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涨价与科技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董振宇[1](2020)在《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应用》文中认为国际原油价格预测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石油企业的高度关注.此类问题涉及数学,能源经济,工程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等,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文以国际原油市场分析和预测为背景,梳理概括了国际原油市场及其价格形成机制,主要研究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其应用问题.应用整数规划,多元回归等计量经济模型以及变分系统等理论知识,建立了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的双层随机整数规划模型以及基于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的历史最优时段匹配模型,同时构造了国内柴油批发销量的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证明了离散线性时滞非齐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本文一方面提出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预测模型,实现模型预测理论与实践经验充分结合,大幅增强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的解释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应用到石油企业实际价格营销策略中,不仅增强了石油企业价格营销策略科学性,同时也增强了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实用性.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梳理总结国际原油市场及其价格形成机制,包括主要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历史演变过程等.通过对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自身走势的规律研究,构建了以国际原油价格预测误差期望与方差最小为最优目标的国际原油价格预测双层随机整数规划模型,依据通过模型得出的最优状态转移矩阵,按照概率最大原则,预测未来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实证分析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国际原油价格预测误差相对较小,在预测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连续日数据的美元指数,黄金价格以及道琼斯指数,作为模拟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数据指标,同时构建历史最佳相似时段模型算法,利用该优化算法得出与指定时段数据指标走势变化相似的该数据指标的最佳历史时段,通过比较不同数据指标历史最佳相似时段,寻找相似时段交集或重合部分,研究分析比较重合时段与指定时段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变化情况,预测指定时段之后的短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3)根据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基于已有的短期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结果,构建了石油企业柴油批发销量的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以石油企业销售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证明了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存在最优解,构建了柴油批发价格调整的优化算法,定量分析了不同价格营销策略对石油企业柴油批发销量和效益的影响,为石油企业抓住油价波动时机实现销售效益最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价格营销策略建议,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4)依据线性变分系统和非齐次线性变分系统的基本矩阵解的有限性,证明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
华清君[2](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Lina Khan,朱悦[3](2019)在《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马逊是21世纪的商业巨头。亚马逊不仅是零售商,它还是市场平台、物流和递送网络、支付和信贷服务提供者、拍卖行、主要的出版商、影视节目制作者、时尚设计者、硬件制造者和领先的云服务平台。经历了年复一年的高速增长,亚马逊却仍然只赚取微薄的利润,并以低于成本的定价广泛扩张。亚马逊通过这种战略,将自己定位于电子商务的中心。其他商业模式都需要依赖亚马逊的关键基础设施。尽管亚马逊已经逃脱了反垄断的严密审查但它的企业结构和行为还是招致了反垄断的疑虑。本文主张现行的反垄断框架——将竞争与"消费者福利"挂钩,定义为短期的价格效应,不足以捕获现代经济中市场势力的结构。如果只通过产量和价格来衡量竞争,我们会忽视亚马逊的支配地位对竞争的负面影响。特别指出一点,现行的准则低估了掠夺性定价与跨行业整合可能带来的反竞争效应。在线平台中,这些问题尤其突出,原因有二:首先,平台市场的经济学鼓励企业重视增长胜于利润,投资者也鼓励这种策略。掠夺性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变得非常理性——尽管现行准则常常认为掠夺性定价不理性,因而不可行;其次,作为关键的中介,通过跨行业整合,在线平台得以控制竞争对手需要依赖的关键设施。这一双重地位,使平台可以利用在服务过程中收集的企业信息,削弱竞争对手。这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剖析了亚马逊。这能帮助我们理解它的商业战略、廓清它的企业结构和行为带来的反竞争效应、理解现行准则中的不足。这篇文章同时考虑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模式:恢复传统的反垄断和竞争规则;利用公共承运人义务。
李小婵[4](2019)在《神渭煤炭管道运输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数据显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在60%左右,这种能源结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我国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和西部,所以形成了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局面。随着我国资源开发西移的策略的逐步推进,内蒙、山西、陕西、新疆等煤炭的供应量将占据我国煤炭市场的主要份额。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建设能源运输和调配的大通道,但仍然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每年的煤炭产量36.8亿吨,我国西北省份、川渝等地的煤炭外运仍是紧张的。管输煤浆具有运量大、占地少、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输送安全可靠且连续性强、节能环保等特点,无疑是解决煤炭供应问题的高效途径。