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屹[1](2020)在《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推进与互联网软硬件的广泛普及以及“互联网+”产业形态的兴起,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剧增的数据量一方面为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为智能与便捷的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其带来的网络传输与存储需求也对现有的软件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催生了分布式技术的持续演进。消息中间件技术是分布式系统中为收发两端应用提供高效数据分发服务,支撑分布式系统平稳应对大数据量并发访问的软件技术。如今,在日益发展壮大的网络规模下,直面数据洪峰的消息中间件在吞吐率和传输时延上的性能瓶颈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巨大的数据传输需求使得数据服务提供商不得不部署大量的服务器组成复杂的中间件集群,从而导致了集群部署运维成本的飞升,数据传输所占用的网络带宽与存储资源又影响了分布式系统的整体服务效率。现有的消息中间件通过优化IO,减少冗余流程,增大并发线程数等传统软件优化方法来提升系统性能表现,但随着消息中间件软件的日臻完善这种做法所能带来的性能提升已逐渐遇到瓶颈。消息中间件亟需实现进一步性能提升的手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数据驱动消息传输的思想,立足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迫切需要更高性能的消息中间件的现实,结合新兴的机器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技术。针对消息中间件的吞吐量性能瓶颈,为改善消息中间件在大数据场景下对网络带宽与存储资源高占用的现状,本文设计了自编码训练模块,创新性地将自编码器引入消息中间件来对数值型消息进行最大程度的压缩,进而提升系统的吞吐率。针对分布式系统中存在的对关键热点数据的低时延传输需求,本文提出了分级消息传输方案,允许通过解析消息内容为消息设置优先级。通过将高优先级消息基于内存存储,而对存储于磁盘的普通消息利用内存映射技术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关键数据的优先高速传输,为关键业务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分布式环境设计了一套消息中间件系统。基于所设计方案,本文完成了整体系统的实现与部署,并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与可用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现存其他的消息中间件相比,本文所设计的消息中间件在吞吐率与部分消息的时延性能上具有优势。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数据分析方法提升消息中间件的性能表现是可行的,这为消息传输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分布式消息传输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闪青[2](2020)在《基于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电网产融协同平台依托公司资源和资信优势,深入挖掘电网主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整合公司数据资产,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具有电力能源特色的线上金融服务,打造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的线上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线上交易撮合、数据处理、风险控制、业务流程协同等信息服务。本课题基于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研究了平台数据中心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为平台的业务协同提供数据基础。不同企业之间建立多个不同的应用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形成“数据孤岛”,不能实现业务协同,产融协同平台把涉及到的系统数据集成到数据中心,实现公司与电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平台业务开展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首先研究并分析了当前主流的数据集成模型,根据产融协同平台业务的特征,选择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数据集成模型,对中间件技术进行分析,选取异步通信的消息中间件作为平台数据集成的主要技术。其次,围绕产融协同平台的业务需求以及数据集成需求展开详细介绍,以便确定平台功能设计。再次,实现产融协同平台建设的整体技术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消息中间件以及数据传输格式的设计,加强元数据管理,数据库灾备设计,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最后,通过使用开源的JMS的消息中间件ActiveMQ,将独立的各个企业系统、信息等通过建立标准的XML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数据集成,以XML为数据传输格式,实现产融协同平台数据中心对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实现数据的融通共享,同时为平台的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持。
张艳萍[3](2020)在《基于聚合计算中间件的高速公路救援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高速公路事故发生时报警不及时、报警定位不准确、报警叙述存在偏差而导致救援延误的问题,论文设计一款基于微信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报接警系统。针对当前报警系统中手机报警存在重复警情较多,容易造成出警时混乱的问题,在数据点时空属性的基础上,考虑其多媒体属性所包含的信息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媒体数据特征的点聚合方案。进一步地,为了解决报警数据量大、数据存储方式多样、数据结构不统一等问题,在数据集成中引入中间件和JSON技术,设计了基于JSON的数据集成中间件模型。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多媒体数据特征的点聚合算法。基于多媒体数据所含信息全面、准确的特性,针对报警过程中存在重复报警、虚警等实际问题,考虑数据点发生的时间与发生时的状态,设计一种聚合计算方案。该算法综合考虑数据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多媒体特征和时间信息,实现报警点的有效聚合,进而对报警数据可视化设计,减少接警人员因报警数据的重复显示而产生的误判和资源调度浪费。(2)设计了基于JSON的数据集成中间件。