]马勇.章太炎书信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B2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828(2019)01-0014-05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DOI: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19.01.02
收稿日期:2018-02-18
作者简介:姜淑红( 1983—) ,女,山东潍坊人,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业务部副主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 中国文化史、齐文化。
(责任编辑:谷玉梅)
标签:章太炎论文; 社会学论文; 诸子论文; 社会论文; 中国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法家论文; 《管子学刊》2019年第1期论文; 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