本文以神渭煤炭管道运输项目运营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神渭煤炭管道运输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出神渭煤炭管道运输项目运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原因主要包括运营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运营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缺乏类似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经验、运营风险管理手段单一、缺乏专业人才等方面,利用经验累积法与专家访谈分析法得出运营风险要素,通过AHP及ABC分类法则得出各运营风险因素的权重向量并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提出神渭煤炭管道运营风险管理的措施,主要从管道运营风险因素应对措施、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理念、完善风险管理组织和流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注重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提出建议。管输煤浆是几代人的梦想,文章结合实际对神渭煤炭管道运营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运营风险管理措施,通过AHP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做出了等级顺序,丰富了神渭管道风险管理方法,对类似工程项目提供运营管理方面可借鉴的经验。
叶芸佟[5](2019)在《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Y润滑油有限公司是A集团联合马来西亚石油集团在2013年5月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由成立于1995年的A润滑油有限公司发展而来,A润滑油有限公司是A集团的子公司,其在发动机润滑油市场上一直处于业界的领先地位。国内润滑油消费量从2015年调整之后开始重现增长,但Y润滑油有限公司产品的销量却仍然在逐年下降。这种现象说明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较弱,公司的营销策略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本论文依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运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对Y润滑油有限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行业状况都进行分析,还从4P理论的角度分析了Y润滑油有限公司目前的营销策略现状和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在日常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这一系列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公司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的策略优化建议,还根据优化策略提出了相应具体的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的撰写,从理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发现营销过程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公司改进优化营销策略,为公司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相关同行企业的营销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谭文瑞[6](2019)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研究 ——基于联盟危机管理的视角考察(1973-1975)》文中研究指明两次世界大战使各国意识到了石油对于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作为石油储藏中心的中东地区自然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关注,英美等国围绕争夺石油资源展开了长期斡旋。70年代中东战争的爆发是欧美分歧的导火线,而石油禁运使欧美矛盾升级最终爆发,双方在指责对方的怨声载道中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石油政策。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之上,从危机管理的视角来考察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欧美关系的转变,探究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分歧产生与协调过程。本文拟分为三部分来考察。第一部分回顾了二战后至60年代末国际石油权力结构的变迁,作为理解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美欧石油状况的基础。此时的欧美关系大体上是以合作为主,美国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给予欧洲所需援助帮助他们战后恢复,以换取他们支持自己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当面对双方利益有所冲突时,美国可能会采取约束和规划自己的盟友的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譬如在苏伊士危机中与苏联反对英法的殖民统治。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文章的二、三章,第二章主要分析石油危机期间大西洋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70年代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欧美关系的分水岭。此时美国对石油的依赖愈发严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壮大对美国石油体系造成冲击。欧洲经济有很大发展,英国加入欧共体增强了后者的力量。美国想要重回领导地位,提出“欧洲年”计划想要将欧共体纳入大西洋联盟的框架下,欧洲对此反应却不冷不热,所有的这一切都使略有松动的欧美关系雪上加霜,而中东战争的打响和石油危机的爆发无疑使欧美矛盾达到顶峰,欧美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政策。第三章主要叙述石油危机后期北大西洋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协调过程,分析欧美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采取的能源方案以及对待中东的政策,双方各自政策虽不同但都认为有必要建立国际石油机制。美欧之间展开多次协商,其中法美围绕领导权等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但在协调之下得以解决,最终国际石油机构诞生,这是二战后西方大国为应对石油生产国的政策建立的第一个正式的国际石油机构,它在处理成员国之间的石油问题以及与石油生产国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章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大西洋联盟进行危机管理的特点,之后回答了为何在危机之下,欧美矛盾达到顶峰之时联盟依旧没有解散,最后探究本次危机对欧美关系的影响,着重总结本次危机留下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之后大西洋联盟处理危机有何影响。
