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霞:清初关学学风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贺红霞:清初关学学风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摘 要]清代初期,关中地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们将关学发展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和新的形态,其主要学风特点表现为由李二曲和弟子王心敬等人所代表的崇礼尚实、注重礼教、重视实用等治学思路和生活作风,它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李二曲;王心敬;清代关学;学风特质

一、关学简况

关学是由北宋著名的儒学家张载创立的。它在元、明、清时期继续发展成为关中地区的区域性理学形态。作为宋代时期流传最广的理学流派之一,它与周敦颐代表的濂学、程颐程颢所代表的洛学和朱熹等代表的闽学被并称为“关洛濂闽”四大派。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这里所谓的关学是指由北宋时期张载所创立的,发展到后期元、明、清时代仍然在陕西关中地区广为流传的地域性理学学派,从北宋时期开始到明末清初,陕西关中地区的儒家学者层出不断,学派纷呈。从特定的时间角度来看,关学仅仅指由北宋时期张载及其门人所开创的关中学术思想派别。本文的讨论主要从宽泛意义上展开。

明末清初时期陕西关中地区的儒家学者与关学学派的开创者张载之间,究其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可以发现存在明显的思想内在传承关系,因此在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太过明显的师徒传递关系。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关学’及整个宋明理学的传衍中,每个理学家的学承,实际要比其师承更重要”[1]237。“自张载至李颙,代代学承不宗主一家,不各立门户,多能吸收融会各家之长,而不断丰富充实‘以躬行礼教为本’的关学特点”[1]237。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关学与初创时期的关学在学风特质、精神气象、思想目的等方面具有内涵延续发展的特征,成为宋元明清时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质的思想流派之一。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关学思想的研究总体上已经突破了仅仅对理学家个人思想进行哲学理论概括的研究模式的局限,越来越多地突出对思想形成、学风特质、思想互动、学派发展以及哲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关学流派开端于北宋中期张载创建时期。

但是对于关学历史发展的终结时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归结到明末清初陕西周至学者李二曲,他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北宋张载相类似的精神气质。这是否可以表明关学思想逐步完成一个闭环而开始走向终结?宋明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世的官方意识形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世界观、知识论和伦理学上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以及个人的道德实践提供指导。根据这样的判断,清代初期恰好担当这一历史任务的王心敬应该可以作为关学终结的标志性人物而加以重点研究。

从北宋中期张载初创关学思想到清代初期王心敬终结关学思想间隔几百年以来,总共经历了二三十位关中地区儒家学者的耳提面命和口耳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塑造了关学学派丰富的思想内涵,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象和学风特质。由于关学思想所表现的巨大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时代意蕴,我们需要大力学习和弘扬这些丰富、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发挥它重要的思想指引、精神传承和价值塑造作用,从而对关中乃至陕西和西部地区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创新理念和精神气质产生重要的培育作用。

国家与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地区经济发展能够拉动国家整体经济的进步。我国水资源分步不均,水利工程调整水资源分布代价高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能够帮助人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水资源充分利用和防止浪费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也有助于加强对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二、关学学风的特质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钾肥工业形成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钾肥生产技术和单套生产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王孝峰介绍,2017年我国钾肥产量达到970万吨,在盐湖锂、镁、钠、硼等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碳酸锂、高纯氢氧化镁、金属镁、纯碱等一批工业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锂、镁、钠、硼等资源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工业体系。

对于明清时期“二曲学派”与作为关中地域性理学学派即张载关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有个别学者认为关学在北宋中期由张载创立繁盛,到南宋时期就已经基本衰微,所以后世关中学术与张载关学几乎没有关系;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兴盛于明末清初的李二曲及其弟子们的关学思想从总体方面来说,仍然承续了张载关学恪守礼教的尊崇儒家传统的学风特点。如全祖望先生曾讲“关学自李颙而复盛”,许世昌先生也说李二曲一生博览群书,“……以倡行关学为己任。”梁启超先生认为:“清初关中三李之称,谓二曲、子德、雪木也,而二曲尤为关学复兴之重镇。”[2]而“二曲门下最众,执挚籍号以千计,其成就较大卓称继起者以丰川为最”[2]。因此,清代学者唐鉴讲“关中之学,二曲倡之,丰川继起而振之,与东南学者相应相求,不失切近笃实之旨焉”[3]。由此可以看出,王心敬作为二曲学派众多弟子中继承老师思想观念最切近、对后世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关中儒家学者,与他的老师及其弟子们一起,对于实现关学思想向近世转型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从个体入手深入分析关学学派及学风特质自身的演进逻辑,将特定时期的学术人物和学术思想置身于从北宋中期到元、明、清时期关学学派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借以观照整个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问题意识、发展走向和现代价值,对地域性思想流派从传承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维度进行分析的思维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清代初期,以王心敬、李二曲等为代表的关中儒家学者们继续传承了张载自创立之始即坚守的以礼为教和注重实用的关学学风特质,他们反对从古代书本中流传下来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死板教条的规定,批判了空洞繁琐的教化形式,大力倡导经过诸多儒家典范深切体验过的、赋予人们饱满的生命情感、包含着丰富思想内容、并已经深深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中的由内而外的一套礼仪规范,将朴实的礼仪教化看作是儒家实现内在修养和道德实践的言中应有之意。

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主题的文化体系,在深入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使得“传统”不断被“当代”化,从而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是贯彻中央文化传承创新战略、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塑造地域文化良好形象和重要地位的现实举措。

17.5%的学生很了解大学生学业指导,47.5%的学生基本了解大学生学业指导,22.5%的学生对学业了解表示一般,还有12.5%的学生不太清楚大学学业指导。32.1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学业指导,40.3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学业指导,6.3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展学业指导。