针对高速公路报警数据量大、数据源异构等问题,在数据集成中间件中引入轻量化的JSON数据交换格式,利用JSON-LD对本体描述,消除了数据语义异构的问题;同时在该中间件模型中加入查询重写算法Mini Con和选择复制器,为共性很大的查询请求建立虚拟视图,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3)设计并实现基于微信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报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设计一键式报警模块、多媒体警情采集模块、报警详情可视化模块、事件查询与处理等模块,完成紧急救援报接警的统一整体。系统前端子系统利用微信Web开发者工具开发,后端子系统采用Java语言实现。综上所述,论文结合自发地理信息的思想,将司机或过路行人采集的数据作为数据源,构建一个“司机/路人-高速公路-交警”的报接警方案。构建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报接警系统,通过基于多媒体数据特征的点聚合算法的设计为聚合计算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解决了接警端警情显示紊乱的问题;将基于JSON的数据集成中间件应用其中,消除数据语义与语法异构的同时,提升了系统查询与运行效率。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高速公路紧急事故发生者与接警人员之间的高效连接,为指挥调度平台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黄松[4](2020)在《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地球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是信息时代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宽,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科技资源,而现有的科学数据管理与欧美国家比还不够成熟,差距较大,为了更好的做好科学数据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本文构建了基于中间件技术的科学数据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框架,并用已有的地球科学数据做测试,实现了异构科学数据资源的统一检索。本文以科学数据理论、元数据理论为基础,中间件技术为工具,采用文献调研法、模型法、实证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调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元数据、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中间件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科学数据资源的元数据设计与资源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不足;其次,从元数据方案、数据组织构架、数据检索服务等方面调研了国内外知名的科学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学习国内外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设计经验;第三,通过分析已有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元数据标准,从中获取科学数据元数据设计的思路,提出采用基本元素与附加元素相结合的分级的元数据框架。第四,利用XML中间件技术设计了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该框架包含查询处理模块、元数据整合模块、整合规则管理模块;然后以两个地球科学的相关数据库为例,实现了资源统一检索功能。最后,利用检索功能、检索结果、用户界面等评价指标,对本框架进行简单评估。评估表明笔者构建的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可以实现既定目标,对于异构科学数据资源能够进行统一检索。最后,本文对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就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作出展望。
刘飞[5](2019)在《超快激光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激光加工技术具有效率高、材料消耗低、环保等诸多优点,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此,用于激光加工的数控机床的开发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相比于传统数控机床,激光数控机床对机床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零件的特种加工需求,开展超快激光机床控制系统的开发,实现无重铸层等高精度加工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研究:针对激光数控机床的控制要求及激光数控机床的专用性强等特点,研究开发基于模块化特点的软硬件体系结构,该方案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布式控制相结合的模式,将系统不同的功能分别由不同的子模块实现,并开发协调控制模块实现各子模块的任务同步处理。针对五轴联动中旋转轴运动所带来的非线性误差等问题,通过开展五轴加工实时插补技术的开发,实现五轴联动的高速平滑运动控制。研究了系统各模块间的可靠通信技术。由于控制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并行执行的特点,为此,保证各个优先级、实时性要求、通信协议不同的任务能够相互协调、有条不紊的运行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超快激光加工专业性较强的工艺特点,进行超快激光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并结合以上工艺需求,开发专门的系统功能模块,满足航空工件对超快激光加工的要求。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本课题解决了国产数控系统用于航空工件加工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其中主要创新点包括:提出了基于分层网络化的软硬件总体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采用分层网络化方案可以继承原有数控系统的先进开发经验,一方面,保证所开发的系统具有控制稳定可靠性,另一方面,系统结构具有开放性特点,便于系统结构的灵活配置,从而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针对激光数控机床的专用性强等特点,由专业人员开发专业模块,既有助于发挥专业厂家的技术优势,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提出了采用在拐角处增加过渡运动段实现轨迹平滑处理方法。本文采用空间圆弧实现程序段间的轨迹转接,保证轨迹的C1连续性,其具有计算简单、技术成熟等特点,在提高拐角速度方面,采用实时前瞻技术,实现平滑且高速的轨迹运动效果,提高工件的整体加工效率。提出了实现旋转轴光顺运动的控制策略。该策略考虑加工过程中刀轴旋转引起的加工误差,通过刀轴矢量插补实现旋转轴的姿态控制,对于不能采用刀轴矢量插补的奇异点附近,则采用刀轴角度线性插补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进行各轴速度约束处理及三次样条平滑处理。并且针对奇异点处理,提出了改进的运动控制算法,克服原算法存在运动冗余的不足,从而实现五轴加工中旋转轴的平滑运动控制。采用了基于中间件技术的系统信息交互。针对控制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并行执行的特点,为保证各个优先级、实时性要求、通信协议不同的任务能够相互协调、有条不紊的运行,解决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模块通信的兼容性问题,为上层的应用开发提供统一的API函数接口,从而屏蔽具体的实现细节,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结合超快激光加工专业性强的工艺特点,进行了系统工艺软件的开发及设计。解决制约系统开发的瓶颈问题,填补了采用国产数控系统实现超快激光加工控制的技术空白,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制造业水平。最后,本文以喷油杆油孔、空心涡轮叶片气膜孔等典型加工工艺为例进行加工验证,验证了所开发的控制系统满足实际的加工需求。
