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棒保护论文_范小红,安德超,孙士云,孙德娟,王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撬棒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撬棒,发电机,电流,低电压,感应,故障,特性。

撬棒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范小红,安德超,孙士云,孙德娟,王杨[1](2019)在《计及撬棒保护动作时间的双馈风机叁相短路电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计及撬棒保护动作的双馈风机(DFIG)短路电流特性的相关研究,一般是假设撬棒(Crowbar)保护在故障瞬间动作,实际上由于控制系统的原因,撬棒保护故障瞬间并不会瞬时动作,而是具有一定的延迟。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以撬棒保护动作时刻为分界点,将故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以转子磁链作为两个阶段的桥梁进行衔接,将第一阶段转子磁链的末值作为第二阶段转子磁链的初值;同时针对现有文献转子磁链频率含量并未完全统一的问题,分析了故障前后定、转子磁链的频率分量,采用拉氏和反拉氏变换法推导了转子磁链解析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故障分量法和故障全量法推导了双馈风机短路全电流表达式。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DFIG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证明了DFIG短路全电流计算表达式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撬棒保护动作时间对短路电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邹志策,雷一,欧然,宗哲东[2](2018)在《改善双馈感应发电机无功特性的变阻值撬棒保护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撬棒保护的接入及其电阻值会改变低电压穿越期间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无功功率动态特性,由此将影响风电场周边区域电网电压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详细分析不同电网电压跌落水平和低电压过渡不同时期撬棒保护接入对DFIG无功特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改善机组无功特性的变阻值撬棒保护方案,制定了该方案的撬棒阻值整定方法及其投切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以限流为目标的传统撬棒保护和以尽快恢复机组可控性的主动式撬棒保护,所提撬棒保护方案不仅能在故障持续期间缩短撬棒投入时间,减少撬棒投入期间DFIG吸收的无功功率,提升出口电压。同时也能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切除时的DFIG无功振荡峰值,加速电网电压恢复,有助于系统区域电压稳定性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22期)

何璇[3](2017)在《计及撬棒保护的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并网风电的增加,风电场对系统的影响也愈发显现。出于电网稳定的需要,风电场应具备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双馈风力发电机是目前风电场最主要的机型之一,采用撬棒保护是提高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主要措施。撬棒保护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转子过电流并保护转子变换器,但也会对双馈风机的动态特性产生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有必要研究撬棒保护对双馈风力发电机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对考虑撬棒保护的双馈风机动态特性进行了详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基于空间矢量法得到了双馈风机的动态等效电路图,求得了电压对称跌落的情况下定子磁链的动态特性,提出了用阻抗等效法校正定子衰减时间常数,反映了撬棒电阻对定子磁链的影响。利用定子磁链的动态响应分析了考虑撬棒保护的双馈风机转子电流动态特性,再根据实际工程中撬棒保护的拓扑结构通过稳态分析等效的方式给出了整流型撬棒保护结构与理想拓扑结构下的转换关系。用空间矢量法描述了单相电压跌落和相间电压跌落,求解了任意时刻电网电压跌落下定子磁链和转子电流的表达式,指出故障相的电压达到峰值时发生单相故障,定子磁链中没有直流分量;在非故障相的电压过零时发生两相故障,定子磁链中没有直流分量。转子电流的自由分量则随电网电压跌落时刻在原点上方呈周期性变化,并指出撬棒电阻对抑制转子电流自由分量有明显的效果。分析了转子过电流和过电压与撬棒电阻取值、电压跌落类型和跌落深度的关系,表明电网电压跌落越深时转子过电流越大,撬棒电阻值越大时转子过电流越小;电网电压跌落越深、撬棒电阻值越大时,转子过电压越大。建立了综合考虑电网各种类型故障的撬棒阻值优化模型,用隶属函数的方式描述了转子变换器的模糊约束,并应用模糊优化的方法对最优撬棒阻值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了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本文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低电压穿越时双馈风机的动态特性,并通过模糊优化的方式对撬棒电阻进行了整定,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中搭建双馈风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表明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与撬棒整定值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孙丽玲,孟娜娜[4](2016)在《基于撬棒保护电路的双馈风电机组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故障下撬棒(Crowbar)保护电路能够帮助风电机组实现低电压穿越,为转子故障电流提供旁路并限制其幅值。在Crowbar保护电路退出运行时,风电机组需要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这大大影响了风电系统恢复稳定运行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根据Crowbar保护电路的动作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双馈风机网侧变换器进行无功补偿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双馈风机网侧变换器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持,Crowbar保护电路退出时刻吸收的无功功率明显减小,增强了系统恢复稳定运行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6年06期)

柳鑫,刘晓华,吕文芳,陆可[5](2016)在《考虑撬棒保护动作的双馈风机故障暂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电网的角度来看,风电场表现出来的故障特性不可忽视,尤其是在目前电网低电压穿越的要求下,风电机组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故障暂态特性,对电网自身的故障特性造成复杂的影响,给电网继电保护的研究带来挑战。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对其电网故障下的短路过程进行了数学推导,得出了其短路电流计算表达式,并根据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近端严重故障下撬棒保护两种不同的投切控制策略,通过PSCAD/EMTDC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撬棒保护两种投切方式对双馈风机故障暂态特性的影响,验证了推导表达式的正确性,对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诊断及继电保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邹志策,肖先勇,刘阳,郑子萱[6](2015)在《考虑撬棒保护接入的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磁链动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撬棒保护电路的接入会改变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定转子磁链间的耦合过程和耦合强度,由此将影响机组磁链衰减动态和撬棒保护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刻画定子磁链与转子绕组交链感应作用的磁链耦合系数,将电网故障后电机的磁链暂态耦合过程处理为不同状态的迭加,综合研究撬棒电阻对转子感应磁链正序、负序和暂态反向交流分量幅值和相角的耦合规律,用转子磁链空间矢量图和矢量轨迹图描述转子磁链动态响应过程。最后,针对电网不对称故障下撬棒取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转子磁链幅值配比原理和最优倾角的撬棒阻值选取方法。该方法可减小磁链耦合不当对机组的暂态冲击,从而有效改善机组的无功外特性和瞬态性能。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5年22期)