余雪松[7](2019)在《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校科研人员数量与科研规模的迅速增长,高校对学术资源的需求也急剧膨胀,而部分大型学术出版商和学术资源发行平台凭借其垄断地位不断提升学术资源订购价格,导致高校学术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高校学术资源生产与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开放存取运动逐步兴起。该运动所提倡的基于开放、共享和免费理念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已逐步得到各国高校、科研人员和政府的认同与支持。近年来,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逐步将本校掌握的学术资源整合起来并免费开放分享给本校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学术界也在开放存取运动实践的基础上着手建立起开放存取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高校的开放存取资源共享问题还缺少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各国高校的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建设也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力量分散、科研人员的资源共享意愿较低等问题。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问题,为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建设提供有力指导。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演化博弈、区块链等重要方法与工具,结合开放科学理论、复杂科学管理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自我肯定需求理论等前沿理论,深入研究和分析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若干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内在机理。首先明确提出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定义、内涵与特征;接着介绍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机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敏感性检验,用以深入分析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各要素间的动态关系及演化规律。二是研究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首先构建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进而设计、发放和回收了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先进行信度、效度与相关分析,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最后证实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影响因素模型的所有研究假设。三是研究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绩效评价。首先构建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中国“双一流”高校为实证分析对象,采集相应的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各“双一流”高校的绩效综合得分及相应排名;最后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来进行验证。四是研究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首先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基于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监管方、资源创造方、资源发行平台三方博弈的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进而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信任机制、监管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和协调机制。五是研究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提升策略。首先总结了现有的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面临的挑战;进而分析了区块链对于提升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优势;最后从资源发布与交易模式、激励方式、信任与共识机制和安全体系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基于区块链的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提升策略。
胡星炜[8](2019)在《基于有限理性的政策不确定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政策变动过于频繁,经统计,2013到2017年,仅光伏产业就颁布了152条政策,其数量是2008到2012年的五倍之多。在实际投资中,企业管理层是有限理性的,在政策不确定条件下,非理性因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愈发明显,因此,我们在研究新能源企业的投资问题时,需要考虑有限理性对投资的影响。新能源代表着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探究新能源企业的投资问题具有极大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围绕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理论对新能源产业投资进行了分析,发现既有理论并不能对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合理解释,因而需要结合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除了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客观影响,本文还考虑了新能源企业管理层在政策不确定性下产生的主观影响,结合有限理性特征,以全新的视角对新能源企业的投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文章利用中国2012到2016年沪深股市上市的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根据已有研究重新构造了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和企业管理层有限理性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能源产业中,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均在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表现出投资扩张,民企的非理性程度与企业投资呈显着正相关,并且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的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而国企的非理性特征并不显着。由此我们认为,在新能源产业中,国有企业的投资增加主要源于政治目标的实现,而民营企业则是受管理层对投资机遇期待过高的影响。