黄英楠[6](2019)在《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现如今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自动测试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由于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受制于测试环境、空间等因素的阻碍,开发的自动测试系统可能满足不了复杂度比较高的测试需求。自动测试系统需要向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本课题结合了当今自动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教研室现有自动测试系统,深入研究中间件技术,开发出一种可以跨平台的自动测试的中间件,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布式测试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在本系统中,中间件作为一种软件或者服务,为上层的测试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接口,并且屏蔽了底层对硬件仪器的操作。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中间件的自动测试系统远程过程调用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中间件的分别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分布式测试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具体实现内容如下。1、基于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框架和硬件,结合中间件技术和相关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出基于中间件的自动测试系统框架,实现了分布式测试系统,并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客户端程序的跨平台。2、完成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远程调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开源gRPC框架,并结合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的仪器模块,实现了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仪器控制模块。3、完成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自动测试系统上层软件可以通过中间件数据管理模块来访问数据库,并对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查询。4、将中间件应用在某ATS中完成自检功能,主要完成了对系统中模块的自检,在测试自检软件界面展示,此模块作为中间件的应用实现,自检软件的正常运行证明了中间件的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田诗奇[7](2019)在《面向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实时通信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飞行仿真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的仿真模式、虚拟化的软件设计方法,这对软件设计和硬件性能要求比较高,带来的结果是低下的设计效率和居高不下的故障率,这就要求采用分布式仿真结构;而对于分布式系统仿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节点间通信,采用传统的管道、Socket等通信方法,对于大规模、要求高实时的飞行仿真系统,在功能性、扩展性与实时性能都无法满足要求。本文基于分布式仿真环境,设计实现了基于ACE框架与DDS技术的通信中间件;同时基于部分现有成果,设计并完善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完成简化的健壮性设计,辅助仿真验证;最后经反复测试,证明通信中间件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了当前环境可用的通信方式,采用更优的DDS中间件技术,对比主流产品RTI-DDS和OpenDDS,在RTI-DDS基础上,增设OpenDDS的ACE框架提高中间件的跨平台性;在ACE框架中,增设DDS模块的网络层,设计配置、通信、数据、日志和存储模块,得到基于ACE框架与DDS技术的通信中间件。(2)研究了通信中间件发现机制的运转方法,对简单发现算法、布隆过滤算法、基于内容的过滤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基于内容过滤算法的基础上,借鉴布隆过滤算法的哈希表应用,增加本地的数据词典哈希映射,对过滤内容做数值型的匹配,减少发现过程中的交换数据量,提高通信中间件的实时性能。(3)研究了通信中间件的QoS策略,对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提出QoS策略模型搭建方法,以二维决策树模型为基,设计线性与非线性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生成动态配置的QoS策略组,提高通信中间件的实时性能。(4)研究了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设计了数据源模块,连接飞行仿真功能模块,借鉴田口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健壮性的辅助设计,运行数据监控软件,对功能和实时指标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反复的仿真测试证明,功能验证方面,经本文改进的ACE框架的使用,使得通信中间件能够具有满足需求的跨平台性,在原中间件不匹配的平台间完成通信,设计的QoS策略模型,能够生成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两个方案的QoS策略组,在健壮性的设计上,能够对数据和操作的错误作出应急反应;在综合的实时性能方面,中间件在吞吐量、时延和丢包率方面的结果都达到预期要求。
