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包括TYPE‑C公插头,第一TYPE‑C母插座,第二TYPE‑C母插座,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耳机控制电路;TYPE‑C公插头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第一TYPE‑C母插座与充电适配器进行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与耳机进行连接;控制电路通过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还控制移动终端或充电适配器为耳机提供电力供应;控制电路还通过耳机控制电路控制TYPE‑C公插头的A6端与A7端进行短路或断路,以进行DP,DM控制;实现在插耳机的同时能够通过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包括TYPE-C公插头,第一TYPE-C母插座,第二TYPE-C母插座,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公插头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用于与充电适配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用于与耳机进行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和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耳机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耳机控制电路还与所述控制电路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充电适配器给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还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充电适配器为所述耳机提供电力供应;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耳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端与A7端进行短路或断路。
设计方案
1.一种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包括TYPE-C公插头,第一TYPE-C母插座,第二TYPE-C母插座,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公插头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用于与充电适配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用于与耳机进行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和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耳机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耳机控制电路还与所述控制电路进行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充电适配器给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还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充电适配器为所述耳机提供电力供应;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耳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端与A7端进行短路或断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的4引脚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B5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的9引脚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微控制单元的3引脚和5引脚均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2引脚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4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的8引脚与所述TYPE-C 公插头的A5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7引脚和14引脚均与所述耳机控制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配电开关芯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均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4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4引脚连接有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1引脚连接有第九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3引脚与1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1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1引脚,2引脚,3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4引脚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引脚还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3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的A9引脚,B9引脚,A4引脚,B4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1引脚,2引脚,3引脚分别与所述配电开关芯片的2引脚,3引脚连接;所述配电开关芯片的6引脚,7引脚,8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9引脚,B9引脚,A4引脚,B4引脚连接;所述配电开关芯片的4引脚连接有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5引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B4引脚连接有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B5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4引脚连接有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5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8引脚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8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B8引脚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B9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7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4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7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的B5引脚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0引脚连接,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的A5引脚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1引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6引脚,B6引脚均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7引脚,B7引脚均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7引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P沟道场效应管,且内阻均在10mΩ-30mΩ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TYPE-C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TYPE-C接口是目前USB协会发布的最新一代接口,新版接口的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最高100W),Type-C双面可插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式解决了“USB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性难题,正反面随便插。
同时与它配套使用的USB数据线也必须更细和更轻便,可用于传输音频、视频、电源信号,经过了多年的发展,TYPE-C耳机在电子设备端越来越普及,随着TYPE-C口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会直接采用TYPE-C口来传输音频及视频,而耳机端的接口也会陆陆续续地往TYPE-C接口发展。
当电子设备在去掉了传统的耳机3.5mm接口后,在体积方面可以做得更加的纤薄,防水性也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当电子设备只有一个TYPE-C接口时,由于电源接口与耳机接口共用一个TYPE-C接口;在电子设备在充电的时候无法实现听音乐,在听音乐时又无法给手机充电,这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在插耳机的同时能够通过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包括TYPE-C公插头,第一TYPE-C母插座,第二TYPE-C母插座,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YPE-C公插头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用于与充电适配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用于与耳机进行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和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进行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耳机控制电路与所述TYPE-C公插头连接,所述耳机控制电路还与所述控制电路进行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充电适配器给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还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或所述充电适配器为所述耳机提供电力供应;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通过所述耳机控制电路控制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端与A7端进行短路或断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的4引脚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B5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的9引脚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微控制单元的3引脚和5引脚均与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2引脚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4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控制单元的8引脚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5引脚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7引脚和14引脚均与所述耳机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配电开关芯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均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4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4引脚连接有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1引脚连接有第九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3引脚与1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1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1引脚,2引脚,3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4引脚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引脚还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