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形成论文_朱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血管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血管,细胞,内皮,基因治疗,生长因子,疗法。

抗血管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朱晶[1](2018)在《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患者放化疗同期联合抗血管形成药物靶向治疗,用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放化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统计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肿瘤客观缓解率(52.50%)高于对照组(37.5%),疾病控制率(92.50%)高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髓抑制52.50%,胃肠道反应70.0%,放射性损伤42.5%,肝肾功能损伤10.0%,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协同作用良好,可显着增强肿瘤抑制效果,提高疾病控制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联合治疗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薛莹[2](2016)在《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ngzaozin A抗血管形成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显着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类疾病。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进行,但恶性肿瘤会发生转移的特性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可以彻底清除体内的癌细胞,所以,抑制肿瘤的恶化转移对于肿瘤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对肿瘤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抗血管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特别是转移病灶更依赖血管新生的作用。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特异性强的血管抑制剂对于控制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香茶菜属植物在我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在民间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抗菌消炎、抗肿瘤、治疗各种肝炎等多种活性。研究表明,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香茶菜属植物中最具典型特征的化学成分,该类化合物含量丰富,是香茶菜属植物中主要的活性成分。Wangzaozin A就是其中之一,研究显示Wangzaozin 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关于其抗血管新生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论文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为受试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模拟肿瘤内环境中的刺激因子建立体外模型,MTT法和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Wangzaozin A对HUVECs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划痕法、transwell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迁移、浸润的影响,并在荧光染色后观察化合物伪足的形成的作用;利用matrigel(人工基质胶)进行叁维培养观察化合物对网状结构形成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了Notch信号通路蛋白Notch1、RBP-Jκ、Hes1的表达水平。同时,以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观察Wangzaozin A对血管新生的整体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MTT法及台盼蓝排染法结果显示:Wangzaozin A对HUVECs具有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IC_50为4.21μM(MTT法)、2.09μM(台盼蓝排染法),且在相同剂量下这种抑制作用比对肺癌细胞A549(IC_50为6.21μM)强。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Wangzaozin A可在不同程度上将HUVECs的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且未检测到凋亡峰。划痕实验表明,Wangzaozin A可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细胞的迁移活动,且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3.浸袭实验结果显示:VEGF可诱导HUVECs细胞活化,并通过水解基底膜发生浸润,Wangzaozin A会阻遏这一过程,并且随浓度增大,转移的细胞数目减小。4.血管网状结构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UVECs细胞在matrigel内可形成连续的网管状结构,经Wangzaozin A处理后的细胞在matrigel中成管能力下降,且浓度越高,管状结构越不完整。5.微丝染色观察伪足发现:VEGF可诱导HUVECs伸出大量伪足,且在相邻细胞间形成连接,不同浓度Wangzaozin A不同程度地阻断伪足的形成,继而影响HUVECs的迁移及浸润过程,这一作用呈浓度依赖性。6.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Wangzaozin A对Notch信号通路有正调控作用,可以上调Notch1、RBP-Jκ及Hes1的表达。7.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中,经Wangzaozin A处理后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育受抑制甚至不发育,不能形成健康连续的血管,说明中、高剂量组Wangzaozin A有抑制CAM血管形成的作用。Wangzaozin A可以破坏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网络的形成;细胞学和蛋白表达研究表明,它可抑制HUVECs细胞的增殖,并能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抑制内皮细胞迁移、浸袭和网状结构的形成这可能是其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这一结果为Wangzaozin A在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丁茜[3](2016)在《卡维地洛抗血管形成及抑制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我国每年有许多慢性肝炎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控制及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初始的中心环节,并发现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HSC的激活包括两个步骤,即初始激活及持续激活。前者主要由旁分泌机制参与,而后者则既有旁分泌机制参与又有自分泌机制参与。HSC的激活与多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其中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及其信号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HSC活化与有丝分裂作用,PDGF及其信号系统也是抗肝纤维化治疗靶点之一。