黄庆林[8](2016)在《面向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应用于溯源、物流、制造、运输、零售等行业,具有巨大的产业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RFID应用中,采用RFID中间件能够降低应用的复杂度,减少企业的投入成本,加速企业RFID应用的实施进程,从而促进RFID技术的推广。因此,研究RFID中间件技术,研究并提出基于中间件的RFID应用解决方案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所做的工作包括:(1)研究了RFID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并分析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团体所研发的RFID中间件产品的架构与特点;(2)分析了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应用RFID技术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间件的RFID棉种溯源应用解决方案;(3)以RFID技术在棉种质量安全溯源中的应用为背景,提出并实现了适合棉种质量安全溯源应用、遵循EPCglobal规范的RFID中间件,提出了多叉树自适应防碰撞算法,对中间件具有的设备适配、设备配置与管理、数据处理、消息处理、通信管理、应用集成、数据交换与共享等核心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思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中间件的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方案、中间件与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等实际应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4)研究并分析了棉种在应用RFID技术之后所需的业务流程改造工作,阐述了在新的业务流程中RFID中间件的作用;对RFID中间件的设备配置能力、驱动设备读写标签的能力、实时数据处理能力、系统集成能力等进行了测试,验证了RFID中间件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为RFID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基于中间件的棉种质量安全溯源RFID应用解决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方法与参考,并且为RFID中间件在溯源行业的应用提供了验证。
赵堃[9](2016)在《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机场航空客货吞吐量实现了高速的增长。机场信息化建设被列为民航总局重点建设内容,在此期间,国内机场基本完成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信息闭塞、系统之间互联度差、信息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标准不规范等。本次论文工作将研究并分析当前主流中间件技术和ESB技术,并进行分析选型。对机场业务进行需求整理和分析。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Bus,ESB)中间件的信息系统集成是近些年来机场行业的一种新兴信息服务模式。信息集成系统通过专网、中间件等技术,将独立分离的各个系统、功能、信息等通过建立标准的传输格式进行相互的关联和传输,信息集成系统能充分的共享信息数据,解决传统系统中“信息孤岛”问题,能够高效、统一的管理。消息中间件解决了系统间数据交换问题,。ESB作为应用集成的消息中间件,提供了包括通信、互连、转换等基础功能,基于ESB的数据交换充分利用上述优势,将子系统无缝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目前较为流行的中间件平台、行业子系统等为机场提供一套完整的覆盖全业务周期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依据需求,从数据、功能、安全等方面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实现消息中间件系统系统设计基于现代化的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方法,将许多不同的系统松耦合地互相连接起来。应用新EAI方法设计以避免过去方法出现的限制,同时引进新的灵活的集成方法,如集成中间件平台(Integrated middleware platform,IMF)。使用基于XML的标准机制,所有的子系统都将通过IMF进行数据交换。通过标准架构、模块化设计、全面的安全机制等解决未来机场行业业务发展需要。本设计方案可满足国内中、大型机场业务需要,亦可满足未来通用航空及区域机场、多航站楼多跑道多机场的建设需要。本次论文中将对中间件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并分析成功案例。通过标准架构、模块化设计、全面的安全机制等解决未来机场行业业务发展需要。本设计方案可满足国内中、大型机场业务需要,亦可满足未来通用航空及区域机场、多航站楼多跑道多机场的建设需要。
李耀[10](2013)在《面向电信用户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信网络与电信业务的发展在用户数据库方面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更高要求。电信有必要对跨平台的各种数据应用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为电信用户提供统一的客户视图,并通过与各业务已建立的通道关系,提高集成其他系统数据的能力。为方便电信用户信息与电信业务应用层之间的统一认证,通过中间件技术,在各具体业务应用与底层电信用户数据库间建立起一种可扩展、可移植,具有较强伸缩性的统一的对外接口,在用户数据库这个基础网元之上,形成一个以统一帐号、统一认证为中心的综合电信服务平台,以有效地支撑整个电信业务网络应用。同时大大降低电信系统底层各模块间的耦合程度,提高系统的健壮性;通过灵活的接口实现相应安全引擎,提高系统安全性;通过统一帐号关联用户各种业务信息,有力支撑电信帐号经营;并遵循已有的规范,使得现有各业务能够在中间件基础上实现跨平台部署。通过开发不同的中间介质层接口,与现有电信应用服务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多种功能。本文对中间件技术及数据库访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电信缴费系统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种C/S结构的电信业务实现层与底层用户数据库间的中间件实现方案,并搭建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基于中间件技术的电信业务应用平台。
二、浅谈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消息中间件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消息中间件技术体系 |
2.1.1 消息中间件组成原理 |
2.1.2 消息中间件的消息模型 |
2.1.3 消息中间件的性能评价指标 |
2.2 自编码压缩技术 |
2.2.1 自编码器技术简介 |
2.2.2 适用于数据压缩的自编码器 |
2.3 消息存储技术 |
2.3.1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消息存储 |
2.3.2 基于文件的消息存储 |
2.3.3 KV存储 |
2.4 分布式计算技术 |
2.4.1 概述 |
2.4.2 系统相关组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技术 |
3.1 消息中间件性能分析 |
3.2 消息中间件的传统性能优化方法 |
3.3 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性能优化方法 |
3.3.2 基于自编码器的吞吐率优化 |
3.3.3 基于分级消息的时延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总体架构设计 |
4.2.2 系统工作流程 |
4.3 核心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全局协调模块 |
4.3.2 编码器训练模块 |
4.3.3 消息队列模块 |
4.3.4 消息分区模块 |
