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包括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和紧固件,4条框条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状的一体化框架,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或弧形的外缘面,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截面呈多边形的一部分或弧形,相邻一体化框架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连接后形成0~180°的夹角;该组合框架能够将框架相互连接搭建展示台,通过多种框架外缘的多种边形,将多个框架组合连接在一起,利用多种角度的框架连接结构,组合成不同角度和延伸方向的框架,以适应不同场地、不同角度的安装要求,满足了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或搭建临时篷房等的不同场景的需要。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和紧固件,4条所述框条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状的一体化框架,所述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或弧形的外缘面,所述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截面呈多边形的一部分或弧形,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连接后形成0~180°的夹角,所述框条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的组合孔,所述组合孔连通框条的顶底,所述框条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框条的两侧面且靠近框条的两端。
设计方案
1.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和紧固件,4条所述框条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状的一体化框架,所述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或弧形的外缘面,所述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截面呈多边形的一部分或弧形,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连接后形成0~180°的夹角,所述框条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的组合孔,所述组合孔连通框条的顶底,所述框条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框条的两侧面且靠近框条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的两侧面向内凹设有用于紧固件卡位的卡位槽,所述卡位槽从所述框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便于一体化框架对接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沿所述框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框架外边缘截面的多变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框架外边缘截面的多边形为四边形,所述外缘面为平面且与所述一体化框架的两侧面相互垂直,所述框条的截面呈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相互垂直,所述一体化框架的外缘面通过所述组合孔对接至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的连接孔,此时所述一体化框架的外缘面与相邻所述一体化框架的侧面紧贴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为铝合金材件和或复合材件,所述铝合金材件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框条,所述复合材件为多层有机材料共同复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和螺母通过所述组合孔和所述连接孔卡入所述卡位槽,所述螺栓和螺母通过所述卡位槽隐藏在所述一体化框架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邻所述框条连接的切角面,相邻所述框条通过切角面相互匹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设置有多个所述组合孔,多个所述组合孔沿所述框条的一端至另一端排列分布,所述框条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分别靠近相邻所述框条的连接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览展示框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
背景技术
框架是用于拼接并相互固定的框状,框架使得展示台、展示框或门面,既美观又实用,用于临时结构搭建,框架是组合而成的框状或架子状的结构,多个框架组装成所需的展示框结构,主要用于展览展示框架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搭建,临时篷房搭建等。
现有技术的框架,能够相互固定并组合成框架式结构,以供展示或搭建,但不能适应不同安装角度的要求,不能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能够将框架相互连接搭建展示台,通过多种框架外缘的多种边形,将多个框架组合连接在一起,利用多种角度的框架连接结构,组合成不同角度和延伸方向的框架,以适应不同场地、不同角度的安装要求,满足了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或搭建临时篷房等的不同场景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包括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和紧固件,4条框条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状的一体化框架,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或弧形的外缘面,一体化框架的外边缘截面呈多边形的一部分或弧形,相邻一体化框架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连接后形成0~180°的夹角,框条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的组合孔,组合孔连通框条的顶底,框条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的连接孔,连接孔连通框条的两侧面且靠近框条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条的两侧面向内凹设有用于紧固件卡位的卡位槽,卡位槽从框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条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便于一体化框架对接的对接槽,对接槽沿框条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一体化框架外边缘截面的多变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一体化框架外边缘截面的多边形为四边形,外缘面为平面且与一体化框架的两侧面相互垂直,框条的截面呈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相邻一体化框架相互垂直,一体化框架的外缘面通过组合孔对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的连接孔,此时一体化框架的外缘面与相邻一体化框架的侧面紧贴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条为铝合金材件和或复合材件,铝合金材件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框条,复合材件为多层有机材料共同复合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通过组合孔和连接孔卡入卡位槽,螺栓和螺母通过卡位槽隐藏在一体化框架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