血管生成是指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缺血缺氧或炎症等情况下,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经过生芽、迁移、增殖与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在肝纤维化进程中,除肝内炎症和ECM沉积外,还存在着血管增生及血管结构的重建,其中肝窦的毛细血管化会使其失去大量通透性极好的筛状排列的窗孔结构,影响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活跃的物质交换,加重肝细胞供能及供氧障碍,促进肝脏纤维化发展。近年来国外多项研究表明肝纤维化与肝脏血管生成有一定相关性。有报道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改善实验动物的肝纤维化;目前亦普遍认为肝脏的血管新生与纤维化的形成是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的。肝星状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一直是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外泌体(exosom e)是一类由多囊泡体或细胞膜产生的一类细胞外膜性小泡,其首要生物学功能是进行细胞间联络。外泌体含有细胞特异性蛋白分子、mRNA及miRNAs等重要分子,通过将这些分子送达靶细胞而发挥细胞间联络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探索了外泌体在肝脏炎症、纤维化和门脉高压发病机理中的潜在作用。亦有假设提出肝硬化患者中外泌体产生有增高。然而外泌体是如何在靶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未明,特别是在内皮细胞如何调控HSC迁移中的作用值得研究。卡维地洛是第叁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兼有α1受体阻滞、抗氧化以及钙通道拮抗活性。有报道提示卡维地洛可减轻酒精或CCl4诱导的鼠肝纤维化,但其作用机制未见详细阐述。亦有报道提示其类似物普萘洛尔具有抗血管形成作用。总之,卡维地洛可能具有抗肝纤维化及血管形成的作用,但缺乏研究及证据。本研究首先观察卡维地洛对HSC激活是否有直接抑制作用,接着研究了卡维地洛对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最后,我们研究了源于内皮细胞的外泌体对HSC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总之,我们研究了内皮细胞与HSC相互作用促肝纤维化机制及药物治疗的意义。第一部分卡维地洛通过PDGFR/AKT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目的以人肝星状细胞系(LX-2)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卡维地洛对PDGF-BB诱导的HSC激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1.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按实验设计的分组(空白对照,阳性对照以及药物处理)情况,将细胞分入96-孔培养板培养。24h后进行CCK8分析,检测卡维地洛对HSCs增殖的影响。2.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200μL灭菌移液器枪头沿培养板划直线,加入PDGF-BB及浓度梯度的卡维地洛处理24h后图像采集。3.使用Transwell进行侵袭能力测试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铺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上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卡维地洛,下室加入PDGF-BB。继续培养24小时后取出上室,剪下底部膜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图像采集并计数。4.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卡维地洛对LX-2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药物处理后提取细胞总RNA或蛋白,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LX-2中Ⅰ型胶原(Col 1)和纤连蛋白(F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N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5. Western Blot检测卡维地洛对LX-2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药物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DGFRβ、PI3K、 Akt及Erk)蛋白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结果1.卡维地洛可抑制HSCs增殖。CCK-8细胞增殖能力检测实验显示,卡维地洛明显抑制了HSCs的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ⅠC50=28.42μM。2.卡维地洛抑制了HSCs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分别显示,PDGF-BB可诱导HSCs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加,卡维地洛处理后的HSCs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3.卡维地洛抑制了PDGF-BB诱导的HSC纤维化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GF-BB可诱导HSCs 中 Col 1和FN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FN和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卡维地洛处理可抑制这种增高。4. PDGFR/Akt通路介导了卡维地洛的抗纤维化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GF-BB可诱导HSCs中PDGFRβ (Tyr751)和Akt磷酸化增高,卡维地洛可抑制这种增高,PDGF-BB可轻度增高P13K表达,但卡维地洛对PI3K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1.卡维地洛可抑制HSCs增殖。2.卡维地洛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SCs的迁移、侵袭作用。3.卡维地洛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SCs纤维化作用。4.卡维地洛对HSCs纤维化作用的影响可能通过PDGFR/Akt通路发挥作用。第二部分卡维地洛通过抗血管形成对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及血管形成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内在机制,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对其鞘氨醇激酶脂酶1(SK1)表达的影响。方法1.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按实验设计的分组(空白对照,阳性对照以及药物处理)情况,将细胞分入96-孔培养板培养。24h后进行CCK8分析,检测卡维地洛对HUVEC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不同浓度的卡维地洛处理后胰酶(无EDTA)消化,冰PBS洗细胞,预冷乙醇固定细胞,溴化乙锭(PI)及RNase A避光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3.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200μL灭菌移液器枪头沿培养板划直线,加入VEGF及浓度梯度的卡维地洛处理24h后图像采集。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铺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室上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卡维地洛,下室加入VEGF。