4.3.5 消息客户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系统可用性测试 |
5.2.1 消息传输测试 |
5.2.2 高可用性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3.1 系统吞吐率测试 |
5.3.2 消息时延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常用数据集成模型 |
2.1.1 联邦数据库模型 |
2.1.2 中间件模型 |
2.1.3 数据仓库模型 |
2.2 消息中间件 |
2.3 XML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需求分析 |
3.1 建设目标 |
3.2 用户类型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电力公司功能需求 |
3.2.2 产业公司功能需求 |
3.2.3 集体企业功能需求 |
3.2.4 内部金融单位功能需求 |
3.2.5 外部金融机构功能需求 |
3.2.6 财务部门功能需求 |
3.3 业务协同功能需求分析 |
3.4 平台接入系统分析 |
3.5 数据中心集成需求分析 |
3.5.1 数据集成 |
3.5.2 数据共享 |
3.6 非功能需求 |
3.6.1 性能需求 |
3.6.2 可靠性需求 |
3.6.3 安全性需求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功能设计 |
4.1 设计的目标 |
4.2 技术架构 |
4.3 数据架构 |
4.4 消息中间件 |
4.4.1 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
4.4.2 消息发送 |
4.4.3 消息接收 |
4.4.4 消息的持久化 |
4.4.5 元数据管理 |
4.4.6 消息格式设计 |
4.5 灾备设计 |
4.5.1 关键技术选择 |
4.5.2 灾备策略设计 |
4.5.3 灾备设备配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功能实现 |
5.1 运行环境 |
5.2 数据传输实现 |
5.2.1 消息发送实现 |
5.2.2 消息接收实现 |
5.3 数据中心系统实现 |
5.3.1 数据表 |
5.3.2 数据来源 |
5.3.3 数据查询 |
5.3.4 数据权限设置 |
5.3.5 数据更新日志 |
5.3.6 数据使用日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基于聚合计算中间件的高速公路救援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报接警现状 |
1.2.2 聚合算法研究现状 |
1.2.3 中间件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组织框架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
2.1 相似度计算理论 |
2.2 经典聚合算法 |
2.3 数据可视化 |
2.3.1 数据可视化的定义 |
2.3.2 数据可视化的流程 |
2.3.3 数据可视化表现形式 |
2.3.4 基于Openlayers地图API与 Easy UI的 GPS数据可视化 |
2.4 中间件技术 |
2.4.1 中间件的概念 |
2.4.2 中间件的分类 |
2.4.3 中间件的应用 |
2.4.4 数据集成中间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媒体数据特征的点聚合算法 |
3.1 地图点聚合方法的选取 |
3.2 数据点特征获取 |
3.2.1 数据点时空属性特征获取 |
3.2.2 数据点多媒体特征获取 |
3.2.3 时空属性特征和多媒体特征的结合 |
3.3 算法设计过程 |
3.4 可视化映射设计 |
3.4.1 数据点位置可视化 |
3.4.2 基于“概览+细节”的交互模式 |
3.5 实验 |
3.5.1 实验环境及数据 |
3.5.2 实验设计与参数确定 |
3.5.3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JSON的数据集成中间件设计 |
4.1 JSON技术 |
4.1.1 JSON Schema |
4.1.2 JSONiq |
4.1.3 本体技术和JSON-LD |
4.2 中间件整体设计 |
4.3 中间件主要模块设计 |
4.3.1 本体库模块设计 |
4.3.2 查询处理器模块设计 |
4.3.3 包装器模块设计 |
4.4 中间件构建流程 |
4.5 中间件特点分析与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报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需求分析 |
5.1.1 功能需求 |
5.1.2 非功能需求 |
5.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5.3 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设计 |
5.3.1 一键式报警模块设计 |
5.3.2 多媒体警情采集模块设计 |
5.3.3 报警详情可视化模块设计 |
5.3.4 事件查询与处理模块设计 |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5 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
5.5.1 系统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
5.5.2 一键式报警的实现 |
5.5.3 多媒体警情采集的实现 |
5.5.4 报警详情可视化的实现 |
5.5.5 事件查询与处理模块的实现 |
5.6 本章小节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地球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科学数据概述 |
2.1.1 科学数据的概念 |
2.1.2 科学数据资源的概念 |
2.1.3 科学数据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
2.2 元数据理论 |
2.2.1 元数据定义 |
2.2.2 元数据分类 |
2.2.3 元数据标准的结构 |
2.3 Python语言和中间件技术 |
2.3.1 Python语言 |
2.3.2 中间件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科学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调查与分析 |
3.1 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数据组织与管理平台 |
3.1.1 平台科学数据范围 |
3.1.2 元数据方案 |
3.1.3 数据组织架构 |
3.1.4 数据检索服务 |
3.1.5 软件配套 |
3.2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 |
3.2.1 数据范围与组织 |
3.2.2 数据浏览 |
3.2.3 数据搜索与引用 |
3.3 国内外科学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比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球科学数据资源元数据设计 |
4.1 科学数据资源元数据概述 |
4.2 科学数据资源元数据描述格式 |
4.2.1 都柏林核心(Dublin Core,DC)元数据标准 |
4.2.2 数据文献计划(Data Documentation Initiative,DDI)元数据标准 |
4.2.3 Data Cite元数据架构 |
4.2.4 三种元数据标准总结 |
4.3 地球科学领域元数据信息描述 |
4.3.1 元数据分级依据 |
4.3.2 地球科学数据资源元数据基本元素设计 |
4.3.3 地球科学数据资源元数据附加元素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设计 |
