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蕊:族际差异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论文

叶蕊:族际差异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工业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个新兴的名词“农民工”也因此产生。据统计,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近2.87亿人。而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农民工现象在各地的日益普及化和复杂化,使文化适应研究近几年迅速发展到新的水平,在城市适应过程中,除了生存性的适应之外,还面临着诸如文化冲突、民族关系等更为复杂的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民工;族际差异;文化适应

一、定义

(一)少数民族农民工。本文所阐述的少数民族农民工指从少数民族聚居地流入到城市的少数民族农民,其户籍身份还是农民,在城市中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完整的串口通信协议包括串口识别码、版本号、数据识别码、数据、流水号、CRC16校验码和终止码等。其中,串口识别码用于自动识别正确的串口,同时作为整个通信协议的起始码。版本号,用于进行版本区分。数据识别码,说明在数据识别码后的数据特征,如数据类型和长度。数据,是对控制系统有价值的传输数据。流水号,是随着串口发送而递增的特征码。CRC16校验码,用于进行数据校验。终止码是通信协议的结尾。

(3)差价补贴提高14.67%,政府支出增加16.6%。由于目标价格提高而市场价格下降,价差扩大导致单位产品补贴增加14.67%,同时由于试点区大豆产量增加,政府补贴资金支出将增加16.6%,约10亿元,从目前的60亿增加到70亿。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设疑,反复质问,按照由扶到放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中不断接近真理。此过程不仅使学生知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是不是5的倍数,为什么只看个位”的算理,而且从中感悟到类推的思想方法的作用与价值。

(二)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是两种不同文化群体在持续、直接地接触中的变化过程。本文所阐述的文化适应为少数民族农民工从少数民族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汉族地区,从而产生从一种文化移入到另一种文化的一种跨文化适应。

二、实证研究

在项目“我和城市居民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舒适”这一项目中,7.5%选择同意,11.3%选择较同意,选择不知道的有30.5%,有18.6%的城市居民选择较不同意,32.1%选择了不同意,与汉族农民工相比,选择不知道和不同意的均比汉族农民工要高。

在“城市居民愿意我们融入城市”项目中,25.8%选择同意,选择比较同意的占23.0%,有9.7%的城市居民选择不知道,选择较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分别为15.6%和25.9%,这说明在融入城市这一观点上,城市居民的态度显然不够“友善”,农民工自己也不够自信。

(四)心理文化适应量表得分情况。本部分对心理文化适应量表进行描述和分析,从量表各项数据中总结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互动情况,最终得出结论。

表1农民工民族分布情况

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蒙族满族傣族N542621651百分比(%)6.563.162.550.730.610.12

水族侗族锡伯族黎族彝族布依族N112849百分比(%)0.120.120.240.970.491.09

朝鲜族壮族白族高山族哈尼族合计N48111823百分比(%)0.490.970.120.120.12100.00

表2被调查者构成情况

分类标准N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性别男53064.4064.40女29335.60100.00年龄区间50岁以上769.239.2341~50岁16720.2929.5331~40岁19423.5753.1020~30岁35943.6296.7220岁以下273.28100.00

在项目“我和城市居民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舒适”这一项目中,10.6%选择同意,17.9%选择较同意。对这一问题比较模糊,选择不知道的有29.7%,23.5%的汉族农民工较不同意,18.3%选择了不同意,说明他们在心理和文化上还是对城市居民有一些排斥,觉得自己不能跟他们和谐相处。

(二)研究被试与时间。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问相结合的方法,以街头访谈形式,总共调查了823名农民工,其中汉族为646名,少数民族农民工为177名(包括土家、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蒙族、满族、傣族、水族、侗族、锡伯族、黎族、彝族、朝鲜族、壮族、白族、高山族、哈尼族都有相应被调查对象)。考虑到少数民族的群居特点,一般对少数民族在工作和生活中相对聚集的餐厅、商店和街头小贩集中地进行密集采访,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如撒拉族和维吾尔族的语言沟通问题,所以会请教能说汉语的族人,进行帮助。

1.汉族农民工适应度分量表。在汉族农民工适应度分量表中,汉族农民工在“我了解城市居民”这一项目上,有14.5%选择同意,26.2%选择较同意,选择不知道的占到8.9%,选择较不同意占25.6%,不同意的占24.8%,从中可以看出汉族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了解程度处于一般程度。

(三)研究工具。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心理文化适应量表,选择其中五个项目(我了解城市居民我和城市居民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舒适、我和城市居民在一起的时候感觉舒适、我和城市居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城市居民愿意我们融入城市、我们在信仰和价值观有很多相似之处),测量农民工被试和城市居民被试的心理归属感和文化感知度。

在“我和城市居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一项目中,有18.3%的城市居民选择同意,22.1%的市民选择较同意,19.5%选择不知道,21.0%和19.1%分别选择较不同意和不同意,从中可以看出逾一半的汉族农民工较同意或同意自己跟城市居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一观点。