继续培养24小时后取出上室,剪下底部膜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图像采集并计数。4.成管实验进行血管形成能力检测。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铺好基质胶的96孔板,加入VEGF和浓度梯度的卡维地洛处理8-12h后采集图像。5. Western blot检验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变化按实验分组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卡维地洛和VEGF处理后,提取细胞蛋白,利用、Vestern blot实验检测VEGFR-2、 Erk和Src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6. Real-time PCR 及 Western blot检验细胞SK1表达水平不同浓度的卡维地洛和VEGF处理后的细胞分别提取RNA及总蛋白,分别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卡维地洛对HUVEC中SK1的mRN 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卡维地洛可抑制HUVECs增殖。CCK-8细胞增殖能力检测实验显示,卡维地洛明显抑制了HUVECs的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IC50=38.5μM。2.卡维地洛诱导了HUVECs的G1期停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卡维地洛处理HUVECs后造成细胞G0/G1期延长(P<0.05 vs control),伴随S和M期的缩短。3.卡维地洛抑制了 HUVECs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分别显示,VEGF可诱导HUVEC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加,卡维地洛处理后的HUVECs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4.卡维地洛抑制了HUVECs血管形成能力。成管实验结果显示,、VEGF可诱导HUVECs于基质胶形成丰富管样结构,卡维地洛处理后的HUVECs成管能力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5. VEGFR2/Src/ERK通路介导了卡维地洛的抗血管形成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EGF可诱导VEGFR-2.ERK1/2 和 Src磷酸化增高,卡维地洛可抑制这种磷酸化程度的增高,Src激酶抑制剂(PP2)亦可抑制VEGF诱导的ERK1/2磷酸化。6.卡维地洛抑制了HUVECs的SK1表达。结果显示,VEGF诱导了HUVECs 中 SKI mRNA和蛋白水平的增高,卡维地洛处理后抑制了这种增高。结论1.卡维地洛可抑制HUVECs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滞。2.卡维地洛可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的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作用。3. VEGFR2/Src/ERK通路可能是卡维地洛的抗血管形成作用机制。4.卡维地洛抑制了HUVECs的SK1表达,可能从而抑制了内皮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旁分泌作用。第叁部分外泌体对肝星状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研究来源于内皮细胞的外泌体是否可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并影响其生物学功能。方法1.小鼠肝窦内皮细胞(LEC)的分离肝组织经灌注、收集、切开、剪碎、胶原酶缓冲液消化、与免疫磁珠结合、分离细胞后,种入含Ⅰ型胶原的培养皿。标准细胞培养条件培养。2.慢病毒转染产生稳定细胞系设计SK1显性失活突变(D81A)模板和SK1组成性激活突变(G113 A)模板。利用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并转导入TSEC形成表达SK1野生型、SKI D81A突变和G113A突变的稳定细胞系。并分别从此叁种细胞系的条件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3.外泌体纯化分别从血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采用WesternBlot、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和电镜免疫金标记对外泌体进行鉴定。4.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图片定量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封闭,一抗孵育,洗片,二抗孵育,洗片,DAPI染核,洗片,封片液封片后置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图像采集。5.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外泌体样本以4-8×108个/mL浓度装载入NanoSight NS300设备,记录3段30s视频,进而分析囊泡的外观、大小和密度进行。6. Western Blot 及 Real-time PCR常规方法进行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7. Transwell迁移实验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外泌体及各类成分对HSC迁移能力的影响。8.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免疫金标样本经多聚甲醛固定、载入电镜网格、洗涤、一抗孵育、洗涤、金标二抗孵育洗涤、戊二醛固定、染色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并采集图像。9.扫描电子显微镜样本经固定、洗涤、再固定、脱水、干燥、封片、溅射镀膜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并采集图像。10.生物素分析法检测细胞膜表面整合素活性外泌体处理细胞后,使用生物素对细胞表面蛋白进行标记,收集裂解液并与蛋白G琼脂糖珠结合后获得蛋白样本,常规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11.动物处理C57BL/6小鼠接受CC14腹腔注射或胆总管结扎手术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根据具体需要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2.天狼猩红染色肝组织石蜡切片脱蜡后使用天狼猩红+固绿染液染色,脱水封片后光镜下图像采集。结果1.我们提取的外泌体特点为:直径80-100nm,杯状双层膜形态,CD81、TfR和CD63免疫金染色阳性,WB检测到T SG101、TfR、CD63等特征性外泌体标志物。微阵列分析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会诱导EC中SK1mRNA水平增高2.4倍。2.外泌体处理HSC后会同时造成AKT磷酸化8.3倍增高和迁移的2.5倍增加。SK1过表达EC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会使HSC迁移增高3.2倍。显性失活SK1细胞的外泌体不能诱导HSC迁移。3. 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发现外泌体表达基质蛋白和整合素配体FN。通过CD20中和抗体或RGD肽阻断FN与整合素相互作用后,外泌体诱导的HSCAKT磷酸化和迁移降低。4.通过发动蛋白siRNA转染、发动蛋白GTP酶显性失活结构DynK44A转染或药理学抑制剂Dynasore抑制内吞作用后,外泌体诱导的AKT磷酸化明显降低。外泌体内吞入细胞后,先出现在早期内吞体,随后出现在溶酶体区域。5.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血清来源外泌体中SK1水平增高,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SKI mRNA水平有2.5倍增高。6. S1PR2抑制可保护CC14引起的小鼠肝纤维化。结论内皮细胞来源的含SK1的外泌体可通过依赖FN-整合素的粘附和依赖发动蛋白的内吞调节HSC的信号转导和迁移。外泌体可能是将来减轻肝纤维化病理进程新靶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4-06)

