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钢论文_程晔锋,程巨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贝氏体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奥氏体,韧性,残余,辙叉,强度,性能,工艺。

贝氏体钢论文文献综述

程晔锋,程巨强[1](2019)在《高强度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碳当量公式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强度为1 200 MPa级无碳化合物贝氏体钢的焊接冷裂纹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具有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组织的低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具有较小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焊接性良好。从焊接热循环过程焊接接头组织的转变分析了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具有较低裂纹敏感性的原因,讨论并提出了适合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碳当量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王昕愿,吴开明,董航宇[2](2019)在《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M、EBSD、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一步、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两步等温贝氏体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均可降低钢中块状残余奥氏体含量,细化晶粒;与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相比,深冷处理可以极大缩短工艺时间,所得材料在获得相近强度的同时,会牺牲部分韧性;两步等温贝氏体处理后,试验钢强塑积达到了19.66GPa·%,U型冲击吸收功可达80J,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任家宽,阎冬,陈俊,刘振宇[3](2019)在《QT工艺对一种B-Nb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强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温拉伸、摆锤冲击、光学及扫描电镜研究了QT(淬火+回火)工艺对实验钢晶界比例、晶粒尺寸、碳化物析出情况及强韧性的影响,并对其变体的分布及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强度逐渐降低,塑性逐渐提高; 450T和500T钢断口为准解理型断裂,贝氏体板条间析出的碳化物及较低比例的大角度晶界使得冲击韧性较差;而600T和650T钢断口为韧窝断裂,组织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增加,有效地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变体分析表明,450T钢变体组合方式介于Bain group和CP(close packed) group之间,而600T钢变体之间呈现较明显的CP组合方式,同一CP group内的变体取向差较大,偏折了裂纹传播路径,提高了低温韧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明明,龙海洋,肖亚茹,徐连波,张好强[4](2019)在《高强度贝氏体钢中的残留奥氏体(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贝氏体钢凭借独特的强度、塑性配合,已经在耐磨钢、轴承钢、汽车板以及轨道用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贝氏体铁素体及残留奥氏体是贝氏体钢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成分、形态、含量等特征直接决定了贝氏体钢的使用性能,是决定贝氏体钢应用领域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主要针对通过合金化及热处理工艺细化贝氏体铁素体,达到提高贝氏体钢性能的目的,并未总结残留奥氏体对贝氏体钢性能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贝氏体钢中残留奥氏体对高强度贝氏体钢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残留奥氏体在高强度贝氏体钢使用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力争为高强度贝氏体钢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明明,肖亚茹,琚立颖,徐连波,张好强[5](2019)在《高强度贝氏体钢中的残留奥氏体(Ⅱ)》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轨道用钢包括钢轨钢、辙叉钢等,传统的珠光体钢轨钢及奥氏体辙叉钢已经无法满足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新型高强度贝氏体钢。本文是在高强度贝氏体钢中的残留奥氏体(Ⅰ)的基础上,以轨道用钢为研究对象,详细综述了贝氏体钢中残留奥氏体对轨道用钢使用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残留奥氏体对贝氏体轨道钢常规性能、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耐磨性能以及拉压疲劳性能的影响,使得贝氏体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得到重视并为高强度贝氏体轨道钢的研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冯彦朋,张弦,吴开明,杨淼[6](2019)在《海洋环境下超细贝氏体钢的初期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海上资源的开发越来越深入,各种海上运输工具、海上采油平台等大量增加,海洋腐蚀问题也更为突出。通过对贝氏体钢控制成分、优化冷却制度,或采用微合金变质处理可得到晶粒尺寸显着减小的超细贝氏体钢,相比于普通贝氏体钢具有更高强度、高塑性和良好的韧性等优异性能。为了探明超细贝氏体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行为,本文对两种成分(1#添加0.04%Al、6#添加1.24wt%Al)、叁种热处理方式(长时间保温贝氏体B11#/B61#,短时间保温贝氏体B12#/B62#,直接水淬马氏体M1#/M6#)的六种低合金钢进行原位腐蚀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比较不同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及腐蚀电位,通过观测样品在海洋环境(0.5%NaCl)下腐蚀前后的形貌及夹杂物的变化,最终探讨合金成分、热处理方式及残留奥氏体对超细贝氏体钢的初期微观腐蚀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田会云,王昕,崔中雨[7](2019)在《阴极保护和硫粒子对海工低碳贝氏体钢氢脆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阴极电位对E690钢在含硫代硫酸根的酸性人工海水中的钙镁沉积、氢渗透及氢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碱性人工海水中,随着阴极电位负移,由于界面p H值的变化钙镁沉积层由aragonite转变为brucite。酸性含S2O32-人工海水中,aragonite形成受到抑制,这是由于主要阴极反应不产生OH-,HS-吸附抑制OH-和CO32-吸附以及氢析出抑制aragonite形核叁个因素造成的(图1)。碱性环境下的阴极电位负移以及酸性环境下的硫浓(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王赫,孙雨萌,高梓朝,许鸿吉[8](2019)在《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贝氏体钢与U75V钢轨闪光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拉伸、冲击、金相和硬度试验,对中频感应正火、高温电加热处理、低温回火热处理和未热处理前后的贝氏体钢与U75V钢闪光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频感应正火和高温电加热处理对接头组织和硬度均匀化有良好的作用,可显着提高焊接接头的冲击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接头的拉伸性能;与未热处理接头相比低温回火热处理对接头的组织、硬度、拉伸和冲击性能均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亚杰,吴开明[9](2019)在《热处理工艺对高碳贝氏体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OM、SEM、XRD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一步、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及QPB(淬火+配分+贝氏体转变)工艺对高碳贝氏体钢(w(C)=0.79%)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处理试验钢时,当等温温度同为250℃,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贝氏体转变越充分,块状残余奥氏体尺寸降低,组织更为均匀细小;而在较低温度下(200℃)等温处理时,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显着降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更细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处理(250℃×24 h+200℃×72 h)的试验钢中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平均尺寸约为82 nm,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1.4%,获得了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2040 MPa,伸长率为12.5%,冲击韧性为21 J。QPB工艺提高了贝氏体转变速率,大大缩短了热处理时间,最终得到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组织,试验钢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强度和塑韧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玉堂,李金华,丁韦,阮亮,彭鹏[10](2019)在《贝氏体钢辙叉补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贝氏体钢轨辙叉具有高强、高韧、耐磨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在铁路线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贝氏体钢辙叉的磨耗伤损随着线路的提速,其焊接性能对贝氏体钢轨的整体使用性能影响非常重要。文中主要根据现场服役的贝氏体闪光焊接头伤损情况,分析相应的伤损原因及预防对策,提高贝氏体钢轨焊接接头的服役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贝氏体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SEM、EBSD、XRD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一步、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一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工艺,两步等温贝氏体及贝氏体转变+深冷处理均可降低钢中块状残余奥氏体含量,细化晶粒;与两步等温贝氏体转变相比,深冷处理可以极大缩短工艺时间,所得材料在获得相近强度的同时,会牺牲部分韧性;两步等温贝氏体处理后,试验钢强塑积达到了19.66GPa·%,U型冲击吸收功可达80J,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贝氏体钢论文参考文献