郑功[9](2015)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危机发生的十年,是美国国力相对衰落,在美苏冷战中进行战略收缩的十年,也是民族独立运动和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蓬勃发展的十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研究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美国为应对危机而进行的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希望可以对国际关系史、冷战史、国际经济关系史、美国中东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补充,也为我们自己制定更为合理的对外石油政策和中东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减少形势误判和政策失误。本文根据近年来最新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对两次石油危机发生前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演变进行剖析,以图通过石油外交的视角还原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石油霸权建立并巩固,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石油霸权遭致重大挑战并衰落,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石油霸权解体、1973年以后美国石油霸权重建、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中美国重建的石油霸权经受检验的全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建立并巩固全球石油霸权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根据1944年《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的设计,排挤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以中东石油为支点、跨国石油公司为载体建立起了全球石油霸权,并通过这个霸权控制或影响中东产油国及西欧、日本等国的政治经济生活。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美国石油霸权动荡不安并遭到严重削弱的时期。这个时期,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美国从石油基本自给的状况进入大量依赖进口石油,尤其是中东石油才能维持经济正常运转的状况。西欧和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在这一时期也进一步加深。而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发展壮大及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兴起,中东产油国围绕"提高石油标价"、"掌握石油标价权"、"石油参股和国有化"等石油权益与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展开了斗争。面对这些斗争,美国政府没有做好准备。在美国石油霸权基本稳固、保障石油供应是第一要务、不能让石油问题干扰美国的中东政策的思想指导下,美国政府对跨国石油公司与中东产油国围绕石油权益的斗争采取了"不介入"、"少介入"、"有限度介入"的态度,整个应对政策混乱、多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和长远的考虑,没有形成政策共识和危机意识,没有有效支援跨国石油公司,最终造成了跨国石油公司在这场斗争中节节败退,从而严重削弱了美国的石油霸权,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了隐患。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利用石油武器,发动石油禁运,造成第一次石油危机。西欧、日本等国为了确保自身石油供应,纷纷改弦易辙,站到了阿拉伯国家一边,西方联盟在美国不能再为他们提供有效石油担保的情况下出现巨大分裂,美国在战后首次无法统一西方联盟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政治步调,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石油霸权也随之终结。面对这次危机,美国行动敏捷。为解除石油禁运,在基辛格的设计下,美国在外交上改变了完全偏向以色列的政策,适当听取阿拉伯国家的声音,通过"穿梭外交"和"逐步解决方案",推动阿以冲突的解决,缓和局势,为石油禁运的解除创造条件。同时,美国稳住中东主要产油国沙特和伊朗的关系,借助伊朗的力量确保一定的石油供应,借助沙特的力量推动解除禁运并控制油价上涨。在西方国家之间采取"苦难均分"政策,共同分摊石油禁运造成的供油不足以渡过危机。经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问题进入美国决策核心,成为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美国中东战略和阿以问题的核心组成部分,开始形成成形的政策。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后,美国石油霸权解体,西方联盟人心四散。基辛格通过建立国际能源机构、巩固国际能源机构内西方国家的团结、调整美国的阿以政策、强化和伊朗、沙特"海湾双柱"的关系等手段来重建美国石油霸权,恢复西方联盟在石油问题上的团结并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抗。从总体上看,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国际能源机构的建立和巩固使美国初步达到了统一西方联盟能源政策、提高西方联盟抵御和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的目标,使美国在石油霸权解体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及其盟国在石油政策上的分歧和各自为政,让美国重新回到了国际石油权力的中心,部分恢复了美国的石油霸权。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在援助以色列的同时又适当听取和满足阿拉伯国家的需求,强化与"海湾双柱"伊朗、沙特的关系,使得美国在中东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在应对油价上涨等问题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手段,也避免了中东再次出现严重的冲突和石油武器的使用,国际石油局势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1978年至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政权倒台,流亡海外的霍梅尼回到伊朗,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美伊断绝外交关系,建立在冷战基础上的美伊盟友关系嘎然中止。伊朗革命造成伊朗石油大幅度减产直至停产,从而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发生。美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花费巨大精力构建的美国石油霸权和国际能源机构也面临新危机的检验。面对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政府和卡特总统没有处理好。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动员沙特增产、在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达成有关应对危机的共识、在国际能源机构内通过消费国合作执行这些共识来解决危机,但并没有获得成功。油价没有下降,现货市场的抢购也没有停止,对石油危机的恐慌持续经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在于美国决策层的分裂而造成的政策的两面性、对危机严重性估计不足造成的政策改变以及美国全球领导力的衰退和总统权力的削弱。由于美国的两面性政策,造成西方联盟无法真正团结起来应对危机,国际能源机构也没有能够发挥引领作用。但是美国重构的能源霸权在危机中并未倒塌,国际能源机构在危机期间通过的一些措施,在以后的岁月里开始逐渐发挥作用。随着苏联入侵阿富汗和两伊战争的爆发,美国中东战略和中东石油政策开始深度转变,对第二次石油危机本身的解决开始淡出美国的决策视野。
