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烧结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等离子,等离子体,力学性能,鼓风炉,粉体,晶粒。
烧结块论文文献综述
苗芳[1](2015)在《Cu纳米粉的制备与SPS烧结及烧结块体的高压扭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了纯Cu纳米粉,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300 A、氢氩比1/1、气体总压0.07 MPa。利用XRD、SEM、TEM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Cu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Cu粉是面心立方结构,颗粒粒径是25 nm,粒径分布均匀,TEM观察发现纳米Cu容易发生团聚现象。制备的纳米Cu颗粒发生晶格膨胀,原因是纳米粉的晶粒尺寸非常小使的系统的空位浓度显着增大,而且随着纳米粉体的晶粒尺寸减小晶格膨胀的严重。研究了不同温度(400℃,500℃,600℃,700℃)下烧结Cu块体材料的性能和形貌特征。结果显示,烧结的Cu块体仍然是面心立方结构,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用纳米压痕试验仪及维氏硬度计分别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烧结块体的硬度,并通过拉伸试验测试了其拉伸强度及延展率,结合拉伸试验的形变断裂过程,阐述了纳米Cu块体形变和断裂机制。对500℃烧结的纳米Cu块体进行高压扭转处理,研究高压扭转对纳米Cu烧结块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XRD衍射结果显示,高压扭转以后样品没有发生相变,仍然是面心立方结构;经过变形后,晶粒细化,晶界变得模糊,硬度、密度以及位错密度不同程度的增大。位错密度的增加和晶粒尺寸的减小(晶界强化)是提高硬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12-01)
徐秋云[2](2014)在《Ni纳米粉体的制备及SPS烧结块体的高压扭转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直流氢电弧放电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金属Ni纳米粉体,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对制得的Ni纳米粉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的Ni纳米粉体为面心立方结构,与粗晶Ni相比Ni纳米粉体没有发生相变,Ni纳米粉的平均粒径为26nm,颗粒表面光滑,多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有轻微的团聚现象,同时发现由于粒径细小,所得的粉体出现晶格收缩现象,且粉体的晶粒尺寸越小,晶格收缩越严重,本文利用布拉格方程、晶面间距方程、表面张力、表面能等方程对此现象加以证明,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对制得的纳米Ni粉体进行烧结,研究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对纳米Ni块体的晶粒尺寸、密度、硬度等方面的影响。XRD检测结果表明烧结所得的Ni纳米块体仍为面心立方结构,在烧结过程中没有新相的产生。SEM、TEM、硬度、密度等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块体的晶粒尺寸、密度均表现出先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其中晶粒尺寸在烧结温度为600°C时取得最大值;密度在烧结温度为650°C时取得最大值。烧结温度低于450°C时密度是影响块体硬度的主要因素;烧结温度高于450°C时位错密度和孪晶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块体硬度的主要因素。对不同烧结温度所得Ni纳米块体分别进行半圈和一圈的高压扭转处理,并研究高压扭转对Ni纳米块体的影响。XRD衍射图谱显示,经高压扭转后样品未发生相变,块体衍射峰依然与面心立方相对应,且样品经高压扭转后(111)面和(200)面对应的峰强比变小,说明块体中的晶粒的取向发生变化。SEM和TEM照片显示经高压扭转后,孪晶数量急剧减少,但位错密度大幅度增加,样品中心部位的变形量小,边缘部位的变形量大,扭转半圈的样品晶粒细化明显,扭转一圈时晶粒开始长大。通过密度、硬度等测试的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低与450°C的样品经高压扭转后密度显着增加,而烧结温度高于450°C的样品经扭转后密度值增加不明显,甚至略微下降;样品的硬度与晶粒尺寸、孪晶数量、位错密度和块体密度等因素有关,其中位错密度是影响块体硬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4-12-01)
Je-ha,SHON,Jong-moon,PARK,Kyeong-sik,CHO,Jae-keun,HONG,Nho-kwang,PARK[3](2014)在《烧结方法对CP-Ti粉末烧结块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烧结方法,包括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热压(HP)和电阻烧结(ERS),对商用纯钛(CP-Ti)粉末固结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选用的粉末粒度分别为<147μm,<74μm和<43μm,粉末粒度越小,其致密化过程越快。在850°C、30 MPa条件下进行SPS和HP,获得烧结体的相对密度高达99%。而通过ERS,则在950°C、30 MPa条件下才发生CP-Ti粉末的致密化。在850~950°C获得烧结钛的显微组织由等轴晶构成。对于粒度<43μm粉末,在850°C、30 MPa条件下通过SPS制备烧结体,其屈服强度为868 MPa。随着小尺寸颗粒含量的升高,通过SPS和HP制备烧结体的屈服强度得到提高。然而在950°C、30MPa条件下,通过ERS制备样品的最高屈服强度仅为441 MPa,比SPS和HP样品的低。与SPS和HP相比,ERS需要较短的烧结时间,但较高的烧结温度导致材料的脆性断裂,使其强度和伸长率降低。(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4年S1期)
