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杂岩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理,稳定性,软弱,力场,块体,阈值,桩基。
复杂岩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昂,史佳枫,苏静波,孙阳[1](2018)在《数字图像技术在锦屏复杂岩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锦屏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复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若干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其细观结构特征及力学特性展开研究.首先以扫描电镜对锦屏深部非均质岩体的结构组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岩样特征,分别采用基于区域阈值的图像分割技术及基于区域生长算法的图像分割技术提取不同岩样细观层次的非均匀特征,为建立相应的真实数值计算模型提供基础.并在室内双轴压缩破坏试验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了岩样自由表面的全场离面位移分布,为地下工程中遇到的复杂岩体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彭功勋,赵旭光,张陆军[2](2018)在《管波探测法在广州西北部复杂岩体桩基勘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管波探测法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质基岩中桩径范围内的溶洞,而在其它类型复杂岩体的软弱岩体探查中应用极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方法在广州西北部复杂岩层的桩基勘察中的应用,从而为桥梁桩基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吴建川,张世殊,邹国庆,冉从彦[3](2018)在《具有复杂变形特征的倾倒变形岩体分带及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倾倒变形是河谷地区层状岩质边坡一种典型的变形破坏方式。星光叁组倾倒变形岩体位于溪洛渡水电站库区,变形体范围内地层从寒武系筇竹寺组至志留系连续分布,碎屑岩与碳酸盐岩表现出复杂的倾倒变形特征。为全面评价变形体的稳定性,借鉴《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建立倾倒变形分带标准并确定各带的岩体质量级别;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岩体的岩石室内试验成果和坝基岩体力学参数经验值,采用工程类比方法确定出各变形带不同岩性的物理力学参数;选取岸坡强变形区,运用极限平衡方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其结果与蓄水后岸坡表现出的变形迹象吻合。研究结果对倾倒变形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16期)
肖海波,宫海灵,刘玮,王迎东,赵开开[4](2018)在《复杂裂隙岩体环境下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优化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轴线方向选择是前期勘察工作的重点.以芝瑞电站为工程背景,所研究的地下厂房围岩岩性为熔岩角砾岩,岩性较单一,结构面以Ⅳ级、Ⅴ级为主,岩体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岩体结构以镶嵌~次块状结构为主.以块体理论为基础,运用Unwedge程序,充分分析不同结构面组合切割下的围岩稳定情况,以最小安全系数的最大值为取值原则,对复杂裂隙岩体环境下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优化选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厂房轴线方向宜为NE50°.通过分析证明,块体理论在中低地应力区复杂裂隙岩体环境下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优化选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孔洋,石崇,朱珍德,阮怀宁,张金龙[5](2018)在《复杂应力环境下单节理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岩体在叁向不等压主应力作用下渗流-应力耦合特性是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尚不明确的一个关键点.首先通过合理的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给出了可描述叁向主应力作用下无充填节理内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的理论公式;利用室内岩石真叁轴渗流-应力耦合试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公式的可行性;通过基于全局优化算法的非线性拟合软件,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可信度较高的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经验公式;采用叁维块体离散元方法开展数值试验,探讨了节理法向刚度参数取值方法的差异性,在合理赋值情况下验证了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经验公式的合理性;基于室内真叁轴应力-渗流耦合试验、非线性数据拟合与离散元数值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胡颖鹏,任凤玉,丁航行,付煜[6](2018)在《基于SURPAC的复杂岩体RFPA~(3D)模型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RFPA~(3D)软件前处理功能薄弱,无法有效便捷地建立形态复杂的岩体模型,而采矿专业软件SURPAC具有强大的复杂地质精确建模能力,且两款软件模型单元均为六面体单元,以此作为研究基础,提出利用SURPAC软件快速准确地进行RFPA~(3D)模型生成的方法.根据SURPAC块体单元和RFPA~(3D)模型单元之间的数据关系,在MATLAB中编制以上两种软件的模型转换程序STOR.m;并在某露天铁矿挂帮矿开采边坡失稳分析中进行了应用.计算过程及结果表明,复杂岩体模型的转换高速便捷、准确可靠,同时拓展了RFPA~(3D)和SURPAC的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吴海祥[7](2018)在《节理化复杂岩体楔形破坏的群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区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涉及路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问题。在路堑岩质边坡中,节理化岩质边坡较多,其破坏模式主要受优势结构面控制,其中以楔形破坏为主。本文依托镇江某路堑边坡工程,在分析路堑节理化岩质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典型的群发性楔形破坏模式。场区内典型的群发性楔形破坏模式与软弱夹层及节理面特征有关。本论文首先分析了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及其性质,找出了影响楔形破坏群发性的关键软弱夹层。其次按照岩性及强度特征对节理化复杂岩体特征进行了分区。最后对水平分布的陡倾砂岩群发性楔形破坏及垂直分布的陡倾灰岩群发性楔形破坏进行了定性分析及定量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研究区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发现坚硬岩石节理化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与其他岩体边坡破坏模式不同,以水平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模式和垂直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模式为特点。