蒋文军[10](2013)在《中国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煤炭资源。虽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消耗,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由于煤炭与电力市场的改革步伐不一致,电力市场化改革滞后于煤炭,导致两者无法在同一平台上运行和交易,矛盾的焦点表现为电煤与电力的价格即煤电价格之争。可以预见的是,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电价格冲突仍将会是煤电矛盾的焦点。可以说,电煤的价格冲突已经成为行业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根本诱因,明确电煤成本和电煤价格的构成比例,结合经济发展诉求出台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对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迫在眉睫。全文共分九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阐述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2章在分析煤电价格冲突及其产生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价格形成与运行理论、冲突管理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3章是国外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经验借鉴。主要从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表现、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对煤电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外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策略,以及国外调控煤电价格冲突的主要经验等四个方面展开。第4章至第7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4章(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的形成)主要研究市场化煤价的形成机制、电价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以及煤电价格的传导机制、冲突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政府、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三方煤电价格博弈模型。第5章(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的影响分析)主要研究煤电价格冲突对各类企业、宏观经济、人民生活等产生的影响。第6章(面向煤电价格冲突的微观主体策略分析)主要研究煤电产业链上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煤炭生产企业、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及煤炭运输业在面向煤电价格冲突时的微观主体策略。第7章(煤电价格冲突的宏观调控策略)主要从建立科学的电煤价格信息监测体系、煤电价格冲突宏观调控的方法体系及选择、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与博弈分析,以及煤电价格冲突的的其他宏观调控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第8章主要结合河南省的实际,对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河南省煤电市场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研究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从政府角度提出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策略,从火力发电企业的角度提出应对措施。最后的第9章为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主要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的创新点是:(1)构建了基于政府、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煤电价格三方博弈模型;(2)在系统分析煤电价格冲突对居民生活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电价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测算了居民对电价的承受能力;(3)对煤电价格冲突过程中煤炭生产企业、发电企业的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4)通过煤电价格联动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基于煤电价格联动的煤电价格冲突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方向。
二、石油涨价与科技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涨价与科技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0.3 本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
1 预备知识 |
1.1 标准的回归假定 |
1.2 线性多元回归 |
1.3 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性质 |
1.4 一般线性系统 |
1.5 国内成品油市场 |
2 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的双层随机整数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 |
2.1 引言 |
2.2 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 |
2.3 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描述 |
2.4 国际原油价格预测的双层随机整数规划及算法 |
2.5 实证分析及应用 |
2.6 小结 |
3 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算法及应用 |
3.1 美元指数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分析 |
3.2 黄金价格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分析 |
3.3 道琼斯指数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分析 |
3.4 基于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的历史最佳相似时段模型算法 |
3.4.1 历史最佳相似时段模型算法 |
3.4.2 模型应用 |
3.5 小结 |
4 国内柴油销售价格模型及优化算法 |
4.1 引言 |
4.2 国内柴油批发销量的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 |
4.3 柴油批发销售价格调整策略的优化模型及性质 |
4.4 柴油价格调整的优化算法 |
4.5 应用实例 |
4.6 小结 |
5 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 |
5.1 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 |
5.2 线性变分系统 |
5.3 非齐次线性变分系统的基本矩阵解 |
5.4 柴油销量离散线性时滞非齐次动力系统的强稳定性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 国家治理 |
(二) 国家财经治理 |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发表学术论文 |
出版学术专着 |
成果获奖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 |
致谢 |
(3)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 芝加哥学派革命:远离竞争过程与市场结构 |
1.掠夺性定价 |
2.纵向整合 |
二 为什么竞争过程与竞争结构很重要 |
1.价格和产出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消费者福利受到的所有威胁 |
2.通过促进竞争,反垄断法维护了多元的利益诉求 |
3.促进竞争要求对过程与结构展开分析 |
三 亚马逊的商业战略 |