5.1 组织与管理框架设计原则与思路 |
5.1.1 设计原则 |
5.1.2 设计思路 |
5.2 组织与管理框架构建 |
5.2.1 查询处理模块 |
5.2.2 元数据整合模块 |
5.2.3 整合规则管理模块 |
5.2.4 整体流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应用于地球科学实例 |
6.1 数据情况 |
6.1.1 数据源的选择 |
6.1.2 元数据元素的确定 |
6.2 流程设计 |
6.2.1 建立元数据映射规则 |
6.2.2 系统处理规则机制 |
6.3 科学数据组织与管理框架的部分展示 |
6.4 本框架的效果评价 |
6.5 本框架与已有平台之间的对比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附录:数据抓取部分Python代码实现 |
(5)超快激光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超快激光加工的特点 |
1.3 超快激光数控机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难点分析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分层网络化的超快激光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1 引言 |
2.2 超快激光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2.2.1 机床结构介绍 |
2.2.2 功能需求分析 |
2.3 超快激光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1 协同控制方案总体设计 |
2.3.2 总体硬件架构设计 |
2.3.3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2.4 系统各模块控制任务划分 |
2.4.1 主控设备的任务 |
2.4.2 数控系统的任务 |
2.4.3 协同控制单元的任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五轴超快激光数控机床的轨迹平滑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轨迹平滑处理的基本思想 |
3.3 轨迹平滑处理技术 |
3.3.1 直线与直线间拐角过渡 |
3.3.2 圆弧与直线间拐角过渡 |
3.3.3 直线与圆弧间拐角过渡 |
3.3.4 圆弧与圆弧间拐角过渡 |
3.4 基于速度前瞻加减速处理 |
3.4.1 满足期望长度的各运动段前瞻处理 |
3.4.2 运动段间转接速度的确定 |
3.4.3 基于运动段长度及转接速度的前瞻处理 |
3.4.4 运动段内速度的实时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五轴超快激光数控机床的旋转轴运动光顺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五轴加工的运动学建模 |
4.2.1 坐标转换矩阵表示 |
4.2.2 五轴机床通用运动学模型构建 |
4.2.3 超快激光数控机床运动学模型 |
4.3 旋转轴平滑技术研究 |
4.3.1 旋转轴定向平滑处理 |
4.3.2 奇异点的处理 |
4.4 算法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中间件的系统模块间交互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中间件及其结构 |
5.3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通信机制 |
5.3.1 基于NML的通信机制 |
5.3.2 基于HAL的通信机制 |
5.4 基于中间件的通信技术研究 |
5.4.1 基于NML技术的数控系统内部通信 |
5.4.2 基于HAL技术的设备间通信 |
5.5 工控机与数控系统间通信的软件实现 |
5.5.1 Modbus通信协议 |
5.5.2 软件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工艺软件开发及设计 |
6.1 引言 |
6.2 控制系统软件工艺模块的开发 |
6.2.1 工艺模块的组成 |
6.2.2 工艺模块的开发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超快激光加工实验及验证 |
7.1 引言 |
7.2 实验环境 |
7.2.1 硬件平台 |
7.2.2 软件平台 |
7.3 加工实验 |
7.3.1 喷油杆油孔加工 |
7.3.2 空心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加工 |
7.3.3 与电火花制孔的工艺对比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整体设计 |
2.1 系统硬件平台介绍 |
2.2 自动测试系统整体架构 |
2.3 中间件软件需求分析 |
2.4 中间件总体设计 |
2.4.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
2.4.2 远程过程调用模块方案设计 |
2.4.3 数据管理模块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RP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gRPC安装和部署 |
3.2 中间件的RPC模块设计与实现 |
3.2.1 仪器驱动函数的调用流程 |
3.2.2 RPC服务的定义 |
3.2.3 RPC服务的服务端实现 |
3.2.4 RPC服务的客户端实现 |
3.3 基于RPC的自动测试系统仪器控制模块的实现 |
3.3.1 自动测试系统服务端主程序设计 |
3.3.2 自动测试系统客户端主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动测试系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环境准备工作 |
4.2 数据管理模块结构设计 |
4.2.1 数据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4.2.2 数据管理模块物理结构设计 |
4.3 数据管理模块操作函数接口设计 |
4.3.1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接口 |
4.3.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流程 |
4.3.3 数据库的多线程及异常处理 |
4.4 数据管理模块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交互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间件在某ATS自检功能中的应用 |
5.0 需求分析 |
5.1 测试模块介绍 |
5.2 软件方案设计 |
5.3 自检软件客户端实现 |
5.3.1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2 测试数据的报表导出功能 |
5.3.3 自检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3.4 自检软件客户端执行流程 |
5.4 自检软件服务端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验证 |
6.1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远程过程调用模块功能验证 |
6.1.1 RPC通信功能验证 |
6.1.2 自动测试系统RPC模块验证 |
6.2 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的数据管理模块功能验证 |
6.2.1 数据库环境配置验证 |
6.2.2 数据表的验证 |
6.3 自动测试系统自检功能验证 |
6.3.1 用户登录模块验证 |
6.3.2 仪器自检验证 |