徐征[4](2014)在《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与常规化疗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年龄38~59岁,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实验组在治疗时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含量分别为(536.31±256.82)ng/L和(831.25±291.6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对应的含量,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和0.03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对于急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抗血管形成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4年11期)

范薇,杜鸿志,林森森,孙立,袁胜涛[5](2014)在《消癌平注射液抗食管癌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消癌平注射液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及KYSE150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以及对食管癌细胞运动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等生物学行为能力的影响,研究消癌平注射液抗食管癌增殖、迁移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另外,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动脉环、鸡胚尿囊膜在给予消癌平注射液之后其管腔形成、动脉环出芽、尿囊膜毛(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翟欣辉,魏绪仓,王一,赵园,连小赟[6](2011)在《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常规化疗,实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及MVD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EGF、VEGFR、MVD[(211.74±36.72)pg/mLvs.(288.02±31.77)pg/mL;[(1359.71±390.24)pg/mLvs.(1753.89±337.04)pg/mL;(8.30±4.57)n/HPvs.(14.78±2.76)n/H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bFGF(2.09±0.17)ng/mLvs.(2.11±0.3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表达、减少MVD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23期)

李倩倩,邓志华,郎伟宁,贺丹丹[7](2011)在《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抑素靶向肝癌细胞表达及其抗血管形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抑素(tamsta-tin)基因在肝癌细胞HepG2内特异性表达及其体外抗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构建phTERT-tumstatin、pCMV-tumstatin(阳性对照)、phTERT-EGFP(阴性对照)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肝癌细胞、L-02正常肝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umstatin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MTS法检测稳定转染后HepG2细胞的增殖以及含或不含tumstatin蛋白的条件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的影响。通过计数管样分支数检测tumstatin蛋白对HUVEC管道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hTERT-tumstatin、pCMV-tumstatin和phTERT-EGFP质粒,质粒转染后tumstatin基因在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地表达,在正常肝细胞L-02中无表达。phTERT-tumstatin和phTERT-EG-FP转染均不影响HepG2细胞的增殖。含tumstatin蛋白的条件培养基CM-T抑制HUVEC的增殖[抑制率为(56.49±0.33)%];CM-T与不含tumstatin蛋白的条件培养基CM-N、CM-NT相比显着抑制了HUVEC血管结构的形成[(3.33±1.53)%vs(24.44±3.11)%、(23.94±2.92)%,P<0.01)]。结论:phTERT基因启动子可驱动tumstatin靶向表达于肝癌细胞,并抑制HUVEC血管管道结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李倩倩[8](2011)在《phTERT-tumstatin载体构建及其抗血管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新生血管的不断形成是肝癌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肝癌细胞端粒酶的激活是其无限增殖的基础,研究证实肝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源于其h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的完全开启。血管生成是肿瘤存活和转移的关键过程,靶向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可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HCC是高度血管化的肿瘤,因此利用肝癌细胞特异的hTERT启动子驱动抗血管形成基因以达到靶向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将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目的: 构建由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抑素基因载体,即phTERT-tumstatin质粒,脂质体方法转染入肝癌细胞,观察由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抑素基因在肝癌细胞内特异地表达、分泌及其体外抗血管形成效应。