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振荡论文_崔葛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间振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域,阻尼,特征值,电力系统,低频,稳定,风机。

区域间振荡论文文献综述

崔葛安[1](2016)在《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区域间振荡模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电网安全约束逐渐成为限制风电接纳能力的瓶颈,而区域间弱阻尼振荡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建立了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等效模型,通过频域分析和时域仿真,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网区域间振荡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风电场替代送端同步机组,将改善区域间振荡模式的阻尼特性,而改善程度取决于所替代同步机组在该振荡模式中的参与因子模值。该结论在新疆—西北联网系统振荡模式中得到验证,为电网规划运行提供了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力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白菲菲[2](2016)在《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动态响应建模及区域间振荡阻尼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的电力系统,其传统的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的详细模型进行仿真或线性化分析,但分析的准确性依赖于所采用的模型和参数的准确性。在运行工况复杂多变的实际电网中,电网的详细模型无法随着实际工况的改变而实时更新,基于详细模型的分析结果可能和实际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差别很大,这必将直接影响到动态特性分析计算的准确性。而广域量测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 WAMS)的大量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实测数据可反映电力系统的实际动态特性,因此,通过辨识技术建立可以直接反映系统实际运行特性的数学模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所有研究均以可获得的量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动态响应缺失问题,建立了量测点之间的动态响应模型;针对区域间振荡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等值模型,设计了广域阻尼控制器并在实际硬件平台上实现了在线控制。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因为论文的大部分研究均采用线性建模分析的方法,所以首先利用线性系统理论研究了实际大电网的线性特性,采用扰动后的动态响应数据,分别对美国东部互联电网(Estern Interconnection, El)和中国华北-华中互联电网的线性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的结论。(2)建立了相同类型不同地点的量测信号之间的动态响应估计模型,提出了两种建模信号量测点选择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线性相关性指标的方法,并结合量测点的实际地理位置提出了可以形象展示量测点动态响应相关性的相关性地图的概念,文中对美国的EI电网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美国EI电网的相关性地图,划分了动态响应强相关区域;第二种方法为基于非线性的几何模板匹配的聚类方法对所有量测信号进行分群。采用文中提出的这两种建模信号量测点的选择方法可以降低建模的复杂度和提高估计的准确度。针对所提出的方法,均采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3)论文设计了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区域间振荡自适应阻尼控制系统并在实际硬件平台上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量测建立可以表征系统主导振荡特性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量测的广域阻尼控制的控制回路选择方法,针对主导振荡模式将多输入多输出模型转化为可以表征主导振荡模式的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模型,并将单输入单输出模型应用到在线控制中,设计了可以在线更新控制器参数并且在当地补偿时滞的自适应广域阻尼控制系统,并在实际的四机两区硬件测试系统平台上实现了多种扰动类型下的自适应广域阻尼控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1-01)

游广增,李宇骏,刘莉芸,徐政[3](2014)在《双馈风机对区域间振荡阻尼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发明显。故研究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及机电振荡阻尼的影响,对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详细的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的基础上,以4机2区域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法,从发电机容量,接入位置,及连接交流网的强弱叁个方面分析了双馈风机并网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风电场接入容量的增大,对系统区域间振荡有正的阻尼效应。风力机只对其所在区域内的振荡产生影响,对其他区域的振荡不产生影响。风力机与交流系统间联系减弱将减少其阻尼作用。此外,风力机的两种控制方式及其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振荡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不同的控制参数有着不同的阻尼影响。进而,研究了通过对风力机机端电压控制环加装PSS从而改善系统阻尼。最后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中仿真验证了风电场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联网与电力新技术——2014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12-08)

李冰,吴振跃,刘奕路,肖登明,焦俊韬[4](2014)在《基于频率监测网中广域电压相角的区域间振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间振荡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线路发生连锁故障,将引发更大的系统扰动。通过频率监测网捕捉到了美国东部互联电力网发生的6例典型的区域间振荡现象并使用矩阵束方法对电压相角相对值多路数据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了相应的振型参数,提出了每一个振荡现象案例的主模的振型,分析其结果并给出了东部互联电网的区域间振型的分布情况。(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4年02期)

游广增,李宇骏,刘莉芸[5](2013)在《双馈风机对区域间振荡阻尼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发明显。故研究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及机电振荡阻尼的影响,对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详细的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的基础上,以4机2区域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法,从叁个方面发电机容量,接入位置,及连接交流网的强弱分析了双馈风机并网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风电场接入容量的增大,对系统区域间振荡有正的阻尼效应。风力机只对其所在区域内的振荡产生影响,对其他区域的振荡不产生影响。风力机与交流系统间联系减弱将减少其阻尼作用。此外,风力机的两种控制方式及其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振荡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不同的控制参数有着不同的阻尼影响。进而,研究了通过对风力机机端电压控制环加装PSS从而改善系统阻尼。最后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中仿真验证了风电场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0)

[6](2008)在《玉米价格区域间振荡加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部分产区新粮供应量明显增加及市场振荡风险显现,我国北方玉米市场正逐步进入春节前的季节性调整阶段,区域间价格振荡幅度有望进一步加剧。其表现有以(本文来源于《农民科技培训》期刊2008年01期)