从目前的监督工作情况看,人大监督活动的主体通常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被视察单位的人员组成,广大群众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公民是社会的构成主体,通过人大对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应当成为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主观上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强、客观上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等因素制约,公民参与人大监督工作尚有诸多障碍。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创造条件,多方位吸引公民参与。

三、清初关学学风特质的当代意义

随着明代后期理学思想的衰微和清初理学向近世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关中理学的后续者,王心敬和他的老师李二曲及其弟子们,在继承传统关学实用学风的基础上,一方面极为欣赏前辈张载的人生态度,同时又对张载的理论建构进行了批评,指出了当时学术风气的弊端,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温和态度和家国情怀。比如李二曲便以“匡时要务”来反对“空疏之习,无当实用”的学问,提倡应将“经世事宜实实体究,务求有用”[4]。李二曲最得力的弟子王心敬更是主张各取所长,重视实学,反对空谈,提倡明体适用,他在经世致用方面大大突破了早期儒家所讲“修齐治平”的抽象内容,将“格物致知”之“物”扩大到礼、乐、兵、刑,农田水利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具体学问和知识,王心敬曾作有《论盐法》《论水利》《论课吏》《论马政》等多篇涉及时政及民生的论著。

从北宋张载创立之始到清初王心敬终结,关学思想走过了700多年漫长的历史,其间逐渐形成了关注人民政事、注重礼仪教化、主张学贵有用、具有浓郁家国情怀的学风特质。不可否认,产生于封建社会政治生态背景中的关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与当代社会发展对于文化建设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填补思想文化发展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违和感,就必须观照传统的现代性转化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建构主义和诠释主义的思想态度来面对传统文化,经过系统性反思和适当阐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从地域文化传统中挖掘出对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形成等产生重要意义的元素。

虽然依托于陕西关中地区,但是作为地域性思想文化成果的关学,它的影响力又不仅仅限于这片土地。关学思想作为陕西关中地区地域性精神文化成果的精华,它既是地域的,也是民族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这样评价张载创立之关学,认为他“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5]由此可见,由北宋张载所开创的关学思想,历经后世学者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成为陕西关中地区永久传承的思想文化宝藏,也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更是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道路的坚实基石。

关学思想形成之后,由于其自身内在逻辑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其传衍、发展带有非常明显的内在继承性,同时它的理论形态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当关学思想发展到明末清初时期,以关中李二曲为代表的一批儒家学者们明确提倡的“以礼为教”的教化思想和治理格局,“明体适用”“寡过自新”的道德修养,强调“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的实用思想,主张“学贵以有用”的实学传统等,都非常明显地传达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关中儒家学者与北宋中期初创时期的张载关学之间存在着学风特质和精神内涵方面的内在一致性,不过在传承的具体内容和思想形态上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和个人生存环境做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模式,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实现多级管控,系统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管理功能、信息展现和查询统计报表模式。系统业务范围包括从投资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批复信息管理、文件管理、大事件管理、投资计划管理和实施进展信息管理等方面。系统主要应用群体是单位内各级、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相关人员和各级领导。

当然,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和践履者,在主张学贵有用的同时,明末清初以二曲学派为代表的学者们仍然坚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如“虽经济即道学,而要之道德则本也。”[4]由此可见,清初以二曲学派为代表的关学思想是立足于时代特征和学术批判立场上的思想转型,对传统关学崇尚实学的学风特质做了进一步的批判和继承,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赋予其新的内容。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以王心敬和李二曲等人为代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清初关学思想及学风特质,在经过我们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之后可以为今天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陕西关中地区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古至今都是文化领域的先行者。在今天,陕西更是处于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地位,陕西关中地区在整个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大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处于引领地位,从传统关学思想文化中吸收有利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精神资源,创立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有益于当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如耀东华装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同步人造贴面板,美国公司认为这种人造板贴面质量好,虽然美国9月17日提高了10%的关税,又有多个国家的产品参与竞争等,但是,在9月份提税后,广东耀东华公司仍按照原离岸价继续给美国公司正常供货。

第二,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迎接时代赋予的新挑战,必须克服急躁冒进的心态,立足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清初关学学风所倡导的崇礼尚实和学贵有用的优良传统正好有利于培养民众扎实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第三,从陕西地域传统文化包括清初关学学风中吸收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树立求真务实的发展理念,制定切实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策略方针,从思想观念上改变陕西民众历来已久的保守和因循,从实际行动上激发基层干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陕西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推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树立。

第四,以李二曲及其弟子王心敬所代表的明清时期关学学风首先注重整体性的社会思潮趋势,其次也反映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学风特质,并且保持了作为个体内在凝结的精神内涵,真正继承了明儒“觉民行道”之学风走向,真正表现出与社会思潮、地域学风互动并由个体内在凝结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学风之真精神。这也是现代独立学人或自由知识分子需要大力吸取借鉴的重要品质。

总而言之,作为关学思想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页,清初关学思想不仅仅在促使人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塑造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培育我们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清代初期关中的思想家们在事关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和一些具体的实用科学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实践活动,这种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俊民.三教融合与中西会通:中国哲学及其方法论探微[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4261.

[3] 谢国桢.孙夏逢李二曲学谱[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40.

[4] (清)李颙,陈俊民.四书反身录[M]//二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6:712.

[5]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M]//船山全书·第十二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11.

[收稿日期]2018-12-0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5JK1655);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XGH17119)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19)02-0044-04

[作者简介]贺红霞(1978-),女,甘肃庆阳人,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

(责任编辑:覃华巧)

标签:;  ;  ;  ;  ;  ;  ;  ;  ;  ;  ;  ;  

贺红霞:清初关学学风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