(2)根据优势面理论,研究了软弱结构面类型及其性质,发现粉砂质泥岩软弱夹层对水平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有重要影响,溶蚀软弱夹层对垂直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具有控制作用。其余类型软弱夹层也是构成边坡多种破坏模式的边界,影响边坡的局部稳定性。(3)按照岩性及强度特征对南北通道路堑岩质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发现节理对群发性楔形破坏具有重要影响。场区内的节理面、层面、临空面围限形成了多个楔形块体,为群发性楔形破坏提供了几何条件。(4)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矢量计算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砂岩区水平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影响范围较小,楔形体较稳定。灰岩区垂直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影响范围较大,稳定性较差。另外,灰岩区垂直分布的群发性楔形破坏具有多种可能的群发模式。(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8)
江东海,李恭建,马文强,张明光,王同旭[8](2018)在《复杂节理岩体巷道非均称底鼓机制及控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复杂节理岩体巷道非均称底鼓机制并给出相应控制对策,通过现场节理参数调查、优势节理组蒙特卡罗模拟和FISH语言编程,建立复杂节理岩体巷道数值模型。通过现场底鼓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巷道非均称底鼓机制,认为该类巷道底板中随机赋存着尺寸各异的倒棱锥块体,并将倒棱锥块体底面与巷道的位置关系分为3类,即底面于巷道内赋存、底面骑一帮赋存和底面跨两帮赋存。不同的赋存情况底鼓量波动较大,导致巷道非均称底鼓。针对该底鼓机制提出混凝土反底拱+预应力锚索的控制对策,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底板控制方案可将底鼓量控制在120 mm以下,并提高巷道整体稳定性,为同类条件下巷道及隧道底鼓机理和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有生,李化云,赵建强,代超龙[9](2018)在《隧道开挖流体-固体耦合分析在复杂断裂岩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隧道工程,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隧道开挖流体-固体耦合分析在断裂岩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左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分布特征改变明显,应力距离隧道边缘越远变化越小,在洞半径约6倍以外的岩体,应力分布特征恢复到初始应力状态。在隧道拱顶,有较大沉降位移产生,拱腰水平收敛位移较大,拱底隆起变形较大。位移离洞边缘越近,变形越大,离洞边缘越远变形越小,围岩位移基于隧道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与应力场作用下的应力相比,耦合作用下临近隧道围岩的应力高出约0~2.4 MPa,拱底处的应力要高出0~0.89 MPa。在耦合作用下,隧道洞周位移要大于应力场下的位移,在地下水渗流过程中,应力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渗流场和流固耦合作用下,隧道水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渗流场受应力场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王林峰,唐红梅,唐芬,叶四桥,伍川生[10](2018)在《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复杂缓倾岩体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含有层面和多组结构面的缓倾角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将缓倾角岩体边坡相邻岩块间的接触关系分为脱离、面接触和线接触3种模式,依据每种岩块接触方式构建相应的接触力学模型,明确岩块的受荷情况,基于材料力学以岩块的竖向位移和转角为中间变量建立3种接触情况下的层间荷载计算方法。根据各岩块受到的荷载,推算出岩块后部结构面处的拉应力、剪应力和扭矩计算式,再基于断裂力学方法获得了该结构面的第1,2和3型应力强度因子,进而获得结构面的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将结构面的断裂韧度与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的比值作为各岩块的稳定系数,通过比较该岩块稳定系数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各岩块是否稳定,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綦江羊叉河缓倾角岩体边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获得的坡顶破坏位置与现场边坡已经开裂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基本可行;改变岩块后部结构面贯通段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稳定系数变化幅度达分别为74.32%和16.45%,不考虑Z方向各列岩块的相互影响岩块的稳定系数将增大5.16%~11.72%;研究结果可为缓倾岩体边坡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复杂岩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管波探测法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质基岩中桩径范围内的溶洞,而在其它类型复杂岩体的软弱岩体探查中应用极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方法在广州西北部复杂岩层的桩基勘察中的应用,从而为桥梁桩基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杂岩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昂,史佳枫,苏静波,孙阳.数字图像技术在锦屏复杂岩体中的应用[J].河南科学.2018
[2].彭功勋,赵旭光,张陆军.管波探测法在广州西北部复杂岩体桩基勘察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8
[3].吴建川,张世殊,邹国庆,冉从彦.具有复杂变形特征的倾倒变形岩体分带及稳定性[J].人民长江.2018
[4].肖海波,宫海灵,刘玮,王迎东,赵开开.复杂裂隙岩体环境下地下厂房轴线方向优化选择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孔洋,石崇,朱珍德,阮怀宁,张金龙.复杂应力环境下单节理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胡颖鹏,任凤玉,丁航行,付煜.基于SURPAC的复杂岩体RFPA~(3D)模型构建与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吴海祥.节理化复杂岩体楔形破坏的群发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8
[8].江东海,李恭建,马文强,张明光,王同旭.复杂节理岩体巷道非均称底鼓机制及控制对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9].李有生,李化云,赵建强,代超龙.隧道开挖流体-固体耦合分析在复杂断裂岩体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8
[10].王林峰,唐红梅,唐芬,叶四桥,伍川生.复杂缓倾角岩体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