1.愿意牺牲利润,确立支配地位 |
2.跨行业扩张 |
四 获取结构中的支配地位 |
1.低于成本的畅销书价格,以及现行补偿分析的局限 |
2.收购Quidsi,以及关于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错误假定 |
3.亚马逊的配送服务,以及跨行业传导支配地位 |
4.亚马逊市场,以及亚马逊利用数据 |
五 资本市场与平台的经济学原理,如何促进了反竞争的行为与结构 |
六 应对平台市场势力的两种模式 |
1.通过竞争规则规制在线平台市场 |
(1)掠夺性定价 |
(2)纵向整合 |
2.通过管制,以对待垄断者的方式规制占支配地位的平台 |
七 结论 |
(4)神渭煤炭管道运输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2 神渭煤炭管道运营风险识别 |
2.1 运营风险识别概述 |
2.2 项目运营概况 |
2.2.1 项目简介 |
2.2.2 运营优势 |
2.2.3 运营特征 |
2.3 运营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2.3.1 运营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 |
2.3.2 运营风险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
2.4 运营风险识别 |
2.4.1 外部运营风险因素 |
2.4.2 内部运营风险因素 |
2.4.3 风险清单 |
2.5 本章小结 |
3 神渭煤炭管道项目运营风险评估 |
3.1 建立运营风险评价体系 |
3.2 建立判断矩阵 |
3.3 综合风险排序 |
3.4 本章小结 |
4 神渭煤炭管道运营风险管理措施 |
4.1 神渭煤炭管道运营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
4.2 强化运营风险管理意识与理念 |
4.2.1 提高运营风险管理意识 |
4.2.2 创新运营风险管理理念 |
4.3 完善运营风险管理组织和流程的建议 |
4.3.1 建立运营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4.3.2 规范运营风险管理流程 |
4.4 健全运营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 |
4.4.1 制定运营风险管理责任制 |
4.4.2 制定运营风险预警制度 |
4.4.3 建立运营风险监控与后评价制度 |
4.4.4 补充风险监控方法 |
4.5 加大专业人才培训的建议 |
4.5.1 外部引进专业人才 |
4.5.2 内部培养专业人才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论文研究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营销理论与营销策略相关研究综述 |
1.3.1 营销理论的研究综述 |
1.3.2 营销分析工具的理论综述 |
1.3.3 润滑油营销策略的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
2.1.1 Y润滑油有限公司简介 |
2.1.2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产品及销售情况 |
2.1.3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及人员构成 |
2.2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 |
2.2.1 产品策略现状 |
2.2.2 价格策略现状 |
2.2.3 渠道策略现状 |
2.2.4 促销策略现状 |
2.3 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2.3.1 产品方面 |
2.3.2 价格方面 |
2.3.3 渠道方面 |
2.3.4 促销方面 |
第三章 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P) |
3.1.2 经济环境分析(E) |
3.1.3 社会环境分析(S) |
3.1.4 技术环境分析(T)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润滑油行业的现状 |
3.2.2 润滑油行业的趋势 |
3.3 微观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3.3.4 新进入者的壁垒 |
3.3.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4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S) |
3.4.2 劣势分析(W) |
3.4.3 机会分析(0) |
3.4.4 威胁分析(T) |
3.4.5 Y润滑油有限公司的SWOT矩阵 |
第四章 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的STP分析 |
4.1 市场细分分析 |
4.2 目标市场选择分析 |
4.3 市场定位分析 |
第五章 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 |
5.1 产品策略 |
5.2 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4 促销策略 |
第六章 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 完善企业相关制度 |
6.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6.4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
6.5 加快实现资源整合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研究 ——基于联盟危机管理的视角考察(1973-197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四、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二战后至60年代末国际石油权力的变迁(1945-1969) |
一 美欧对中东石油的争夺 |
(一) 二战后美欧石油状况对比分析 |
(二) 伊朗石油危机中的英美较量 |
(三) 苏伊士运河中美与英法的对抗 |
二 美欧协调与美国石油霸权体系的松动 |
(一) 美国推动大西洋联盟的内部协调 |
(二) 欧共体的崛起 |
(三) 北约的内部裂痕 |
小结 |
第二章 石油危机前期北大西洋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1970-1973) |
一 石油危机前夕联盟成员国的实力变化 |
(一) 欧共体扩容 |
(二) 欧洲年下的美欧分歧 |
(三) 石油危机前夕美欧石油政策的变化 |
二 从十月战争到石油禁运 |
(一) 十月战争期间大西洋联盟的内部分歧 |
(二) 石油禁运与联盟内部矛盾激化 |
(三) 石油危机对欧美造成的冲击 |
三 石油危机下大西洋联盟的多重矛盾探析 |
(一) 欧共体统一发声与美国试图再领导 |
(二) 美欧关系走势与合作前景 |
小结 |
第三章 石油危机后期大西洋联盟的内部协调(1974-1975) |
一 美欧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
(一) “能源独立”与“欧—阿对话” |
(二) 开发合作与危机解除 |
二 大西洋联盟建立国际石油机制的协商 |
(一) 华盛顿会议召开 |
(二) 戴维营会谈 |
(三) 国际能源机构的建立 |
三 石油危机后大西洋联盟内部的协调过程 |
(一) 美欧之间的协调过程 |
(二) 欧共体内部的协调过程 |
小结 |
第四章 关于石油危机期间大西洋联盟内部协作的若干思考 |
一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大西洋联盟进行危机管理的特点 |
二 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大西洋联盟未崩溃的原因分析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整体研究情况概述 |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情况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结构 |
1.5 论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基础概念与理论 |
2.1.1 开放存取的定义与特征 |
2.1.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