邻框条连接的切角面,相邻框条通过切角面相互匹配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条设置有多个组合孔,多个组合孔沿框条的一端至另一端排列分布,框条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孔,两个连接孔分别靠近相邻框条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框条的内设中空减轻搭建展示台的重量,通过卡位槽将不同的一体化框架连接时相互对准,通过组合孔和连接孔将相邻的一体化框架相互对准并连接,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相邻的一体化框架相互锁紧,通过一体化框架的外缘面构成不同角度的连接面;能够将框架相互连接搭建展示台,通过多种框架外缘的多种边形,将多个框架组合连接在一起,利用多种角度的框架连接结构,组合成不同角度和延伸方向的框架,以适应不同场地、不同角度的安装要求,满足了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或搭建临时篷房等的不同场景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条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框条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框条的两端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框架的第一实施例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框架的第二实施例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框架的第三实施例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标:101-一体化框架;102-框条;103-卡位槽;104-组合孔;105-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为一体化框架101和固定在一体化框架101的紧固件,其中一体化框架101由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102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一体化框架101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的外缘面,一体化框架101的外边缘截面呈方形的一部分,外缘面为平面且与一体化框架101的两侧面相互垂直,框条102的截面呈方形,其截面具有两个直角,相邻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后形成90°的夹角,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相互垂直;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俯视图为正方形的框状,一体化框架101设置为双层,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重叠,同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框条102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网格状;通过该一体化框架101,可以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搭建临时篷房等,能够牢固地将一体化框架101稳固地连接并形成用于展览展示的框架。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一体化框架101由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102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框条102为铝合金材质,框条102中空设置,其两端通过内部连通,框条102的内部中空且外部设置由框条102外表面向内凹设的卡位槽103,卡位槽103的位置位于框条102的顶部和底部,其分别在顶部的两边缘位置和底部的两边缘位置,框条102的两侧面中部向内凹设置有卡位槽103;框条102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组合孔104连通框条102的顶底,框条102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孔105,连接孔105连通框条102的两侧面且靠近框条102的两端,框条102侧面的中部的卡位槽103连通连接孔105,连接孔105的一端位于该卡位槽103内;框条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邻框条102连接的切角面,两端设置切角面的切角为40°,相邻框条102通过切角面相互匹配连接,相邻框条102首尾连接通过该切角面相互咬合匹配,该设置使得框条102的截面呈梯形,框条102的顶面面积大于其底面面积,框条102的连接孔105位于卡位槽103的槽形成的的线上,框条102的两端的截面呈中空的方形;框条102设置有9个组合孔104,9个组合孔104沿框条102的一端至另一端等距排列分布,框条102设置有4个连接孔105,2个连接孔105为一组,2组连接孔105分别靠近相邻框条102的连接处,其中连接孔105相对于框条102的位置与组合孔104中的4个相对于框条102的位置相同,框条102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框条102连接时,连接孔105正对组合孔104的位置连接。
一体化框架101的外缘面通过组合孔104对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孔105,此时一体化框架101的外缘面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侧面紧贴对接,一体化框架101的框条102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垂直,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垂直,一体化框架101的前后左右四侧连接形成格状;框条102的两侧面向内凹设有用于紧固件卡位的卡位槽103,卡位槽103从框条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框条102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便于一体化框架101对接的对接槽,对接槽沿框条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请参照图5,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方式也可选择使用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连接形成整体的板状,再使用垂直于该板状的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连接时,一体化框架101具有上下左右4个框条102,一体化框架101的左框条102与其左侧的一体化框架101右框条102连接,一体化框架101的右框条102与其右侧的一体化框架101左框条102连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在同一平面上,且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相互连接呈板状,多个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后,通过与其垂直的一体化框架101拼接形成搭建的展示框架;该一体化框架101设置为双层,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重叠,同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框条102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网格状,上层和下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紧固件相互锁紧,上层一体化框架101的下框条102通过组合孔104对准下层一体化框条102的上框条102的组合孔104,再使用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住。