孔祥平,张哲,尹项根,王菲,隆茂[7](2015)在《计及撬棒保护影响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故障电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对称及不对称电网故障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电流特性,建立了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对近区严重故障且撬棒保护动作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定子绕组磁链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兼顾精确性和简易性的定子绕组磁链简化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对对称故障和不对称故障情况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电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故障电流的等效计算模型。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在故障发生后的前2个工频周期内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可以满足继电保护原理研究和整定计算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王耀函,刘辉,刘吉臻,吴林林[8](2014)在《考虑撬棒保护和残压的DFIG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短路故障可能导致双馈风电机组过电流保护动作,定量分析故障对机组短路电流的影响对于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电网发生对称短路故障时双馈风电机组的暂态定、转子磁链关系,研究考虑机端残压下的双馈风电机组定子短路电流特性。在短路电流特征分析中考虑转子侧撬棒(crowbar)保护的投入策略,推导出双馈风电机组发生对称故障时的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方法,讨论机组参数对短路电流特征的影响。将计算结果与现场低电压穿越试验测试数据进行比对,验证计算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4年04期)

郑涛,魏占朋,迟永宁,刘欣[9](2014)在《考虑撬棒保护动作时间的双馈式风电机组短路电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撬棒(Crowbar)保护是否动作及动作时间会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短路电流特性产生影响。目前计及撬棒保护影响的相关研究均按照故障后撬棒保护瞬时动作来分析短路电流特性,但实际上机端电压跌落时,撬棒保护并非瞬时投入运行,而是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带有不同的动作延时,这给短路电流的精确分析计算增加了难度。文中针对这实际问题,以机端发生不对称故障为例,将故障电流分解为正向和反向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正序和负序分量,并根据撬棒保护动作时刻将故障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数学解析的方法给出整个故障过程的短路电流计算表达式。通过与MATLAB/Simulink的DFIG标准模型对比,仿真验证了计算表达式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撬棒保护不同动作时间对DFIG短路电流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4年05期)

孙银锋,李国庆,王利猛,李小军,黄华[10](2014)在《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风电机组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撬棒保护是双馈风电机组提高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主要措施,它可以用来保护转子侧变流器,改善风机的动态特性,使其达到电网公司及运营商提出的并网要求。而撬棒保护的投切时间对双馈机的低电压穿越性能影响较大,通过瞬时故障分析初步得到了撬棒保护较理想退出时间。对于50%和20%两种不同的电压跌落程度并持续625ms的故障测试结果显示,当电压跌落至20%时,保护退出的理想时间要适当提前一个周波,即故障持续时间和故障的影响程度将对撬棒保护的控制策略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4年02期)

撬棒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撬棒保护的接入及其电阻值会改变低电压穿越期间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无功功率动态特性,由此将影响风电场周边区域电网电压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详细分析不同电网电压跌落水平和低电压过渡不同时期撬棒保护接入对DFIG无功特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改善机组无功特性的变阻值撬棒保护方案,制定了该方案的撬棒阻值整定方法及其投切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以限流为目标的传统撬棒保护和以尽快恢复机组可控性的主动式撬棒保护,所提撬棒保护方案不仅能在故障持续期间缩短撬棒投入时间,减少撬棒投入期间DFIG吸收的无功功率,提升出口电压。同时也能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切除时的DFIG无功振荡峰值,加速电网电压恢复,有助于系统区域电压稳定性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撬棒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范小红,安德超,孙士云,孙德娟,王杨.计及撬棒保护动作时间的双馈风机叁相短路电流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邹志策,雷一,欧然,宗哲东.改善双馈感应发电机无功特性的变阻值撬棒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3].何璇.计及撬棒保护的双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动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4].孙丽玲,孟娜娜.基于撬棒保护电路的双馈风电机组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6

[5].柳鑫,刘晓华,吕文芳,陆可.考虑撬棒保护动作的双馈风机故障暂态特性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6

[6].邹志策,肖先勇,刘阳,郑子萱.考虑撬棒保护接入的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磁链动态特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

[7].孔祥平,张哲,尹项根,王菲,隆茂.计及撬棒保护影响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故障电流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5

[8].王耀函,刘辉,刘吉臻,吴林林.考虑撬棒保护和残压的DFIG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方法及应用[J].中国电力.2014

[9].郑涛,魏占朋,迟永宁,刘欣.考虑撬棒保护动作时间的双馈式风电机组短路电流特性[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

[10].孙银锋,李国庆,王利猛,李小军,黄华.基于撬棒保护的双馈风电机组动态特性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4

论文知识图

撬棒保护电路带撬棒保护功能的背靠背系统撬棒保护脚本程序图撬棒保护电路照片一26被动式撬棒保护电路3.9DFIG电磁转矩对比(a)撬棒...

标签:;  ;  ;  ;  ;  ;  ;  

撬棒保护论文_范小红,安德超,孙士云,孙德娟,王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