3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的A9引脚,B9引脚,A4引脚,B4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1引脚,2引脚,3引脚分别与所述配电开关芯片的2引脚,3引脚连接;所述配电开关芯片的6引脚,7引脚,8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9引脚,B9引脚,A4引脚,B4引脚连接;所述配电开关芯片的4引脚连接有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5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B4引脚连接有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B5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4引脚连接有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5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8引脚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8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B8引脚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B9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耳机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第五场效应管,第六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7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4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五场效应管的栅极均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栅极连连接有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7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的B5引脚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0引脚连接,所述第一TYPE-C母插座的A5引脚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11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6引脚,B6引脚均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6引脚连接;所述第二TYPE-C母插座的A7引脚,B7引脚均与所述TYPE-C公插头的A7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为P沟道场效应管,且内阻均在10mΩ-30mΩ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TYPE-C公插头与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第一TYPE-C母插座与充电适配器进行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与耳机进行连接;控制电路通过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还控制移动终端或充电适配器为耳机提供电力供应;控制电路还通过耳机控制电路控制TYPE-C公插头的A6端与A7端进行短路或断路,以进行DP,DM控制;实现在插耳机的同时能够通过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的TYPE-C公插头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的第一TYPE-C母插座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的第二TYPE-C母插座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的电源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的耳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TYPE-C接口一分二转换电路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TYPE-C公插头TC1,第一TYPE-C母插座TC2,第二TYPE-C母插座TC3,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控制电路20,耳机控制电路30,TYPE-C公插头TC1用于与移动终端(图中未显示)进行连接;第一TYPE-C母插座TC2用于与充电适配器(图中未显示)进行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TC3用于与耳机(图中未显示)进行连接;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与TYPE-C公插头TC1连接,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还分别与第一TYPE-C母插座TC2和第二TYPE-C母插座TC3进行连接;控制电路20与TYPE-C公插头TC1连接,控制电路20还与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连接;耳机控制电路30与TYPE-C公插头TC1连接,耳机控制电路30还与控制电路20进行连接;控制电路20用于通过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控制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还控制移动终端或充电适配器为耳机提供电力供应;控制电路20还用于通过耳机控制电路30控制TYPE-C公插头TC1的A6端与A7端进行短路或断路,以进行DP,DM控制;实现在插耳机的同时能够通过充电适配器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1和图2,以及图4至图6所示,控制电路20为微控制单元U3,微控制单元U3的4引脚连接有第一电阻R13和第二电阻R15,第一电阻R13的另一端与TYPE-C公插头TC1的B5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单元U3的9引脚连接有第三电阻R25和第四电阻R26,第三电阻R25的另一端以及微控制单元U3的3引脚和5引脚均与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连接,第四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单元U3的12引脚连接有第五电阻R23和第六电阻R24,第五电阻R23的另一端与TYPE-C公插头TC1的A4引脚连接,第六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微控制单元U3的8引脚与TYPE-C公插头TC1的A5引脚连接;微控制单元U3的7引脚和14引脚均与耳机控制电路30连接;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1至图5所示,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U9,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配电开关芯片U4;第一场效应管U9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均与TYPE-C公插头TC1的A4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U9的4引脚连接有第七电阻R66,第七电阻R6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连接,第七电阻R6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八电阻R67,第八电阻R67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U9的1引脚连接有第九电阻R3,第一场效应管U9的3引脚与1引脚连接,第九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U9的2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U9的1引脚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1引脚,2引脚,3引脚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4引脚与第一场效应管U9的2引脚连接;第一场效应管U9的2引脚还连接有第十电阻R7,第十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有第十一电阻R9,第十一电阻R9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U3的3引脚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接地;第二场效应管Q2的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分别与第一TYPE-C母插座TC2的A9引脚,B9引脚,A4引脚,B4引脚连接;
第二场效应管Q2的1引脚,2引脚,3引脚分别与配电开关芯片U4的2引脚,3引脚连接;配电开关芯片U4的6引脚,7引脚,8引脚分别与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A9引脚,B9引脚,A4引脚,B4引脚连接;配电开关芯片U4的4引脚连接有第十二电阻R16,第十二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U3的5引脚连接;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B4引脚连接有第十三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B5引脚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A4引脚连接有第十四电阻R11,第十四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A5引脚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A8引脚与TYPE-C公插头TC1的A8引脚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B8引脚与TYPE-C公插头TC1的B9引脚连接;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1和图5以及图6所示,耳机控制电路30包括第四场效应管Q30,第五场效应管Q32,第六场效应管Q31;第四场效应管Q30的源极与TYPE-C公插头TC1的A6引脚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30的漏极与第五场效应管Q32的漏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32的源极与TYPE-C公插头TC1的A7引脚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30的栅极与第五场效应管Q32的栅极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32的栅极连接有第十五电阻R61,第十五电阻R61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U3的14引脚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30和第五场效应管Q32的栅极均与第六场效应管Q31的漏极连接,第六场效应管Q31的栅极连连接有第十六电阻R62,第十六电阻R62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U3的7引脚连接,第十六电阻R62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十七电阻R63,第十七电阻R63的另一端与第六场效应管Q31的源极连接;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TYPE-C母插座TC2的B5引脚与微控制单元U3的10引脚连接,第一TYPE-C母插座TC2的A5引脚与微控制单元U3的11引脚连接;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1至3所示,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A6引脚,B6引脚均与TYPE-C公插头TC1的A6引脚连接;第二TYPE-C母插座TC3的A7引脚,B7引脚均与TYPE-C公插头TC1的A7引脚连接;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
如图4所示,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P沟道场效应管,且内阻均在10mΩ-30mΩ之间;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提高充电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027.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4808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H01R 13/66
专利分类号:H01R13/66;H01R13/70;H01R29/00;H01R31/06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1079号花园城数码大厦A座901A号
发明人:赖奕佳;杨乐
第一发明人:赖奕佳
当前权利人: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孔丽霞;王海骏
代理机构:44355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