6.3.3 导出报表功能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面向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实时通信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4 论文目录安排 |
第二章 通信中间件需求分析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通信中间件的需求分析 |
2.2 通信中间件的技术对比分析 |
2.2.1 集中式与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对比分析 |
2.2.2 通信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2.2.3 通信中间件内核技术的应用分析 |
2.3 通信中间件的总体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CE通信中间件框架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
3.1 自适应通信环境ACE框架的引进与研究 |
3.2 ACE框架的层次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
3.3 基于ACE框架的改进与应用处理 |
3.3.1 ACE框架的网络层的增设 |
3.3.2 ACE框架的类型与应用处理 |
3.4 改进ACE框架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
3.4.1 网络层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
3.4.2 组件层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
3.4.3 C++Wrapper层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
3.4.4 基于ACE的改进通信框架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通信中间件内核发现算法的改进与设计实现 |
4.1 发现机制的研究与改进 |
4.1.1 简单发现算法的研究与分析 |
4.1.2 布隆过滤算法的研究与分析 |
4.1.3 基于内容的过滤算法的研究与分析 |
4.1.4 发现机制的算法对比与分析 |
4.1.5 发现机制算法的调整与改进 |
4.2 基于发现算法的功能设计 |
4.2.1 基于数值的匹配方法 |
4.2.2 基于哈希数据词典的数值匹配方法 |
4.3 基于发现算法的通信中间件的实现 |
4.3.1 基于XML的数据结构设计 |
4.3.2 通信中间件的实体类属建立 |
4.3.3 基于哈希数据词典的内容过滤算法的中间件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间件QoS策略配置的二维决策树模型设计实现 |
5.1 质量服务QoS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
5.1.1 通信中间件的QoS策略 |
5.1.2 QoS策略的问题分析 |
5.2 QoS策略建模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
5.2.1 决策树算法的研究 |
5.2.2 基于线性回归的二维决策树算法的设计 |
5.3 QoS策略特征属性处理 |
5.3.1 QoS策略的特征分析与提取 |
5.3.2 基于PCA与FA的特征清洗 |
5.4 QoS策略的建模与优化 |
5.4.1 基于二维决策树算法的QoS策略模型建模 |
5.4.2 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样本数据处理 |
5.4.3 基于线性回归的模型优化 |
5.5 基于QoS质量服务模型的中间件的实现 |
5.5.1 QoS服务质量的策略模型 |
5.5.2 基于XML的QoS策略的动态配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通信中间件测试验证 |
6.1 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研究与总体方案设计 |
6.1.1 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模块分析 |
6.1.2 飞行仿真系统的健壮性分析 |
6.1.3 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方案设计 |
6.2 分布式飞行仿真通信测试环境的功能模块设计 |
6.2.1 数据仿真系统 |
6.2.2 健壮性设计与实现 |
6.3 中间件验证-功能、实时性 |
6.3.1 通信中间件的功能验证 |
6.3.2 通信中间件的实时性能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面向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中RFID应用解决方案 |
2.1 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中RFID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1 RFID技术在溯源中的应用 |
2.1.2 基于RFID的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 |
2.1.3 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RFID应用难点分析 |
2.2 基于中间件的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中RFID应用解决方案 |
2.2.1 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中采用RFID中间件的必要性 |
2.2.2 RFID中间件的方案选择 |
2.2.3 面向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棉种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标签读取过程中的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
3.1.1 改进的自适应防碰撞算法 |
3.1.2 算法性能分析 |
3.1.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3.2 RFID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
3.2.1 RFID数据特点分析 |
3.2.2 数据错误状态分析 |
3.2.3 RFID数据处理方法 |
3.3 RFID应用中的复杂事件处理 |
3.3.1 复杂事件处理的提出 |
3.3.2 复杂事件处理的研究背景 |
3.3.3 基于乱序事件流的复杂事件检测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棉种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的设计 |
4.1 棉种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总体设计 |
4.1.1 中间件需求分析 |
4.1.2 中间件功能结构设计 |
4.1.3 中间件系统架构 |
4.2 棉种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模型设计 |
4.2.1 方案部署 |
4.2.2 设备适配功能设计 |
4.2.3 通信管理功能设计 |
4.2.4 消息处理功能设计 |
4.2.5 设备管理功能设计 |
4.2.6 应用集成功能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棉种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原型实现 |
5.1 棉种追溯体系的EPC编码 |
5.1.1 EPC编码体系 |