[7](2007)在《玉米价格区域间振荡幅度有望进一步加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部分产区新粮供应量明显增加及市场振荡风险显现,我国北方玉米市场正逐步进入春节前的季节性调整阶段,区域间价(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07年23期)

樊爱军,雷宪章,刘红超,李兴源[8](2005)在《研究大规模互联电网区域间振荡的特征值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NETOMAC所特有的特征值分析程序NEVA中适用于大规模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特征值算法。该程序及其算法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互联电网的区域间振荡分析及阻尼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应用级的有效手段。最后以跨欧洲互联电网为例进行研究,说明了所介绍程序和算法的强大分析能力。(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5年17期)

冉光莹,胡国根[9](2000)在《用于阻尼互联系统区域间振荡的TCSC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留数方法应用于线性的电力系统方程 ,得到了适用于不同的控制器输入输出的一般形式 ,可用于各种控制装置。它和模型灵敏度法一起用于TCSC ,则可确定装置的安装地点、反馈信号、控制器的设计。比较阻尼率的变化和传输能力的提高来说明TCSC阻尼区域间振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5期)

倪明,HansGlavitsch[10](1999)在《用于抑制区域间振荡的新型FACTS装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系统的互联,出现了区域间振荡现象.为抑制这种振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FACTS装置,并根据输电线模型和纵向机电模型的相似性,推导了该FACTS装置的最佳参数和最佳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用一420kV 纵向系统和一个复杂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该装置可有效地抑制区域间振荡.(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1999年02期)

区域间振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复杂的电力系统,其传统的动态特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电力系统的详细模型进行仿真或线性化分析,但分析的准确性依赖于所采用的模型和参数的准确性。在运行工况复杂多变的实际电网中,电网的详细模型无法随着实际工况的改变而实时更新,基于详细模型的分析结果可能和实际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差别很大,这必将直接影响到动态特性分析计算的准确性。而广域量测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 WAMS)的大量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实测数据可反映电力系统的实际动态特性,因此,通过辨识技术建立可以直接反映系统实际运行特性的数学模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所有研究均以可获得的量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动态响应缺失问题,建立了量测点之间的动态响应模型;针对区域间振荡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等值模型,设计了广域阻尼控制器并在实际硬件平台上实现了在线控制。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因为论文的大部分研究均采用线性建模分析的方法,所以首先利用线性系统理论研究了实际大电网的线性特性,采用扰动后的动态响应数据,分别对美国东部互联电网(Estern Interconnection, El)和中国华北-华中互联电网的线性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的结论。(2)建立了相同类型不同地点的量测信号之间的动态响应估计模型,提出了两种建模信号量测点选择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线性相关性指标的方法,并结合量测点的实际地理位置提出了可以形象展示量测点动态响应相关性的相关性地图的概念,文中对美国的EI电网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建立了美国EI电网的相关性地图,划分了动态响应强相关区域;第二种方法为基于非线性的几何模板匹配的聚类方法对所有量测信号进行分群。采用文中提出的这两种建模信号量测点的选择方法可以降低建模的复杂度和提高估计的准确度。针对所提出的方法,均采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3)论文设计了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区域间振荡自适应阻尼控制系统并在实际硬件平台上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量测建立可以表征系统主导振荡特性的多输入多输出传递函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量测的广域阻尼控制的控制回路选择方法,针对主导振荡模式将多输入多输出模型转化为可以表征主导振荡模式的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模型,并将单输入单输出模型应用到在线控制中,设计了可以在线更新控制器参数并且在当地补偿时滞的自适应广域阻尼控制系统,并在实际的四机两区硬件测试系统平台上实现了多种扰动类型下的自适应广域阻尼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间振荡论文参考文献

[1].崔葛安.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区域间振荡模式影响研究[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6

[2].白菲菲.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动态响应建模及区域间振荡阻尼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3].游广增,李宇骏,刘莉芸,徐政.双馈风机对区域间振荡阻尼的影响分析[C].物联网与电力新技术——2014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2014

[4].李冰,吴振跃,刘奕路,肖登明,焦俊韬.基于频率监测网中广域电压相角的区域间振荡分析[J].电工电气.2014

[5].游广增,李宇骏,刘莉芸.双馈风机对区域间振荡阻尼的影响分析[C].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

[6]..玉米价格区域间振荡加剧[J].农民科技培训.2008

[7]..玉米价格区域间振荡幅度有望进一步加剧[J].北方牧业.2007

[8].樊爱军,雷宪章,刘红超,李兴源.研究大规模互联电网区域间振荡的特征值分析方法[J].电网技术.2005

[9].冉光莹,胡国根.用于阻尼互联系统区域间振荡的TCSC控制器设计[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0].倪明,HansGlavitsch.用于抑制区域间振荡的新型FACTS装置(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199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发电机模型区域间振荡模式...区域间振荡模式模态图的区域间振荡频谱4-2a区域间振荡模式结果0]...区域间振荡模式2的振型图区域间振荡模式1的振型图

标签:;  ;  ;  ;  ;  ;  ;  

区域间振荡论文_崔葛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