2.1.3 高校资源共享的定义与意义 |
2.1.4 开放科学理论 |
2.2 其它相关理论 |
2.2.1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 |
2.2.2 计划行为理论 |
2.2.3 自我肯定需求理论 |
3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机理 |
3.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定义、内涵与特征 |
3.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3.2.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基本构成要素 |
3.2.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各基本构成要素之间关系 |
3.3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机理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3.3.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的动因分析 |
3.3.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过程 |
3.3.3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机理模型的相关变量 |
3.3.4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机理模型的构建 |
3.3.5 模型的仿真分析与敏感性检验 |
3.4 本章小结 |
4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影响因素 |
4.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构建 |
4.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4.2.1 安全因素研究假设 |
4.2.2 政策因素研究假设 |
4.2.3 客观价值因素研究假设 |
4.2.4 主观感受因素研究假设 |
4.2.5 性能因素研究假设 |
4.3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4 信度、效度与相关分析 |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 |
5.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5.1.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5.1.3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指标的释义 |
5.2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5.2.1 实证分析对象的选取 |
5.2.2 实证分析对象的绩效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
5.2.3 实证分析对象的绩效计算过程 |
5.2.4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运行机制 |
6.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演化博弈基础 |
6.2 基于两方博弈的运行机制模型的构建 |
6.3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模型优化 |
6.4 对模型的仿真分析 |
6.5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运行机制设计 |
6.5.1 信任机制 |
6.5.2 监管机制 |
6.5.3 激励机制 |
6.5.4 安全机制 |
6.5.5 协调机制 |
6.6 本章小结 |
7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提升策略 |
7.1 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活动面临的挑战 |
7.2 区块链的优势 |
7.3 基于区块链的提升策略 |
7.3.1 总体提升策略 |
7.3.2 运用区块链提升资源发布与交易模式 |
7.3.3 运用区块链通证积分提升激励方式 |
7.3.4 运用区块链共识算法提升资源共享的信任与共识机制 |
7.3.5 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资源共享的安全性 |
7.4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有限理性的政策不确定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政策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
1.2.2 新能源企业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企业管理层的有限理性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政策不确定性下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特征分析 |
2.1 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不确定性现状分析 |
2.1.1 政策不确定性内涵 |
2.1.2 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不确定性现状 |
2.2 不确定条件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特征分析 |
2.2.1 受政府干预大 |
2.2.2 投资风险高 |
2.2.3 投资信息有限,投资经验不足 |
2.3 政策不确定性下新能源企业投资的有限理性特征分析 |
2.3.1 有限理性的定义 |
2.3.2 有限理性特征在新能源企业投资中的体现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
3.1 政策不确定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的影响 |
3.2 企业管理层有限理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的影响 |
3.3 有限理性在政策不确定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
第4章 基于有限理性的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的构建与选取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政策不确定性 |
4.2.3 有限理性 |
4.3 模型构建 |
4.4 描述性统计 |
4.4.1 企业的描述性统计 |
4.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4.5.1 政策不确定性与新能源企业投资 |
4.5.2 企业管理层的有限理性与新能源企业投资 |
4.5.3 有限理性在政策不确定性与新能源企业投资中的调节效应 |
4.6 稳健性检验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二战后至50年代末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演变 |
第一节 二战后期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制定 |
一、美国战时对中东石油的考察 |
二、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出台 |
第二节 二战后美国石油霸权的建立 |
一、美国对《红线协定》的突破 |
二、美国及其跨国石油公司中东石油霸权的确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东国家围绕石油权益的斗争 |
第一节 利比亚与提高石油标价斗争 |
一、利比亚的石油状况及提高石油标价斗争的开始 |
二、美国政府对于利比亚提高石油标价斗争的基本态度 |
三、跨国石油公司的抵抗及结果 |
第二节 《德黑兰协定》与《的黎波里协定》 |
一、石油输出国组织加拉加斯会议决议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反应 |