5.1.2 棉种追溯体系中的EPC编码策略 |
5.2 边缘控制器的实现 |
5.2.1 设备适配 |
5.3 中间件管理器的实现 |
5.3.1 设备管理 |
5.3.2 通信管理 |
5.3.3 消息管理 |
5.4 RFID数据处理的实现 |
5.5 应用集成的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RFID中间件在棉种溯源系统中的测试与应用 |
6.1 应用测试 |
6.1.1 测试环境 |
6.1.2 测试内容 |
6.2 应用概述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部分中间件程序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信息集成系统及机场行业现状 |
1.2.1 信息集成的研究进展 |
1.2.2 机场行业信息化进展 |
1.2.3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数据交换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中间件技术 |
2.1.1 中间件功能 |
2.1.2 消息型中间件 |
2.2 ESB |
2.3 小结 |
第三章 机场信息集成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整体需求 |
3.2 数据需求 |
3.2.1 数据需求 |
3.2.2 数据管理需求 |
3.3 中间件功能需求 |
3.3.1 中间件基本功能需求 |
3.3.2 中间件其他需求 |
3.4 系统质量及安全需求 |
3.4.1 性能需求 |
3.4.2 可靠性 |
3.4.3 安全性 |
3.5 小结 |
第四章 信息集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系统组成 |
4.1.2 设计原理 |
4.1.3 系统架构设计 |
4.2 服务数据格式XML设计 |
4.3 中间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IMF应用服务设计 |
4.3.2 服务接口设计 |
4.3.3 请求服务设计 |
4.3.4 分发服务设计 |
4.3.5 更新服务设计 |
4.3.6 系统服务连接及处理设计 |
4.3.7 IMF错误处理 |
4.3.8 IMF警告监视器 |
4.3.9 IMF控制台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软件 |
4.4.2 ORACLE关系型数据库管理 |
4.4.3 数据库定义 |
4.4.4 数据库结构 |
4.5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
4.5.1 密码策略 |
4.5.2 数据库系统安全策略 |
4.5.3 IMF安全 |
4.6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际应用与测试总结 |
5.1 系统实际环境 |
5.2 测试策略及原则 |
5.3 实际应用情况 |
5.4 系统应用分析 |
5.4.1 中间件平台分析 |
5.4.2 数据库分析 |
5.4.3 各系统接口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面向电信用户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中间件技术 |
2.1 中间件技术介绍 |
2.2 中间件工作过程 |
2.3 中间件特点 |
2.4 安全中间件技术 |
2.5 小结 |
第三章 数据库访问技术 |
3.1 通用基于 WEB 数据库访问技术 |
3.1.1 CGI 技术 |
3.1.2 WebAPI |
3.1.3 ODBC |
3.1.4 OLE_DB |
3.1.5 JDBC |
3.2 专用网络数据库访问技术 |
3.2.1 SQL*Net 概述 |
3.2.2 SQL*Net 网络功能 |
3.2.3 SQL*Net 的 C/S 结构系统配置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中间件技术分析 |
4.1 系统架构简述 |
4.2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
4.3 Oracle WebLogic 中间件 |
4.3.1 Oracle WebLogic 服务器 |
4.3.2 WebLogic 平台 |
4.3.3 Oracle WebLogic 架构 |
4.3.4 Oracle WebLogic 功能特点 |
4.4 Oracle Tuxedo 中间件 |
4.4.1 Oracle Tuxedo 简介 |
4.4.2 Oracle Tuxedo 的 c/s 模式介绍 |
4.4.3 Oracle Tuxedo 核心组成与功能特点 |
4.5 Oracle Weblogic 与 Oracle Tuxedo 的连接 |
4.5.1 WTC 简述 |
4.5.2 WTC 配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电信缴费数据库的中间件的设计实现 |
5.1 设计需求及目标 |
5.2 中间件与数据库的 XA 接口 |
5.2.1 配置文件 UBBCONFIG |
5.2.2 二进制 tuxconfig 文件 |
5.2.3 创建 TLOG 和 TMS |
5.3 缴费子系统 |
5.3.1 缴费子系统功能模块 |
5.3.2 客户端提供的界面 |
5.3.3 中间件接口特点 |
5.4 中间件的客户端配置 |
5.4.1 配置模板 |
5.4.2 接口数据定义 |
5.5 中间件服务交易格式 |
5.5.1 中间件服务分类 |
5.5.2 服务数据包格式 |
5.6 中间件 FailOver 设计 |
5.7 软件评测 |
5.8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内容的消息中间件技术研究[D]. 王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基于电网产融协同平台数据集成的研究与实现[D]. 张闪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基于聚合计算中间件的高速公路救援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艳萍. 长安大学, 2020(06)
- [4]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地球科学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研究[D]. 黄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5]超快激光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刘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9(02)
- [6]自动测试系统中间件设计及其在某ATS中的应用[D]. 黄英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面向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的实时通信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D]. 田诗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面向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RFID中间件技术的研究[D]. 黄庆林.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9]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堃.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6(10)
- [10]面向电信用户数据库的中间件技术研究[D]. 李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