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宏(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0引言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前死板僵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和理念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式需要。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这是树立正确学生教育管理指导思想的基础。由于大学生基本已经成年,应该以对等的姿态来进行管理,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强调其参与地位,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满足学生各种发展需要,并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就当前的现状来,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要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只高水准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构建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步入科学,人性化的轨道,以此适应新的形势,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自身管理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对象,而是应该看做是教育的主体。现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以学生自治为基础,在学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再辅以辅导员的帮助,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不光是被管理的对象,还作为主体直接参与管理。大学生在这种体制下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3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建设
学生干部应作为今后学生管理的主体,他们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校管理者的水平,所以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对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重视起来。可以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然后选拔优秀人员进入学生会或班级等,从而在学生当中起到积极的影响。然后学生干部可以利用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在支部、学生会或社团中组织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注重班级和宿舍建设,指导学生班级和宿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把学生班级和宿舍建设成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建成同学们的“家”。
3.2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为结合,加强引导学生的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并提高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道德习惯,做一名有修养、高素质的当代青年。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也可以清除时下流行享乐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3.3全面负责学生信息库建设,以此为基础,公平、公正、公开的做好学生的综合测评工作。对于优秀学生要及时表彰,正面影响其他同学。对于后进生,要多多帮助,要记住“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这句话,争取使其早日赶上其他同学。对违纪学生的教育要细致耐心,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重视大学生扶贫工作的开展,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
3.4发动学生基层组织,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要加大对学生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锻炼健身、增强体质的乐园。以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为基调,利用各学院和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内容生动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文化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表现、提高自我的舞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发展网络文化与发展校园文化相结合
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已经融入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校园文化也以网络的方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学会正确的使用网络,避免学生受到网络不良资源如暴力、色情、反动、颓废等影响,使网络真正的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生活的好帮手。为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人性,学校应该积极搭建有效的网络平台,以留言薄、信箱、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及时方便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除此之外,结合传统教育手段,教师也应该适当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组织班队活动或者党团活动等,这样可以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较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5实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是针对我国高校长久以来存在的“人治”传统提出的。要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其严格依法办事的重要前提,可以促使管理者在依法行使自己管理职权的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法定权利,避免对学生的侵权。高校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教育法制讲座、敦促和鼓励学生管理工作者自学等方式,培养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其中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精神、权利意识、法治理念等,从而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要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在高校中,法制课往往是在某个年级阶段开设,且形式较为单一。高校应当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为他们打下牢固的法律基础,养成良好的学法、守法和执法的习惯,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推进整个社会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创造条件。
总之,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应该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对把学生当作工具、当作“人力”来培养。针对当代世界的迅速发展,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学会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学亮.法学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体制与政策研究.2004(4).
[2]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4.
[3]黄明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
[4]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