[1].程晔锋,程巨强.高强度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碳当量公式应用探讨[J].焊接技术.2019

[2].王昕愿,吴开明,董航宇.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3].任家宽,阎冬,陈俊,刘振宇.QT工艺对一种B-Nb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强韧性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明明,龙海洋,肖亚茹,徐连波,张好强.高强度贝氏体钢中的残留奥氏体(Ⅰ)[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5].王明明,肖亚茹,琚立颖,徐连波,张好强.高强度贝氏体钢中的残留奥氏体(Ⅱ)[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6].冯彦朋,张弦,吴开明,杨淼.海洋环境下超细贝氏体钢的初期腐蚀行为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7].田会云,王昕,崔中雨.阴极保护和硫粒子对海工低碳贝氏体钢氢脆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8].王赫,孙雨萌,高梓朝,许鸿吉.不同热处理方式对贝氏体钢与U75V钢轨闪光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9].吴亚杰,吴开明.热处理工艺对高碳贝氏体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10].胡玉堂,李金华,丁韦,阮亮,彭鹏.贝氏体钢辙叉补焊工艺研究[J].焊接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钢的典型光学组织形貌500×贝氏体钢不同应变拉伸后的残余...薄板拉伸试样(mm)粗晶粒试样的组织形貌(a)微观组织...℃镀锌时间对TRIP钢组织的影响(退...

标签:;  ;  ;  ;  ;  ;  ;  

贝氏体钢论文_程晔锋,程巨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