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通过组合孔104和连接孔105卡入卡位槽103,螺栓和螺母通过卡位槽103隐藏在一体化框架101的表面,螺栓的长度小于框条102的厚度,螺栓或螺母为特制的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相互匹配且正好卡入组合孔104或连接孔105,螺栓和螺母相互匹配并锁紧一体化款条后,螺栓和螺母隐藏在一体化框条102的表面,即从一体化框条102的外表面难以观察到;在同一层的多个一体化框条102,螺栓和螺母通过将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连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或连接孔105,将相邻一体化框条102的左框条102和相邻一体化框条102的右框条102连接并固定,位于相邻层的一体化框架101,螺栓和螺母通过将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连接至相邻层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将位于上下层的上层一体化框架101的下框条102和下层一体化框条102的上框条102相互固定连接。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为一体化框架101和固定在一体化框架101的紧固件,其中一体化框架101由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102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一体化框架101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的外缘面,一体化框架101的外边缘截面呈六边形的一部分,外缘面为平面且与一体化框架101的两侧面相互成60°,框条102的截面呈六边形,其截面具有两个对称的60°角,相邻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后形成60°的夹角,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之间呈60°角;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俯视图为正方形的框状,一体化框架101设置为双层,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重叠,同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框条102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网格状;通过该一体化框架101,可以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搭建临时篷房等,能够牢固地将一体化框架101稳固地连接并形成用于展览展示的框架。
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框条102的外缘面设置和不同的角度连接组合。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一体化框架101由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102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框条102为铝合金材质,框条102中空设置,其两端通过内部连通,框条102的内部中空且外部设置由框条102外表面向内凹设的卡位槽103,卡位槽103的位置位于框条102的顶部和底部,其分别在顶部的两边缘位置和底部的两边缘位置,框条102的两侧面中部向内凹设置有卡位槽103;框条102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组合孔104连通框条102的顶底,框条102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孔105,连接孔105连通框条102的两侧面且靠近框条102的两端,框条102侧面的中部的卡位槽103连通连接孔105,连接孔105的一端位于该卡位槽103内;框条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邻框条102连接的切角面,两端设置切角面的切角为40°,相邻框条102通过切角面相互匹配连接,相邻框条102首尾连接通过该切角面相互咬合匹配,该设置使得框条102的截面呈梯形,框条102的顶面面积大于其底面面积,框条102的连接孔105位于卡位槽103的槽形成的的线上,框条102的两端的截面呈中空的方形;框条102设置有9个组合孔104,9个组合孔104沿框条102的一端至另一端等距排列分布,框条102设置有4个连接孔105,2个连接孔105为一组,2组连接孔105分别靠近相邻框条102的连接处,其中连接孔105相对于框条102的位置与组合孔104中的4个相对于框条102的位置相同,框条102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框条102连接时,连接孔105正对组合孔104的位置连接。
一体化框架101的外缘面通过组合孔104对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孔105,此时一体化框架101的外缘面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侧面紧贴对接,一体化框架101的框条102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垂直,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垂直,一体化框架101的前后左右四侧连接形成格状;框条102的两侧面向内凹设有用于紧固件卡位的卡位槽103,卡位槽103从框条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框条102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便于一体化框架101对接的对接槽,对接槽沿框条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请参照图6,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方式也可选择使用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连接形成整体的板状,再使用与该板状呈60°的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连接时,一体化框架101具有上下左右4个框条102,一体化框架101的左框条102与其左侧的一体化框架101右框条102连接,一体化框架101的右框条102与其右侧的一体化框架101左框条102连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在同一平面上,且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相互连接呈板状,多个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后,通过与其垂直的一体化框架101拼接形成搭建的展示框架;该一体化框架101设置为双层,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重叠,同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框条102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网格状,上层和下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紧固件相互锁紧,上层一体化框架101的下框条102通过组合孔104对准下层一体化框条102的上框条102的组合孔104,再使用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住。