方法: 1.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2.构建phTERT-tumstatin质粒以及对照组质粒; 3.脂质体转染HepG2、L-02细胞; 4.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Tumstatin在HepG2细胞的表达、分泌;5. MTS法检测稳定转染后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 6. MTS法检测含或不含目的蛋白的条件培养基对HUVEC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7.通过计数内皮细胞在基质胶上形成的管样分支数观察目的蛋白对HUVEC细胞管道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 1.成功构建了质粒phTERT-tumstatin、pCMV-tumstatin(阳性对照)、phTERT-EGFP(阴性对照);2.pCMV-tumstatin质粒在HepG2 和 L-02细胞中均有荧光表达(图2-1、2-2),phTERT-tumstatin仅在HepG2细胞中有荧光表达,L-02细胞中几乎无表达,说明hTERT启动子仅在肿瘤细胞中才有驱动活性。3.Tumstatin基因在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地表达、分泌,在正常肝细胞L-02中无表达;4.含目的蛋白Tumstatin的条件培养基CM-T抑制了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56.49±0.33)%;5.HUVEC细胞在添加了条件培养基CM-T的基质胶上形成的管样分支数为(3.33±1.53)%;CM-T与不含目的蛋白的条件培养基CM-N、CM-NT相比显着抑制了HUVEC细胞血管结构的形成【(3.33±1.53)% vs (24.44±3.11)%、(23.94±2.92)%,P<0.01)】。 结论:  phTERT-tumstatin质粒构建成功,选择性在肝癌细胞内表达和分泌的目的蛋白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结构的形成,对正常肝细胞几乎无影响,具有靶向抑制血管形成的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1-03-15)

郑青平,倪秉强,李旌,罗展雄,陈日新[9](2010)在《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恩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理证实25例NSCLC(Ⅱa~Ⅲb),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顺铂20mg/m2,第1~5天,28天1周期,共3~4周期;恩度15mg/d,同步化疗周期的第1~14天。叁维适形放疗常规剂量分割2Gy/d,总剂量64~70Gy,与第一周期化疗同时进行。结果有1例出现明显心脏毒性,1例严重骨髓抑制而未完成治疗。23例可分析疗效:CR 7例,PR 7例,SD 5例,PD 4例,RR 14/23,DCR 19/23,达CR的病例中有2例Ⅱa期,3例Ⅱb期,2例Ⅲa期,其中鳞癌5例,腺癌2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8.3个月,1年生存率为78.26%(18/23)。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病人能耐受。结论放化疗联合恩度对不能手术NSCLC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崔国惠,陈卫华,陈燕[10](2008)在《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调节淋巴瘤细胞VEGF的表达及抗血管形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合成分泌以及对基质胶中ECV304(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起源的细胞系)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含量;基质胶中ECV304细胞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和TNF-α对血管形成的影响;RT-PCR检测VEGFmR-NA及Notch1mRNA的表达。结果:①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含量上TNF-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姜黄素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②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看出,Raji细胞内VEGFmRNA主要为VEGF165和VEGF121,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在TNF-α组明显增加,而在姜黄素组则明显降低;③血管形成实验结果表明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10μg.L-1)和TNF-α(10μg.L-1)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基质胶中ECV304细胞的血管形成,而姜黄素(50μmol.L-1)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和以RPMI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加入基质胶中作用ECV304细胞未见血管形成;④ECV细胞内可见Notch1mRNA表达,但在VEGF(10μg.L-1)组与对照组其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①TNF-α促进Raji细胞VEGF的表达而姜黄素抑制其表达;②TNF-α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在基质胶中促进血管形成,而姜黄素则抑制血管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08年22期)

