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胚珠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胚珠,单倍体,远缘,子房,桔梗,油菜,葡萄。
胚珠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江建霞,李延莉,蒋美艳,张俊英,张秋丽[1](2019)在《胚珠培养在白菜型油菜和芥蓝远缘杂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个白菜型油菜材料为父本、3个芥蓝材料为母本,进行人工远缘杂交,探讨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人工合成与创新。结果表明:对授粉2周后的胚珠进行离体培养,获得远缘杂交的异源单倍体植株。对单倍体植株进行秋水仙素泡根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经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和植株田间表型观察,获得3个远缘杂交组合的4个异源单倍体和异源四倍体杂交后代。芥蓝与白菜型油菜远缘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杂交后代植株的许多性状介于亲本之间,营养生长旺盛,植株长势明显强于双亲,分枝增多,可为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和种质资源。本研究对于利用白菜型油菜和芥蓝进行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创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白金娟,沈瑞娟,吴月琴,龚振德,何玉科[2](2014)在《百合远缘杂交子房培养和胚珠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Lilium)是世界知名的观赏花卉和药用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利用杂种优势,通过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但百合的远缘杂交非常困难,成功率极低。我们利用东方百合品种"索邦"和"西伯利亚"为亲本育种材料,于开花前2天用尖头镊子小心去除母本"索邦"的雄蕊后套袋,待柱头完全成熟后将父本"西伯利亚"的花粉均匀涂抹在母本的柱头上,并隔天重复授粉,直到子房开始膨大才停止授粉。约70天后,将已受精膨大的子房和胚珠用干净的手术刀片切下,先后经漂水和无菌蒸馏水清洗后,置于含2,4-D和6-BA的Murashige and Skoog(MS)培养基上诱导生长。随后,以远缘杂交F1代组培苗的鳞茎内层鳞片为外植体,结合百合种球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获得了两个较耐热、抗病虫和早花的表型稳定的百合新品种"植百16"和"植百21"。(本文来源于《花卉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1-22)
徐芳芳,赵丽莉,荀洋,杨丽,金江山[3](2014)在《桔梗胚珠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桔梗未受精胚珠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组合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鲜重大小的影响,以筛选最佳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诱导桔梗未受精胚珠愈伤组织形成的比较理想的培养基组合有2个,一是N6+1.0mg/L 2,4-D+0.1mg/L KT,其诱导率最高,达到了100%,同时愈伤组织平均鲜重较大;二是N6+0.5mg/L NAA+0.1mg/L KT,其诱导率较高为90%,愈伤组织平均鲜重最大。(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15期)
张婕[4](2012)在《地被菊未授粉胚珠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被菊是重要的园林地被植物。地被菊具高度杂合,遗传背景复杂,因而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得到纯合自交系。通过花药或未授粉胚珠培养诱导单倍体则可在加倍后获得纯系,提高育种效率。已有研究通过地被菊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但地被菊未授粉胚珠培养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希望通过地被菊未授粉胚珠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并探讨离体雌核发育机理。实验研究了影响地被菊胚珠培养的各种因素,并获得单倍体。对不同倍性再生植株气孔及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离体雌核发育过程进行切片观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地被菊花序形态和胚囊发育时期具有相关性。胚囊发育成熟,舌状花完全展开,管状花即将开放时胚珠诱导效果最佳。2.不同基因型地被菊诱导培养基不同。基因型WS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蔗糖30g/L或MS+6一BA2.0mg/L+NAAO.5mg/L+蔗糖60g/L。基因型PD为MS+6-BA1.0mg/L+NAA0.5mg/L+蔗糖30g/L。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05mg/L+30g/L蔗糖。3.光照条件下胚珠愈伤组织诱导率显着高于黑暗条件。WS光照条件下诱导率为68.9%,黑暗条件下仅为4.4%。4.低温预处理对胚珠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4℃预处理3天胚珠诱导率最高,为76.25%。5.实验共获再生植株75株,对20株WS再生植株检测获得单倍体(n=3x=27)、四倍体(2n=4x=36)、非整倍体(2n=5x-3=42)、五倍体(2n=5x=45)各一株,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6.地被菊胚珠培养3天时极核和反足细胞开始启动分裂。胚囊合点端和珠孔端均能形成胚状体,合点端胚状体推测为反足细胞起源,珠孔端胚状体可能由卵细胞或助细胞发育而来。(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2-06-18)