商品质量是决定商品价格和实现功能的唯一保障。其中,供货商资质信用则决定着商品质量的好坏。因此,该销售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供货商资质信用评价、查询和销售数量的相关性量化。供货商资质信用好,销售的特色农产品数量可以超出一定的阈值。同时,定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价各特色农产品供货商资质信用等级。从而实现质量好、销售多、挣得多的激励机制,保障特色农产品从源头上保质保量。

最后一个项目“我们在信仰和价值观有很多相似之处”,分别有19.4%和21.7%的汉族农民工选择同意和较同意,28.5%选择不知道,选择较不同意的占11.3%剩下的19.1%选择了不同意,超过四成的汉族农民工同意或较同意他们与城市居民在信仰和价值观有很多相似之处。

2.少数民族农民工适应度分量表。在少数民族农民工适应度分量表中,农民工在“我了解城市居民”这一项目上,有12.0%选择同意,18.5%选择较同意,选择不知道的占到21.4%,选择较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分别为20.5%和27.6%,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农民工相对于汉族农民工来说,了解城市居民的比例较低。

(一)研究目的。基于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特征的研究。

在“我和城市居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一项目中,有2.4%的少数民族农民工选择同意,7.8%的少数民族农民工选择较同意,这两项比例之和仅为10.2%,相比汉族农民工低出30.2个百分点。有14.5%的少数民族农民工选择不知道,31.9%和43.4%分别选择较不同意和不同意,得分远远高出汉族农民工34.2个百分点。

《国王与抒情诗》这部小说以现实为基础,建构起了一座可预见性的意识帝国。文本中国王期望通过人类意识的永生,来回答“凡人如何不死”这一终极命题。国王管理下的理性意识帝国,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一个显性指向,它展现了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宇文往户与黎普雷作为帝国首选的继承者,以其对个体抒情性的深刻理解,为帝国的未来开拓了另一条隐性的道路。国王与宇文往户、黎普雷所代表的这两种通往未来世界的预言性模式,并非相互抵抗、对立,而是一种互动、共振的关系。最终,通过继承者的确定,以达到对两种模式的融合,使得人类文明航船的巨舵,不至于在时间长河中偏离轨道。

在“我们在信仰和价值观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项目中,有1.4%选择同意,选择较同意的占5.2%,有10.7%的农民工选择不知道,剩下的36.5%和46.2%分别选择较不同意和不同意。说明在民族认同方面,各个群体在对其他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历史等方面,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与认同感,少数民族农民工与其他群体在交往和互动过程中形成了较低的心理认同。

在“城市居民接受我们融入城市”项目中,选择同意和较同意的占19.6%,比汉族农民工分量表相关比例低了29.2个百分点,有25.7%的农民工选择不知道,选择较不同意和不同意的分别为16.9%和38.0%。可以看出可能是由于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较少,以至于他们对城市居民持怀疑或者不相信的态度,同时降低了城市适应性。

三、改善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对策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族际差异对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适应的影响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多民族化低交流性、教育培训问题、管理未到位等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措施着手改善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适应性。

(一)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普遍宣传与集中现场咨询活动相结合,做到宣传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同时举办农民工维权代表培训班,向农民工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并把《工会法》《劳动法》等有关法规编印成手册,发至广农民工、用人单位负责人手中,从源头上预防劳动争议发生。

(二)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少数民族农民工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等原因,其所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技能掌握情况较差,在城市化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作为政府企业而言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对其实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并引导他们进入更匹配的企业和岗位。

(三)提高民族认同,消除民族歧视,加强国民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根深蒂固,不管外力如何,不管环境如何改变,其很难以弱化和改变。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少数民族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提高少数民族农民工认同,提高其文化适应性。

康德的先验哲学对浪漫文学有着间接的启示:不是我们认识世界,而是世界是我们所认识的。[4]305人的认知意识不是世界的印痕,相反,世界才是人的认知意识的印痕。依照这一看法,认识世界不能从事物出发,而应该从人的认知方式入手。虽然康德指出认识源于认知手段的本意是揭示主观的局限性,但在客观上却把人的认知意识从传统意义上从属外部世界的映像上升为先验的知识之源,这样,就给浪漫文学“走向内心世界”的诗学实践以理论的铺垫。

(四)促进社保制度改革、建设相应管理系统。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如何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推进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农民工的利益,也成为维持社会平衡机制的一个关键。近年国务院也出台各种政策,这也显示出当前我国对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公平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落实户籍制度等问题的高度重视。而各省市,各行业、协会也应建立系统的组织系统、管理系统,共同协作,建立更为规范、和谐的环境,进一步减少因不和谐、不公平现象产生的矛盾、冲突或者犯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新慧.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状况——“社会排斥”的视角[J].社会,2004,9:10~12

[2]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10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蔺秀云.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6

【作者简介】叶蕊(1985.11~),女,重庆忠县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  ;  ;  ;  ;  ;  ;  ;  ;  ;  

叶蕊:族际差异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