抗血管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显着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类疾病。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放疗、化疗进行,但恶性肿瘤会发生转移的特性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可以彻底清除体内的癌细胞,所以,抑制肿瘤的恶化转移对于肿瘤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对肿瘤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抗血管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特别是转移病灶更依赖血管新生的作用。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特异性强的血管抑制剂对于控制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香茶菜属植物在我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在民间作为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抗菌消炎、抗肿瘤、治疗各种肝炎等多种活性。研究表明,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香茶菜属植物中最具典型特征的化学成分,该类化合物含量丰富,是香茶菜属植物中主要的活性成分。Wangzaozin A就是其中之一,研究显示Wangzaozin 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关于其抗血管新生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论文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为受试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模拟肿瘤内环境中的刺激因子建立体外模型,MTT法和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Wangzaozin A对HUVECs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划痕法、transwell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迁移、浸润的影响,并在荧光染色后观察化合物伪足的形成的作用;利用matrigel(人工基质胶)进行叁维培养观察化合物对网状结构形成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了Notch信号通路蛋白Notch1、RBP-Jκ、Hes1的表达水平。同时,以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观察Wangzaozin A对血管新生的整体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MTT法及台盼蓝排染法结果显示:Wangzaozin A对HUVECs具有生长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IC_50为4.21μM(MTT法)、2.09μM(台盼蓝排染法),且在相同剂量下这种抑制作用比对肺癌细胞A549(IC_50为6.21μM)强。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Wangzaozin A可在不同程度上将HUVECs的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且未检测到凋亡峰。划痕实验表明,Wangzaozin A可抑制VEGF诱导的HUVECs细胞的迁移活动,且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3.浸袭实验结果显示:VEGF可诱导HUVECs细胞活化,并通过水解基底膜发生浸润,Wangzaozin A会阻遏这一过程,并且随浓度增大,转移的细胞数目减小。4.血管网状结构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UVECs细胞在matrigel内可形成连续的网管状结构,经Wangzaozin A处理后的细胞在matrigel中成管能力下降,且浓度越高,管状结构越不完整。5.微丝染色观察伪足发现:VEGF可诱导HUVECs伸出大量伪足,且在相邻细胞间形成连接,不同浓度Wangzaozin A不同程度地阻断伪足的形成,继而影响HUVECs的迁移及浸润过程,这一作用呈浓度依赖性。6.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Wangzaozin A对Notch信号通路有正调控作用,可以上调Notch1、RBP-Jκ及Hes1的表达。7.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中,经Wangzaozin A处理后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育受抑制甚至不发育,不能形成健康连续的血管,说明中、高剂量组Wangzaozin A有抑制CAM血管形成的作用。Wangzaozin A可以破坏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网络的形成;细胞学和蛋白表达研究表明,它可抑制HUVECs细胞的增殖,并能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抑制内皮细胞迁移、浸袭和网状结构的形成这可能是其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这一结果为Wangzaozin A在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血管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晶.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

[2].薛莹.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ngzaozinA抗血管形成活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3].丁茜.卡维地洛抗血管形成及抑制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徐征.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J].北方药学.2014

[5].范薇,杜鸿志,林森森,孙立,袁胜涛.消癌平注射液抗食管癌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6].翟欣辉,魏绪仓,王一,赵园,连小赟.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

[7].李倩倩,邓志华,郎伟宁,贺丹丹.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抑素靶向肝癌细胞表达及其抗血管形成的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1

[8].李倩倩.phTERT-tumstatin载体构建及其抗血管形成[D].山西医科大学.2011

[9].郑青平,倪秉强,李旌,罗展雄,陈日新.放化疗联合抗血管形成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

[10].崔国惠,陈卫华,陈燕.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调节淋巴瘤细胞VEGF的表达及抗血管形成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

论文知识图

结果洛沙坦体内抗血管形成作用文献查证与冠心病相关的靶点图新生血管逆转治疗中AQP1的表达由于受伦...抗人VEGF165单抗VmDll抑制VEGF诱导的...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肉眼及光镜观察

标签:;  ;  ;  ;  ;  ;  ;  

抗血管形成论文_朱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