王朝阳[5](2012)在《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胚珠培养技术及雄花花粉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以西葫芦新品种“春玉2号”为试验材料,讨论了西葫芦未受精子房的取材时间、子房不同部位和热激处理对西葫芦未受精子房诱导率的影响,以及胚状体的强化培养和胚囊植株驯化移栽、倍性鉴定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西葫芦雌花未受精子房诱导胚囊植株最佳的取材时间为花前1d和开花当天,两者出胚率分别为12.78%和12.23%,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2)西葫芦子房中部1/3出胚率最高,为15.61%,前部1/3和后部1/3出胚率分别为12.11%和11.06%,中部1/3与后部1/3出胚率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3)热激处理结果显示,未经热激处理的材料,有67.04%胚珠转变为绿色,其余的胚珠仍为白色;而经过热激处理后,胚珠的转色率均显着增加,其中以35℃处理5d效果最佳,转色率可达到89.16%,其次为35℃诱导7d,为85.78%;(4)对诱导出的胚状体转接到强化培养基中进行强化培养,当胚囊植株长到5-7片叶时进行驯化移栽,成活率达到85.96%,倍性鉴定发现胚囊植株中包含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以及非整数倍体等多种倍性。试验第二部分的研究讨论了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之间的关系,以找到一种快速准确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以“春玉2号”为试材,采集第3位次雄花花蕾,测量其纵径、横径长度,计算纵横径比,观察对应的花蕾小孢子发育时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不同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比较各位次在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花蕾纵径和横径长度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1)花蕾纵径长度和横径长度四分体时期为0.95~1.05cm和0.48~0.52cm,单核早期为1.06~1.15cm和0.53~0.55cm,在单核中后期为1.16~1.25cm和0.56~0.59cm,在双核期为1.26~1.35cm和0.60~0.63cm,小孢子各发育时期间花蕾纵横径长度均存在显着差异;(2)“春玉2号”前7个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之间最大差值均为0.04,位次间差异不显着。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小孢子细胞膜和细胞壁加厚,细胞中出现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到细胞的一侧,靠近细胞壁;(3)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存在相关性,植株前7个位次上任何一朵雄花花蕾的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都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索维查(Sovichea,Lay)[6](2011)在《淀粉基质与激素对陆地棉胚珠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Fibers for clothes and seeds for oil and livestock feed have made the cotton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crops of the world. Fiber development of cotton is still a high demanding subject of studies. The study of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not only provide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plant cell differentiation, elongation, and cell wall biosynthesis, but also identifies potential target gene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otton fiber.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researchers eagerly desire to produce a high output of fiber quality for textile industry based upon the readi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this study, I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MS (Murashige and Skoog1962), Gamborg's B5medium and various hormone regimes in promoting an ovule culture environment under white fluorescent tube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he more common approach of ovule culture promotion taking place in a darkened room. Starch, agar and starch/agar mixtures were used as an altered gravity environment for testing fib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en starch was solely used in either MS or B5medium, cellulose biosynthesis was hindered, and the conditions induced phenolic browning of the ovule, though these conditions were mo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cell division than the agar. Starch/agar mixtures were not found to effectively stimulate cultured fiber elongation, and decreases in the proportion of starch in the substrate led to greater fiber responses, though the fibers were frequently short and grew only parts of the ovules. The study found the optimal ovule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when ovules were cultured in a starch-free, agar-solidified B5medium, particularly with the Gibberellic acid (GA3) exogenous hormone.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starch substrate induced the harmful effect of fiber production in in-vitro cotton ovule cultures.(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12-01)