王力[4](2012)在《纳米Cu粉的制备及其烧结块体性能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技术制备了纯Cu金属纳米粉体。选择不同的电流强度、氢气/氩气比例和气体压强叁个工艺参数,研究了叁个工艺参数对粉体粒径和产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电流是影响粉体产率的主要因素,随着电流的增大,产率也随之增大;气压是影响粉体粒径的主要因素,粒径会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增大。综合考虑粒径和产率后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流300A,氢氩比1/1,气体压力0.06MPa。利用X-ray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先进检测仪器和技术,对Cu金属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Cu纳米粉体由单一相组成,结构属于面心立方,借助谢乐公式计算得到纳米粉体的平均粒径为50.56nm。由于晶粒尺寸小,衍射峰出现了宽化现象。从TEM照片中观察的粉体形貌大多数为球形颗粒,粒子细小均匀,表面光洁,粒子间结合呈现链状结构。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研究Cu金属纳米粉体的烧结固结特性。通过调节烧结温度和压力来寻求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纳米块体材料的烧结条件。由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结果可知,烧结温度为400℃时,块体材料硬度达到最大值216.83Hv;烧结温度为500℃,压力为50MPa时,块体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476.45MPa;烧结温度为600℃,压力为50MPa时,块体密度出现最大值7.74g/cm~3。FESEM断口形貌显示,随着SPS烧结温度的升高,断口的韧窝尺寸呈增长的趋势,同时在断口处还可以观察到一些微小的裂纹,这可能是导致拉伸塑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2-12-01)
巴志新,张振忠,戴玉明,周剑秋,张少明[5](2012)在《热压烧结块体纳米晶镍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工程实用的块体纳米晶镍制备技术,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热压烧结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得了块体纳米晶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阿基米德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晶镍的结构、形貌和孔隙率,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分析其室温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在2.5 GPa、500℃下烧结制得晶粒尺寸为62.1 nm的块体纳米晶镍,其相对致密度为95.8%,最大抗压断裂强度达到905 MPa,断裂伸长率为11.5%,压缩过程中无明显屈服现象。较差的塑性主要归因于微孔隙的存在和较窄的晶粒尺寸分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陈绍刚[6](2009)在《烧结块质量波动对铅锌密闭鼓风炉生产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烧结块质量波动对铅锌鼓风炉生产工艺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铅锌鼓风炉生产,对生产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有色金属》期刊2009年02期)
王春生,吴敏,佘锦华[7](2009)在《基于PNN和IGS的铅锌烧结块成分智能集成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的烧结块成分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和改进灰色系统的铅锌烧结块成分智能集成预测模型.首先利用过程神经网络可充分表达时间序列中时间累积效应、灰色系统可弱化数据序列波动性的特点,分别对烧结块成分进行预测,然后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确定各预测模型加权系数的熵值递推算法,通过对两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集成,获得更加准确的铅锌烧结块成分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智能集成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一预测模型,能有效地对烧结块成分进行预测,满足了配料计算对预测精度和数据完备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09年03期)
亚平[8](2008)在《雍城遗址出土的筒瓦和瓦当烧结块》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件筒瓦与瓦当的烧结块于2005年冬在位于雍城遗址范围内的豆腐村战国时期陶质建材作坊中被发现,具体出土的遗迹单位是该作坊区专门堆弃遴选出废品的壕沟,形状很不规则,由数件带有凤鸟纹瓦当与筒瓦粘连在一起,形成变形、扭曲的烧结(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08年05期)
