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史料整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史料,文学,南洋,景德镇,叶县,期刊,红色。
史料整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杞茗[1](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史料整理类图书出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获得了高速发展,音乐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升。文章从音乐史料整理类图书的界说、类型、特点与意义方面对音乐史料整理类图书的价值进行归纳与评述,指出音乐史料整理类图书与音乐工具书、研究专着一起共同促进了音乐图书出版的多样化和体系化。(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22期)
陈宁,王宪旅,赵晓莹,罗旭[2](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景德镇柴窑的发展演变——基于国家级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家旺的口述,结合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景德镇柴窑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沿用柴窑烧制瓷器,这一阶段为柴窑的过渡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柴窑基本被煤窑取代,退出主流的生产序列,此为柴窑的衰落期;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柴窑被完全停烧,一批私营作坊的小型柴窑接力生产,此为柴窑的恢复期;从2009年开始,柴窑烧成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传承和保护成为了柴窑烧成技艺延续发展的主题,此为柴窑的传承期。(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杜芝明[3](2019)在《巴渝民族研究与史料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渝民族是巴渝历史文化研究最为重要的对象之一,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巴人(巴国)及文化、僚人、元明清土司(土家族)等方面,主要涉及民族的源流、治理、思想、文化、地理等内容。巴渝民族跨区域性、史料分散性及主要附于民族传(条目)下等特点决定了史料整理存在跨区域与巴渝地区(渝东南)、综合性与专题性相结合的特点,具体包括:以目录、提要为主的工具书类资料;方志类史料的整理、出版;汇编类史料的整理,包括正史、实录、地理志书、族谱、方志、碑刻等。(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记者,杨沛洁[4](2019)在《叶县积极打造红色资源基因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杨沛洁)10月8日上午,两名村民在叶县辛店镇桐树庄村的红九军纪念碑广场打扫卫生。“平时我们都有公益岗位人员负责打扫,以保持广场的卫生。”该镇党委书记樊振伟说。叶县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积极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资源基因(本文来源于《平顶山日报》期刊2019-10-09)
刘思瑞[5](2019)在《民国时期南洋贸易文献史料整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具有极高航运价值,我国与南洋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更是从未间断。民国时期我国与南洋地区贸易,整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整理民国时期南洋贸易文献后,总结出民国时期出口至南洋的商品以农产品与轻工业品为主,未开辟专门的南洋贸易航线,跨国航运产业也为欧美列强国家的公司所垄断。局势不稳、物产局限、产业结构固化、运输条件落后以及疏于宣传等原因,导致了民国时期我国南洋贸易失衡。(本文来源于《南海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杨镇火,郎尚德[6](2019)在《弘扬“天津支边医生精神”,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自治区地方志办协同组织开展“天津支边医生在广西”史料收集整理及后续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00多名天津医生及8000多名家属响应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远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扎根广西73个县176个边远公社卫生院,救死扶伤,为广西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了记录天津医生在燃情岁月里对广西各族人民的无私奉献以及天津医生和广西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抢救留存的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珍贵史料;弘扬"天津支边医生"(本文来源于《广西地方志》期刊2019年04期)
任淑媛,金春平[7](2019)在《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开拓与民族历史文化的知识化建设——“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宁夏大学民族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主办,宁夏大学民族文学研究工作坊承办的"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3月16日至17日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四川(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5期)
吕红,于文涛[8](2019)在《海外创作与学术史料整理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写作不但数量激增,而且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站在全球华人的角度,站在文学的角度,站在审美的角度,海外华人作家的厚重之作令人刮目相看。当代世界文学的传世之作很可能出现在海外华文作家之中。海外华文文学社团、期刊网络史是华文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史料基础,也是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重要资料。需有规模地系统而科学地把华文作家、社团及其期刊的档案建构起来,建立数据库等智库,从本学科层面必须着手的基础性建设工作,也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硬性标志以及物质性基础,具有重要的史料传世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井辉[9](2019)在《晚清时期报刊文学史料的分类整理与价值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我国报刊史料中的文学主要以诗歌、散文、小说及戏剧文学四类形式呈现。由于社会背景与发展环境的影响,其嬗变特征表现为古代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多元化与世俗化衍变、中国文学与西方先进理念"合流"的融合式创新以及小众文学和大众文学"齐驱"的新意识启蒙。晚清时期的报刊文学创新发扬了文学风尚,在彰显报人价值地位的同时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15期)
影子[10](2019)在《“欧美华文社团、期刊网络史料整理与华文文学史书写”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27日,"欧美华文社团、期刊网络史料整理与华文文学史书写"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召开关于北美期刊杂志网络史料整理研究的专题会议。本刊主编朱寿桐教授和本刊顾问古远清教授被邀参会。与会者还包括胡德才、吕红、于文涛、李良、林丹娅、邓菡彬、本刊编委江少川、朱文斌、张重岗、朱立立、程国君等专家学者。(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史料整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家旺的口述,结合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景德镇柴窑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沿用柴窑烧制瓷器,这一阶段为柴窑的过渡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柴窑基本被煤窑取代,退出主流的生产序列,此为柴窑的衰落期;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柴窑被完全停烧,一批私营作坊的小型柴窑接力生产,此为柴窑的恢复期;从2009年开始,柴窑烧成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传承和保护成为了柴窑烧成技艺延续发展的主题,此为柴窑的传承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料整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杞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史料整理类图书出版研究[J].出版广角.2019
[2].陈宁,王宪旅,赵晓莹,罗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景德镇柴窑的发展演变——基于国家级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9
[3].杜芝明.巴渝民族研究与史料整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记者,杨沛洁.叶县积极打造红色资源基因库[N].平顶山日报.2019
[5].刘思瑞.民国时期南洋贸易文献史料整理与分析[J].南海学刊.2019
[6].杨镇火,郎尚德.弘扬“天津支边医生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自治区地方志办协同组织开展“天津支边医生在广西”史料收集整理及后续开发研究[J].广西地方志.2019
[7].任淑媛,金春平.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开拓与民族历史文化的知识化建设——“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会议综述[J].名作欣赏.2019
[8].吕红,于文涛.海外创作与学术史料整理的对话[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9].王井辉.晚清时期报刊文学史料的分类整理与价值内涵[J].出版广角.2019
[10].影子.“欧美华文社团、期刊网络史料整理与华文文学史书写”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J].华文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