夏培蓓,伍新宇,吴玉霞,朱瑜,陈新红[7](2011)在《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离体培养的最优方案,为木纳格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花后不同天数的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为试材,进行离体培养,研究接种时间、基本培养基种类I、BA浓度以及活性炭对胚珠发育率的影响。【结果】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取样适宜期为DAF35至DAF40,离体培养后,胚珠发育率均可达到50%以上,其中DAF 40 d为最佳取样时间,胚珠发育率可达到61.07%。在IBA 1.5 mg/L,GA30.5 mg/L,蔗糖60 g/L,琼脂5 g/L,活性炭1 g/L的Nitsch培养基中,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发育率最高。【结论】建立了适合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吴京姬,严一字,吴松权,朴雪梅,吴基日[8](2010)在《桔梗胚珠培养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把从4种不同长度桔梗花蕾中取出的未受精胚珠接种在4种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把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试图得出单倍体植株。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82.9%)的培养基组合是N6+2,4-D1mg/L+6-BA0.2mg/L;从长度为1.8cm花蕾中取出的胚珠诱导率最高(82.4%);在N6+6-BA1mg/L+NAA0.5mg/L分化培养基上最高分化率可达74.5%;经根尖压片检查染色体数目的结果,分化的绿苗中细弱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02期)
郭景南,刘崇怀,冯义彬,潘兴,樊秀彩[9](2008)在《不同接种时期对叁个无核葡萄品种胚珠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然授粉的3个假单性结实类型(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初花期后不同时间采回幼果,取出幼胚接种在发育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接种时期对胚珠发育和萌发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奇妙无核在初花后50~54d接种,胚珠发育率在50.0%以上,最高可达71.0%,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育率迅速下降;红宝石无核在初花期后51d接种,发育胚百分率最高达63.3%,其后百分率逐渐降低。2个品种的合子胚从产生到败育可跨越35d左右的时间。因此,奇妙无核与红宝石无核非常适合用于无核品种的胚培养。布朗无核胚败育的时期到来的早,且胚的发育率均远远低于其他2个品种,不宜用作胚培养。(本文来源于《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期刊2008年03期)
卫尊征,张金凤,马海渊,郭军[10](2007)在《青白杨派间杂交的胚珠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由8个白杨派基因型和5个青杨派基因型所组成的13个青白杨派间杂交组合进行胚珠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叁交要明显好于单交;培养基对胚珠培养影响不大,较合适的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1+NAA 1.0 mg.L-1;基因型TB03做母本培养效果优于TB04;随着授粉时间延长,胚珠萌发率也越高。(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7年06期)
胚珠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百合(Lilium)是世界知名的观赏花卉和药用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利用杂种优势,通过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但百合的远缘杂交非常困难,成功率极低。我们利用东方百合品种"索邦"和"西伯利亚"为亲本育种材料,于开花前2天用尖头镊子小心去除母本"索邦"的雄蕊后套袋,待柱头完全成熟后将父本"西伯利亚"的花粉均匀涂抹在母本的柱头上,并隔天重复授粉,直到子房开始膨大才停止授粉。约70天后,将已受精膨大的子房和胚珠用干净的手术刀片切下,先后经漂水和无菌蒸馏水清洗后,置于含2,4-D和6-BA的Murashige and Skoog(MS)培养基上诱导生长。随后,以远缘杂交F1代组培苗的鳞茎内层鳞片为外植体,结合百合种球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获得了两个较耐热、抗病虫和早花的表型稳定的百合新品种"植百16"和"植百2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胚珠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江建霞,李延莉,蒋美艳,张俊英,张秋丽.胚珠培养在白菜型油菜和芥蓝远缘杂交中的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2019
[2].白金娟,沈瑞娟,吴月琴,龚振德,何玉科.百合远缘杂交子房培养和胚珠培养[C].花卉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4
[3].徐芳芳,赵丽莉,荀洋,杨丽,金江山.桔梗胚珠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优化[J].北方园艺.2014
[4].张婕.地被菊未授粉胚珠培养[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王朝阳.西葫芦(CUCURBITAPEPOL.)胚珠培养技术及雄花花粉发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6].索维查(Sovichea,Lay).淀粉基质与激素对陆地棉胚珠培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
[7].夏培蓓,伍新宇,吴玉霞,朱瑜,陈新红.白木纳格葡萄败育型胚珠培养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
[8].吴京姬,严一字,吴松权,朴雪梅,吴基日.桔梗胚珠培养初报[J].北方园艺.2010
[9].郭景南,刘崇怀,冯义彬,潘兴,樊秀彩.不同接种时期对叁个无核葡萄品种胚珠培养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8
[10].卫尊征,张金凤,马海渊,郭军.青白杨派间杂交的胚珠培养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