二、美国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及初期的政策 |
三、欧文海湾三国之行与美国政策的改变 |
四、《德黑兰协定》、《的黎波里协定》的签订 |
第三节 参股权斗争与石油国有化 |
一、参股权与石油国有化问题的提出 |
二、美国对于参股权问题的分析及初期立场 |
三、美国对利比亚收回英国石油公司(BP)的态度 |
四、美国对待参股权态度的转变与参股权谈判的展开 |
五、与沙特的谈判 |
六、与伊朗的谈判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十月战争”与第一次石油危机 |
第一节 "十月战争"的爆发、石油禁运的实行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 |
一、“十月战争”的爆发 |
二、石油禁运的实行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 |
第二节 美国的对策、石油禁运的解除与第一石油危机的结束 |
一、美国的对策 |
二、石油禁运的解除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结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 |
第一节 "基辛格计划"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 |
一、"基辛格计划"的提出与华盛顿国际能源会议的倡议 |
二、华盛顿国际能源会议的召开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 |
第二节 石油消费国-生产国会议与国际能源机构的巩固 |
一、石油消费国-生产国会议倡议与美国的态度 |
二、马提尼克岛峰会与美法共识的达成 |
三、石油消费国团结的实现与第一次石油消费国-生产国预备会议的失败 |
四、第二次石油消费国-生产国预备会议 |
第三节 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
一、阿以关系的调整 |
二、美国与伊朗关系的深化 |
三、美国与沙特关系的加强 |
四、占领油田威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伊朗革命与第二次石油危机 |
第一节 伊朗革命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发生 |
一、伊朗革命初期的美伊关系与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发生 |
二、美国决策层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初期的分析与考虑 |
第二节 美国应对第二次石油危机的"两面"政策 |
一、敦促沙特石油增产及反对石油涨价的努力 |
二、对石油抢购风潮和石油短缺恐慌的推波助澜 |
三、国际能源机构及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维持油价稳定的努力 |
四、战略石油储备的暂停与恢复 |
五、伊朗人质事件对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 |
第三节 美国中东战略的转变 |
一、伊朗革命与"施莱辛格备忘录" |
二、《埃以和约》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影响 |
三、两伊战争对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深化 |
四、苏联入侵阿富汗、两伊战争与美国中东战略的转变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中国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煤电价格冲突研究的基本理论 |
2.1 煤电价格冲突及其产生 |
2.2 价格形成与运行理论 |
2.3 冲突管理理论 |
2.4 宏观调控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 |
3.1 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表现 |
3.2 国外煤电价格冲突对煤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
3.3 国外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策略 |
3.4 国外调控煤电价格冲突的主要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的形成 |
4.1 市场化煤价的形成机制 |
4.2 电价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
4.3 煤电价格的传导机制与冲突 |
4.4 煤电价格冲突的原因 |
4.5 煤电价格博弈模型及其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煤电价格冲突的影响分析 |
5.1 煤电价格冲突对企业的影响 |
5.2 煤电价格冲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5.3 煤电价格冲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煤电价格冲突的微观主体策略分析 |
6.1 煤炭开采企业的策略 |
6.2 发电企业的策略 |
6.3 输配电企业(电网)的电价策略 |
6.4 煤炭运输企业的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煤电价格冲突的宏观调控策略 |
7.1 建立科学的电煤价格信息监测体系 |
7.2 选择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方法 |
7.3 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
7.4 煤电价格冲突的其他宏观调控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8章 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的实证研究 |
8.1 河南省煤电市场运行状况 |
8.2 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及其产生 |
8.3 河南省煤电价格冲突的调控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9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四、石油涨价与科技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原油价格短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及应用[D]. 董振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2]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3]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J]. Lina Khan,朱悦. 网络信息法学研究, 2019(01)
- [4]神渭煤炭管道运输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研究[D]. 李小婵.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Y润滑油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叶芸佟. 广西大学, 2019(01)
- [6]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与欧共体的关系研究 ——基于联盟危机管理的视角考察(1973-1975)[D]. 谭文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高校开放存取资源共享研究[D]. 余雪松. 武汉大学, 2019(06)
- [8]基于有限理性的政策不确定性对新能源企业投资的影响[D]. 胡星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的调整[D]. 郑功. 南京大学, 2015(08)
- [10]中国煤电价格冲突及其调控研究[D]. 蒋文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