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孔子自画像论文

李清泉:孔子自画像论文

孔子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是总以他独有的色彩伴随着时代前行。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于孔子其人,后人通过各种史料进行了想像和刻画。有人讲孔子是迂腐的,不思创新,总是抱残守缺;也有人讲孔子是智慧的,他总是能够洞察人世间的得失和人性中的优劣,抓住事物的根本;有人讲孔子是懦弱的,只知道游走在列国之间去呼吁,却不去革命推翻他们;也有人讲孔子是坚强的,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奋不顾身,才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呐喊……总之,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确实达到了“死而不亡者寿”的境界。他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是总以他独有的色彩伴随着时代前行,并且往往会被立于时代“潮头”。

其实,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翻开《论语》就一目了然了。《论语》第一句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就是孔子对自身的评价,也是孔子无意中给自己做的一个“肖像素描”,让后人看到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孔子。

其中T2=1.73×σk,σk为邻域内方差[5]。T2的作用在于将噪声分类,若判断为高斯噪声采用均值滤波,判断为脉冲噪声则用中值滤波。阈值T1的选取是针对图像出现类似只有一个象素宽的细微纹理。T1一般取6~10之间的整数,本文中取8。

碳酸锂工厂为了建立无缝过程控制来驱动整个工厂及其子工厂的自动化系统,需要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不仅要与VFD控制互补,而且可以能够监控和控制MCC现场的IO信号,即可实现将专有IO信号转换为整个工厂使用的标准PROFINET协议。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一句展现出孔子是一个一生执着于求学,并且自得其乐的人。后人对“习”字有较大争论,有人讲习是实践,也有人讲,习即指复习,“学而时习之”,即“温故而知新”之意。其实,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实践”和“复习”在孔子求学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孔子重视“礼”的学习,甚至不远千里去求教老子,而学成之后他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鲁国的一些重大祭祀活动,这时的“习”就是实践。孔子在学习中所表达的那种顽强的精神,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手不释卷,沉迷其中,竟然将穿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磨断了好多次。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认为自己没有学好,所以带着遗憾讲“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吗?无论如何理解,我们都会看到孔子一生都在不断地武装和丰富自己,心性淡定,思想专一。正因为如此,他的学生面对老师才如此尊重,并发出了“夫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的感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告诉我们,孔子是一个心胸豁达,朋友遍天下的人。言外之意,不管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无论是否和我观点一致;只要愿意和我探讨学问,我都欢迎。这种探讨不仅让我获得了无比的快乐,而且获得了无尽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孔子,就是因为他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包容天下的情怀。人世间做人、做事、做学问,最核心的是“谦虚”二字,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又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特别是当一个人有了点小地位、小成就,往往是更加自我,做事越来越专断,飞扬跋扈,最终害了自己。比如,近些年的反腐行动中,很多身陷牢狱的高官反思自我,就是在拥有了权力之后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变得心性贪婪,利欲熏心,在其位不谋,或乱谋其政,最终身败名裂,岂不哀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让我们看到,孔子是一个坚定而有理想的人。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以“仁”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在这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误解、耻笑,甚至是生命威胁。但是,孔子不忘初心,不怒不恼,不争不辩,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和做事理想,即使如此,孔子都认为自己离一个君子的目标还有差距,这是多么博大的人生境界!

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平平常常地来,普普通通地走,这似乎是一种人生的常态。所以,孔子讲,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无怨”,“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要经常抱怨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任何时代都有机遇,任何时代都有挑战,人要安于所处的时代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生命的理想和轨道,不能妄思、妄念、妄想。就今天的人而言,我们赶上一个好时代、一个大时代、一个中华民族历史没有过的繁盛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首先去奋斗,如果“有人知”,则搞他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如果“无人赏”,则清茶一杯,小酒两壶,朋友几个,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安然,岂不也快哉。

李清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标签:;  ;  ;  ;  ;  ;  ;  ;  ;  ;  ;  ;  

李清泉:孔子自画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