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

让德育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

刘猛(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湖北十堰442200)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若班主任事无巨细,凡事大包大揽,势必过犹不及。实践证明,把德育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德育在治班中的统帅地位,“以德治促行治,以德治促言治”,最终就会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

德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学生品质的形成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受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自身素质及其对良好品质潜在的需求愿望的制约。只有将两方面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德育外部环境,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将德育工作抓出成效。

首先,重视师表的示范性是德育的基础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的思品修养、言谈举止,无形中会成为一种模式被学生摹仿。爱因斯坦说:“教师作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的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唯一源泉在于德和才。”一位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有着强烈敬业精神的班主任教师,其严谨的教风、优秀的品行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会产生积极影响;反之,若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一味地注重个人管理的权威性,忽视了身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甚至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其结果必然是越管学生逆反心理越强。由此,教师要开展“德治”必先“治德”。这要求广大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时时注重提高身身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用优秀的品质感染人,用高尚的言行影响人”,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其次,加强德育的内化是德育的关键。

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教育管理,是班级形成正常秩序的基础。通常对学生的常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班级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卫生、纪律等各个方面,但班级制度在实施过程往往容易造成把管理当目的,为“管”而“管”的后果,从而使班级缺乏活力、毫无生气。怎样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管”而变为主动参与“管”?这需要在健全的制度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德育这个灵魂。可通过经常性举行德育主题班会、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和理解班级制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觉追求良好品行的心理欲望。有了正确的思想,学生才能自觉地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学生才能成为班级制度自觉的维护者。由此可见,班级制度只有通过德育活动对每位学生进行内化,才能收到良好的制约效果。

最后,注重情感教育是德育的润滑剂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请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送关怀和爱心,但现实中有这样两种情况: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讲授知识,为“教”而“教”,与学生缺乏感情交流,甚至总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这样不仅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损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的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一味关爱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差生”这一弱势群体更多的是放任,甚至是歧视,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成为“捣乱分子”,给班级增添了不少麻烦。因此,一位称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并创造时机对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进行个别关心,消除偏见和歧视,用感情力量唤醒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总之,注重德育,坚持“以德治班”,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的重要途径。“以德治班”内涵丰富,需要师生在班级建设中不断充实其内容,从而真正营造出健康、愉快的班级环境。

标签:;  ;  ;  

让德育成为班级管理的主旋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