高家诚,王良芬,王贤军,陈建新[9](2008)在《UO_2烧结块高温蠕变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晶粒度分别为9.0μm、23.8μm的UO2烧结块进行了高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相同载荷下,UO2烧结块晶粒尺寸越小,稳态蠕变速率越大;在相同温度下,稳态蠕变速率的对数值与应力的对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随着载荷增大,UO2烧结块的稳态蠕变速率增大;在相同载荷下,随着温度升高,UO2烧结块的稳态蠕变速率增大。对于晶粒度分别为9.0μm、23.8μm的UO2烧结块,在载荷为10 MPa下的高温蠕变速率没有数量级的差别。(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林韶阳[10](2007)在《烧结块中SiO_2的测定——重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烧结块中SiO2的测定,试样用盐酸、硝酸分解,加高氯酸和硫酸除碳及其它杂质后脱水,过滤后灼烧,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重。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工厂的生产实际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07年06期)
烧结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直流氢电弧放电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金属Ni纳米粉体,并利用XRD、SEM等方法对制得的Ni纳米粉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所得的Ni纳米粉体为面心立方结构,与粗晶Ni相比Ni纳米粉体没有发生相变,Ni纳米粉的平均粒径为26nm,颗粒表面光滑,多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有轻微的团聚现象,同时发现由于粒径细小,所得的粉体出现晶格收缩现象,且粉体的晶粒尺寸越小,晶格收缩越严重,本文利用布拉格方程、晶面间距方程、表面张力、表面能等方程对此现象加以证明,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对制得的纳米Ni粉体进行烧结,研究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对纳米Ni块体的晶粒尺寸、密度、硬度等方面的影响。XRD检测结果表明烧结所得的Ni纳米块体仍为面心立方结构,在烧结过程中没有新相的产生。SEM、TEM、硬度、密度等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块体的晶粒尺寸、密度均表现出先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其中晶粒尺寸在烧结温度为600°C时取得最大值;密度在烧结温度为650°C时取得最大值。烧结温度低于450°C时密度是影响块体硬度的主要因素;烧结温度高于450°C时位错密度和孪晶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块体硬度的主要因素。对不同烧结温度所得Ni纳米块体分别进行半圈和一圈的高压扭转处理,并研究高压扭转对Ni纳米块体的影响。XRD衍射图谱显示,经高压扭转后样品未发生相变,块体衍射峰依然与面心立方相对应,且样品经高压扭转后(111)面和(200)面对应的峰强比变小,说明块体中的晶粒的取向发生变化。SEM和TEM照片显示经高压扭转后,孪晶数量急剧减少,但位错密度大幅度增加,样品中心部位的变形量小,边缘部位的变形量大,扭转半圈的样品晶粒细化明显,扭转一圈时晶粒开始长大。通过密度、硬度等测试的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低与450°C的样品经高压扭转后密度显着增加,而烧结温度高于450°C的样品经扭转后密度值增加不明显,甚至略微下降;样品的硬度与晶粒尺寸、孪晶数量、位错密度和块体密度等因素有关,其中位错密度是影响块体硬度的主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烧结块论文参考文献
[1].苗芳.Cu纳米粉的制备与SPS烧结及烧结块体的高压扭转研究[D].燕山大学.2015
[2].徐秋云.Ni纳米粉体的制备及SPS烧结块体的高压扭转变形行为[D].燕山大学.2014
[3].Je-ha,SHON,Jong-moon,PARK,Kyeong-sik,CHO,Jae-keun,HONG,Nho-kwang,PARK.烧结方法对CP-Ti粉末烧结块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4
[4].王力.纳米Cu粉的制备及其烧结块体性能的表征[D].燕山大学.2012
[5].巴志新,张振忠,戴玉明,周剑秋,张少明.热压烧结块体纳米晶镍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
[6].陈绍刚.烧结块质量波动对铅锌密闭鼓风炉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江西有色金属.2009
[7].王春生,吴敏,佘锦华.基于PNN和IGS的铅锌烧结块成分智能集成预测模型[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
[8].亚平.雍城遗址出土的筒瓦和瓦当烧结块[J].四川文物.2008
[9].高家诚,王良芬,王贤军,陈建新.UO_2烧结块高温蠕变性能的试验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8
[10].林韶阳.烧结块中SiO_2的测定——重量法[J].湖南有色金属.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