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通过组合孔104和连接孔105卡入卡位槽103,螺栓和螺母通过卡位槽103隐藏在一体化框架101的表面,螺栓的长度小于框条102的厚度,螺栓或螺母为特制的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相互匹配且正好卡入组合孔104或连接孔105,螺栓和螺母相互匹配并锁紧一体化款条后,螺栓和螺母隐藏在一体化框条102的表面,即从一体化框条102的外表面难以观察到;在同一层的多个一体化框条102,螺栓和螺母通过将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连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或连接孔105,将相邻一体化框条102的左框条102和相邻一体化框条102的右框条102连接并固定,位于相邻层的一体化框架101,螺栓和螺母通过将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连接至相邻层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将位于上下层的上层一体化框架101的下框条102和下层一体化框条102的上框条102相互固定连接。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型材结构搭建框架,其为一体化框架101和固定在一体化框架101的紧固件,其中一体化框架101由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102首尾依次连接而成,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一体化框架101的外边缘设置为具有夹角的外缘面,一体化框架101的外边缘截面呈圆弧的一部分,外缘面为平面且与一体化框架101的两侧面相互成120°,框条102的截面呈六边形,其截面具有两个对称的120°角,相邻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紧固件将外缘面相互紧贴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后形成120°的夹角,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之间呈120°角;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俯视图为正方形的框状,一体化框架101设置为双层,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重叠,同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框条102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网格状;通过该一体化框架101,可以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搭建临时篷房等,能够牢固地将一体化框架101稳固地连接并形成用于展览展示的框架。
第三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框条102的外缘面设置为圆弧面和不同的角度连接组合。
请参照图2、图3和图4,一体化框架101由4条相同结构的框条102首尾依次连接而成,框条102为铝合金材质,框条102中空设置,其两端通过内部连通,框条102的内部中空且外部设置由框条102外表面向内凹设的卡位槽103,卡位槽103的位置位于框条102的顶部和底部,其分别在顶部的两边缘位置和底部的两边缘位置,框条102的两侧面中部向内凹设置有卡位槽103;框条102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组合孔104连通框条102的顶底,框条102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孔105,连接孔105连通框条102的两侧面且靠近框条102的两端,框条102侧面的中部的卡位槽103连通连接孔105,连接孔105的一端位于该卡位槽103内;框条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相邻框条102连接的切角面,两端设置切角面的切角为40°,相邻框条102通过切角面相互匹配连接,相邻框条102首尾连接通过该切角面相互咬合匹配,该设置使得框条102的截面呈梯形,框条102的顶面面积大于其底面面积,框条102的连接孔105位于卡位槽103的槽形成的的线上,框条102的两端的截面呈中空的方形;框条102设置有9个组合孔104,9个组合孔104沿框条102的一端至另一端等距排列分布,框条102设置有4个连接孔105,2个连接孔105为一组,2组连接孔105分别靠近相邻框条102的连接处,其中连接孔105相对于框条102的位置与组合孔104中的4个相对于框条102的位置相同,框条102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框条102连接时,连接孔105正对组合孔104的位置连接。
一体化框架101的外缘面通过组合孔104对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孔105,此时一体化框架101的外缘面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侧面紧贴对接,一体化框架101的框条102与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垂直,相邻一体化框架101形成的面相互垂直,一体化框架101的前后左右四侧连接形成格状;框条102的两侧面向内凹设有用于紧固件卡位的卡位槽103,卡位槽103从框条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框条102的顶部两侧和底部两侧分别向内凹设有便于一体化框架101对接的对接槽,对接槽沿框条10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请参照图7,一体化框架101的连接方式也可选择使用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连接形成整体的板状,再使用与该板状呈120°的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连接时,一体化框架101具有上下左右4个框条102,一体化框架101的左框条102与其左侧的一体化框架101右框条102连接,一体化框架101的右框条102与其右侧的一体化框架101左框条102连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在同一平面上,且该多个一体化框架101首尾相互连接呈板状,多个一体化框架101连接后,通过与其垂直的一体化框架101拼接形成搭建的展示框架;该一体化框架101设置为双层,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重叠,同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框条102首尾连接形成方形网格状,上层和下层的一体化框架101通过紧固件相互锁紧,上层一体化框架101的下框条102通过组合孔104对准下层一体化框条102的上框条102的组合孔104,再使用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住。
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通过组合孔104和连接孔105卡入卡位槽103,螺栓和螺母通过卡位槽103隐藏在一体化框架101的表面,螺栓的长度小于框条102的厚度,螺栓或螺母为特制的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相互匹配且正好卡入组合孔104或连接孔105,螺栓和螺母相互匹配并锁紧一体化款条后,螺栓和螺母隐藏在一体化框条102的表面,即从一体化框条102的外表面难以观察到;在同一层的多个一体化框条102,螺栓和螺母通过将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连接至相邻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或连接孔105,将相邻一体化框条102的左框条102和相邻一体化框条102的右框条102连接并固定,位于相邻层的一体化框架101,螺栓和螺母通过将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连接至相邻层一体化框架101的组合孔104,将位于上下层的上层一体化框架101的下框条102和下层一体化框条102的上框条102相互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例通过框条的内设中空减轻搭建展示台的重量,通过卡位槽将不同的一体化框架连接时相互对准,通过组合孔和连接孔将相邻的一体化框架相互对准并连接,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相邻的一体化框架相互锁紧,通过一体化框架的外缘面构成不同角度的连接面;能够将框架相互连接搭建展示台,通过多种框架外缘的多种边形,将多个框架组合连接在一起,利用多种角度的框架连接结构,组合成不同角度和延伸方向的框架,以适应不同场地、不同角度的安装要求,满足了搭建幕墙,搭建背景墙,搭建展位,搭建舞台或搭建临时篷房等的不同场景的需要。
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306.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769674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A47B96/00
专利分类号:A47B96/00;A47F5/00;F16S3/08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四川展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展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家园路32号2栋5层44号
发明人:汪发琴
第一发明人:汪发琴
当前权利人:四川展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冬静
代理机构:51268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