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1董小牛2胡小明2(1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313000;2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3114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96-01
笔者在富阳市中医医院实习过程中,发现手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期阑尾周围脓肿效果良好。为此,收集了富阳市中医医院从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手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期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例43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18-63岁,病程3-9天,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右下腹肿块伴压痛,肿块直径5-20cm。根据病史、查体及B超检查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探查及治疗经过:采用右下腹直肌切口,术中先找到脓肿壁两种组织粘连的间隙,用手指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吸尽脓液,仔细钝性分离脓肿壁,直到找到阑尾。切除阑尾后根据阑尾根部和盲肠壁炎症水肿程度,采用阑尾残端结扎,单纯结扎、周围组织覆盖,全阑尾切除,盲肠壁间断缝合等不同方式处理残端,所有患者常规用双氧水冲洗脓腔及切口,脓腔处放置引流管,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或甲硝唑静滴抗菌。同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采用“大黄牡丹汤”加减:生薏仁、败酱草、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中药口服治疗5-10天,平均7天。
2治疗结果
43例全部治愈,切口一期愈合37例,感染5例。未发生肠瘘,术后远期并发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4例,保守治疗后痊愈。住院时间7-15天,平均10天。
3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作为急性阑尾炎一个常见病理类型,其发生率约占急性阑尾炎,4-10%[1]。一般认为阑尾周围脓肿是炎症局限化的表现。如果立即采取手术易造成感染扩散、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以主张保守治疗以待脓液自行吸收,仅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脓肿有再破裂的危险时或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才主张手术,手术也多采用单纯引流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但阑尾周围脓肿保守治疗由于抗生素很难到达脓腔内,只能靠脓肿自行缓慢吸收,故脓肿消散往往时间很长。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毒素吸收的症状。部分患者形成阑尾炎性包块最终仍需手术治疗。我们采用一期手术可以有效的彻底消除病灶,引流脓液,缓解患者中毒症状,同时去除脓肿壁形成的粘连,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只要操作得当,加上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在施行一期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过程中,既要看到手术对阑尾周围脓肿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又要时刻警惕感染扩散、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口选在脓肿内侧旁或腹直肌切口,时间短的也可选用麦氏切口,术野暴露尽量充分,急性阑尾周围脓肿与周围肠管、网膜粘连疏松,易于钝性分离,但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避免损伤炎性水肿的肠管、血管。阑尾基底穿孔可盲肠浆膜水肿较重者,仅做根部稍稍结扎,将临近的系膜、皱襞等组织缝合覆盖,用大网膜填塞等,能减少肠瘘的机会;同时要切除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消除坏死物、粪石等。用抗生素液(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并吸净,腹腔不留残余液体,则可以减少术后腹腔感染及肠粘连的机会;将阑尾残端尽量移至于侧腹壁,能减少肠瘘的发生,便于炎症的局限,利于引流,处理残端不满意者要留置引流管,只要手术操作细致、得当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但不盲目追求Ⅰ期切除率。术中发现确实难以处理的阑尾,不妨改做引流术。
中医认为,肠痈是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或食后急走,肠道运化失司,致肠道气血瘀滞,瘀滞化热,热积不散,瘀热盛而肉腐,败血浊气壅遏,酝而成脓。在其病程的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相争,决定着热毒的局限与扩展、吸收与蔓延。故气滞血瘀是肠痈的病理基础,瘀滞化热毒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热邪轻重与正气盛衰是其病理变化的关键。所以我在阑尾脓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瘀散结的“大黄牡丹汤”加生薏仁、败酱草,若身体虚弱者还要注重“扶正”。因此,根据中医传统医学分期辨证用药,常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方中大剂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改善腹腔血液循环。本方以冬瓜仁清肠去滞,生薏仁、败酱草消滞排脓为主药;配以:大黄、牡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桃仁活血;芒硝泻下通便。
参考文献
[1]张铭琏.阑尾脓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5):268-279.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4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